资源简介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习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语:优美的声音令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令人心烦意乱,并且还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噪声怎样产生,有哪些危害,怎样控制呢?今天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三、师生实验(一)第一次先学后教:噪声的来源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观看课本42页,认识噪声的概念。1.什么是噪声?2.噪声与乐音发声有什么不同?1分钟后,比谁回答问题准确。实验步骤:(教师口述,师生同步做实验)1.教师敲击音叉,让学生们感受一下,然后打开刮胡刀,让学生们再感受一下。提问哪种声音听起来比较舒服一些呢?2.教师打开示波器,敲击音叉,让同学们观察波形,再打开刮胡刀,让同学们观察波形,对比后寻找规律,并回答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3.讨论得出结论:音叉发出的声音好听一些。乐音: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分类有两种。从物理的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观看课本43页,认识分贝的概念,噪声的等级以及对生活的危害。1.什么是分贝?2.多少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1分钟后,比谁回答问题准确。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噪声,那么噪声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如何表示它的强弱呢,请带着问题来观看视频。问题如下:1声音强弱的等级是以()为单位来表示的。2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dB,为了保护听力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超过()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超过()dB过渡语:生活中有很多的噪声,我们怎么来减弱噪声呢?看完视频后我们来检测大家的自学效果。(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控制噪声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观看课本44页,认识控制噪声的途径。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哪三个阶段?2.控制噪声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口头检测,分别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是用哪种方法减弱噪声的。四、当堂训练(一)学生看书,归纳所学知识(二)口头练习:自背、互背、教师抽查,达到堂清。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请认真完成本节课的当堂训练。(三)发放当堂训练纸。当堂训练1、如图2所示是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2.噪声是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产生的。如下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波形可知,图甲是________的波形,图乙是________的波形。(均选填“乐音”或“噪声”)3.下列声音一定属于噪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1)城市里的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 (2)演唱会歌唱时乐器的伴奏声;(3)晨读时的朗读声; (4)自习课的喧哗声; (5)深夜的引吭高歌声;(6)老师讲课声干扰某个学生的睡觉; (7)装修房间的电钻声;(8)燃放爆竹的爆炸声。4.物理单位dB是用来计量( )A.音色的好坏 B.音速的大小C.声音的强弱D.音调的高低5.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6.下列措施不属于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笛B.飞机场工作的人员戴耳罩C.在市中心安装噪声监测器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7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关紧门窗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C.用棉花塞住耳朵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8.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四)学生练习。(五)如果响起下课铃声,则收齐当堂训练纸,下课;如果时间多余,则公布答案,互评对错。纠错后,如果还有时间,可继续看书背记本节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