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1备课教师单位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屈辱历史,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历时十四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2.感悟国家屈辱的历史,懂得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意义。 3.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报国志向。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了解日军屠虐同胞的历史史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声。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等多种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视频资料教学过程复备一、教学导入1.谈话,以“记忆”为线索,学生回忆过往生活中快乐、幸福的记忆;回忆我们国家和民族又有哪些日子带给我们幸福的记忆呢?(配合学生回答出示幸福记忆的图片)2.师:同学们知道吗?还有一种记忆是这样的。我们来看一段纪念活动的视频,知道这是什么纪念日吗?又是一种怎样的记忆呢?(播放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视频)【借用九一八撞钟鸣警视频导入新课,带领学生初步走进历史,揭开历史真相,寻找民族“耻辱”记忆烙印。】二、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感受“国土沦丧之辱”1.残历碑为探究,寻找历史的印迹师:让我们看看纪念广场的这座建筑物,它叫“残历碑”,让我们仔细观察残历碑的每处细节,你能看到哪些战争记忆的痕迹?(出示残历碑图片,学生观察讨论。)生发言交流。小结: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略的序幕,我国东北国土沦丧,三千万东北同胞躬身为奴。【借用契合教材内容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2.从歌曲《松花江上》中感悟“九一八之痛”师:你能想象在东北沦陷后,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怎样的生活吗?纪念馆的展厅里展示了这样一首歌的手稿,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呢?通过歌曲的旋律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视频)生1:我感觉很凄惨。生2:我认为歌曲表现了对日军的愤怒和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怀念和留恋。师:从歌词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我看到很多东北人民逃离故乡流浪他乡。师追问:为什么要逃离故乡?生:日军已破坏了他们的家,战争还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配合学生发言展开以下两方面教学内容)(1)被掠夺(出示粮食、矿产被掠夺的图片)师:我们东北的“宝藏”被运到了哪里?可能被用来做什么?生交流发言。(2)背井离乡(出示街道被日军占领的图片)师: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东北的什么情况?我们的东北同胞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故乡去流浪?生交流发言。师:还留在东北的同胞生活在哪里?过得怎么样?生交流发言。师小结:残历碑是一页无法翻动的日历,记录着民族“国土沦丧”的苦难记忆。每一年的这一天,我们都应在心中拉响警报,勿忘国耻!三、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感受“生灵涂炭”之辱1.从纪念碑中找寻南京大屠杀的印记师:这张照片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组建筑,你在建筑上看到了哪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信息?它又为我们揭开了怎样的记忆?(出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图片)生1:首先我看到了一个纪念碑,使用来纪念遇难者的哦,写着遇难者有三十万,这是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杀害的同胞人数。生2:我发现纪念碑上还写着日期,是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193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日子。生3:这是一段血腥、恐怖的记忆。2.从历史资料中,感受南京大屠杀泯灭人性的罪恶(1)“杀人竞赛”师:陈列品中有这样一张照片。据照片的记载,日本侵略者在还未到达南京时就露出了他们残暴的面目。(出示“百人斩”报道图片,播放“杀人竞赛”介绍视频。)生1。师:通过同学的介绍和视频的内容,我们看到了怎样的行为?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2)罗伯特.威尔逊日记师:日本侵略者进入南京城之后,南京城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六周。当时也有一些外国人生活在南京城,他们的日记后来成了证明日本侵略者罪行的证据。让我们阅读课本上的《罗伯特.威尔逊日记》,看看他当时在南京城听到的故事,在这篇日记中,我们发现了哪些事实?对此你有什么想法?生交流。师追问:为什么要毁尸灭迹?生1:他们害怕遭到国际谴责。生2:说明他们知道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是犯罪。师:如果你是当时生活在南京城的中国人,你会有什么感受?生1:我当时肯定特别害怕,说不定哪天就会轮到我。生2:我会特别愤怒,日本侵略者真么能这么做呢!师小结:南京大屠杀是野蛮虐杀文明的战争罪行。战争的到来打破了同胞们平静、幸福的生活,日本侵略者到达之后,在灭绝人性的屠杀面前,他们恐惧、无助,大多数人最终惨遭杀害。3.从幸存者的故事中,感受同胞凄惨经历之痛师: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广场上,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组雕塑,它们是雕塑家根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描述定格的屠杀瞬间。请你观察这座雕塑,你能想象当时这个小男孩的凄惨遭遇吗?我们来听一听亲历者的诉说。(展示雕塑图片,播放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视频。)师: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生1:这个幸存者的经历太惨痛了,他目睹了亲人被杀害。生2:我感觉日本侵略者太残忍了,连个小孩子都不放过。(播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十二秒”水滴装置声音音频)师小结:据南京大屠杀虽然已经过去了八十余年,但血腥的一幕幕仍令人无法忘却,幸存老人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回,但每次回忆这段遭遇都是满满的血与泪。这样的故事在当时的南京城比比皆是,更加惨绝人寰的事情也数不清。在这长达六周的时间里,被屠杀的同胞高达三十万,平均每十二秒就有一名同胞的生命凋零。今天,如果你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你会看到这样一个装置,它每隔十二秒就会滴下一滴水,当水滴落下的时候,就意味着一名同胞离我们而去。一座城、十二秒、六周、三十万人,这就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给中国历史留下的黑暗、苦难的记忆。四、交流讨论,理解设立公祭日的意义1.勿忘国耻师:人民不会忘记这段耻辱的记忆,每年的12月13日,全国各地的民众都会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悼念活动来纪念这一天。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学生讨论)生1:因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国耻。生2: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生3:时刻给我们敲响警钟,避免悲剧重演。师小结:请记住,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者同胞,捍卫生命的尊严!请记住,在这一天,无论你身处何方,请就地默哀一分钟,为在那场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默哀。2.永葆和平师:我们再来看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整体造型,它像什么?学生齐答:像一艘船。师:为什么要以“和平之舟”作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整体形象呢?生:我认为是寄托世界和平的期望。(出示幸福记忆的图片)师:同学们,如何才能让“幸福快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我们身边呢?生1:要发展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国家更强大。生2:我觉得需要培养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振兴我们的国家,让祖国繁荣昌盛。师追问:刚才这个同学的想法非常好,大家说一说,振兴国家要靠谁呢?生:是我们,我们身为新一代的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回顾了我们国家历史上那段苦难的记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理解和平来之不易。更希望同学们能清楚现在努力学习对将来国家建设的意义。我们都希望世界永远和平,留下更多的幸福、美好的记忆。因此,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葆和平,这就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振兴中华,永葆和平,吾辈自强!板书设计10.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国土沦丧南京大屠杀生灵涂炭振兴中华永葆和平吾辈自强教学反思课题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2备课教师单位教学目标1.了解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胜利意义,感受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2.感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报国志向。教学重点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其所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感受中国军队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精神。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通过史实分析材料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等多种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视频资料教学过程复备一、教学导入1.观看《百团大战》视频【借用百团大战片段视频导入新课,带领学生初步走进历史,感受中国人民和军队浴血奋战的故事。】二、感受“铜墙铁壁”、八女投江纪念碑、抗日英烈赵登禹表达的精神。师:出示“铜墙铁壁”、八女投江、抗日英烈赵登禹,学生观察讨论。【借用契合教材内容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感悟抗日精神】师小结: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和军队奋力抵抗,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胜利,重挫了侵华日军,展现出中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抗战,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英雄先烈们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你们知道是哪个组织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吗?生讨论(引出中国共产党)三、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感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1.从“西安事变”和“敌后战场”领悟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师:通过阅读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材料,大家从中可以了解到什么呢?(展示图片和材料)生1:首先我看到了国民党内部部分将领主张统一战线进行抗日。生2: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由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课件插入图片,给出问题,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及结果。】师: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同学们观看“游击战”电影片段,谈谈感想。(播放电影片段)生1: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踊跃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生2: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游击战中消耗了大量的日军兵力,牵制了日军的推进。生3:看到了当时的武器匮乏,人民生活比较困难。2.从历史资料中,感受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1)观看《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电影片段,感受中国共产党乐观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在当时物资极其困难的敌后根据地,他们是怎么克服这种困难的呢?观看《八路军三五九旅南泥湾垦荒》的片段,看看能不能从歌词、旋律和影像中找到答案?生1:过着艰苦的生活。生2: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不畏艰苦,因地制宜,发动人民群众,进行生产活动。生3: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乐观精神。师:由于日军的疯狂扫荡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补给问题,通过观看刚才的片段,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的呢?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呢?生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生2: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板书: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穿插播放《南泥湾》视频与图片,给出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以及与敌人做斗争的智慧。】师: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努力,为抗日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你们知道抗战胜利是哪一天吗?生1:1945年9月2日(读)(2)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师: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设立抗日战争纪念日吗?小组讨论生1:为了展示伟大的抗战精神。生2:因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板书:铭记历史师:让我们一起重温抗战精神,感受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定而有气势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感受走向胜利的过程1.走进西柏坡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悍然挑起全面内战,中国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三年的英勇奋战,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师:说到取得胜利啊,有一个旅游圣地起了关键作用,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看有同学能猜到吗?(展示西柏坡图片和相关材料)生1:西柏坡。生2:西柏坡在石家庄平山县。生3:人们去感受和平的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生4: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了全中国。2.走进英雄纪念碑师:提到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矗立这一座高大雄伟的哟高雄纪念碑,每天接受着人们的瞻仰。让我们看看英雄纪念碑是什么样的呢?大家仔细观察细节,能看见什么样的字呢?你有什么感受呢?(展示英雄纪念碑图片和资料)生1:很高大,威武雄壮。生2:我看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生3:我感受到了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中国人民团结奋战,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师:为什么要设立英雄纪念碑呢?生:我认为是让我们勿忘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师:同学们,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该如何去学习这种精神呢?怎样才能不辜负先烈为国家献出的鲜血?生1:平时多参加一些红色旅游活动,课下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生2:我觉得我们要珍惜今天和平的来之不易,要努力学习成为更优秀的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师追问:刚才这个同学的想法非常好,大家说一说,实现伟大复兴要靠谁呢?生:是我们,我们身为新一代的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师总结:同学们,一个民族有了记忆才能是一个真正的民族,所以,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怀着这种精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五、朗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师:同学们请起立,最后让我们带着敬仰之情齐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再次感受这永垂不朽的精神!生起立齐读。(读出感情)【出示碑文图片,师生齐读碑文,感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庄严和对人民英雄的缅怀。】1.朗诵诗歌2.写封信给先烈师:如果你有机会给逝去的先烈们写一封信,你会写给谁?你会写些什么东西呢?(布置课下作业)生讨论板书设计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吾辈自强教学反思当堂达标训练题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填空1.经过__________年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_____________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为全国人民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二、选择1.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台儿庄战役2.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A、12月12日B、12月13日C、2月27日判断1.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践探究百年屈辱,百年抗争,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要记住这些人民英雄!他们靠的是一种信仰,为的是一个理想,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谅解这段历史,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想以怎样的方式来纪念英雄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