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  )
A.重新统一了蒙古 B.稳定了西藏政局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掌握清朝前期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发展的相关史实。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是发生在新疆南部的,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加强了对于新疆的管理。本题A、B、D选项涉及的蒙古、西藏、台湾均与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无关。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清前期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发展的相关史实
2.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
A.司母戊鼎 B.开元通宝钱 C.锦衣卫印 D.金奔巴瓶
【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相关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D 金奔巴瓶是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特地颁发给驻藏大臣的,来监督达赖或班禅的继承人的确定问题,故选D。
【点评】知道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3.2008年4月巴黎议会通过了授予达赖喇嘛“荣誉市民”称号。2009年6月7日巴黎市长贝特朗 德拉诺埃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正式向达赖颁发了这一称号。法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的是(  )
①唐朝时在西藏设置都督府 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 ③清朝时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利用排除法,①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其余选项都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点评】知道中国古代对西藏地区采取的管辖措施。
4.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赐予“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利用排除法, ②设置伊犁将军是清朝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故答案选A。
【点评】区别清朝对新疆和西藏采取的措施。
5.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①册封五世班禅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相关知识。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后来康熙的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故答案选A。
【点评】知道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措施的先后顺序。
6.评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置了(  )机构
A.黑龙江将军 B.伊犁将军
C.吉林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相关知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战争时正义的,同时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中央对新疆地区的统治。故答案选B。
【点评】知道清政府对新疆的统治措施。
7.带领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的是(  )
A.渥巴锡 B.大和卓 C.小和卓 D.葛尔丹
【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相关知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阿玉奇汗之曾孙)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独立,率领部众发动了武装起义,并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故答案选A。
【点评】知道带领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的人物。
8.清设置驻藏大臣是在(  )
A.1673年 B.1727年 C.1783年 D.1771年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时间。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以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故答案是B。
【点评】识记清朝设立驻藏大臣的时间。
9.明代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的原产南美洲的高产农作物是 (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甘薯
【答案】D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甘薯引进的相关知识。玉米和甘薯的故乡都在美洲。福建人陈振龙在明代万历年间到菲律宾经商,看到当地广泛种植甘薯,就想办法从菲律宾引进。故甘薯是经菲律宾引入的。故正确答案应为D。
【点评】知道甘薯引进的相关知识。
10.(2019八下·诸暨期中)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 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本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只要排除一个即可。明清时期虽然农耕文明达到了鼎盛,但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有题肢③是错误的。故此题答案应为B。
【点评】知道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11.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 (  )
A.江南地区 B.广州 C.北京 D.中原地区
【答案】A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朝中期出现在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朝由于手工业的发展,江南地区如苏州、松江等地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
【点评】知道明朝中期出现在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
12.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答案】C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朝中期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此题中的关键词是“雇佣”,材料中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就曾出现了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点评】知道明朝中期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13.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 (  )
A.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B.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
C.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
D.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答案】A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的发展。早在元朝松江就已经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精美的松江布有很高的声誉。这句谚语主要是反映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比较发达。故此题正确答案应为A。
【点评】知道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的发展。
14.“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指 (  )
A.唐宋时期 B.明清时期 C.秦汉时期 D.元明时期
【答案】B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的历史时期。明朝至清朝前期,由于统治者不断调整措施,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取得巨大进步,超过了以往,达到了农耕文明的鼎盛时期。正确答案应为B。
【点评】知道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的历史时期。
15.《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使用机器生产 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朝中期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根据史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是指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这就是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式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明朝中期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16.后金与清朝的关系类似于(  )
A.蒙古和元朝 B.北宋和南宋 C.契丹和辽 D.隋朝和唐朝
【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后金与清朝的关系。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奶奶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由此看出清朝是由后金脱胎而来。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汗位,1271年建立元朝。元朝是由蒙古国脱胎而来。这与后金与清的关系类似。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后金与清朝的关系。
17.努尔哈赤的事迹包括(  )
①统一女真各部 ②改女真为满洲 ③建立后金 ④占领北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明清帝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①③是努尔哈赤的事迹,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故②不对;努尔哈赤也不曾占领北京,故④不对。答案选C。
【点评】知道努尔哈赤的事迹。
18.清军入关时,得到了拥有“联清抗闯”迷梦的明朝遗老们的拥戴。所以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
A.吴三桂 B.皇太极 C.李自成 D.多尔衮
【答案】C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推翻明朝统治的人物。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推翻明朝统治的人物。
19.下面属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的有( )
①高迎祥 ②张献忠 ③李自成 ④黄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题枝中的“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故可以排除,选择A。
【点评】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
20.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经济文化繁荣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考点的理解。明清时期我国加强了对西藏、台湾和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朝还通过雅克萨之战捍卫了我国的东北边疆。因此,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我国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主流。
二、问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中书省”,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x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
(3)为有效管辖x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唐朝
(2)班禅 康熙皇帝
(3)驻藏大臣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原王朝与西藏的交往及对西藏管理的史实。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清朝康熙皇帝册封班禅;去超市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点评】掌握中原王朝与西藏的交往及对西藏管理的史实
22.看图解析读图回答:
(1)上图所示疆域是哪个朝代的?
(2)请写出它的疆域四至。
【答案】(1)清朝前期;
(2)清朝疆域是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南包南海诸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湖北岸。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疆域及最远的四至。清朝疆域是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南包南海诸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湖北岸。
【点评】掌握清朝疆域及最远的四至。
23.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们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成了大机户,雇人织绸,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他们织出的绸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
──冯梦龙《醒世恒言》
(1)施复夫妇的丝织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这则故事中,你能推断出哪些结论?
【答案】(1)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生产规模由小变大
(2)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手工工场形式;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史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雇佣关系。在江南地区出现的“机工”(资本家)和“机户”(工人)就已经存在着雇佣关系。从施复一家的经营规模变化可推测出当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是十分繁荣
【点评】掌握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史实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个人,他曾经为生活所迫,当过和尚、乞丐,最后他却神奇地当上了皇帝,他是谁?
材料二:他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材料三:“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怎样才能让大明王朝历经万代,长治久安呢?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表达了“他”怎样的观点?为此“他”和“他”的继承者执政时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为实现“家给人足”“斯民小康”,让“他”执政的朝代长治久安,在经济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朱元璋
(2)
他认为元朝的灭亡在于皇帝权力削弱、下移,导致天下大乱。
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加强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经济上: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及明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生卑微,曾经当过和尚、乞丐。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朱元璋认为元朝忙的原因在于“主荒臣专,威服下移”,即君主权威不够,导致法度不行,天下大乱。所以明初统治者在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加强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经济上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点评】本题掌握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及明初的统治政策
25.将下列对应的知识用直线连接起来。
时间 事件 有关人物或国家
1662年 签订《尼布楚条约》 郑成功
1684年 侵占我国台湾 荷兰殖民者
1689年 设置台湾府 中俄
明朝后期 收复台湾 清朝
【答案】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
【点评】掌握明清时期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
1 / 1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  )
A.重新统一了蒙古 B.稳定了西藏政局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2.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
A.司母戊鼎 B.开元通宝钱 C.锦衣卫印 D.金奔巴瓶
3.2008年4月巴黎议会通过了授予达赖喇嘛“荣誉市民”称号。2009年6月7日巴黎市长贝特朗 德拉诺埃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正式向达赖颁发了这一称号。法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的是(  )
①唐朝时在西藏设置都督府 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 ③清朝时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4.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赐予“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①册封五世班禅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6.评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置了(  )机构
A.黑龙江将军 B.伊犁将军
C.吉林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7.带领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的是(  )
A.渥巴锡 B.大和卓 C.小和卓 D.葛尔丹
8.清设置驻藏大臣是在(  )
A.1673年 B.1727年 C.1783年 D.1771年
9.明代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的原产南美洲的高产农作物是 (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甘薯
10.(2019八下·诸暨期中)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 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 (  )
A.江南地区 B.广州 C.北京 D.中原地区
12.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13.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 (  )
A.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B.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
C.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
D.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4.“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指 (  )
A.唐宋时期 B.明清时期 C.秦汉时期 D.元明时期
15.《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使用机器生产 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16.后金与清朝的关系类似于(  )
A.蒙古和元朝 B.北宋和南宋 C.契丹和辽 D.隋朝和唐朝
17.努尔哈赤的事迹包括(  )
①统一女真各部 ②改女真为满洲 ③建立后金 ④占领北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8.清军入关时,得到了拥有“联清抗闯”迷梦的明朝遗老们的拥戴。所以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
A.吴三桂 B.皇太极 C.李自成 D.多尔衮
19.下面属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的有( )
①高迎祥 ②张献忠 ③李自成 ④黄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经济文化繁荣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二、问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中书省”,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x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
(3)为有效管辖x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22.看图解析读图回答:
(1)上图所示疆域是哪个朝代的?
(2)请写出它的疆域四至。
23.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们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成了大机户,雇人织绸,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他们织出的绸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
──冯梦龙《醒世恒言》
(1)施复夫妇的丝织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这则故事中,你能推断出哪些结论?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个人,他曾经为生活所迫,当过和尚、乞丐,最后他却神奇地当上了皇帝,他是谁?
材料二:他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材料三:“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怎样才能让大明王朝历经万代,长治久安呢?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表达了“他”怎样的观点?为此“他”和“他”的继承者执政时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为实现“家给人足”“斯民小康”,让“他”执政的朝代长治久安,在经济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25.将下列对应的知识用直线连接起来。
时间 事件 有关人物或国家
1662年 签订《尼布楚条约》 郑成功
1684年 侵占我国台湾 荷兰殖民者
1689年 设置台湾府 中俄
明朝后期 收复台湾 清朝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掌握清朝前期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发展的相关史实。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是发生在新疆南部的,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加强了对于新疆的管理。本题A、B、D选项涉及的蒙古、西藏、台湾均与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无关。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清前期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发展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相关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D 金奔巴瓶是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特地颁发给驻藏大臣的,来监督达赖或班禅的继承人的确定问题,故选D。
【点评】知道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3.【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利用排除法,①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其余选项都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点评】知道中国古代对西藏地区采取的管辖措施。
4.【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利用排除法, ②设置伊犁将军是清朝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故答案选A。
【点评】区别清朝对新疆和西藏采取的措施。
5.【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相关知识。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后来康熙的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故答案选A。
【点评】知道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措施的先后顺序。
6.【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相关知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战争时正义的,同时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中央对新疆地区的统治。故答案选B。
【点评】知道清政府对新疆的统治措施。
7.【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相关知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阿玉奇汗之曾孙)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独立,率领部众发动了武装起义,并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故答案选A。
【点评】知道带领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的人物。
8.【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时间。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以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故答案是B。
【点评】识记清朝设立驻藏大臣的时间。
9.【答案】D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甘薯引进的相关知识。玉米和甘薯的故乡都在美洲。福建人陈振龙在明代万历年间到菲律宾经商,看到当地广泛种植甘薯,就想办法从菲律宾引进。故甘薯是经菲律宾引入的。故正确答案应为D。
【点评】知道甘薯引进的相关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本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只要排除一个即可。明清时期虽然农耕文明达到了鼎盛,但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有题肢③是错误的。故此题答案应为B。
【点评】知道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11.【答案】A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朝中期出现在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朝由于手工业的发展,江南地区如苏州、松江等地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
【点评】知道明朝中期出现在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
12.【答案】C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朝中期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此题中的关键词是“雇佣”,材料中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就曾出现了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点评】知道明朝中期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13.【答案】A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的发展。早在元朝松江就已经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精美的松江布有很高的声誉。这句谚语主要是反映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比较发达。故此题正确答案应为A。
【点评】知道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的发展。
14.【答案】B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的历史时期。明朝至清朝前期,由于统治者不断调整措施,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取得巨大进步,超过了以往,达到了农耕文明的鼎盛时期。正确答案应为B。
【点评】知道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的历史时期。
15.【答案】D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朝中期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根据史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是指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这就是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式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明朝中期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16.【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后金与清朝的关系。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奶奶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由此看出清朝是由后金脱胎而来。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汗位,1271年建立元朝。元朝是由蒙古国脱胎而来。这与后金与清的关系类似。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后金与清朝的关系。
17.【答案】C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明清帝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①③是努尔哈赤的事迹,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故②不对;努尔哈赤也不曾占领北京,故④不对。答案选C。
【点评】知道努尔哈赤的事迹。
18.【答案】C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推翻明朝统治的人物。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推翻明朝统治的人物。
19.【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题枝中的“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故可以排除,选择A。
【点评】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
20.【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考点的理解。明清时期我国加强了对西藏、台湾和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朝还通过雅克萨之战捍卫了我国的东北边疆。因此,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我国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主流。
21.【答案】(1)唐朝
(2)班禅 康熙皇帝
(3)驻藏大臣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原王朝与西藏的交往及对西藏管理的史实。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清朝康熙皇帝册封班禅;去超市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点评】掌握中原王朝与西藏的交往及对西藏管理的史实
22.【答案】(1)清朝前期;
(2)清朝疆域是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南包南海诸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湖北岸。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疆域及最远的四至。清朝疆域是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南包南海诸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湖北岸。
【点评】掌握清朝疆域及最远的四至。
23.【答案】(1)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生产规模由小变大
(2)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手工工场形式;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史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雇佣关系。在江南地区出现的“机工”(资本家)和“机户”(工人)就已经存在着雇佣关系。从施复一家的经营规模变化可推测出当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是十分繁荣
【点评】掌握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史实
24.【答案】(1)朱元璋
(2)
他认为元朝的灭亡在于皇帝权力削弱、下移,导致天下大乱。
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加强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经济上: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及明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生卑微,曾经当过和尚、乞丐。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朱元璋认为元朝忙的原因在于“主荒臣专,威服下移”,即君主权威不够,导致法度不行,天下大乱。所以明初统治者在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加强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经济上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点评】本题掌握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及明初的统治政策
25.【答案】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
【点评】掌握明清时期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