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探访古代文明 共2课时教案+当堂检测(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探访古代文明 共2课时教案+当堂检测(表格式)

资源简介



13.探访古代文明


1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知道人类文明成就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早期文明发祥地及世界早期文明发祥地。
教学难点
在分享交流中,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媒体。






一、情境导入,唤醒生活师:在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中,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了无数光辉的业绩,一个个科学伟人,文学巨匠,甚至无数普通的劳动者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发明创造和壮丽的篇章。但是这些珍贵的古代文化却不断的消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公益广告。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小结导入:同学们和老师一样为已逝的文明遗产而痛心,更想为保护它们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要想保护,总要对它们有大致的了解才行,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时光漫游,走进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探寻灿烂的古代文明,来一场古代文明的寻源之旅吧!(板书)——13.探访古代文明【导入环节采用一段公益广告,形象、直观、快速的切入本节课主题,让学生产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二、生活化探寻感悟——触摸家乡的古代文明1.古代文明神秘而又遥远,让人心生敬畏而又遥不可及,但是就在我们的泰安,我们的家乡就出现了早期的古代文明,那就是大汶口文化。我们一起来走进第一站:触摸家乡的古代文明。师:今年我们岱岳实验中学小学校区二年级的孩子们就去了大汶口文化遗址研学,看一看,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师:对于大汶口文化,你还有哪些了解呢?
2.请同学们观看大汶口文化的视频介绍。师:看后你想说点什么?或你有什么感受?3.大汶口文化时期,从出土的陶器上可以看到当时的文明程度,请欣赏。(放课件,师随机简要介绍)小结: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中国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的一种原始文化。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是我们家乡的早期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是世界灿烂文化的早期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文明之树”上一颗丰硕的果实。板书:
“文明之树”、“大汶口文化”。过渡:孩子们,我们是家乡“大汶口文化”文明的后代,在这片热土上,深深感受到了她的博大精深和厚重。那么,你们对全世界人类早期文明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站:探寻早期文明发详地。【大汶口文化,汇报研学收获,感受身边的早期文明,生活化探究切入,亲近而自然,易于理解、接受,产生情感共鸣。】三、合作学习探究——探寻早期文明发详地1.出示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师:请同学们看这幅世界地图?这是一幅四大文明古国的示意图,人类文明的火种就是在这些红色地区点燃并传播开来的。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分别是哪几个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2.小组讨论交流所填内容,并观察发现什么特点?3.小组上台讲解所填内容以及所发现的特点。小结: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早期文明,像是人类这棵生机盎然文明之树上四盏明灯,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也像四颗丰硕的文明之果。板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4.观看视频,感悟古今师:那么就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感受一下,四大文明古国几千年来演变的过程。看完短片你能说一说四大文明古国的范围有什么特点吗?小结:
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更是人类的“文明之根”。(板书:“早期文明发祥地”
“文明之根”。或张贴卡片。)过渡:孩子们,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一个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你知道是谁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站,亲近中华远古先民。【本环节让学生观看四大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演变过程,震撼的视觉盛宴,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是课堂追求的目标。贴四大文明古国板书卡片,用“古中国”卡片覆盖住“大汶口文化”卡片,寓意是大汶口文化包含于古中国文明之中。】四、体验交流感悟——亲近中华远古先民(放《龙的传人》歌曲作背景音乐)《龙的传人》这首歌这样唱到:“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与我们关系最为亲密的是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那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出示图片),已经开始定居生活;距今约6000年,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出示图片),也已经开始定居生活。下面,我们就做个“小小考古学家”进行一次考古活动。1.出示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使用过的工具。(1)以小组为单位推测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情况。(一半讨论半坡人,一半讨论河姆渡人)(2)为了更好的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哪些中华文明的资料?谁来说一说?
总结: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板书:卡片“老动智慧”。)过渡: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远古先民,同另三个人类早期文明区域先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让我们继续走进第四站:走进人类灿烂的古代文明。【本环节让孩子们化身“小小考古家”合作学习,推测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场景,汇报交流,展现学力课堂真实高效。】五、情景探究学习——走进人类灿烂的古代文明1.情景模拟一: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远古先民是如何生活的呀?那找几个同学上台根据你们刚才的推测,选择合适的工具来演一演远古先民一天的生活场景。过渡:古老国度的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奠定了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而奠定基础的第一块基石便是文字。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规则:在不发出声音、不借助文字的前提下,把“吃”、“吃肉”、“吃鹿肉”、“吃母鹿的肉”、“吃烤母鹿肉”这几句表演出来)。2.情景模拟二:师:不难发现,不发出声音、不借助文字是让我们模仿远古人类的生存状态,随着远古人类智慧的开化,动作已不足以满足与他们交流的需要,于是他们开始创造文字,知道是什么文字吗?(结绳记事、刻绘符号)于是文字便应运而生了。3.展示图片:这就是四大文明古国的第一项创举:古巴比伦创造的楔形文字、古埃及创造的象形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
4.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必要更深入的了解一下,古代中国甲骨文的出现对于后世文明成就的影响。(出示图片)甲骨文到楷体的演变过程。5.有了文字便有了历史文献,如记录宇宙密码的《易经》(易经图片)、记录春秋时期人们生活场景的《诗经》(诗经图片)、记录古代帝王的文告与君臣谈话的《尚书》(尚书图片)分别成为了后世中国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开山鼻祖。“文字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也就出现了”,从农业、医学、数学、手工业、历法、建筑……都可看出古代文明的出现。学生交流自己查阅到的人类文明成就,在交流中引导出“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板书:(共同创造,重要基础)【两次情境模拟,师生变成了课程的共同再创者,把枯燥、抽象、遥远的历史认知,利用直观形象、趣味盎然的方法表现出来,使学习轻松愉悦。】六、总结感悟升华师:没有这些文明之光,没有人类的共同创造,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下面把一首《文明礼赞》送给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所有人们。(配乐诗朗诵)文明礼赞我的梦中有一把火,那是祖先点燃在记忆里的嘱托;我的心里有一条河,那是先贤蕴含在血脉里的文墨; 一缕缕绵长亘古的火种,闪烁着千年文明的光泽;一条条澎湃奔流的大河,激荡起人类万里浩气长歌; 一段段人类文明的史诗,记录了先贤劳动者的智慧;让我们铭记人类灿烂的文化,向创造文明的先贤劳动者致敬!让我们踏寻人类文明的足迹,创造更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感染下,学生有感情的一齐朗诵,使本课主题激情升华。】
板书设计
13.探访古代文明
劳动智慧
共同创造
奠定基础古埃及
古印度
古巴比伦
古中国早期文明发祥地文明之根
教学反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13.探访古代文明一、填空1.四大文明古国是(
)、(
)、(
)、(
);途径的大河流域分别是(
)、(
)、(
)、(
)。2.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最早出现的人类是(
)、(
)。二、选择1.殷墟文化遗址是在哪个国家发现的(
)。A、古巴比伦
B、古中国
C、古印度
D、古埃及2.中华远古先民最早的交流方法是(
)A、结绳记事和刻绘符号
B、甲骨文
C、象形文字
D、楔形文字3.楔形文字是哪个国家发明创造(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中国
D、古印度三、简答题1、你能从农业、手工业、历法、数学、建筑、艺术、医学……中找到古代文明的成就吗?


13.探访古代文明


2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道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遗迹。激发孩子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搜集资料






一、情境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一下人类文明中光辉璀璨的文化遗产,请欣赏下面一组图,你知道都是哪里吗?
(课件播放组图,配轻音乐。组图如:泰山、曲阜、故宫、长城、福建土楼、平遥古城、兵马俑、泰姬陵、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等。)2.
这些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故宫就是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张贴世界遗产标志)这是世界遗产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究学习,一起走进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板书课题: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二、合作探究——探寻中华文化遗产
(一)感受辉煌的殷墟文化遗产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和古代文明,首先让我们走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出示课件主题:探寻中华文化遗产)请欣赏这段视频,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放殷墟视频)同学们看的都非常认真,被殷墟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深深吸引,看了这则视频你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指生交流感受2人)2.殷墟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存,这里你还知道哪些?(展示殷墟文化图片:甲骨文、玉龙……)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址。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它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科考的古代都城遗址。
(二)探寻多彩的中华文化遗产
课前我们进行了分组探究学习,下面进行分组汇报。我们首先有请第一组小导游们闪亮登场。1.家乡文化组这组同学们的展示了我们家乡的泰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非常精彩,让我们给他们掌声鼓励一下。泰山总结……同学们还介绍了大汶口文化遗址,大汶口博物馆的馆长卢老先生今年八十多岁了,卢老先生非常喜欢考古,对大汶口文化有着很深的情结,对文化保护有一种浓厚的责任担当,国家和政府还没有资金时候,20年前,发动十几个人集资五十万元,建成了这座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免费供人参观,被称为“大汶口文化的守望者”。现在的你有什么想要跟卢老先生说的话呢?大家的发言都非常精彩,那么老师有个建议把我们心中最崇高的敬意献给这位大汶口文化的守望者卢老先生!(课件展示卢老图片,班长喊口号:起立,敬礼!礼毕。)小结:是的,我们应该像卢老这样的文化守望者致敬,学习!文化保护,人人有责!传承文化,我有担当!(并张贴板书:文化保护,人人有责!传承文化,我有担当!)(齐读板书。)2.故宫博物馆组接下来上场的2组,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精彩表现。学生课件汇报。其他学生补充交流。故宫有名的不仅仅是它琳琅满目的文物和建筑,还有把故宫真正对外开放解决了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过渡的单院长,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大多数人进入并见识到了古代贵族的生活写照,让我们这个国家宝贵的精神物质财产得以延续和保留。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单院长。(出示资料介绍单院长)你想对单院长说点什么?小结:单霁翔院长怀着浓浓的故宫情怀,踏坏二十余双布鞋,走遍故宫九千余间房,将故宫带入了“寻常百姓家”,让故宫变得足以亲近。他说:“文物作为社会的创造、人民的创造,只有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展现他们的魅力之时,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当祖国大地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资源和博物馆都能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才能惠及更多的民众,让更多的民众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这才是一个好的文物保护状态。”单院长的七年不易,而面对外界“掌门人”的称呼,他却说:不是掌门人,只是看门人。
从单院长身上,我们有学到了什么?老师指着板书,生再次齐读:文化保护,人人有责!传承文化,我有担当!
3、曲阜儒家文化组最后上台的是3组,他们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想要给大家展示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收获。(可随机采访一下老师去过曲阜吗?感受?)4.你知道我国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了多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吗?课件展示。总结:同学们真的是博学多识,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5.大家知道吗,2005年,国务院批准从2006年以后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就是“文化遗产日”。但是遗产体系不单有文化领域,还有自然领域。2016年,国务院又将其改名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作为中华儿女,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推广保护文化遗产,像DNA印记一样传承文化遗产。“文化保护,人人有责,文化传承,我有担当。”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更多的是引导我们身体力行坚定不移的付诸行动。(课件出示简要内容)6.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并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他还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课件展示,学生齐读)三、交流汇报——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欣赏了这么多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文化遗产,世界上还有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那么谁想来给大家补充一下你了解的还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生交流汇报师课件补充:金字塔、斗兽场……
汇报谈感悟小结: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四、以史为鉴——保护文化遗产责任担当1.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遗产的发展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谁曾想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优雅的屹立在塞纳河畔,扛过战火,躲过天灾的巴黎圣母院,竟会在和平时代被一场大火吞噬。播放视频巴黎圣母院被烧视频看完这则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小结: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世界人民的责任,地球是人类共同得的家园。2.
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标志时间,给所有中国人的内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创痛。就是这一堆残石,曾被称作“中国的凡尔赛宫”是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的典范。请看英法联军给中国人民留下的罪孽。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看完这则视频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呢?小结:我们要以史为鉴,强我中华。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不被欺负,才能保护美好的家园,守住灿烂的文化遗产。从小立志,有责任,有担当,好好学习,振兴中华,为中华乃至世界文化传承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同学们们齐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课件展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3.最后请大家一起再次朗读这句话,将它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里:文化保护,人人有责,文化传承,我有担当。
板书设计
13.探访古代文明
教学反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13.探访古代文明一、选择题
1.

)年,国务院批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就是“文化遗产日”。
2.文化遗产包括(
)和(
)。3.
你所知道的中华文化遗产有(
)(
)二、简答题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从小处做起,保护文化遗产?
三、实践题
设计有关文物保护的标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