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家的意味》教案章节名称(课题)第七课 亲情之爱第一框 家的意味计划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导学案1.一般以上的家有哪些含义?2.中国文化中的“家”有哪些意味?学情分析家是学生最熟悉的话题,也是学生有话可说,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的因素。从社会功能、文化视角审视家,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父母对子女教育行为背后的意义。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2.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的“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能力目标1. 提高对家庭关系的分析认识能力。2. 提高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知识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2.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家的意味教学难点中国人的“家”教学方法视频欣赏、材料分析、观点辨析、经验分享设计思路通过欣赏视频短剧,讨论亲情源于血缘还是陪伴导入,引发学生对亲情是什么的思考。奠定第七课亲情之爱的学习基础。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经验分享和故事赏析,以及对导入内容的充分挖掘,明确一般意义上的家是什么。第二部分以春运为话题,通过讨论春运期间人们回家过年一事,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最后以中学生如何孝亲敬长结束。呼应开头。血缘和陪伴意味着生和养,都是一种恩情,都值得我们铭记。教学过程教师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课前三分钟 学生准备(内容待定)1. 导入新课【话题】视频:亲情是什么?它源自血缘还是陪伴?生:略师:亲情既源自血缘,也源自陪伴。但作为一种情感,它本质上是在陪伴中日积月累得到加深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七课亲情之爱。亲情之爱,也可以说是家人之间的情感。因此,在深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得来说一说什么是家。【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亲情源于血缘还是陪伴,既导入第七课亲情之爱话题,也帮助学生思考自己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到底什么是亲情,从而更加理性的处理亲人之间的关系。讲授新课一、生命的居所师: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知道,我们之所以是一家人,可能是因为血缘,也可能不是。视频中孩子与继母之所以是一家人源于父亲与继母的婚姻关系。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这就是法律层面上的家。三种关系都是合法的家庭关系。【设计意图】充分发掘导入视频资源的内容,揭示法律意义上的家的含义。【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师: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说到家的时候,所指可能是不一样的。家是地域——我家住在某某地方家是住所——那座房子是我家的家是一群人——爸爸、妈妈……家是吃饭的地方——设问:在你的生活体验中,“家”是什么?生:略师:我们每个人对家既有不同的理解,但也有一些共性的地方。同学们讲到了居所、亲人、亲情。地区,这些都是家必不可少的要素。【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两个小故事,故事中的家指的是什么。【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故事一: 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故事二:战争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位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加的他紧紧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设问:两个故事中所说的“家”分别指的是什么?追问:哪一个才是家的本质?生:略师:很显然,警察所说的家就是房子,是我们住的地方。而富豪和战争中幸存的男子所说的家指的是亲人或亲情。 小结: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①法律层面: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②社会层面: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③心理层面:家是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验分享和故事启迪,进一步强调,家是生命的居所,家里也意味着情人和亲情。 过渡:家有这样一些意味,但家的意味不限于此。有人说,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家在社会中有怎样的功能呢?【活动三】漫画解读——家的功能设问:欣赏以下漫画,说说家庭有哪些社会功能?生:略师:小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比如抚养教育子女,在抚养教育子女中也传承了中华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还承担着赡养老人,为家庭成员提供情感支持等功能。在农村,家庭还是一个生产单位,所以还有一定的经济功能。所以我们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就没有社会的正常运转。【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家是社会的细胞。 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一般意义上的家,那么对中国人来说,家有哪些特殊的意味呢?二、中国人的“家”【活动四】视频欣赏:《回家的路》中国的春运,可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设问:1.人你有这样的经历吗?2.为什么很多人无论多艰辛都要回家过年?生:略师:因为家里有情人在等待,亲情在召唤。辛苦奔波的人们也需需要家人的温暖和慰藉。 小结:中国人的“家”意味着什么?①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②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春运的热烈和艰辛,继而通过探讨背后的原因揭示中国文化中家的意味。 【活动五】观点辨析有人认为,孝敬父母是成年人的事,和我们中学生无关。你的看法是什么?生:略师: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对每个人来说,尽孝在当下,而不是等长大以后。追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对父母和长辈的孝敬?生:略师: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虽然我们不能给予父母物质上的帮助,但我们也可以尊敬父母、倾听父母,感恩父母的付出,这就是孝敬。方法与技能——如何孝亲敬长【设计意图】通过观点辨析,明确孝是对所有家庭成员,尤其晚辈的要求,包括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也有适合自己的尽孝方式。课堂小结法律层面上,家是合法的亲属生活组织,对我们个人而言家是生命的居所,是有亲人有亲情的地方。对国家社会而言,家承载着教育、娱乐、生产等功能,因此家是社会的细胞。而中国人的家是世代相传的生活共同体,是温暖的港湾,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涵。这些都是家的意味。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