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市三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佳木斯市三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佳木斯市高中三校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了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的是
A.“解负令”的颁布 B.设立四百人会议
C.恢复公民大会 D.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2、梭伦诗句称:“我手执一个有利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站着优势。”其中“两个阶级”指
A.奴隶主和奴隶 B.贵族和平民 C.地主和农民 D.贵族和奴隶
3、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旧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4、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而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他处。这个故事说明
A.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5、商鞅变法中提到:“户有二丁以上不分者,倍其赋。”该措施的目的是A.践行“小国寡民”思想 B.扶植新兴地主成长C.鼓励按军功授爵位 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佛教进一步盛行
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
7、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 B.诗辞文章写作 C.政治 D.汉族文化
8、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珈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9、《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
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10、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1、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12、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以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目的在于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
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财政收入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14、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做人 B.从新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15、穆罕默德·阿里对留学生许下诺言:“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材料集中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
A.力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改革思想 B.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C.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聘请外国技师建立工厂
16、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守。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落后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17、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来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18、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这一规定说明日本1889年宪法
A.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B.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19、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20、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量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21、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2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 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3、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④1861年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必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5、历史上许多改革家为改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改革家那里学习的精神应该有
①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②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备斗的决心与勇气
③坚忍不拔的意志 ④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 ①②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史记》卷68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
——《史记》卷87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4分)
(2)据材料二、三,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8分)
(3)有人认为“秦能迅速吞并六国,全赖商鞅的军事改革”,谈谈你对该认识的看法。(6分)
27、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共17分)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3分)
(2)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9分)
(3)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为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和“近亲”的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与度田官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农民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汉光武帝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4分)?及目的(3分)。
(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分别指什么?(4分)分析其反抗的原因?(4分)
佳木斯市高中三校期中联合考试
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A C D C D A B B C D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A B A C D C A B C B D
26、(1)主要着眼于个从品质的评价。(2分)忽略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不能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分)
(2)军事:人民勇于为国战战斗;经济:百姓富足,国家富强;治安:人人路不拾遗,无盗贼,无私斗;外交:诸侯都推举秦国为霸主。(8分)
(3)同意:商鞅的军事改革加强了士兵的纪律性,激发了士兵的斗志,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3分)。不同意: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外,秦能迅速吞并六国,与商鞅的经济、社会等改革也有一定的关系。(3分)
27、答案:(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3分)
(2)角度: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2分)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脱离群众。(答出三点即可得9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3)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答出一点即可,如果学生从某一观点概括其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3分)
28、答案:(1)背景:西汉末年战争使一部分农民获得土地和人身自由(2分),豪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现象严重)(2分)。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分)保证徭役的征收(1分)
(2)农民反抗(2分)。原因:为了已获得土地和自由,反对地主转嫁负担(2分);豪强地主反抗(2分)。原因: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经济利益。(2分)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合期中考试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化学试卷
命题学校: 命题人: 校对人: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3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第I卷 (选择题 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使用的装饰材料,胶合板、内墙涂料会释放出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 )
 A.甲烷    B.甲醛   C.氨气  D.二氧化硫
2.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乙烯 B.苯 C.乙醛 D.甲酸钠
3.下列各组物质中,用分液漏斗可以将其分开的是 ( )
A.甲苯和苯酚 B.乙醇和乙醛
C.硝基苯和水 D.乙酸和乙酸乙酯
4.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化学名词:乙酸乙脂、笨、油酯、坩锅
C. 是一种烃
D.聚乙烯的化学式
5.某同学做乙醛的性质实验时,取1mol/L的CuSO4溶液和0.5mol/L的NaOH溶液各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 40%的乙醛,加热煮沸,结果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
A.反应温度不够高
B.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
C.加入乙醛太多
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
6.某高聚物的结构如右图: 其单体的名称为 ( )
 A.2,4—二甲基—2—己烯
B.2,4—二甲基—1,3—己二烯
C.2—甲基—1,3—戊二烯和乙烯
D.2—甲基—1,3—丁二烯和丙烯
7.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
A.乙酸乙酯(乙酸):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B.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
C.苯(苯酚):加入足量浓溴水,过滤
D.乙酸(乙醇):加入金属钠,蒸馏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都有甜味,都易溶于水
B、糖类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油脂属酯类,不溶于水,属高分子化合物
D、蛋白质属高分子化合物
9. 已知A物质的分子结构简式如下: ,, lmol A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共热,
充分反应后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为( )
A.6mol B.7mol C.8mo1 D.9mo1
10.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C(CH3)=CHCHO,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能发生还原反应
C.催化加氢后的产物分子式为C10H20O
D.能使溴水褪色
11.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12. 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3.只用一种试剂区别以下七种无色 液体:甲苯、己烯、四氯化碳、乙醇、亚硫酸、苯酚和碘化钾,应选用 ( )
A.酸性KMnO4溶液 B.溴水
C.碘水 D.AgNO3溶液
14.CDGT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可以发生反应的类型有
①加成 ②消去 ③水解 ④酯化 ⑤氧化 ⑥加聚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15.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发生催化氧化,且催化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
A.CH3OH B.CH3CH(OH)COOH
C.(CH3)2C(OH)CH2CH3 D.HOCH2CH2COOH
16、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取Na、NaOH和Cu(OH)2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A在一定条
件下充分反应时,理论上需Na、NaOH和Cu(OH)2三种物质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2:1 B、4:2:1
C、2:1:2 D、1:1:1
17.由2—氯丙烷制取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
A.加成 → 消去 →取代 B.消去 → 加成 → 取代
C.取代 → 消去 → 加成 D.消去 → 加成 → 消去
18.将 转变为 的方法是 ( )
A.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CO2
B.加热溶液,再通入HCl
C.与足量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Na2CO3溶液
D.与足量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C2H5Br和NaOH溶液混合后水解,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检验溴元素
B.将混有乙烯的乙烷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得到纯净的乙烷气体
C.将苯与溴水混合后,再加铁粉,即可制得溴苯
D.在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20.某有机物是一种强致癌物,其结构如右图所示。1mol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H2、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H2和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
A.6mol、4mol B.7mol、4mol
C.7mol、5mol D.6mol、5mol
第II卷 (非选择题 50分)
二、(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1. (12分)
(1)
系统命名法命名: ;
它的H-NMR谱中有______个峰,峰的面积比为___________;此化合物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写出可能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
(2)3—甲基—2—戊烯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6分)
22. (1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甲酸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以验证其含有醛基,并考察其化学性质。首先做了银镜反应:
(1)取少量甲酸加入NaOH溶液中和其酸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然后,同学们对甲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2)写出HCOOH和CH3-18OH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选择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长导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从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分离出酯需要用到的主要实验仪器是 。
(5)一同学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请给予合理的解释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10)化合物A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体,可由马铃薯、玉米、淀粉等发酵制得,A的钙盐是人们最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A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试写出:
  (1)化合物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方程式:
  A→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H
  (3)反应类型A→E _____________________ ,
A→F______________,E→H________________。
24.(7分)
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制得F、G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①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 。
②写出A B的化学方程式
②C与新制的Cu(OH)2共热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该化合物
的结构简式是:
(4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对一个给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A.使C2H5Br和NaOH溶液混合后水解,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检验溴元素
B.将混有乙烯的乙烷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得到纯净的乙烷气体
C.将苯与溴水混合后,再加铁粉,即可制得溴苯
D.在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E.分离沸点相差30℃以上的混溶液体,应采用的方法是分馏
F.不慎把苯酚溶液沾到了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H.实验室使用体积比为1:3的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制乙烯时,为防加热时反应混合液出现暴沸现象,除了要加沸石外,还应注意缓慢加热让温度慢慢升至170℃。
24.(10分)已知A 是一种分子量为28的气态烃,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 。
(3)物质B可以被直接氧化为D,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反应类型: 。
④ 。
反应类型: 。
25.(7分)
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制得F、G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①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 。
②写出A B的化学方程式
②C与新制的Cu(OH)2共热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该化合物
的结构简式是: 。
26.(8分)四种同类有机物A、B、C、D,它们的分子式均为C4H10O。已知A可被氧化为E,B可被氧化成F,C除可燃烧之外难以被氧化,A和C分别脱水后得到同一种不饱和烃,E和F都可发生银镜反应。
(1)D结构简式 ,F中所含官能团的结构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A → E:
C分子内脱水:
E发生银镜反应:
CH2-CH2
n
COONa
OH
COONa
OOCCH3

C导管
A
饱和碳酸钠
B
甲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合期中考试高二数学试题(理科)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单位:佳市八中   命题人:曲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为( )
A. B. C. D.
3、下面使用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
A.“若,则”类比推出“若,则”;
B.“”类比推出“”;
C.“” 类比推出“”;
D.“” 类比推出“”.
4、有一段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平面,
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直线∥直线” 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5、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且的过程,由到时,左边增加了( )
A.项 B.项 C.项 D.项
6、复数 对应的点在虚轴上,则( )
A.或 B.且 C. D.或
7、若函数的图像经过四个象限,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时,反设正确的是( )
A.假设三内角都大于; B.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
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
9、已知函数的图像如图⑴所示,下面四个图像中的图像大致是( )
10、设,为复数,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
C. D.是纯虚数或零
11、对于上可导的任意函数,若,且有 ,则必有( )
A. B.
C. D.
12、函数 ,若函数在区间内取极大值,在区间内取极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在复平面内,复数与对应的向量分别是与,其中是原点,向量
所对应的复数是 .
14、设,则为 .
15、函数 在上的最小值为
16、观察下列不等式:,,,,,…,由此猜想第个不等式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是方程的一个根.
⑴求的值;
⑵试求出方程的另一根.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曲线上某一点处作一切线使之与曲线以及轴所围成的面积为,试求:
⑴切点的坐标;
⑵过切点的切线方程.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对于任意,均有成立,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2分)
用总长米的钢条做一个长方体容器的框架,如果所做容器的底面的一边长比另一边长多米,那么高是多少时容器的容积最大?并求出它的最大容积.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⑴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⑵若函数在上是单调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
⑴讨论的单调性;
⑵若函数在两点处取极值,且线段与轴有公共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合期中考试高二数学试题(理科)答案
一、BDCAD DDACD BB
二 、13、 14、 15、 16、
三、
17、[解析] (1)∵1+i是方程x2+bx+c=0的根
∴(1+i)2+b(1+i)+c=0
即b+c+(2+b)i=0
∴解得.
(2)由(1)知方程为x2-2x+2=0
设另一根为x,则x+(1+i)=2解得x=1-i
18、
[解析] 如图所示,设切点A(x0,y0),由y′=2x,过A点的切线方程为y-y0=2x0(x-x0),
即y=2x0x-x.
令y=0得x=,即
设由曲线和过A点的切线及x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x,
|BC|·|AB|
=·x=x,
即S=x-x=x=.
所以x0=1,从而切点A(1,1),
切线方程为y=2x-1.
19. 解:,

对恒成立.
当,即时,不等式成立;
当时,
综上,.
20、解:设该容器底面矩形的短边长为m,则另一边长为m ,此容器的高为,
于是,此容器的容积为:,其中,
即,得,(舍去),
因为,在内只有一个极值点,且时,,函数递增;
时,,函数递减;
所以,当时,函数有最大值,
即当高为时,长方体容器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为.
21、(1)由题意可知,函数的定义域为
当时,
所以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函数在上是单调函数
若函数在上是单调增函数,则在上恒成立
即在上恒成立
令 显然在上单调递减
∴,∴
②若函数在上是单调减函数,则在上恒成立,显然不可能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22、解:(1)

解得
分类讨论:比较的大小
①当时,即
令,解集为
令,解集为
递增区间为,递减区间为
当时,即
令,解集为
令,解集为
递增区间为,递减区间为
⑵由(1)得的根为,
即得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合期中考试高二数学试题(文科)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单位:佳木斯市第八中学 命题人:倪海侠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参数方程(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 )
(A)y=x-2 (B)y=x+2 (C)y=x-2() (D)y=x+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伸缩变换后曲线方程变换为椭圆方程,此伸缩变换公式是( )
(A) (B) (C) (D)
3、在极坐标系中,点P关于极点的对称点可以为( )
(A) (B) (C) (D)
4、极坐标方程表示的图形是( )
(A)两个圆 (B)两条直线 (C)一个圆和一条射线 (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5、已知O为原点,参数方程(为参数)上的任意一点为A,则=( )
(A) 1 (B) 2 (C) 3 (D) 4
6、参数方程(t为参数)的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 )
(A)(1,0),(0,-2) (B) (0,1),(-1,0)
(C)(0,-1),(1,0) (D) (0,3),(-3,0)
7、在柱坐标系中,两点与的距离为( )
(A) 3 (B) 4 (C) 5 (D) 8
8、在极坐标系中,曲线(0﹤)与的交点的极坐标为( )
(A)(1,1) (B) (C) (D)
9、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B) (C) (D)
10、已知点P(3,m)在以点F为焦点的抛物线(t为参数)上,则=( )
(A) 1 (B) 2 (C) 3 (D) 4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1,1)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在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以ox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对应的极坐标方程为( )
(A) (B)
(C) (D)
12、过点M(2,1)作曲线C:(为参数)的弦,使M为弦的中点,则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后横线上)
13、在极坐标系中(0﹤),曲线与的交点的极坐标为_______________
14、椭圆C: ,若椭圆C的焦点在x轴上,且a>0,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5、已知圆的极坐标方程为,则该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
16、已知直线与圆相交于A、B,则以AB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方程所对应的直线经过伸缩变换后的直线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求圆心在点处并且过极点的圆的极坐标方程,并把它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19、(本小题满分12分)
从极点O作直线和直线相交于点M,在OM上取一点P,使,求点P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圆的方程为
求圆心轨迹C的参数方程;
点是(1)中曲线C上的动点,求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曲线,将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伸长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曲线,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
试写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在曲线上求一点P,使点P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并求出此最大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直线
当时,求与的交点坐标;
过坐标原点O作的垂线,垂足为A,P为OA的中点,当变化时,求P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
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合期中考试高二数学试题答案
(文科试卷)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C 6、D 7、C 8、C 9、D 10、D 11、A 12、B
二、填空题: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解:由伸缩变换得到
将上式代入,得到伸缩变换后的直线方程为,
因此,经过伸缩变换后,直线变成直线
18、解:设为圆上除O,B外的任意一点,连接OM、MB,则有OB=4,OM=,,
从而△BOM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有,即,
故所求的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为所求的圆的直角坐标方程。
19、解:设点P极坐标为,则点,
∵点M在直线上,∴,
又∵

∴点P的轨迹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20、解:(1)将圆的方程整理得
设圆心坐标为,则圆心轨迹的参数方程为
(2)∵点P是曲线C上的动点,∴


21、(1)由题意知,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
∴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点P的坐标为
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


22、解:(1)
(2)方法1:
过坐标原点O作
解方程组
故当变化时,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为
方法2:
过坐标原点O作
解方程组
故当变化时,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为
即佳木斯市高中三校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英语试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at does the man mean
He stayed with the children at home.
He took all the children to the zoo.
He didn’t take the children to the zoo.
What’s the man’s attitude to the woman
He is excited
He is sad.
He is angr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John is looking for a job.
John has got a job
John is trying to do the job well.
What does Mr. King want to do
To get in more crops.
To protect the wild forest.
To kill the wild animals.
Who is the woman likely to be
John’s mother.
John’s teacher.
John’s friend.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8题。
What does the woman invite the man to do
She invites him to join in the bike riding.
She invites him to walk in the centre park.
She invites him to have supper at Warren’s Inn.
When will the activity take place
On May 10th.
On May 12th.
On March 10th.
What should the man bring
Bike and helmet.
Money.
Both A and B.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题
What does the boy want to be
He wants to be a scientist.
He wants to be a teacher.
He wants to be a singer.
What is the girl’s hobby
A. Science B. Singing C. Drawing
11. What can the speakers be
A. Teachers B. Scientists C. Student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题
12.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the street. B.On the phone C.At the man’s home
13. What are the questions about
A. Work. B. Hobbies. C.Health
14.How often does the man speaker exercise
A. Sometimes B. Often C. Never
听第 9段材料 ,回答第 15 -17题。
15. When did Meimei get back home from New Zealand
A. Last week B. Last night C.This afternoon
16. Where did Meimei stay when she was in New Zealand
A. At her mother’s friend’s home.
B. At her father’s friend’s home.
C. At her own friend’s home.
17. What has Meimei come back for
A. For the New Year’s Day.
B. For Christmas.
C.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 18-20题.
18. Where was Madame Curie born
A. In France B. In Germany C. In Poland
19. How many Nobel Prizes did Madame Curie receive
A. Only one B.Two C.Three
20. When did she win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A. In 1903 B.In 1911 C.In 1913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小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题1分,满分15分)
21.Give them ___ hand this time and I am sure they will also offer theirs in ___ return in the future,
A.a,the B.the,a C.a,\ D.\,\
22.In our company, everyone is treated equally, ____ his position is.
A.wherever B.whatever C.as D.despite
23.It never occurs to me to___ my privilege(特权), and what I did is following the rules.
A.take charge of B.take care of
C.take notice of D.take advantage of
24.I was really anxious about you. You___ home without a word.
A.mustn’t leave B.shouldn’t have left
C.couldn’t have left D.needn’t leave
25.The power is so harmful that once____, nothing can be done to stop it,so the researchers plan to damage it.
A.uses B.having used C.using D.used
26.In order to make room for more books, I will throw the ones___ I’m bored.
A.which B.with which C.to which D.that
27.The scientist is glad to see the experiment that he is devoted to ___ a major breakthrough.
A.having achieved B.achieving
C.has achieved D.achieve
28.He ran all the way ___ walked in order to catch the last bus.
A.more than B.rather than C.other than D.less than
29.New difficulties will ___ from such a situation.
A.arise B.rise C.raise D.arouse
30.____ I met him, I thought he was a serious man.
A.For the first time B.The first time
C.It was the first time D.By the first time
31.Only in 1868, after four terrible years, ____ allowed to return to their land.
A.they were B.were they C.they was D.was they
32.I wonder ___ my brother is to get to Shanghai.
A.when it is that B.what it is that
C.when is it that D.what is it that
33.The advice___some shops___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led to a heated discussion.
A.whether,will open B.what,would open
C./,must open D.that,open
34.___ being a leader, Kaifu Lee is also known as a caring teacher and patient friend, who is concerned about young people’s growth.
A.Instead of B.Apart from C.Far from D.As for
35.---Will you go to the concert this evening
---I don’t think so. _______
It isn’t my cup of tea.
Any one can do it.
Wonderful, aren’t they
That’s a good poin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As human beings we like to think of ourselves superior(高级) to other creatures, but sometimes we can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m..
One day at lunchtime I _36_my office, took out a sandwich, and _37_to a place along the river that was home to a flock of ducks. As I sat in the car eating the sandwich and taking a _38_ from a stressful day, I _39_a mother duck with her little ducks.
They were all together along the riverbank, _40_ spending quality family time. Then Mama Duck_41_and walked away to do what ducks feel they have to do. Like good little children, the little ducks immediately got up and _42_ her. But after walking behind her for about 10 feet, a duck seemed to question Mother Duck’s _43_and turned to go in the _44_direction.
Mama Duck didn’t see that and continued walking, _45_ expecting her children to walk behind her. Then,she _46_to do a head count. I expected her to stop to punish the disobedient(不顺从的) duck, _47_she didn’t. In no more than a few seconds, she surveyed the situation, and understood that it was time for the duck to walk out on its own, so she_48_on her way.
But it was not so_49_ for me. My daughter was preparing to go away to college. My 11-year-old son had already_50_ to another city to live two years earlier. As a mother, I want to _51_my children in order not to see them hury even when they aren’t “children” anymore. Like a mother duck, I want them to follow me without_52_. After all, I am older and therefore wiser. I am bigger and stronger and know more about the _53_the world has in store, which may harm them.
However, after seeing the ducks, I _54_ that the time had come for my children to fly. So, as _55_as it was, I had to let them make their own way.
36.A.cleaned B.left C.designed D.visited
37.A.walked B.climbed C.drove D.flew
38.A.break B.class C.holiday D.shower
39.A.fed B.watched C.brought D.caught
40.A.almost B.seldom C.hardly D.apparently
41.A.took up B.calmed down C.got up D.fell down
42.A.followed B.doubted C.asked D.hit
43.A.appearance B.prediction C.career D.decision
44.A.right B.clear C.opposite D.same
45.A.slowly B.blindly C.angrily D.interestingly
46.A.turned around B.turned over C.turned in D.turned off
47.A.so B.but C.and D.if
48.A.continued B.admitted C.marked D.agreed
49.A.relaxing B.challenging C.easy D.useful
50.A.immigrated B.switched C.connected D.moved
51.A.teach B.protect C.test D.train
52.A.question B.control C.limit D.notice
53.A.plans B.attitude C.dangers D.tradition
54.A.insisted B.realized C.suggested D.remembered
55.A.rewarding B.valuable C.disappointing D.difficult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For years scientists have been worried about the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the earth’s natural conditions. Some believe the air inside many houses may be more dangerous than the air outside. It may be one hundred times worse.
Indoor air pollution can cause a person to feel tired, to suffer eye pain, headache and other problems. Some pollutants(污染物)can cause breathing disorders, diseases of blood and even cancer. Most scientists agree that every modern house has some kind of indoor pollution.
People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now. It is true that when builders began making houses and offices they did not waste energy. To do this they build buildings that limited the flow of air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They also began using man-made building materials. These materials are now known to let out harmful gases.
As the problem became more serious, scientists began searching for a way to deal with it. They discovered a natural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 for building—green plants. Scientists do not really know how plants control air pollution. They believe that a plant’s leaves absorb(吸收)or take in the pollutants. In exchange the plant lets out oxygen through its leaves and tiny organizations on its roots. Scientists suggest that all buildings should have one large plant or several small plants inside for every nine square meters of space. Studies of different plants show that each absorbs different chemicals. So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clean the air is to use different kinds of plants. Having green plants inside your house can make it a prettier and more healthy place.
56. Generally speaking, indoor air pollution may be more harmful than the air outside because ______.
A.indoor air pollution can often make people seriously ill
B.man-made building materials give off dangerous gases
C.there may be more harmful gases outside the buildings
D.the air indoors is polluted, which is very harmful
57. Some kind of indoor pollution can be found in _______.
A.every modern house B.every old house
C.all kinds of houses D.all kinds of offices
58. The indoor ai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______.
A.the limit of the flow of air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B.the building way that the builders want to save energy
C.the building things that are made of man-made materials
D.the man-mad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he limit of air-flow
59. The reason why we should use different kinds of plants to clean the air is that ______.
A.plants can let out all kinds of pollutants indoors
B.plants may take in more oxygen (氧气)which people need
C.plants can absorb all kinds of harmful indoor chemicals
D.plants can make our houses prettier.
B
In 1955, a man named Raymond Kroe entered a partnership with two brothers named McDonald. They opened a popular restaurant in California which sold food that was easy to prepare and serve quickly. Hamburgers French fries, and cold drinks were the main food there. Kroc opened similar eating places under the same name, “McDonald’s”, and they were an instant success. He later took over the company, and today i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successful “fast-food” in America and round the world.
Why was his idea so successful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was that his timing was right. In the 1950s, most married women stayed home to keep house and take care of their children. In the 1960s, many women returned to the workplace. This meant that they had less time or energy to prepare meals, so they spent more on “TV dinners” and fast-food restaurants. Single parents also have little time to spend in the kitchen. People living alone also depend on this type of food, since cooking for one is often more trouble than it is worth.
Fast-food is not part of the diet of all Americans. Another trend of the 1960s, sometimes called the back-to-nature movement influenced many people to avoid food that was packaged or processed(处理). This preference for natural food continues to this day.
Form the success of Raymond Kroc’s fast-food business, we can say that social economic(经济)trends influence where and what we eat.
60. “Cooking for one is often more trouble than it is worth” means that ________.
A.cooking for some people is worth more money
B.it is not worthwhile to take too much time to cook for one person
C.there are more problems when one person cooks
D.divorce(离婚)causes people to change their eating habits
61. An idea implied(暗示) but not directly stated in the reading is that ________.
A.many married women began to work in the 1960s
B.natural foods are still popular today
C.fast-food is not part of the diet of all Americans
D.divorce(离婚)causes people to change their eating habits
62. McDonald’s success was mainly because ________.
A.people living alone depend on fast-food
B.single parents have little time to spend in the kitchen
C.many women returned to the workplace in the 1960s
D.his timing was right
63. The main idea of the reading is that ________.
A.Raymond Kroc is the most successful fast-food business owner in the world
B.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affect eating habits
C.fast-food is easy to prepare and serve quickly
D.Americans eat either fast-food or natural food
C
Have you ever suddenly felt that someone you know was in trouble——and he was Have you ever dreamed something that came true later Maybe you have ESP(超感官知觉).
ESP stands for 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It may be called a sixth sense. It seems to let people know about events(事件)before they happen, or events that are happening some distance(距离)away.
Here is an example: A woman was doing washing. Suddenly she shouted, “My father is dead! I saw him sitting in the chair!” Just then, a telephone came. The woman’s father had died of a heart illness. He died sitting in a chair.
There are thousands of stories like this on record. Scientists are studying them to find out what is behind these strange mental(心理的)messages. Here’s another example——one of hundreds of dreams that have come true.
A man dreamed he was walking along a road when a horse and carriage came by. The driver said, “There’s room for one more.” The man felt the driver was Death, so he ran away. The next day the man was getting on a crowded bus. The bus driver said, “There’s room for one more”. Then the man saw the driver’s face was the same face he had seen in the dream. He wouldn’t get on the bus. As the bus drove off, it crashed and burst into fires. Everyone was killed!
Some people say stories like these are lies or coincidences. Others say that are ESP in true. From studies of ESP, we may some day learn more about the human mind.
64. ESP lets people know about _________.
A.their dreams B.events after they happen
C.events before they happen D.heart illness
65. In his passage the word “coincidences” means ________.
A.things which do not happen B.things which happen by accident
C.things which are only dreams D.things dreamed of only by sick people
66. The example of the man shows the ability to _______.
A.avoid traffic accidents
B.know the good and bad of a person
C.know about the events happening some distance away
D.sense a danger that will happen later on
67.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
A.Sixth Sense B.The Human Mind
C.A Big Lie D.A Terrible Dream
D
 Education is not an end, but a means. In other words ,we do not educate children only for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them .Our purpose is to fit them for life.
 In some modern countries it has for some time been fashionable(时兴的)to think that by free education for all--whether rich or poor , clever or stupid --one can solve all the problems of society and build a perfect nation. But we can already see that free education for all is not enough; we find in such countries a far larger number of people with university degrees ,they refuse to do what they think "low "work and , in fact ,work with hands is thought to be dirty and shameful in such countries .But we have only to think a moment to understand that the work of a completely uneducated , farmer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a professor, we can live without education, but we die if we have no food. If no one cleaned our streets and took the rubbish away from our houses , we should get terrible diseases in our towns...
 In fact, when we say that all of us must be educated to fit us for life , it means that we must be educated in such a way that , firstly each of us can do whatever work suited to his brains and ability and secondly that we can realize that all jobs are necessary to society , and that is very bad to be ashamed of one's work . Only such a type of education can be considered valuable to society.
68.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thinks that
A. education can settle all of the world's problems
B. free education for all probably leads to a perfect world
C. free education won't always help to solve social problems
D. all the social problems can be solved by education
6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
A. work with hands is dirty and shameful
B. work with hand is low work
C. work with hands is the most important
D. we can't regard work with hands as low work
70.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A. to choose a system of education
B. to prepare children mainly for their future work
C. to let everyone receive education fit for him
D. to build a perfect world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enjoy sports. Sports help to keep people healthy and happy, and to live longer.
_71_ They buy tickets or turn on their TVs to watch the games. Often they get very excited when their players or team wins.
_72_ Football, for example, has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Swimming is popular in all countries near the sea or in those with many rivers. What fun it is jump into a pool or lake, whether in China, Egypt or Italy! _73_ Think how many lovers to skate or ski in Japan , Norway or Canada.
Some sports or games go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old, like running or jumping. Chinese wushu, for example,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But basketball and volleyball are rather new. Neither one is a hundred years old yet._74_ Water-skiing is one of the newest in the family of sports.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may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but after a game together they often become good friends. _75_ One learns to fight hard but fight fair, to win without pride and to lose with grace(胜不骄败不馁)。
And think of people in cold countries.
Sports help to train a person’s character.
Not a few people like sports in the world.
Many people like to watch others play games.
People aren’t inventing new sports or games.
Some sports are so interesting that people everywhere take part in them.
People are inventing new sports or games all the time.
第二卷 写作(共两小节,满分35分)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短文中有10处错误,每句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的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Dear Editor,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naming Lily. I’m writing to tell you something I don’t think it good. Recently I’ve noticed many of my classmates often went to the Internet bar near our school. The other day I went there, too. I was very surprising to see many students playing games, seeing films and chatting. Some were even talking about love affairs on-line. In my opinion, an Internet bar should be a place which we can find much useful information. As is known to all that the Internet is a window to an outside world rather than a place for games. The Internet is good if we make good use it. Otherwise, it will do us great harm. So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take measure to make sure that the students use Internet bars positively.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班最近举行了一次班会,讨论怎样使英语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请你根据下表所示的信息,为某英语网站写一篇短文,谈谈你们的讨论新情况,并提出你们的建议。
讨论情况 课内互动(师生或生生互动)课外活动(演讲或晚会)运用英语(口头或书面交流)……
你的建议 (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想,提吃两至三点建议)
注意:
对多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词数100左右,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次数。
参考词汇:interactive: adj. 互动的
Recently we have a discussion on how to make learning English relaxing and fun. Most students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do so.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
佳木斯市高中三校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英语试卷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第二卷 写作(共两小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短文中有10处错误,每句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的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Dear Editor,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naming Lily. I’m writing to tell you something I
don’t think it good. Recently I’ve noticed many of my classmates often went to
the Internet bar near our school. The other day I went there, too. I was very
surprising to see many students playing games, seeing films and chatting. Some
were even talking about love affairs on-line. In my opinion, an Internet bar
should be a place which we can find much useful information. As is known to all
that the Internet is a window to an outside world rather than a place for games.
The Internet is good if we make good use it. Otherwise, it will do us great harm.
So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take measure to make sure that the students use
Internet bars positively.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Recently we have a discussion on how to make learning English relaxing and fun. Most students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do s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木斯市高中三校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英语试卷答案
选择题
1---5 CCABB 6---10 ACCAB 11—15 CBCBB 16—20 CCCBA
21—25 CBDBD 26—30 BCBAB 31—35 BADBA
36—40 BCABD 41—45 CADCB 46—50 ABACD 51—55 BACBD
56—59 BADC 60—61 BDDB 64—67 CBDA 68—70 CDC
71—75 DFAGB
改错
76. naming – named 77.think it good 去掉it 78. went – go
79. surprising—surprised 80. and chatting – or chatting
81. which – where/ in which 82. As – It
83. an outside – the outside 84.use∧it---of 85. measure-- measures
书面表达
Recently we have a discussion on how to make learning English relaxing and fun. Most students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do so.
First of all, we can have mor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in class, such as discussions, interviews, story-telling and role-play. In this way, we can have more fun learning English. Secondly, we can take part in more out-of-class activities like English speech contests and English evenings. Through these activities we can improve our English skills in an easy and relaxing way. Thirdly, we need to find more opportunities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with people, whether they are foreigners or Chinese, because using English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These ideas sound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From my experience, there are many other interesting and relaxing ways. For example, we can listen to English songs and watch English movies. We can also watch English programes on TV or join English Clubs or make English pen-friends on the internet.
All in all, what we need is more free time and more space.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合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
命题单位:佳市八中   命题人:李德生 校题人:王佶
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中试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
2.在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等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起源于西亚地区的世界性宗教包括( )
A.基督教、佛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佛教 D.印度教、伊斯兰教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据此回答下题。
2.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 B.英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3.下列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4.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A.111.415千米 B.55.803千米 C.28.904千米 D.110.569千米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A.①所在方格 B.②所在方格 C.③所在方格 D.④所在方格
读图,回答7~8题。
7.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  B.一直向正西方向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8.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 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 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10.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一幅地图比例尺为1∶500 000,图幅面积为10 000平方厘米。根据需要,现用1∶1 000 000的比例尺绘制同一地区的地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新图图幅的面积为
A.20 000平方厘米 B.5 000平方厘米 C.250平方厘米 D.2 500平方厘米
12.新图与原图相比,表示的地理事物
A.更详细 B.较简略
C.没有变化 D.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13~14题。
13.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50米 B.199米 C.278米 D.400米
14.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俄语 D.阿拉伯语
某航空大队搞模拟飞行,计划从B地飞往A地,此时的昼夜状况如右图所示,图中为晨昏线,飞机从B地起飞时,太阳正位于当地东方地平线上。据此回答16~17题。
16.从B地到A地飞最近的路线,应该沿(  )
17.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应为(  )
A.正午12时 B.18时
C.子夜0时 D.22时
18.今天和昨天分界线的经度是 (  )
A.0度 B.180度 C.30度 D.60度
19.关于下图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村在b村的西南方
B.c、d两条小河画得都正确
C.e处用水方便,宜建造纸厂
D.从a村到b村规划的公路不应走直线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20~22题。
20.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
A.西北向东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21.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2.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
A.W B.X    C.Y D.Z
23.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 )
A.落基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24.亚洲和非洲陆地分界线是 ( )
A. 黑海海峡 B.乌拉尔河 C.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
读“欧洲一月等温线图”,回答25题。


25. 欧洲一月等温线总体走向及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A.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与海陆位置
B.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大气环流与洋流分布
C. 等温线大致与山脉平行、山脉走向与海拔高度
D. 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海陆分布与地形地貌
某物资在国际贸易中的流向为: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俄罗斯、加拿大、瑞典、刚果、巴西等国;主要进口国是美国、日本、中国和西欧诸国。据此回答26题。
26.据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判断,该物资属于( )
A.森林资源 B.玉米小麦 C.石油资源 D.水力资源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等干燥度线分布图,干燥度即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4条等干燥度线的数值关系是( )
A.a>b>c>d B.a<b<c<d
C.a<b,c>d D.a>b,c<d
28.图示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是( )
A.太阳能 B.石油资源 C.核能 D.水能
读图,完成29~30题。

29.有关图中两个半岛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①.太阳能资源 ②水力资源 ③劳动力资源 ④铁矿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1.读世界著名海峡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同的是( )

A.①白令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多佛尔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B.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多佛尔海峡
C.①多佛尔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霍尔木兹海峡 ④白令海峡
D.①多佛尔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读下列四个岛屿图,判断32~34题
32.四岛中,樟脑闻名于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3.四岛中,常年在西风影响下,呈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4.处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全球不同纬度的海陆分布比例示意图,完成35~36题。
35.图中所示,全球海洋在不同纬度所占比重
A.60°N大于60°S B.赤道地区最大  C.40°N大于40°S D.均在50%以上
36.全球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纬度地带最有可能在
A.20°S~20°N B.20°S~60°S
C.20°N~40°N D.40°N~60°N
37.地表某点(119°E、18°N)的对趾点是
A.(61°W、18°S) B.(61°E、18°N)
C.(119°E、18°S) D.(119°W、18°N)
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据此回答:

38.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9.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0.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4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丙图中的点,反映甲图所在地区气候的是 ,反映乙图所在地区气候的是 。(写序号)(2分)
(2)比较甲、乙两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5分)
42.下图中B、R、I、C四个国家是“金砖五国”中的国家。根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13分)
资料1:读下图。

资料2:下表是四国的有关情况。

国家 B R I C
国土面积(万km2) 851.4 1707.5 298.0 960.0
人口(亿) 1.9 1.4 11 13
2001年国民总收入(亿美元) 5285 2534 4743 11310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被誉为 世界原料库 世界加油站 世界办公室 世界工厂
资料3:I国总理早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国家带入21世纪”。据报道,1997-2005年间,I国软件出口额从16.5亿美元猛增到236亿美元,预计还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美国硅谷的企业中有大量的I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I国IT(信息技术)企业非常重视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
(1)B、R、I、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的中文名)。(4分)
(2)R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2分)
(3)分析B国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从R国与I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比较,__________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1分)
(5)I国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没有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1分)
A.政府的大力支持 B.全球对各种软件的急剧需求
C.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高
E.多优良港口
43.读下面两著名海峡图,回答问题(8分)。

(1)简述甲乙两海峡附近区域的气候名称、特征及成因。
44. 阅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2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 )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D.虎跳峡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BDCBA CCBAB DBCBB DCBDA CDBDB ABADD DDBDD CADCB
41、
(1)④ ②
(2)甲地:汛期在冬季(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速快(水能丰富)
乙地:流量大、流速慢(水能小)、汛期不明显(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42、(1)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2)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不利于农业生产。
(3)①降水丰富(水源充足);②土地资源丰富;(耕地多)③土壤肥沃;④地形平坦;⑤光照充足。⑥热量充足(6选5)
(4)R(或俄罗斯)。
(5)E。
43、甲地: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5分)
乙地: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3分)
44、
(1)②(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2分) 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2分)块状(或断块山)(1分)
(2)绘图(略) (2分)
(3)A (1分)
(4)①,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3分)。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考试卷
高二政治试卷
命题学校:农垦学校 命题人: 张严 校对人:于国华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
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3.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
①思想 ②道德 ③教育 ④艺术
⑤法规 ⑥制度 ⑦信念 ⑧“超级女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
4.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材料说明 ( )
A.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B.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6.2008年6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精神源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上述论断符合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和谐的、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关于文化传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
A.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D.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8.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C.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D.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9.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体现于 ( )
①语言文字 ②宗教信仰 ③思想理论
④文学艺术 ⑤民居建筑 ⑥人们的每一次实践活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0.我们之所以说文化是多样性的,是因为 ( )
A.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不同决定的
B.各民族间人们的信仰等主观因素决定的
C.是由于各民族间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不同而导致的
D.是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地理的和历史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11.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回答12—13题。
12.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人人保护,人人关心,全民共享”。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 ( )
A.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之名
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C.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13.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 )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文化遗产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
14.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重视科技人才,这说明 ( )
A.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科学技术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重大影响
D.我们要以科技发展为工作的中心
15.中国江苏网载文指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是因为 ( )
A.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能产生巨大力量
B.先进文化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
D.改造落后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16.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之间的关系是 ( )
A.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B.一个民族的发展只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能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D.在现代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1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 )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 )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的需要
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
④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的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是世界上惟一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文化最辉煌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中国社会文明发展道路以及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地理结构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它是中华文化内在特质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回答19~20题。
19.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 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 )
A.开放的氛围浓郁
B.异彩纷呈
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源远流长
20.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 )
A.它所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C.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D.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010年5月5日,纽约市第一所以大学为基础的孔子学院在美国佩斯大学举行成立一周年活动。这是美国纽约州的第4所孔子学院,也使全美孔子学院总数达到58个。据此回答21~22题。
21. 我国在其他国家开办孔子学院 (  )
①是为了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是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2. 通过开办孔子学院,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说明 (  )
A.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 现代社会的教育方式是不断变革、创新的
D. 教育就是把文化原封不动地传递下去的活动
23.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相待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表明中华民族是________的民族。 (  )
A. 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24. 《沂蒙》用“红嫂”式的质朴表现“红嫂”的崇高,真实地展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这表明
(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对于中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有人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主要说明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共50分)
二、主观试题:
26、2010年6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多伦多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双方就继续推进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胡锦涛提出:中俄双方要紧密配合,在俄罗斯成功举办“汉语年”基础上,全面促进人文合作。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对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8分)
(2)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与外来文化的关系?(8分)
27. “嫦娥二号”绕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新的一步。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每项技术、每个产品都要确保万无一失。中国“嫦娥二号”科研团队发扬“嫦娥一号”的光荣传统,齐心协力、自力更生、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勇于拼搏、无私奉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当今社会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8分)
(2)“嫦娥二号”卫星科研团队是怎样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8分)
(3)结合材料回答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中化民族精神 (6分)
28.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华文化是“危”中有“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
某校高二(五)班学生在《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围绕“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展开研讨。
请你参与其中,为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高二政治答案及解析
1.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经济决定政治、文化,政治与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具有相互独立性,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则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上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依此可知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2.C 此题考查对文化现象的理解。①属于政治现象,②⑥属于经济现象。故选C项。
3.D 法规和制度不能笼统地说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故排除⑤⑥,选D项。
4.B 本题以春节文化为背景,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理解和把握。考查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在我国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中体现得十分充分,但中华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并不能消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搞文化霸权,故选择B项,③表述错误,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
5.B 本题材料主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以及文化对经济的积极反作用,充分体现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A、D错误,C不符合题意。
6.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故①入选。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需要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故②入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这一道理的体现,故③入选。④说法错误,不能入选。
7.D 只有D正确说出三者的关系
8.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作用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检测学生调用知识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重视”一种事物,是基于这一事物的地位作用, D项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A项表述不准确,B、C两项没有把握住“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价值。
9.C 文化具有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政治、文学艺术、民族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并不表现于人们的每一次实践活动,⑥排除不选。
10.D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多样性的原因。A、B、C三项表述都不全面。
11.C 考查学生对大众传媒的特点的掌握程度。根据“全球同时”的提示,当然是非互联网莫属了。
12.C 文化遗产日的确立,使文化遗产保护从一个专业领域的名词,上升和扩大为全民文化生活的义务、大事和话语,这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故选C。
13.A 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作用,故B不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C项错误。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D项错误。
14.A 党和国家领导人之所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因为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说法不对,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A(解析:A项正确地说明了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B、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也不科学。)
16.A(解析:B、C两项说法错误,D项没有涉及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之间的关系。)
17.A(解析: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含④的选项是错误的。)
18.C(解析:③④都不是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上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9.D (解析:A、B、C三项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含义。)
20.A (解析:B、C、D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
21. B 【解析】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表现,①是引进国外优秀文化,与题意不符,排除含有①的选项,B正确。
22. A 【解析】题干考查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关系,A正确。B说明教育的特点,不体现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关系,不选。C也不体现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关系。D错误,教育传播文化是批判性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
23. B 【解析】本题以哲学家罗素的话为背景,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骄傲到不肯打仗” “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体现了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B符合题意。
24. B 【解析】②说法错误排除;③说法材料未体现;“沂蒙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宣传沂蒙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①④符合题意。
25.C
第Ⅱ卷(共50分)
26、(1)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能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4分)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必然经历的过程(或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吸收和学习世界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创新。(4分)
(2)①坚持包容性和科学分析的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4分)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4分)
27. 【解析】第(1)问,较为简单,联系教材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即可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加以对照即可。
【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5分)
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中华民族综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
(2)“嫦娥二号”卫星科研团队齐心协力,展示了团结统一的精神;他们自力更生、知难而进,展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展示了勤劳勇敢的精神;他们无私奉献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使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新的一步,壮大了和平的力量,展示了爱好和平的精神。(8分)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努力学习,发扬“嫦娥二号”精神;立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主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6分)
28. 【解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一定开放性,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理论与材料的统一。“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一定要紧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切不可抛开课本泛泛而谈。要围绕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来提炼研讨要点,并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来完善每条建议。
【答案】(1)立足实践抓住新机遇,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铸造齐鲁文化新辉煌。(3分)
(3)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让世界真正了解齐鲁文化。(3分)
(4)大力发展山东文化产业,打造有重要影响和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齐鲁文化国际竞争力。(3分)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 命题人: 谭春燕 校对人:冷秀梅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核尘埃”:无须恐慌
面对日本核电站泄漏的核尘埃,专家指出,不要恐慌,冷静面对是应对之策。
专家指出,空气中总是漂浮着各种尘埃,在出现核事故的地方,有些尘埃就会沾染上放射性元素,这些尘埃就被称为核尘埃。这些尘埃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它们漂浮在空气中,随风扩散,使得核爆炸的污染区大幅扩大,甚至进入全球大气循环到达世界各地。
来自环保部的信息表明,截至3月15日10:00,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环保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和跟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进展,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信息。
针对“核尘埃”能不能飘散到我国的问题,专家指出,空气里面的“核尘埃”应当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般核反应堆都有至少三重保护壳,日本福岛核电站有两台机组发生的爆炸都只损伤了外壳,并未影响到核芯。核电站铀元素在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比如铯-137和碘-131,它们随爆炸有一部分泄漏到了空气中,但它们的半衰期都比较短,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衰变为更小的原子,失去放射性,即使飘移到中国,多半也没有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王作元介绍说,核技术除了用于发电之外,生活中也很常见,尤其用于食品保存方面。食品辐照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灭菌保鲜技术。它运用γ射线的照射对食品进行照射后,可达到杀虫、灭菌、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和延长货架期的效果。我国有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了鉴定,早在1998年之前国家就已颁布批准了粮食、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干果、调味品等6大类固态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在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50多个商业化规模的辐照装置。这个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但你吃的食品中,很可能就接受过辐照,比如方便面的调料包。
王作元说:“核电站反应堆如果发生事故,可能会释放出有放射性的碘-131,这时候,应当加强对周围居民的碘预防。我们应当普及更多的核防护知识,尽力在事故发生之前就作好准备。比如准备好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稳定碘片的生产、储存、更新、发放等,未雨绸缪,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我们在正确认识核辐射的基础上,还应该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辐射防护知识。减少射线对人体的外照射,这主要通过控制照射时间、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采用适当的屏蔽措施来实现;要尽力避免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内照射会对人体产生长期的危害,因此在辐射较高的场所,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护具,避免饮食。这两点对于直接从事放射及辐射性行业的人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普通民众应对核事故时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加强自身防护,例如,如无必要,尽量避免频繁X光检查,减少吸烟,远离煤矿粉尘,家居装修时要注意检测大理石类地板是否放射性超标等。
1.下列有关“核尘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出现核事故的地方,空气中沾染上放射性元素的那些尘埃被称为核尘埃。
B.核尘埃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它们漂浮在空气中,随风扩散。
C.核尘埃使得核爆炸的污染区大幅扩大,甚至进入全球大气循环到达世界各地。
D.日本核电站泄漏的核尘埃,已经飘散到我国,但我们不要恐慌,应该冷静面对。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日本福岛核电站两台机组发生的爆炸都损伤了反应堆的三重外壳,对核芯的影响不大。
B.铯-137和碘-131是铀元素在核裂变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
C.铀元素的半衰期都比较短,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衰变为更小的原子,失去放射性。
D.核技术除了用于发电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用于食品保存方面,早在二十世纪末,我国就有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了鉴定。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环保部门将密切关注,加强监测,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恐慌。
B.随日本核电站爆炸而泄漏到空气中的部分铯-137和碘-131,会在短时间内衰变而失去放射性,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它们对中国的影响。
C.辐照技术能够用来对食品进行灭菌保鲜,我国颁布批准了相关的卫生标准,对辐照食品进行鉴定通过,所以说辐照食品不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D.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某些食品接受过辐照,如果知道,人们将会恐慌而拒绝购买这类食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会编类礼书,复留之 会:恰巧,适逢
B. 鲁让曰:袭帕误耳 让:谦让,退让
C.使者谢过,即令易去 谢:认错,道歉
D.是年十二月,引疾归 引疾:称病辞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岛夷乃狡狯如此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其皆出于此乎
D. 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鲁小时候博通古今,凡几千年的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他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
B.洪武初年,曾鲁为撰修《元史》总裁官,修成《元史》,曾鲁居首功。后来曾鲁又奉命编修归类礼书,当时议论礼的人很多,曾鲁在众人中扬言:“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辨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
C.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曾鲁察知阴谋,马上诘问使者,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从此器重曾鲁。
D.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鲁六个品级,拜他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就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未获吏部批准。甘露降临钟山,群臣敬献诗赋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
7.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5分)
(2)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11分)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 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一分,错字不得分)
(1) ,但愿长醉不愿醒 。《将进酒》
(2)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5) ,朽木不折。《劝学》
(6)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小题(25分)
不敢老的父亲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②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③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④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⑤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⑥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⑦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⑧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⑨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1).下列对文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按时间顺序,从父亲50岁老来得子写起,直到父亲年到80岁病卧在床。
B、本文最后两段作者直抒胸臆,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文章更富感染力。
C、“我还年轻,养得起你。”表明父亲虽然面对生活的重压依然能够乐观面对。
D、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愿意为了孩子死而后已并因此不断激励自己坚强乐观的人。
E、本文属于记人散文,语言饱含情感,从中不难领悟孩子对父亲的深深的敬爱。
(2).本文的题目是“不敢老的父亲”,为什么父亲不敢老?用这样的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答:
(3).请举例分析这篇散文中如何刻画“父亲”的这一高大的形象?(6分)
答:
(4). 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请分析作者的泪中含有怎样的情感?(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
——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刘先林不讲究吃,也不讲究喝,单单讲究空气流通。即使在北京冬天凛冽的寒风中,他家的窗户也处于洞开状态;办公室来了客人,刘先林让座,然后便“开窗,通风!”将已经打开的窗子开到最大,门也敞开,然后满意地坐下:“这样好。”办公室调整,刘先林拒绝套间办公室,唯独看中空气对流的办公室。有人找他时,他就在靠门的办公桌上,从高高两摞书间昂起头来。
在“文革”中,中国测绘局的科研人员被打发到工厂去。很多人打牌聊天闲度光阴,而刘先林在车间学会了工人师傅的本事:车、刨、铣、钳各工种。比如当年大家都觉得没用处的计算机,刘先林竟然在全北京没有几台计算机时,凌晨在别的单位上机,为此,他前半夜就要去排队等候。
刘先林喜欢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里有充足的氧气,是刘先林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刘先林的生命。在这样的富氧环境中,刘先林研究出来JX系列解析测图仪,这个专攻图像处理的系列设备,成了国外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的终结者。目前可以直接快速获取影像并记录于硬盘的领先世界的数字航空摄影仪也已是刘先林研究成果中的“待嫁新娘”。测绘界使用的都是高级精密的设备,从纯进口国到出口国,刘先林在其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科研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最高褒奖,几十万人的中国测绘界一共只获得过两次,但这两次得主都是刘先林。  
刘先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直奔主题”。
刘先林认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产品,都不应华而不实。实验时,他戏称自己是“胶布工程师”,用胶布粘贴就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研制JX-3解析测图仪时,刘先林特意邀请生产单位的作业员来参与,生产作业需要什么功能,他就在仪器上设置什么功能,因为刘先林认为:“需要是发明之母。”刘先林产品的用户们评价他的产品: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但是实惠、好用、细致、功能强大。
我国科技界申请课题,大多数情况先论证国外如何如何,刘先林却很少去关注某个课题是不是国外研究的热点。他说:“我从事研究的项目,总是从国家需要出发,从测绘生产的需要出发。”他的同学、一位两院院士说,自己是传统的,写一堆文章,带一群学生;而刘先林是基层的、快速的、简捷的,几乎不写科研文章,也不去考学位,更不去考虑自己科学家的身份与衣着是否相配。
也许是用心专一的人都有的特点吧,他们需要用纯粹的心去做纯粹的事,其他问题在他们看来可以予以最大程度上的忽略,刘先林泡茶用的不是杯子,是一个塑料大茶壶,没有壶盖。茶壶大,是因为一次可以倒很多水,用起来方便,而碍事的壶盖和过滤茶叶用的东西,因“直奔主题”而被扔掉了。刘先林的毛衣永远是今天正着穿,明天反着穿。他从不关注脱下来的毛衣是反是正。国家测绘局领导有一次到研究院调研,车子快到研究院时,看见前面一个白发老头,一边裤腿高,一边裤腿低,蹬着辆三轮车,正好在小车前面走,到了研究院门口一下子就拐了进去。这位领导心想,测绘科学研究院怎么让收废品的随便进出?赶上去一看,是刘先林。即使是见大领导,刘先林有时也光着脚穿一双大两号的皮鞋。会见外宾时也不考究衣着。外事办的人说,刘先林给中国人争气,争气不在外表。  
刘先林心中装的是发明创造的大思考。采访时,只要记者让他随意而谈,他准会侃侃而谈,没有大道理,全是与他质朴外表相称的大实话。不善言语的刘先林经常急出有些哲理的话:一个民族不能只有传递知识的能力,没有生产知识的能力,中国人应该是有创造力的。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不当的两项是( )( )(5分)  
A.科技创造是严谨的,但科技创造需要开放的、大胆的、具有前瞻性的思维,用“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作标题不但富有诗意,而且符合人物特点。  
B.文章开头叙述刘先林讲究空气流通的几件趣事,主要说明刘先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说明呼吸新鲜空气能促进科研发明的奇思妙想。  
C.刘先林不善言语,但他喜欢说“直奔主题”,文中划线的两句话,都是直奔主题的。在刘先林看来,实际需要就是科技发明创造的主题。  
D.刘先林在严冬却窗户洞开,别人闲聊他学技术,别人觉得学计算机没用他却孜孜以求,搞科研别人关注热点他却根据需要,这几处对比,凸显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E.文章先写刘先林的喜好,接着叙述他的科研特点,再记叙他日常生活中的几件琐事,最后一段介绍他的大写人生,脉络清楚,层次分明。  
(2).在这篇人物通讯中,刘先林作为科学家有哪些可贵品质?(6分) 
答:
(3).第⑦段写刘先林不修边幅有什么作用?(6分)
答:  
(4).几个古稀之年的同事曾评价刘先林:“不循常规,不拘一格,不修边幅,但,是一个奇才。”除了“不修边幅”外,上面这则通讯能印证其他评价吗?请简述理由,不超过100字。(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
B.“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
C.梦八队的大牌明星科比说北京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奥运场馆十分出色,他在北京的感觉非常好。
D.这一对乒乓混双选手,在向记者说起比赛时,活泼的女选手先声夺人,男选手始终微笑着未说话。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国家发改委、城乡建设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水价调整要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分步到位。
B.历史告诉我们,对科学的是非之争只应按“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的原则去百家争鸣,任何背离这一原则的行为都是荒唐的。
C.2010年1月15日,出现了号称前年最长“日环食”的天文奇观,将有众多天文爱好者目睹这一奇观。
D.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国际首家采用心理、医学、军训、教育、社会体验“五位一体”的模式,诊治网瘾、厌学及各种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
① 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 ② 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 的世博会” ③ 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 ④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⑤ 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 ⑥ 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
A、④⑥⑤③①② B、④②⑤⑥①③ C、⑤④③①②⑥ D、⑤③④⑥②①
16.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5分)
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答:
17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6分)
总以为幸福是那高高在上的云朵,可望而不可即; , ;
, 。可是,幸福就在你身边。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关注成长"栏目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信中说:我是一位高一学生的妈妈。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我的儿子现在一心一意就想着将来当个作家,根本不想参加高考,上课学习也就是应付差事。我跟他说:"就算要当作家,也要考一所大学呀;再说像韩寒这样的人,成功的几率太小了。"可他几句话就把我顶了回来:"你怎么知道我成不了下一个韩寒 李白没有参加'高考',蒲松龄考到70多没有'考上',还有那些打乒乓球、跳水、练体操的都为国争光了我为什么不能成为他们 "他现在开始写小说,而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小说写得也很幼稚,说他根本不服。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分)
1.D(“已经飘散到我国”表述太武断,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对能不能飘到的问题,专家还在讨论)
2.B(A“三重外壳”“影响不大”等表述不合文意;C“铀元素”错,应该是“核电站铀元素在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D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鉴定不是二十世纪末)
3.A(B“根本不用担心它们对中国的影响”错,原文只是专家推测说“多半没有影响”,还需要继续观察;C通过鉴定并符合卫生标准的辐照食品才有可能不影响健康;D“恐慌”和“拒绝购买”过于武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答案】B(责问,责备)
5.【答案】D(前表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后为“凭借、依靠”;A都作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B副词,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却、竟然、反而;C副词,表推测、估计,意为大概、或许。)
6.【答案】C(应是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
7.【答案】 (1)(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数:屡次,多次。具:备办,准备。为:给,替。约束:规约,规章。为:做,作。非议者:违背公义的事情。并要补出“数具牛酒”中省略的主语“他,’,“为开陈顺逆”中省略的介词宾语“乡里人”。数、具、约束、非议者各1分,句意1分)
(2)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许:答应,允许。归:使归,送回。并要注意“不之许”中宾语前置现象。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漏。年岁稍长,博通古今。凡几千年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
洪武初年,撰修《元史》,召曾鲁为总裁官。《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曾鲁请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当时议论礼的人蜂起。曾鲁在众人中扬言道:“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曾鲁责备道:“用袭帕是错误的,纳贡称藩却不奉正朔,有何居心?”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道:“岛夷竟狡狯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进贡。从此器重曾鲁。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拜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就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阅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为文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门徒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
8.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2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3分)
9.答: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1分)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2分)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2分)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1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错字不得分)。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将进酒》)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劝学》
(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园田居》
11.(1) 答:A C(A中“父亲年到80岁”有误。C、“表明父亲虽然面对生活的重压依然能够乐观面对”有误,表明父亲不愿孩子因经济窘迫而受委屈。对1项得3分)
(2).答:父亲不敢老是因为他怕自己老了,“我”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2分)题目既交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明明年纪已渐渐老却却一直“不敢老”,(2分)也与文章末尾老如朽木的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突出了父亲身上伟大的父爱。(2分)
(3).(6分)答:文章从正面通过“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等肖像、“我还年轻,养得起你”等语言、“展示胳膊上的肌肉”等动作、“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等神态,来刻画一个坚强且富有爱心的父亲;(3分)同时结合文中的父亲以前的同事的调侃、补鞋的中年妇女的劝说和母亲的话等来侧面反映父亲的品格和深沉又伟大的父爱。(3分)
(4).(8分)答:①感动,为自己拥有一份伟大的父爱而感动。②自责,为自己很少操心家事,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而自责。③悔恨,悔恨自己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④心酸,为一直坚强不屈的父亲终于“老如朽木”病倒在床,还在内心意识到了自己的老去而心酸。(答对一点给3分,给满8分,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2.(1)、BE(B“主要说明刘先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错;E“记叙他不修边幅的几件琐事”其实就是体现刘先林搞科研“直奔主题”的特点,科研是他的主题,生活中的小事被他忽略了,最后说他心中装的也是科研的大思考,还是直奔主题。对1项得3分)  
(2).要点:①善于学习,勤于动手;②具有前瞻意识;③从实际需要出发搞科研;④思考创造无止境;⑤用心专一。(答对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3).这样写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说明刘先林把所有的心思花在科学发明创造上,没有时间考究衣着是否合适,能显示科学家的特点;另一方面把生活中的刘先林真实地表现出来,能显示人物率真自由、不落俗套地个性特点。(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4).都有印证:①他根据需要搞科研,不像别人关注国外科研热点,写文章带学生考学位(不循常规、不拘一格);②他话不多,很简洁,且是大实话(不善言辞);③测绘界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他包揽(是个奇才)。(每点3分,给满8分)
13.C(A、“卓尔不群”,形容人物优秀卓越。这里用于“艺术精品”不妥。B、“好大喜功”,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指办事不切实际,喜欢铺张浮夸。这里应为“好高骛远”。D、“先声夺人”,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这里属望文生义。)
14.B(A语序不当,“统筹安排”要放到“循序渐进”前。C不合逻辑,“了”与“将”矛盾。D“基地”是“有效手段”搭配不当。)
15.D。 ⑤ 承接上文③领起下文,④⑥②①具体介绍网上世博会的内容。
16. 几十年前荒凉的死海,如今出现了生气。(5分)
17. 总以为幸福是那默默的含羞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总以为幸福是那虚幻的海市蜃楼,可眺望而不可徜徉其间。(比喻恰当,一句2分;句意连贯合适,一句1分)
18. 作文立意提示:①有理想固然好,但应该把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不要做不切实际的空想家;②实现理想需要扎实的基础、渊博的知识,不能凭一时冲动率性而为;③不能简单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要走适合自己的路;④个案个例不具备普遍意义,不能盲目效仿;⑤家长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时,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理想的疏导。(以上几点,可考虑为中心立意,如确定"青年人要有理想,有志气,敢于走自己的路,就可能走出富有个性的人生之路"之类的立意,可考虑为主要立意。给48分以上的作文,从立意的角度要求要符合中心立意;给42分以上的作文,从立意的角度要求要符合主要立意。)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中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考试卷
高二物理试卷
命题学校: 农垦佳木斯学校 命题人:王 亮 校对人:苏贵斌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5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分子大小的数量级约为( )
A.10-8cm B.10-10cm C.10-8mm D.10-8m
2.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和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可表示为 ( )
A. B. C. D.
3.如图3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 )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4.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谓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所谓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布朗运动产生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足够高
D.布朗运动产生的条件是悬浮的固体微粒足够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B.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6.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既不存在引力,也不存在斥力
B.分子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的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间的距离rD.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7.两个分子甲、乙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
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8.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 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 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D. 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9.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10.下列关于热力学温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叫绝对零度
B. 热力学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和摄氏温度是相同的
C. 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
D. 1℃就是1 K
11.物体的内能是指( )
A.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B.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
C.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物体的动能、势能以及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B.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机械能越大,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D.100℃的水蒸汽比相同质量的100℃的水的内能大
13.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氯气,温度相同,若不考虑分子间的势能,则( )
A.氯气的内能较大 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内能相同 D.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较大
14.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温度就越高,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15.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沿直线变化到状态b,在此过程中,其压强(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始终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1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B.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
C.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变小
D.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体积不变
17.如下图所示,在弹簧秤下,吊一粗细均匀、一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已知管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管内上方为真空,管壁厚度不计且管口不与水银槽接触,则弹簧秤示数为( )

A.mg+p0S B.mg
C.p0S D.mg-p0S
18.两个容器A、B用截面均匀的水平玻璃管相通,如图所示,A、B中所装气体温度分别为100℃和200℃,水银柱在管中央平衡,如果两边温度都升高100℃,则水银将(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6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7题6分,18题6分,共12分)
19.(6分) 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
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
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
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l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m。(结果保留l位有效数字)
20.如图所示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
(1)注射器的容积为V,用刻度尺测得全部刻度长为L,则活塞的横截面积可表示为
(2)测得活塞和框架的总质量是M,大气压强为P0,当注射器内气体处于某状态时,在框架左右两侧对称挂两个砝码,每个砝码质量为m,不计活塞与注射器管壁间摩擦,则稳定后注射器内气体的压强可表示为
(3)如右图中是甲、乙两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P-图。若两人实验时操作均正确无误,且选取坐标标度相同,那么两图线斜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21.(6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7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则: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
22.(8分)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薄壁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插在装有水银的水银槽内,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水银槽的截面积上下相同,是玻璃管截面积的5倍,开始时管内空气柱长度为6cm,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50cm.将玻璃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上移(管口未离开槽中水银),使管内外水银而高度差变成60cm,取大气压强P0等于75cmHg,求:
(1)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
(2)水银槽内水银面下降的高度;
23.(10分)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内贮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导热的光滑活塞将容器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开始时,两部分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强都相同,均为V0,T0和p0.将左边气体加热到某一温度,而右边仍保持原来温度,平衡时,测得右边气体的压强为p。
(1)求右侧气体的体积;
(2)求左边气体的温度
24.(10分)如图,容积为的容器内充有压缩空气。容器与水银压强计相连,压强计左右两管下部由软胶管相连。气阀关闭时,两管中水银面同高,左管中水银面上方到气阀之间空气的体积为。打开气阀,左管中水银下降;缓慢地向上提右管,使左管中水银面回到原来高度,此时右管与左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已知水银的密度为,大气压强为,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温度不变。求气阀打开前容器中压缩空气的压强P1。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中佳木斯市高中三校联考试卷
高二物理答案
第Ⅰ卷(共54分)
一、(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B D D BC CD D B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选项 C BD B BC A AD A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6分)
二、实验
19, ④①②⑤③ (2)5×10-10m
20,V/L __, P0+ (M+2m)gL/V _,研究气体质量不同、(或同质量在不同温度下研究)
三、计算题
21解析:对于理想气体:
A→B ∴
B→C ∴
22(1)10厘米 (2)2厘米
23(1)p0 V0/p (2)(2p/ p0-1) T0
24解析:由玻马定律得
求出:
B
A
图7佳木斯市高中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马继霞 审题人:李洪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
1.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改造基因的工具是 ( )
A.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限制酶和水解酶
C.限制酶和运载酶 D.DNA连接酶和运载酶
2.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不包括(  )
A.目的基因 B.启动子 C.内含子 D.标记基因
3.1982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了小鼠体内,得到了超级小鼠,此转基因技术的受体细胞是(  )
  A.卵细胞 B.去核卵细胞 C.受精卵细胞   D.乳腺上皮细胞
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生物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处理受体细菌表面,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菌
  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用作运载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D.利用运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不能称为“克隆”
6.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之所以能在棉花的细胞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主要是因为(  )
A.目的基因能在植物细胞核中进行复制 B.目的基因与棉花DNA的基本结构相同
C.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不同生物具有相同的一套遗传信息
7.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
A.氨基酸结构 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肽链结构 D.基因结构
8.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形态发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而这除需要必备的营养和一些刺激因素外,还需要有起诱导作用的物质,它是(  )
A.铜、锌等微量元素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C.蔗糖和葡萄糖 D.维生素和氨基酸
9.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中,最基础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 B.动物细胞融合 C.单克隆抗体 D.细胞核移植
10.人参皂甙干粉可以通过下列何种技术方法获得(  )
A.基因工程 B.植物组织培养 C.植物体细胞杂交
11.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没有离体的植物细胞也能表现出全能性
B.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表明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D.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12.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寒的番茄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13. 在细胞工程——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中,其技术的重要一环是将营养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壁。如将去掉了细胞壁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  )
A.皱缩 B.胀破 C.呈球形 D.保持原状
14.胚胎干细胞的特点是(  )
A.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C.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小,核仁不明显;功能上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D.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小,核仁明显;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15.人类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人体中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培育出组织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能否用肌细胞代替干细胞(  )
A.不能,因为肌细胞与干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不同
B.能,因为肌细胞虽然是分化的细胞,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脱分化,实现细胞全能性
C.不能,因为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D.能,因为肌细胞与干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16.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
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
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不是复制水平的差异,而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
17.当卵细胞达到什么时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8.排卵时,从卵巢排出的是(  )
A.只有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或只有一个次级卵母细胞
B.成熟的卵细胞、透明带和放射冠细胞
C.成熟的卵细胞、透明带和放射冠细胞和卵泡液
D.以上都不是
19.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质酶抑制剂,积累于茎中,让取食它的害虫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的安全性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消化酶很可能无影响,因为人体消化酶和害虫消化酶结构上存在差异
B.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抑制人体消化酶
C.不安全,玉米的食用部分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无法消化蛋白质而患病
D.不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20.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21.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22.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A B C D
23.乳酸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乳酸菌的pH值 D、葡萄糖不是乳酸菌的原料
24.能在含氧丰富的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酵母菌大量繁殖 B.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
C.蛔虫的正常生理活动 D.酵母菌产生大量酒精
25.变酸的酒表面长的一层膜和泡菜坛内长的一层白膜分别是由哪种菌的繁殖造成的
A.醋酸菌、酵母菌 B.酵母菌、毛霉 C.醋酸菌、乳酸菌 D.酵母菌、醋酸菌
26.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过程中提取剂的主要成分是
A.对氨基苯磺酸 B.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C.氯化镉、氯化钡 D.亚硝酸钠
27.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 )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
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28.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29.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意义是( )
A利于大肠杆菌的接种 B防止杂菌污染 C利于培养的冷却 D 防止皿盖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
30.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17位的半胱氨酸
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β-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
A.基因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基因突变 D.细胞工程
31.云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培育出10头猪蹄发荧光的转基因猪。主要研究过程是:①将瘦素基因 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②将转基因的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猪卵 母细胞,并培育形成早期胚胎;③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最终获得转基因猪。在这一过程中不必进行的是( )
A.将瘦素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拼接,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B.培养并筛选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猪次级卵母细胞
C.筛选出转基因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转基因克隆胚胎
D.给代孕母猪注射环孢霉素A阻止T细胞增殖,以利于代孕母猪接受胚胎
32.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B.所用的技术手段完全相同
C.都能形成杂种细胞 D.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
33.科学家将控制某药物蛋白合成的基因转移到白色来亨鸡胚胎细胞的DNA中,发育后的雌鸡就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在每一只鸡蛋的蛋清中都含有大量的药物蛋白;而且这些鸡蛋孵出的鸡,仍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些鸡是转基因工程的产物 B.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该过程运用了胚胎移植技术 D.该种变异属于定向变异
34.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见右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培育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②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有广泛的变异
③培育成的新植株是单倍体植株
④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5.根据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为解决如下四个问题:①快速培养名贵花卉 ②筛选抗癌药物 ③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④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依次可以应用的技术手段是(  )
技术 组织培养 基因工程 胚胎工程 细胞培养
A ① ② ③ ④
B ② ① ④ 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 ① ③ ④ ②
D ④ ② ③ ①
36.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液和用于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相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必须含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②都必须含有少量有机物
③都不需要含有植物激素 ④溶液浓度都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7.将基因型为AABb植株的花粉和基因型为CCDd植株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仅考虑两两融合),可以得到多少种基因型不同的融合细胞(  )
A.1种 B.4种 C.6种 D. 10种
38.哺乳动物受精卵在卵裂期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总面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逐渐增大 B.细胞的数目增多,有机物总量不变或略有增加
C.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断增加,全能性增高
D.逐渐出现了原肠腔,并有了胚层的分化
39.目前,欧洲、亚洲许多国家都发现了禽流感疫情,并引起了人体感染,造成多人死亡。科学工作者经研究,发现了数种快速检验禽流感病原体的方法,以正确诊断禽流感,以下有关禽流感病原体研究、诊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镜检法: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病人的痰液或血液,以发现病原体
B.PCR:体外基因复制技术,可在几十分钟内把病原体的基因扩展到数百万倍
C.用特殊制备的病原体蛋白质与病人血清中的相关抗体特异性结合,以发现病原体
D.DNA探针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 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来检测病原体
40.测定3类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右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的
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Ⅰ Ⅱ Ⅲ
A、Ⅲ、Ⅰ、Ⅱ B、Ⅲ、Ⅱ、Ⅰ C、Ⅰ、Ⅱ、Ⅲ D、Ⅰ、Ⅲ、Ⅱ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12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通过过程①、②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质粒。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②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 ,理由是: 。
(2)过程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的方法是 _。
(3)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 。获得的转基因克隆猪,可以解决的医学难题是,可以避免发生 反应。
(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
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
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
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42.(7分)I.下图是细胞融合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②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细胞,以去除植物细胞壁。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
(3)过程③叫做_____________技术,该过程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4)在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作物新品种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5) 从育种的角度来看,植物组织培养与有性繁殖相比,优势主要有(列举两条) 。
43.(12分)一场筹备了10年的“太空结合”首次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举行了,“新人”之一是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新人在“产房”——电融合仪内孕育新生命。160min后,中国首批“太空娃娃”终于顺利诞生。“太空娃娃”诞生和地面实验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有 。
(2)单克隆抗体是由 细胞产生的。
(3)若用于SARS的预防上,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_______细胞。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能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特点。科学工作者正在研究治疗癌症使用的生物导弹是_______
(4)鼠的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在培养时通过_______________(有丝/减数)分裂方式大量繁殖。
44.(9分) 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成分)。
(2)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所需能量都来自 。
(3)图示的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
(4) 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协调起来,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5)农业生态系统由于 ,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对外界干扰的抗性小。
45.(10分)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 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 行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 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生成,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葡萄酒来制葡萄醋,请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木斯市高中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
1-5ACCBB 6-10CDBAB 11-15DAAAC 16-20ADDDC
21-25CABAA 26-30CCCDB
31-35DCCBC 36-40 ADAA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12分)(1)① 2分
②可以连接 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或是可以互补的)2分
(2)显微注射技术
(3)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2分 发生免疫排斥反应2分
(4)②①③④ 2分
42.(7分)I.(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只答纤维素酶也给分,只答果胶酶不给分) 2分 (2)植物组织培养(3)原生质体融合 (4)不遵循 (5) 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培养周期短,繁殖效率高;能培育无病毒植物 2分
43、(12分每空2分)(1)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2)杂交瘤
(3)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效应B(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  
(4)一定的流动性
(5) 单克隆抗体+抗癌药物
(4)有丝
44. (9分)(1)农作物 分解者 (2)太阳光 (3) 物质循环再生2分(4) 整体性 2分 (5)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2分
45.(10分)(1)有氧呼吸 发酵 (2)由于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的密度比糖水低 2分 (5)重铬酸钾2分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分(6) C2H5OH+ O2 CH3COOH+ H2O+能量 2分
加入葡萄
糖和水
加入葡萄糖
加入葡萄糖和
水并不断搅拌
加入水
番茄细胞
马铃薯细胞





杂种植物幼苗
葡萄汁+白糖+酵母菌一天搅拌2~3次
断绝与空气接触
(15~20℃约7天)
气泡不再发生时,盖上盖子(15~20℃约 3~5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