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设计课题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四学科历史年级七学习目标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了解王羲之和《兰亭集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联系。研读“材料研读”里《齐民要术》引文、祖冲之“相关史事”;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观赏《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直观感受其文化魅力。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难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检测北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请列举北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请介绍淝水之战的要点。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大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以其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那么,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成就呢?出示学生目标:(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及雕塑。(2)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3)重点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倾听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材料一:中国北朝北魏农学家,出身儒学家族,官至高阳太守。贾思勰精通农业科学,在复兴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华北农业时,将旱地农业技术体系化,于北魏末年写成《齐民要术》一书。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材料二:《史记》曰:"齐民无盖藏。"如淳注曰:"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要术"指谋生方法。请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名人信息卡。教师讲解:“齐民”指平民,“要术”是谋生的主要技术。所以,《齐民要术》是平民百姓谋生的主要技术。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教师归纳: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齐民要术》的地位?教师强调:《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地位: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农谚展台:教师提示:立春无后霜,插柳正相当。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谷雨前十天,种棉最当先。《齐民要术》的意义?教师总结: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标导学二:科学家祖冲之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材料一: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做了哪些突出的贡献,使得后人如此敬仰他呢?材料二: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是世界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请结合教材,完成名人信息卡。教师提示:天文学方面: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擅长机械制造,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教师介绍: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是世界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2)除了圆周率,祖冲之还取得了哪些成就?教师归纳:天文历法:《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并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当时最先进的历法(3)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教师总结:热爱科学,严谨务实,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目标导学三:书法、绘画与雕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的内容,探究以下问题:材料一: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材料二:王羲之自幼好书法,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画着,日子久了,甚至连衣服都划破了。王羲之自幼好书法,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画着,日子久了,甚至连衣服都划破了。(1)请列举书法艺术的形成条件、时间、成就和地位。(2)请列举书法代表人物。老师归纳:锺繇、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教师讲解: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3)结合教材,完成名人信息卡。教师强调:被誉为书圣。(4)我们在欣赏王羲之和顾恺之的作品时,一方面为他们的艺术魅力惊叹,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哪些精神?教师总结:虚心好学、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认真、专注。(5)请简介书法艺术——魏碑教师讲解:魏碑是我国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请简述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书法艺术的发展原因有哪些?教师总结: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中国书法艺术的地位及评价。教师讲解: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如下问题:材料一:东晋顾恺之长于人物肖像、山水,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材料二:《女史箴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连绵,色彩典丽、秀润。材料三: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请列举东晋绘画代表人物。教师总结: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南北朝时,最著名的石窟艺术是什么?请介绍当时佛像的特点。教师展示: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现存53窟,佛像5万余尊。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佛像造型雄伟,面部丰满而柔和,两肩宽厚,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共有近11万尊大小佛像,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化和上世纪30年代外国掠夺者的盗窃破坏,仍然保持了相当可观的面貌。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面临着威胁,如果你是一位文物保护者,你该怎么做?教师总结:组织志愿者,宣传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亲自到现场协助开展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认真学习历史及其他文化知识是根本途径;结合教材,完成名人信息卡——郦道元(6)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教师提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外来佛教的传入,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阅读两则材料,结合教材,完成名人信息卡,如:中文名称:贾思勰出生地:山东益都民族:汉族国籍:北朝代表作品:《齐民要术》所处时代:北魏职业:农学家、官员……学生交流所知的农谚,如: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九月无霜地也寒。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完成名人信息卡,如:生存年代:主要成就:数学方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世界最早)著《缀术》……学生介绍如:《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如:形成条件:(1)汉代造纸术的发明(2)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形成时间:东汉学生结合教材介绍如:本名:王羲之别称:王右军、王会稽字号:逸少;所处时代:东晋;民族:汉;出生地:琅邪临沂出生日期:321年—379年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归纳如: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的画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阳赋图》学生介绍:佛像特点: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学生结合教材介绍如:北魏时期,地理学家,主要成就是《水经注》学生归纳: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前提。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教材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自主阅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两则材料,分析从不同角度,使学生整体上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有所了解,进而引出系列问题:名人信息、《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地位等,符合认知规律。通过农谚展示,引导学生交流所知道的农谚,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齐民要术》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有所了解,便于问题的展开和讨论。引导学生以“名人信息卡”的形式,完成对人物——祖冲之相关信息的探究,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以史为鉴,设置探究题:祖冲之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更顺畅的参与到以下的问题讨论与探究之中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欣赏作品魅力的同时,要学习他们哪些精神,从教材中迁引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有利于学生毅志力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借助三则材料,分析展示东晋的绘画艺术和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使学生从感官上对上述方面有所了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教师展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材料,使学生对这两个著名石窟有更深入的了解,拓展学生的认知面。设置问题:面临着对石窟艺术的破坏威胁,你该怎么做?旨在引导学生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综合分析这段时间文化发展的原因,升华主题。检测目标1.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你知道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A.发现了圆周率B.编写《九章算术》C.推算圆周率D.发明十进位法2.如果你想了解我国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生产的状况,应该查阅以下哪一部著作( )A.《论语》 B.《史记》 C.《水经注》D.《齐民要术》3.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A.发现了圆周率B.编写了《九章算术》 C.推算了圆周率D.发明了十进位法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有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即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还在天文和机械方面有重大成就;了解了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方面的成就。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