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我们是公民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公民的内涵,厘清公民和国籍的关系;熟悉和保护个人的身份信息;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和声誉。2.了解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认识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认识到公民既享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知晓尊重与保障人权是宪法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在人权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单元学习活动一览我们是公民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公民的基本权利认识居民身份证公民的基本义务我是中国公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6课公民意味着什么内容《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我们是公民》【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引出国籍和公民身份的联系: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无论本人出生在境外或境内,都具有中国国籍。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外籍人士符合法定条件的,也可以加入中国国籍,但前提是放弃外国国籍。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认识居民身份证”,引导学生关注身份证正反两面所记载的信息,介绍身份证的用处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是中国公民”,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二、学情分析“公民”、“国籍”这些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并不多,对它们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居民身份证”学生可能有所接触,但是对身份证上所记载的信息和身份证的作用也不是非常了解。而且五年级学生大多不懂得公民和国籍的双向连接关系,不知道不同国籍的人在公民权利和义务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学目标】1.掌握公民的内涵,厘清公民和国籍的关系。2.熟悉和保护个人的身份信息。3.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和声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公民的内涵,厘清公民和国籍的关系。教学难点: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和声誉。【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的公民身份代表这不同的国籍2.知道国籍取得的两种方式。3.知道“公民”的词源,初步懂得珍惜自己的公民身份。【教学重难点】知道“公民”的词源,初步懂得珍惜自己的公民身份。【教学过程】活动一:什么是“公民”1.师: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随着场合不同,我们的身份也会有变化,但有一个身份我们是共同的,不会因为场合改变而变化,那就是公民。我们都是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么“公民”一词从何而来呢?请大家仔细阅读,书本46页的这段文字。2.出示书本46页文字,学生自由阅读。3.师:同学们,你读懂了吗?从这段文字中你收获了哪些信息呢?预设:古希腊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公民资格的;那时候妇女没有资格;奴隶也没有公民资格的;古罗马时期的公民享有政治权利,还要承担兵役和纳税的义务……师小结:“公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那时候的公民含义与现在并不相同。4.师:让我们来看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公民”一词是如何解释的?出示并请学生一起读一读:“公民”就是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5.师:这就是公民在词典中的概念。那么我们公民的身份,又是怎么来的?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1款: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请学生读一读。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无论从概念上还是法律意义上来看,公民身份的关键就是国籍的取得。公民身份标志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具有某一国国籍,就是某一国的公民,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国人,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活动二:中国国籍的取得与丧失1.师:公民这个词,平时生活中似乎看到的并不多,不过有位小朋友很细心,他在外出旅游时有一个小发现,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和家人从国外旅游回来时,在机场的边检处办理入关手续,我发现这里分为中国公民和外国人不同的通关通道,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播放新闻视频: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机场走不同的通关通道。2.刚才录音中的小朋友具有中国国籍,走中国公民通道方便快捷多了。那么中国国籍是如何取得的呢?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1)播放录音: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国公民。师: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2)播放录音:我爸爸妈妈是中国公民,我出生在国外,爸爸妈妈给我选择了中国国籍。师: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也可以具有中国国籍。原来我们的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就是这样来的,出生时跟随父母一方的中国国籍,就可以具有中国国籍了。3.师:那么外国人有可能成为中国公民吗?播放录音:我来自爱尔兰,在中国工作多年,我热爱这个国家,已经放弃了原来的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师: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这就是国籍取得的第二种方式,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4.师: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搞清楚了,公民身份和国家密切相关,取得一国的国籍,就成了这个国家的公民,而取得国籍的方式,主要就有出生跟随父母的国籍而获得和申请加入两种方式。可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由于各国的法律有所差异,所以关于国籍的情况,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要判断一些与国籍相关的一些问题,还要参考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下面,就请大家动动脑筋,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她出生在新疆,是维吾尔族人,因此不具有中国国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国国籍,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这道题是错误的。(2)他的父母是中国人,他们定居在美国,他出生时加入的是美国国籍,他没有中国公民的身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5条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因此这道题是对的。(3)某跨国公司老板拥有中国国籍,工作需要他常常去美国,为了方便往来,他想申请美国国籍,如果申请成功,他就同时拥有中国国籍和美国国籍,是两个国家的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因此这道题是错误的。是否能够可以同时作为两个国家的公民,要看各国的法律是否允许,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所以不会存在既是中国公民又是其他国家公民的情况。活动三:公民身份的意义1.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8条规定,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取得中国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也就是说,申请加入了中国国籍,就必须放弃原有的外国国籍。那么迄今为止加入了中国国籍的外国人,究竟有多少呢?一起来看看这组数据。2.出示数据。师: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最近10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并不多,让我们来认识几个吧。出示马海德、艾克森、谷爱凌三人的信息。师:同学们,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要加入中国国籍,可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为中国做出了贡献……3.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中国马术第一人华天。师: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很想为她点赞呢?华天,被誉为中国马术第一人,他放弃了英国贵族身份,加入了中国国籍。你们看,他的赛服裤腿上绣着“中国”二字,马鞍上贴着中国国旗,再看他的第一匹赛马叫“孙悟空”,还有的叫“花木兰”,“乾隆”,这都是他给赛马取的名字。他热爱中国,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一心爱国,为国争光,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4.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公民身份是宪法赋予的,学习了怎样来判断国籍,还知道我国国籍获得的两种方式,外国人要加入中国国籍,要为中国作出贡献并且放弃原有国籍,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中国公民身份。【板书设计】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公民概念宪法赋予取得国籍出生获得申请加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身份证上记载的文字、照片、图形等信息的内容和意涵。2.了解身份证的用途,认识身份证是重要的身份凭证。3.知道身份信息被窃取的危害,养成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了解身份证的用途,认识身份证是重要的身份凭证;知道身份信息被窃取的危害,养成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的好习惯。活动一:身份证上的信息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的第二栏《居民身份证》。2.出示身份证样证。师:这张小卡片,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这就是身份证,准确来说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居民身份证。这张小小的身份证,你们看到过谁用它吗?预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边的很多人……只要是中国公民,就应该拥有一张这样的居民身份证。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自己也有身份证,是的,16周岁以下的公民是自愿申领的。3.师:孩子出生时,家长持相关证明到派出所报户口,就会有公民身份号码。这个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也是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居民身份证就是用来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那么你们知道这张身份证哪一面是正面?哪一面是反面吗?出示样证并说明:这一面印有国徽的是身份证的正面,而印有人像照片的是身份证的反面。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身份证的正反面,说说上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预设(1):我看到了身份证的正面有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几个字,还有签发机关和有效期限等信息。签发机关相当于居民身份证的出生地,是办理身份证和发放身份证的部门。预设(2):身份证反面有持证人的照片和名字;还有性别,民族和出生日期;还有住址和公民身份号码。5.师:居民身份证的反面包含了公民个人最基本的信息,我们到公安机关办理身份证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3条规定:凭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出了居民身份证上的基本信息。6.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张身份证的正面信息,发现有什么区别吗?他们的有效期限不一样,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可以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身份证拿出来,如果你也有身份证,也拿出来看一看,就会发现有效期限是不一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不同年龄段办理的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是不同的。出示以下信息: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领取身份证,身份证有效期是5年;16~25周岁,办理的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是10年;26~45周岁,办理的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是20年;46周岁以上的身份证长期有效。师:每当居民身份证快要到有效期限时,我们就需要去签发机关办理新的居民身份证。7.师:居民身份号码有18位数字组成,这一串数字有何含义呢?请大家仔细看一段视频(身份号码解读)。(1)公民身份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身份证上第1只6位是地址码,表示公民常住户口所在的行政区划代码,其中上海地区身份证开头4位是3101或者3102,后面两位数字是所属区的代码,请同学们在下面这张表中找到属于自己区域的代码吧,当然因为上海的行政区划跟从前略微有变化,所以你们的长辈前面6位数可能跟下面的表格有所不同哦,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2)第7~14位为出生日期码。(3)第15~17位为顺序码,这里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窍门,顺序码的最后一位,也就是18位身份证号的倒数第2位。如果是奇数就是男性,偶数就是女性,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大写的x代替。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身份证号码的主要构成方法,学会了构成方法,就能了解号码中传递出的公民基本信息了。活动二:身份证的作用1.师:一张居民身份证代表了一个中国公民的合法身份,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请大家回忆一下,想想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用到身份证呢?预设: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时需要身份证;乘飞机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时;坐火车可以凭身份证上火车;办理各种业务……活动三:保护身份信息1.师:可是在火车站,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同学们你们说,这种做法合适吗?(随意丢弃火车票)为什么呢?预设:不对的,火车票上有我们的个人信息,我们不能随意丢弃……2.师:其实,不只是火车票,还有这样一些单据,也不能随意乱扔,知道为什么吗?预设:因为这些上面都有二维码条形码等个人身份信息,我们要妥善处置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不能随意乱扔,更不能随意透露,或在网上发布单据的二维码条形码等信息。而我们的居民身份证上的信息更多,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3.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出示生活小贴士: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代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身份证复印件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用于某某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4.师:身份证上有我们的个人信息,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用到,而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你知道警察叔叔为什么要查验身份证吗?播放视频。师: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我们作为公民要配合,尤其是现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我们一定要提醒我们的爸爸妈妈,配合执法人员的例行检查,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负责。5.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居民生活,知道了居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身份代码,了解了号码中所隐藏的信息,还明白了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遇到警察执行公务时,要积极配合查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板书设计】认识居民身份证唯一不变的身份代码了解号码代表的信息要妥善保管防止遗失请随身携带配合查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