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韬智杯”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韬智杯”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届“韬智杯”高三大联考
理综学科
参考答案
1.D【详解】
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一般不是蛋白质,错误;
B.细胞膜表面上的糖被主要与信息交流有关,错误;
C.染色体不属于细胞器,错误;
D.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所以其加工和运输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参与,正确。
2.C【详解】
C.图
1中的
A代表腺嘌呤,C错误。
3.C【详解】
A.cBid能与线粒体膜结合,使其凋亡,导致细胞提供的能量减少,加速了细胞凋亡,A正确;
B.从题干可分析得出溶酶体中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B正确;
C.溶酶体还可以参与细胞的正常消化作用,将细胞内吞进来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作为营养物质利用或
成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外,C错误;
D.据图示可以知道,该过程与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有关,故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正确。
4.A【详解】
据表分析,褐色母牛基因型为MM,其后代可能有两种基因型:MM
和Mm,产下的红色小牛(M_)必为雌性,但
若产下褐色小牛(M_),则雌雄均有可能,A正确、B错误;红色公牛基因型为
mm,其子代基因型为_m,雌性必
为红色,雄性则可能为红色或褐色,CD错误。
5.D【详解】
A.埃博拉出血热的无症状感染者因感染EBOV会发生相关免疫反应,机体产生抗EBOV的抗体会分布在患者血清中,
A正确;
B.埃博拉病毒可发生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可能产生毒性更强的变种,并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保留下来,B
正确;
C.埃博拉病毒的结构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正确;
D.所有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
6.A【详解】
A.曲线①②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因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在
t0~t1时间段增长率大于
0且保持不变,故
此段时间内该漂浮水生植物种群数量近似“J”型增长,A正确。
B.某湖泊水体污染严重,一种漂浮水生植物被引种进入该湖泊后疯长。该漂浮水生植物的入侵会影响该湖泊其他植
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湖泊内原有植物灭绝,因此该漂浮水生植物不利于增加该湖泊中物种丰富度,B错误。
C、D.t0 t2时间段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直增加,t2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最大,t2点之后死亡
率开始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开始下降,所以
K值应出现在
t2时,种内斗争最激烈,CD错误。
7.C
根据空气质量报告,该日空气污染指数为
79,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良,故
A错误;首要污染物是指污染最重的污
染物,据空气质量报告,PM10数值最大,故
B错误;机动车尾气中含有
NO2、CO,故
C正确;
PM2.5、PM10会影
响人体健康,故
D错误。
8.A
1个
CO2分子的质子数为
6+8×2=22,1个
N2O分子的质子数为
7×2+8=22,标况下
11.2
L
CO2和
N2O的混合气
体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则质子数为
11NA,A正确;根据
S8的结构可知,1个
S8分子中含有
8个
S—S键,32
g
S8
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
32g
S8中含有
NA个
S—S
键,B
错误;
1L
pH=13

Ba(OH)2溶液中,氢氧根
离子为
0.1mol,钡离子为
0.05mol,C
错误;因还原性
I->Fe2+,0.1mol
FeI2与
0.1
mol
Cl2反应
Cl2不足,只生成
氯化亚铁,所以
0.1mol
FeI2与
0.1
mol
Cl2反应转移了
0.2mol电子,所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2NA,D错误。
9.D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Y与
Z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相邻位置,则最外层电子数相差
1,

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
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设
Y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为
y,则
W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为
1+y+(y+1),根据
W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判断W

O,X

Na,Y为
Al,Z

Si。O2 、Na 、Al3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O2
的核电荷数最小,其半径最大,A错误;钠
的金属性比铝强,所以碱性:NaOH>Al(OH)3,B
错误;氧和钠可组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种常见化合物,其中氧
化钠中只含有离子键,而过氧化钠中除了离子键外还含有共价键,C错误;硅的单质可用于制作光电池,D正确。
10.C
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DA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DA的分
子式为C8H8O4,B正确;分子内存在形成四个单键的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C错误;DA分
子中只有
1个碳碳双键,则
1
mol
DA最多能与
1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1

11.A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基本操作。碳酸钠能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故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Na2CO3溶液中的CaCO3杂质,A正确;苯与液溴互溶,故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B错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
和水需要在蒸馏装置中加装温度计,应使用蒸馏烧瓶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处,该装置无法
分离乙醇和水,且水流方向错误,应为下口进上口出,C
错误;应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
HCl,D错误。
12.B
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过量二氧化硫与次氯酸钠反应不能得到次氯酸,A项错误;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
化钠、氯气和氢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漂白粉,B项正确;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C项错误;二氧
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胶体,D项错误。
13.B
等体积混合,浓度减半,a点溶质为:(NH4)2SO4与
Na2SO4,根据物料守恒,c(NH4+)+c(NH3·H2O)=
c(SO42-)
=0.05mol·L-1,A错误;b点溶液显中性,溶质为(NH4)2SO4、Na2SO4和
NH3·H2O,NH4+会水解,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为:c(Na+)>c(SO42-)>c(NH4+)>c(OH-)=c(H+),B正确;根据反应量的关系,a点恰好消耗完
H+,溶质
为(NH4)2SO4与
Na2SO4;b、c、d三点溶液均含有
NH3
H2O;(NH4)2SO4可以促进水的电离,而
NH3
H2O抑制水
的电离,所以
a
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
错误;D.
NH4HSO4溶液中存在
H+、NH4+,加入
NaOH溶液,0~a
点发
生反应:H+
+
OH-=H2O,a~d点发生反应:NH4++
OH-=
NH3·H2O,D错误。
14.C
解析:A选项由电荷数与质量数守恒可知
X中子数为
126;B.铀
235吸收慢中子裂变成中等质量原子核的过
程中,释放能量,核子的平均质量变小;D选项中子不带电不受电磁场的力的作用,因此
D选项错误。
15.C
解析:由图可知,开始时的位置在
15cm处,握住尺时的位置在
40cm处,所以在反应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
25cm,
由运动学可得
h
1

gt
2
解得
t

0.22s
故选
C。
2
16.C
解析:某颗卫星的星下点轨迹图是一个点,说明该卫星相对地球静止,是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A、
D错误;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T,该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结合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
2
2
度为
g
G
M
gR
T
2
计算得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r=
3
2
C正确。R
4
17.D
解析:A.设
A、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均为
f,系统匀速运动时,有
F

2
f
=2μmg,A错误;轻绳断开

ft

0 mv
2mv
t
2mv后,对
B,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联立得
t

F
,即在
B停止运动前,即在
t

0到

F
2mv
时间内,A、B系统的合外力为零,总动量守恒,故
B错误;C.
t

时,取向右为正方向,由系统动量守恒得
F
2mv

pA

0
4mv
2mv
,得
A的动量
pA

2mv

C错误;D.
t

时,即物体
B停止后又经过 t


A由动量定F
F
'
'
理得
(F

f
) t

pA

pA
解得
A的动量为
pA

3mv故
D正确。
18.AC
解析:飞机的飞行速度为
4.5×102
km/h=125
m/s,飞机两翼尖之间的电动势为
E=BLv=4.8×10-5×50×125
V
=0.30
V,B项错;飞机从东向西飞行,磁场竖直向下,根据右手定则可知,飞机左方翼尖电势高于右方翼尖的电
势,C项对,D项错。
19.BD
解析:两条电场线延长线交于一点,即为点电荷
Q的位置,根据电场线方向可知
Q带正
r
电,设
A、B两点到
Q
A的距离分别为
rA和
rB,由几何知识得到:

sin r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B
E

k
Q2
,可得
A、B两点的电场强度关系为:EA>
EB,某检验电荷在
A点受的电场力大于在
Br
点受的电场力,因为
B
点距离正点电荷
Q远,所以φB<φA,根据
Ep
q
可知,某检验电荷在
A点的电势能可能小于在
B点的电势能,与电荷的电性有关,故
D正确
ABC错误。故选
D。
20.ABC
解析:A.物体在水平方向受推力与摩擦力作用
F

mg

ma,加速度
a
F

g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从
m
开始运动到到距出发点
4m,物体所受推力随位移的增加而减小,开始物体所受推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做加速运动,
随推力
F的减小,加速度
a减小;当推力等于摩擦力时,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当推力小于摩擦力时物体所受合
力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
a逐渐增大,故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
增大,A正确;
B.由图像可知,推力
F随位移
x变化的数学关系式为
F
100
25x(0

x

4.0m),物体的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
零,此时有
F

mg
100

mg解得
x


3m,即在距出发点
3m位置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B正确;
25
C.F-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等于推力对物体做功,设物体的最大速度为
vm,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物体速

2

1
度最大时,推力对物体做功W


(100

25) 3J
187.5J,从物体开始运动到速度最大过程,对物体,由动能定理
2
W

mgx
1
mv
2得
m

0,代入数据解得
vm

3
5m/s
C正确;2
1
1
D.推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W

Fx

100 4.0J

200J
2
2
对物块运动的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可得W

mgxmax

0
代入数据解得
xmax

8m
D错误。
21.BC
解析:A.滑过程中物体速度先从
0增加再减小为
0,故加速度先减小到
0再增大,A错误;B、取
C所在得水
平面得重力势能为零,下滑过程由能量守恒可得mghAC

E弹
Q,上滑过程由能量守恒可得mghAC
Q

E弹

1
mv2,
2
联立可得Q
1
mv2,B正确;从
C到
A过程,弹簧弹力做功等于
C处弹性势能可得
E
1弹

mgLsin

mv
2,C正确,
4
4
D错误。
b
22.(5分)(1)D(1分)
(2)

m1b(2分)
(3)0.46(2分)
gk
23.(10分,每空
2分)
(1)0.398
(0.396-0.399均给分)
2分
(2)如图所示
3分
(3)4.4
(4.3-4.7均给分)
2分
(4)1.1×
10 6(1.0×
10 6-1.2×
10 6均给分)
3分
24.(12分)(1)电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有
L

v0t
(1分)
y
1
at
2
(1分)
2
qE
ma
(1分)
E
U
(1分)
d
2
联立解得:
y
eUL
(1分)
2mdv20
vy

at
(1分)
e2U
2L2v

v2

v2

v2

(1分)0
y
0
m2d
2v20
(2)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向心力公式有
v2evB

m
(1分)
r
s

2r
cos
2mvcos
(1分)
eB
v0

vcos
(1分)
s
2r
cos
2mv

0
(2分)
eB
25.设
A的质量为,平板的质量为,人的质量,对人用动能定理可得:
mgh
=
1
2
2

0

0
(1分)
A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可得:
0
=

1
+

(1分)
解得
1=4
m/s
(1分)

A做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
g=

(1分)

C做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
g=

(1分)

B做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
g+μ
g 0.1(
+
+)g
=1
(2分)
经过1
B

C共速可得:
vC1

1
=
11
(2分)
1=0.4s
(1分)
(2)0-1
B
1
运动的位移满足:1
=
12
(1分)2
1

3

A
1运动的位移满足:
2
=
1

1
(1分)2
平板长
L=-1=3.2m
(2分)
BC共速时
=
11
(1分)
A从
B上掉下去后对
BC做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0.1(
+)g
=(
+)2
(1分)
2

2
=
(1分)22
河宽
d=1+L+2=5.6m
(2分)
d=5.6m
(1分)
26.(方程式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给
1分,漏条件、未配平扣
1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4分)
(1)溶液变为红色(1分)
(2)①球形干燥管(1分)
②bfc
③6.9(答案为
7.0得
1分,其它答案不得分)
(3)①排尽装置中的空气(1分)
②BaSO4(1分)
③2FeSO4
Fe2O3+SO2↑+SO3↑
(4)①滴入最后一滴
KMnO4溶液时,溶液变成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
②AB(见错无分,漏
1个扣
1分)
【解析】(1)若该样品已变质,则样品中含有
Fe3+,取样品溶于水,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2)①
仪器
B为球形干燥管;
②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为避免硫酸亚铁被氧化,所以加热前需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即先打开
K1和
K2,缓缓通

N2,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后再关闭
K1和
K2,防止氧气进入,再称量
装置
A固体质量的变化,即正确的排序是
dabfce;
③已知:直至A恒重,记为
165.2g,应为
FeSO4和玻璃管的质量,则m(FeSO4)=165.2g-150g=15.2g,m(H2O)=177.7g
-165.2g=12.5g,则
n(H2O)=
12.5
mol、n(FeSO
)=15.24
mol,结晶水的数目等于

18
152
(3)①为避免硫酸亚铁被氧化,所以加热前需要先通
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②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说明生成
Fe2O3,则反应中
Fe
元素化合价升高,S元素化合价应降低,
则一定生成
SO2。C为氯化钡溶液,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气体有
SO3,D为品红,可用于检验
SO2,
品红褪色,综上可知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可生成Fe2O3、SO3、SO2,C中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Ba2++SO3+H2O=BaSO4↓+2H+,
所得溶液呈酸性,故白色沉淀只有
BaSO4;
③综上可知,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可生成
Fe2O3、SO3、SO2,方程式为
2FeSO4
Fe2O3+SO2↑+SO3↑。
(4)①此实验达到滴定终点时,滴入的高锰酸钾恰好被消耗完,故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变成浅紫
红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
②A.第一次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所读标准液体积偏大,导致实验记录数据偏大;B.第一
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所用标准液体积偏大,导致实验记录数据偏大;C.第一次滴定结束时俯视刻
度线,读取标准液的体积偏小,导致实验记录数据偏小;D.后两次滴定所用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
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则所用标准液体积偏大,导致后两次实验记录数据偏大。
2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5分)
(1)B(1分)
(2)2MnO2+Cu
S


+2
+8H
=S↓+2Cu2
+2Mn2
+4H2O
(3)MnO2+2H2SO4+2FeSO4=Fe2(SO4)3+MnSO4+2H2O;

溶解生成的
Fe3
可作催化剂(1分,Fe2O3作催化剂不得分)
(4)①C
②3.0~4.7(pH>3.0,pH<4.7均给
1分)
1.0×10-38
5
Mn2+
+
HCO
-(

3
+
NH3
=
MnCO3↓+NH
+4
(6)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或溶液出现晶体)(1分)
【解析】(1)酸浸时,通过粉碎矿石或者增加反应物浓度或者升高温度或者进行搅拌都可以提高浸取率,但延长
浸取时间并不能提高速率。
(2)“浸取”时﹐在酸性条件下
MnO2氧化
Cu2S
得到硫沉淀,CuSO4和
MnS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MnO2+
Cu
+2S+8H
=S↓+2Cu2++2Mn2++4H2O。
3
Fe
O
Fe3+(
)浸取时反应①
2
3溶解于稀硫酸,生成的

Cu2S发生反应②,加快了
Cu2S的溶解;而反应②生成的
Fe
2
+又可以和
MnO
2
反应,加快
MnO
2
的溶解,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MnO2+2H2SO4+2FeSO4=Fe2(SO4)3+MnSO4+2H2O。
结合反应②和③可知,说明
Fe
+2O3溶解生成的
Fe3
起催化作用,可催化
Cu2S与MnO2的反应。
(4)①“除铁”步骤调
pH需加入的试剂应显碱性,使铁元素以氢氧化铁的形式除去,排除
Cu

CuCl2,而除杂的
原则不引入杂质离子且所加试剂不与提纯物质反应,排除氨水(氨水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且引入铵根离子),
故选
CuO。

4

②依据沉淀
pH范围,当
pH≥3.0时,使
Fe3+
完全沉淀,当
pH
=
4.7时
Cu2+开始沉淀,所以“除铁”调节溶液
pH在
3.0~4.7为宜;由
Fe3+完全沉淀时,溶液
pH为
3.0可知,氢氧化铁的溶度积为
1×10—5×(1×10—11)3=1×10—38。
(5)“沉锰”(除
Mn2+


+)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2
+
HCO3
+
NH3
=
MnCO3↓+NH4

(6)结晶时,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或溶液出现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
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4分)
(1)-204.7kJ·mol-1
(漏单位扣
1分)
较低温度(1分)
(2)①(1分)
B(1分)
高于
300℃时,以反应Ⅱ为主;反应Ⅱ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两个采
分点,每个
1分,共
2分)
(3)①增大(1分)
②0.8
(4)①CH3OCH3-12e-+3H2O
=2CO2+12H+
②2(1分)
b(1分)
【解析】(1)由盖斯定律有Ⅰ-Ⅱ×2有
2CO(g)+4H2(g)
CH3OCH3(g)+H2O(g),所以△H
=△H1
-2△H2=(-122.5
-82.2)
kJ·mol-1
=
-204.7
kJ·mol-1;该反应△H<0,△S<0,要使△H-T△S<0,应选择较低温度。
(2)由于反应Ⅰ正向为放热反应,反应Ⅱ正向为吸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平衡正向
移动,则
CH3OCH3选择性一直下降,故
CH3OCH3选择性对应曲线①;增大压强,反应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
行,低温高压可促进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Ⅱ逆向进行,可同时提高
CO2的平衡转化率和
CH3OCH3的选择性;

T>300℃时曲线②(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的原因为:反应Ⅰ的△H>0,反应Ⅱ的△H<0,升高温度使
CO2转化为
CO的平衡转化率上升,使
CO2转化
CH3OCH3的平衡转化率下降,且上升幅度超过下降幅度,故温度
T>300℃时反应Ⅱ占主导。
(3)①升温,速率常数都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即平衡正向移动,υ正
增大幅度大于υ逆
增大幅度,

k
正-k

增大;
②设初始浓度为
c CO2
=c H2
=2mol/L,则根据三段式
CO2
g

H2
g
CO
g H2O
g


mol/L
2
2
0
0

mol/L
1
1
1
1

mol/L
1
1
1
1
此时
p(CO2)
=
p(H2)
=
p(CO)
=
p(H2O),υ逆
=1.25υ正
,根据υ正
=
k

p(CO2)·p(H2),υ逆
=k
逆p(CO)·p(H2O),则

p
CO
p
H
O
k
平衡时υ

,k
p(CO2)·p(H2)=
k
p(CO)·p(H2O),即
KP=
2
=

=
4
=0.8




p
CO

p
H

k
5
。2
2

(4)①反应本质是二甲醚的燃烧,a
极为负极,二甲醚放电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3OCH3-12e-+3H2O
=2CO2+12H+。
②二甲醚在负极
a失电子氧化,氧气在正极
b得电子还原。标准状况下,该电池每消耗
11.2
L
O2,即
0.5mol
O2,

2
molH+移向
b电极。
29.(10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光照(光照强度、光质)、CO2浓度(NaHCO3溶液浓度)、温度(水温)
(答对一个
1分,答对任意
2个得满分)
(2)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大小(叶圆片光合作用释放
O2的速率大小)
(3)随着水温的增加,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
(4)不能(1分)
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bc是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而此时的呼吸作用大小
未知,所以无法确定该温度下真光合作用是否最强。(3分)
【解析】(1)图甲装置中可通过调节光源研究光照强度/光质对叶圆片光合速率的影响,通过调节水温研究温度对
叶圆片光合速率的影响,通过改变
NaHCO3溶液的浓度来研究
CO2浓度对叶圆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2)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O2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
O2量,即净光合释放的
O2,因此叶圆片上浮
至液面所需时间可反映叶圆片净光合速率的大小。
(3)图乙的横坐标是水温,纵坐标是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所以
ab段曲线下降表示随着水温的增加,叶圆
片上浮至液面所需要的时间缩短,说明氧气产生速率在加快,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
(4)由图乙可知,在
bc温度范围内,叶圆片的净光合速率最快,所以净光合作用对应的最适温度在
bc段。但是
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各温度下叶圆片的呼吸速率未知,所以无法确定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是否也在
bc段。
30.(10分)(1)①或④
(2分)
显性(1分)
AA(1分)
(2)实验思路:(2分)
方案一:用高茎全缘叶×矮茎羽裂叶得到
F1,F1自交得到
F2,观察统计
F2的性状分离比。
或方案二:用矮茎全缘叶×高茎羽裂叶得到
F1,F1自交得到
F2,观察统计
F2的性状分离比。

5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
F2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2分);
否则,这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分)
【解析】(1)题干中并未给出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且四个实验是分别做的,所以分析时要一个一个单独
看。①④两组实验都是全缘叶×全缘叶,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均能说明植株甲是杂合子。实验②的结果有三种
可能:全缘叶为显性时,AA(植株甲)×Aa(植株乙)或
Aa(植株甲)×AA(植株乙),全缘叶为隐性时,aa×aa。
实验③时测交实验,因未知显隐性关系,所以植株甲可能为
Aa

aa。所以单从实验②或③都无法确定植株甲是
否为杂合子。
因为植株甲是杂合子,所以甲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因为植株甲是杂合子
Aa,其与植株乙杂交,后代全是显性性状,所以乙的基因型是
AA。
(2)证明两对非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就是要证明它们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对于植
物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用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
F1,再让
F1自交得
F2,统计
F2的性状分离比
是否符合
9:3:3:1。
31.(9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细胞代谢(物质的氧化分解、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神经—体液调节
(2)T3、T4(甲状腺激素)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3分)
【解析】图示为寒冷条件下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
(1)甲状腺激素有多种重要作用,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主要通过提高组织细胞的代谢速率来增加产热。在
整个过程中,神经系统感知外界温度变化,通过下丘脑调节内分泌系统,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机体产
热增加,所以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所以缺碘直接影响的是甲状腺激素(T3,T4)的分泌。
32.(10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消费者、分解者
(2)抽样检测
血球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1分)
(3)传统网箱养殖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3分)
【解析】(1)珠贝姆的食物有溶解有机质和有机碎屑所以是分解者,还捕食海藻和浮游植物所以是消费者。
(2)对于浮游动物的计数可参考酵母菌的计数方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借助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板来进行计数。
(3)是否容易受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影响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传统网箱养鱼的物种少,营
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低,受外界影响大。
33.(1)BCD。

r=r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此时分子力为零,所以乙图线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A错

B正确,C正确;
两分子从无穷远处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正确,E错误。
(2)Ⅰ、以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
p1

p0
,V1

ls(1分)
末状态
p2

px,V2

l

x
s(1分)
p
l
由于气体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
p1V1

p2V2
(2分)联立方程解得
p
0x

(1分)l

x
(2)在整个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W

p0xs
WF
(2分)
气体温度不变
U

0
(1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U
W
Q(1分)
联立方程解得Q


p0
xs
WF

(1分)
34.(1)【答案】ACE

【解析】A.由图(a)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为
2m,由图(b)知周期为
4s,则波速为
v


0
.5
m
/sT
,A正确;
B.根据图(b)的振动图象可知,在
x=2.5m处的质点在
t=2s时振动方向向下,由同侧法可知该波向右传播,故B错误;
C.2s为半个周期,故
0时刻
P在波谷,位移为-4cm,C正确;
D.质点不会随波迁移只会围绕平衡位置上下振动,故
D错误;
3
E.从图(a)所示再经过
7s,即经过1
T
,质点
P恰好向上经过平衡位置,则此时的加速度为
0,故
E正确。
4
2
3R
(2)【答案】(i)
=
2
32
;(ii)
t
3
c
(1)由题意可知,光线射向
AC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垂直于
BC面从棱镜射出,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光线在
透明物质Ⅱ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C,在
M点刚好发生全反射。由几何关系可知C

60
(2分)
1


=

(1分),解得
=
2
3
2
(1分)2
3

6

(2)物质Ⅰ中光速1
=


(1分)1

物质Ⅰ中用时1
=

(1分)1

=
物质Ⅱ中光速
2
2
由几何关系知
=

=


=



=
4
3

3
=
3
3
3
所以
=

30
=

(2分)
2
+
3
物质Ⅱ中用时2
=
=
2
(1分)2
2

联立解得光从
P传到
Q所用时间
=

+

=
2
31
2
(1分)
3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5分)
(1)3d64s2(1分)
;球形(1分)
(2)N>O>S
(3)CCl4

PO3 4
、ClO
、S
O2 4
2
3
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正四面体形
(4)C
2
4

56
2
28
(5)①体心立方(1分)
②6(1分)
52%(1分)


34


N


3A
2


NA
【解析】(1)基态
F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d64s2,其最外层电子是
4s电子,电子云形状为球形。
(2)由第一电离能递变规律及氮原子的
2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知,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O>S。
(3)SO2 4

32个价电子,5个原子,等电子体有
CCl

PO
3
4
4
、ClO

4、S2O
2
3
等;
NH

4

N原子为
sp
3杂化,
NH 4
为正四面体形。
(4)NH 4
、NH3中
N原子均为
sp
3杂化,但二者的键角、空间构型不同。
(5)①晶胞
a属于体心立方堆积。
②晶胞
b属于简单立方堆积,原子的配位数为
6,空间利用率为
52%。
4 56
4 56g
3
g
4 56③一个晶胞
c中含有
4个铁原子,质量为
N
,设晶胞参数为
x,ρ×x
=
N
,x
=
3

A
A
NA
1
2
晶胞
c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铁原子半径为面对角线的
,即铁原子半径为晶胞参数
x的
倍,
4
4
2
4 56
2
28
故铁原子半径=

34

N
=

3
2

N

A
A
3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5分)
(1)羟基、醛基(各
1分,共
2分);1(1分)
(2)取代反应(1分);保护酚羟基(1分)
(3)
(1分)
(4)
(5)
(任写其中
2个,对一个得
1分,多写只看前
2个)
(6)
(3分,乙醇制氯乙烷不计分)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涉及反应类型判断、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的设计等。
(1)A分子中含醛基、酚羟基;1个H分子含有
1个手性碳原子,如图所示
(星号所标记的碳原子)。
(2)对比
E、G结构,以及反应过程中所用试剂
HI、NaOH,可知
E转化成
F的过程中,E中右上角“—OCH3”结
构变为“—OH”结构,E→F
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对比
A和
B、E和
F
的结构可知,设计
A→B、E→F
步骤的
目的是保护酚羟基。
(3)对比
B、C的结构简式,结合已知信息可推出试剂
R为
;E与
HI反应生成
F,F能与碱反应,说明
F有活泼氢,F为

(4)对比
D、E的结构简式,可知方程式为


7

(5)B的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可以发生水解,说明分子中还含有酯基,核磁共振氢谱有
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1:2:2:3
的有
3种,分别为

(6)以乙醇为原料制备
2-丁醇,首先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再将乙醇与
HCl反应生成
CH3CH2Cl,乙醛和
CH3CH2Cl
在Mg/乙醚的条件下发生已知信息的反应,后经过水解生成目标产物,由此可得具体的路线。
37.(15分)
(1)生理盐水(1分)
离心后的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
蒸馏水、甲苯
(2)小分子物质能自由进出透析袋,而大分子会留在袋内,从而达到除去小分子杂质的目的
(3)凝胶色谱法
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4)γ球蛋白
清蛋白
【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分离:(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目的是去除杂蛋白,用低速短时间离心法,上
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②血红蛋白的释放:在蒸馏水和甲苯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
蛋白。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高速长时间离心后,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之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
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2)粗分离:透析法,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3)
纯化:凝胶色谱法;(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详解】(1)在对样品进行处理时要洗涤红细胞,目的是去除杂蛋白,洗涤干净的标志是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没有
黄色;血红蛋白的释放应加入蒸馏水和甲苯,蒸馏水使细胞吸水胀破,甲苯能溶解细胞膜,从而使红细胞破裂释
放出血红蛋白。
(2)在利用凝胶色谱法纯化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色谱柱不能有气泡存在,这是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
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3)电泳是分离鉴定蛋白质的常规方法。图示几种蛋白质通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图谱,由图谱观察可知,
γ球蛋白离样品处最近,说明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清蛋白离样品处最远,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凝胶色谱法中相对
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速度慢;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
凝胶颗粒内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快,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因此最后流出的蛋白质是清蛋白。
38.(15分)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和
DNA连接酶
(2)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3)植物激素、Basta(必须同时回答到这两种成分)
(4)不一定(1分)
HLA1基因序列
(5)DNA分子杂交
(6)耐盐检测(或鉴定)
【分析】图甲中①为目的基因的获取,②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为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④为组织培
养过程。
【详解】(1)过程②将目的基因与农杆菌
Ti质粒重组在一起,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此过
程需要限制酶和
DNA连接酶。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化是指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
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3)据图乙可知,T-DNA中含有除草剂抗性基因,则为达到培养并筛选的目的,过程④为植物
组织培养过程,培养基中应含有植物激素以调控组织培养进程,含有除草剂,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4)由于导入的效率不会是
100%,过程④得到的幼苗不一定含有
HLAl
基因,为进一步确认,可用
PCR扩增的
方法进行鉴定,则进行
PCR反应的两种引物应根据
HLAl的基因序列设计。
(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苜蓿细胞的染色体
DNA上,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单链做探针,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
(6)培育耐盐牧草,最终应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应进行耐盐检测(或鉴定)实验。

8
页广西2022届“韬智杯”高三大联考
理科综合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3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Fe-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合成的一些蛋白质可在细胞外或细胞内发挥作用,且有一些蛋白质能与其他物质结合。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且都具有调节作用
B.细胞膜表面上的一些蛋白质与糖类结合成糖被,主要与物质运输有关
C.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等细胞器中都含有核酸与蛋白质的复合物
D.消化酶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有关
2.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图
1

ATP
的结构图示,图
2

ATP

ADP
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2
A.图
2

ATP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B.细胞中
ATP
的含量很少,但
ATP

ADP
的转化是十分迅速的
C.图
1
中的
A
代表腺苷,b、c
为高能磷酸键,c
容易发生水解
D.酶
1
催化的反应可伴随主动运输、生物发电、大脑思考等吸能的生命活动
3.中科院近来发现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机制。在
H2O2

TNF-α(一种淋巴因子)等因素的诱导下,鼠
肝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微量的胰凝乳蛋白酶,将细胞质内的
Bid
蛋白分解成更小的
cBid,后者与线粒体、
溶酶体的膜结合,诱导内容物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Bid
可能会引起细胞能量供应能力下降,加速细胞的凋亡
B.溶酶体中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C.溶酶体内含有的水解酶,只在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D.该过程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
(
理科综合试卷

1


1
6

)
4.爱尔夏花牛的斑点颜色有红色和褐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因子组成与
相应的表现型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MM
Mm
mm
雌性的表现型
褐色
红色
红色
雄性的表现型
褐色
褐色
红色
A.褐色母牛产下的红色小牛必为雌性
B.褐色母牛产下的褐色小牛必为雄性
C.红色公牛的子代雌性可能为褐色
D.红色公牛的子代雄性必为红色
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埃博拉病毒(EBO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
RNA,
其中
GP
基因对
EBOV
的复制有独特的编码和转录功能。下列有关埃博拉出血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时,无症状的感染者血清中也可能存在抗
EBOV
的抗体
B.埃博拉病毒由于自然选择的原因可能会出现毒性更强的新变种
C.埃博拉病毒的结构蛋白一定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D.GP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RNA
片段,其表达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6.某湖泊水体污染严重,一种漂浮水生植物被引种进入该湖泊后疯长。该种群的出生率①和死亡率②随时
间的变化如图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0 t1
时间段内该漂浮水生植物种群数量近似“J”型增长
B.该漂浮水生植物有利于增加该湖泊中物种丰富度
C.t1
时该漂浮水生植物种内斗争最激烈
D.该漂浮水生植物在该湖泊中的
K
值出现在
t1

7.下图为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中度污染
B.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
PM
2.5

SO2
C.污染物
NO2、CO
可能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
D.PM
2.5、PM10指的是悬浮颗粒物,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8.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CO2

N2O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11NA
B.32
g
S8()中含有
2NA

S—S

C.1L
pH=13

Ba(OH)2
溶液中
Ba2+数目为
0.1NA
D.0.1
mol
FeI2

0.1
mol
Cl2
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3NA
9.W、X、Y、Z
为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
W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原子
的电子总数与
X、Y、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X、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Z
的最外层
电子数相等,且
Y、Z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相邻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X>Y>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X
C.W

X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有一种化学键
D.Z
的单质可用于制作光电池
10.有机物
DA
是一种低毒高效的防腐、防霉剂,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A
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
B.DA
的分子式为
C8H8O4
C.DA
分子内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
D.1
mol
DA
最多能与
1
mol
Br2
发生加成反应
11.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用图甲所示装置可以除去
Na2CO3
溶液中的
CaCO3
杂质
B.用图乙所示装置可以分离苯和液溴
C.用图丙所示装置可以分离乙醇和水
D.用图丁所示装置可以除去
CO2
气体中含有的少量
HCl
气体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ClO
溶液HClO
O2
B.NaCl
溶液Cl2
漂白粉
C.Fe
Fe2O
FeCl
3
溶液
D.SiO2
H2SiO3
Na2SiO3
溶液
13.室温时,向
100
mL
0.1
mol·L-1
NH4HSO4
溶液中滴加
0.1
mol·L-1
NaOH
溶液,溶液的
pH

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点处存在
c(NH4+)
+
c(NH3·H2O)=
0.1
mol·L-1
+
-
+
B.b
点处存在
c(Na+)>c(SO42-)>c(NH4
)>c(OH
)=
c(H
)
C.图中
a、b、c、d
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d

D.由
a

b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
+
OH-
=
H2O
二、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一种称为“毛细管流变
SANS”的装置,它利用中子流的散射来探测分子的结构,从而能够促进更多纳米
级的新发现。下列有关中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中,生成物
X
的中子数为
128
B.铀
235
吸收慢中子裂变成中等质量原子核的过程中,核子的平均质量变大
C.一个中子可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同时释放出能量
D.在辐射防护中,可以用电磁场来加速、减速以及束缚中子
15.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
如图甲所示,A
握住尺的上端,B
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
A
放开手时
B
立,
即握住尺若
B
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
B
同学
的反应时间约为(

A.
2.2s
B.
0.11s
C.
0.22s
D.
0.45s
16.卫星的“星下点”是指卫星的瞬时位置和地球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可用地理经、纬度来表示,
对于位于“星下点”处的地面观察者来说,卫星就在天顶,如图所示,将“星下点”的轨迹画在地图上便是
星下点轨迹图。已知某颗卫星的星下点轨迹图是一个点。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
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卫星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则(

A.该卫星为近地卫星
B.该卫星的线速度
v=
C.该卫星的轨道半径
r=
D.该卫星可能位于北京的正上方
17.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用水平轻绳相连的两个相同的物体
A、
B
质量均为
m
,与水平面的摩擦
因数均为μ,在水平恒力
F
作用下以速度
v
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t
0
时轻绳断开,A

F
作用下继续
前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恒力
F
=μmg
B.
t
0

t
时间内,A、
B
的总动量不守恒
C.
t
时,A
的动量为
3mv
D.
t
时,A
的动量为
3mv
18.我国预警机“空警-2
000”在通过天安门上空时机翼保持水平,以
4.5×102
km/h
的速度自东向西飞行。
该机的翼展(两翼尖之间的距离)为
50
m,北京地区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大小为
4.8×10-5
T,则(

A.两翼尖之间的电势差为
0.30
V
B.两翼尖之间的电势差为
1.08
V
C.飞机左方翼尖的电势比右方翼尖的电势高
D.飞机左方翼尖的电势比右方翼尖的电势低
19.如图所示,在某孤立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有
A、B
两点,已知
A、B
两点的场强方向如图所示,下列
选项正确的是(

A.某检验电荷在
A
点受的电场力等于在
B
点受的电场力
B.某检验电荷在
A
点受的电场力大于在
B
点受的电场力
C.某检验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
B
点的电势能
D.某检验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可能小于在
B
点的电势能
20.如图甲所示,质量为
m=5.0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推力
F
作用下开始运动,水平推力
F
随位移
x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x=4.0
m
后无推力存在)。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
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物体从开始运动到距出发点
4m,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在距出发点
3
m
位置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
C.物体的最大速度为m/s
D.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
16.0
m
21.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
m
的圆环相连,圆环套在倾斜的粗糙固定杆上,杆与
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圆环在
A
处时弹簧竖直且处于原长。将圆环从
A
处静止释放,到达
C
处时速
度为零。若圆环在
C
处获得沿杆向上的速度
v,恰好能回到
A。已知
AC=L,B

AC
的中点,弹簧始
终在弹性限度之内,重力加速度为
g,则(

A.下滑过程中,环受到的合力不断减小
B.下滑过程中,环与杆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C.从
C

A
过程,弹簧对环做功为
D.从
C

A
过程,弹簧对环做功为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
g
)22.(5
分)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钩码的质量为
m1,小车和砝码的
质量为
m2,重力加速度为
.
1
.2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
m2
应远小于
m1
D.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
.62
(2)如图乙所示,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
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b,则小车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给出的字母表示)。
(3)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0.1
s,纸带上只测出了两组数据,图
中长度单位是
cm,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
m/s2(保留两位小数)。
23.(10
分)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
电路部分的长度
L

50
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d,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其读数应为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
Rx(阻值大约
5Ω)。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
3
V,内阻约
1
Ω,
不宜长时间、大功率下使用)、电流表(内阻约
0.1
Ω)、电压表(内阻约
3
kΩ)、滑动变阻器
R(0~
20
Ω,额定电流
2
A)、开关、导线若干。你认为比较合理的电路图是:
(3)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电压表示数为
U,电流表示数为
I,在坐标纸上建立
U

I








U

I

线







线








Rx=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根据实验所测得数据计算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Ω·m
24.(12
分)如图所示,一电子以
v0
的速度沿平行于水平极板的方向射入偏转电场,并从另一侧射出。
偏转电场仅存在于极板之间且可视为匀强电场,极板间电压为
U,极板长度为
L,板间距为
d。竖直
虚线
MN
右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电子从
P
点进入磁场后,从
Q
点离开磁场。已知电子质量为
m、电荷量为
e。求:
(1)电子从电场射出时垂直极板方向的偏转距离
y
及电子在
P
点速度大小;
(2)P、Q
间的距离
S。
25.(20分)某大型户外水上竞技闯关活动中有一环节为“激情渡河”,其装置简化图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
上的圆弧轨道上表面光滑,其顶端与河面高度差为1.8
m。一质量为64
kg的平板(厚度不计)浮于河
面上,其左端紧靠着圆弧轨道,其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平板左侧放置一质量为16
kg的橡胶块A。
质量为80
kg的人从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滑下,人与A碰撞(可视为正碰)时间很短,碰后A获得一大
小为10
m/s的速度,经时间t1人与平板共速且此刻A冲出平板,落入水底。当平板右端抵达河岸时,平
板速度刚好为0。已知人、橡胶块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平板受到水的阻力是其所受浮力的
0.1倍。河面平静,水的流速忽略不计,整个过程中有很强的安全保障措施。取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
求:
(1)人与橡胶块
A
相撞之后,人的速度大小及
t1;
(2)河面的宽度
d。
26.(14
分)绿矾(FeSO4·xH2O)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矿石,翠绿如宝石,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绿矾焙
烧是一种生产硫酸的古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
KSCN
溶液,若产生
现象,说明该
样品已变质。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
A(带两端开关
K1

K2)称重,质量为
150.0g。将样
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
A
称重,质量为
177.7
g。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A

发生的反应为:FeSO4·xH2O
FeSO4
+
xH2O↑。
①仪器
B
的名称是

②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
da
e;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装置
A
恒重,质量为
165.2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
K1

K2
d.打开
K1

K2,缓缓通入
N2
e.称量装置
A
f.冷却到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x=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为探究硫酸亚铁高温分解的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
A
接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
K1

K2,缓缓通入
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加热前通入
N2
的作用是

②C
中盛有
BaCl2
溶液,观察到
C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沉淀是
(填化学式)。
③D
中所盛的试剂为品红溶液,观察到溶液褪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绿







K
M
n
O
4









2
.
7
8
0
g
绿







2
5
0
m
L
溶液,用硫酸酸化的
0.0100
mol·L-1

KMnO4
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
25.00
mL,实验结果记
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24.52
24.02
23.98
①此滴定实验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②上表中第一次实验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第一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过
C.第一次滴定结束时,俯视读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D.后两次滴定所用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27.(15
分)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上有许多用途。某工厂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
Cu2S,含少量
Fe2O3、
SiO2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不溶于水的碱式碳酸铜的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几种离子沉淀时的
pH
如下表(当离子浓度≤1.0×10—5
mol·L-1
时完全沉淀)
金属离子
Fe2+
Fe3+
Cu2+
Mn2+
开始沉淀
pH
7.5
2.0
4.7
8.3
完全沉淀
pH
9.0
3.0
6.7
9.8
(1)下列措施不能加快浸取速率的是
。(填字母)
A.将辉铜矿粉碎
B.延长浸取时间
C.充分搅拌
D.适当增大硫酸浓度
(2)滤渣
I
的主要成分是
MnO2、S、SiO2,请写出“浸取”反应中生成
S
的离子方程式:

(3)研究表明矿物中
Fe2O3
在“浸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促进
Cu2S

MnO2
的溶解,其反应
过程如下:
①Fe2O3+3H2SO4=Fe2(SO4)
3+3H2O;
②Cu2S+2Fe2(SO4)3=2CuSO4+4FeSO4+S↓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
可明显加快“浸取”的速率,可能的原因是

(4)①常温“除铁”的方法是通过加入试剂
A
调节溶液的
pH,使
Fe3+转化为
Fe(OH)3,则试剂
A
最好


A.氨水
B.Cu
C.CuO
D.CuCl2
②“除铁”时调节溶液
pH
的适宜范围为
,Fe(OH)3

Ksp


(5)“沉锰”(除
Mn2+)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从滤液Ⅱ获得(NH4)2SO4
晶体,当观察到
现象时,即可停止加热。
28.(14
分)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
世纪的清洁燃料”。以
CO2、H2
为原料制备二甲醚涉及的主要反
应如下:
Ⅰ.2CO2(g)+6H2(g)
CH3OCH3(g)+3H2O(g)
△H1
=-122.5kJ·mol-1
Ⅱ.CO2(g)+H2(g)
CO(g)+H2O(g)
△H2
=+41.1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2CO(g)+4H2(g)
CH3OCH3(g)+H2O(g)的△H=
。该反应在
(填“较高温度”、“较低温度”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在压强不变、CO2

H2
的起始投料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Ⅰ、Ⅱ,实验测得
CO2
平衡转化
率和平衡时
CH3OCH3
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CH3OCH3的选择性=
其中表示平衡时
CH3OCH3
的选择性的是曲线
(填“①”或“②”);投料一定时,为同时提高
CO2
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
CH3OCH3
的选择性,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低压
温度高于
300℃时,曲线②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

(3)对于反应
CO2(g)+H2(g)
CO(g)+H2O(g)
△H2
=+41.1kJ·mol-1

反应速率=υ正-υ逆
=k

p(CO2)·p(H2)-k

p(CO)·p(H2O),其中
k
正、k
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p
为气体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①升高温度,k
正-k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在
T
K、101kPa
下,按照
n(CO2)∶n(H2)=1∶1
投料,CO2
转化率为
50%时,υ逆=1.25υ正,计算用气
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KP
=

(4)下图为绿色“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标准状况下,该电池每消耗
11.2
L
O2,有
mol
H+向
极移动(填“a”或“b”);
29.(10
分)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片,再用气泵抽
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不同温度的
NaHCO3(等浓度)溶液中,给予一定
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叶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图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利用图甲装置,可研究
等因素(答出两点即可)对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2)叶圆片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可反映

(3)图乙
ab
段说明

(4)通过图乙
(填“能”或“不能”)确定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
bc
之间,原因是

30.(10
分)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同学用全缘叶
植株(植株甲)分别进行了四个实验: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
一全缘叶植株乙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
例为
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3∶1。
(1)单独分析上述实验,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是
。综合分析四组实验可知,
全缘叶对羽裂叶是
(填“显性”或“隐性”),植株乙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种植物的另一对相对性状高茎和矮茎也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四种纯合品系:
高茎全缘叶、矮茎全缘叶、高茎羽裂叶、矮茎羽裂叶。请从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简便的实验来确
定这两对非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得出结论)
31.(9
分)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增多,促进
,使机体产
生更多的热量,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2)长期缺碘会直接影响
(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
方式称为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指

32.(10
分)“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
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
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态系统是由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据图判断珠母
贝属于生态系统的
(填成分)。
(2)若要调查养殖区浮游动物的密度,应该用
的方法,并使用显微镜和
(工具)等进行计数。
(3)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把网箱放置在水域中进行养鱼)往往受自然灾
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
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
3-4】(15
分)
(1)分子力
F、分子势能
EP
与分子间距离
r
的关系图线如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
EP=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线为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
B.乙图线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
C.在
r0
处分子力最小,分子势能也最小
D.两分子从无穷远处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E.两分子从无穷远处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2)如图所示,A
端封闭,B
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长为
L、内橫截面积为
S,将其固定在水平
面上并保持平衡状态。在
B
端用厚度不计的轻质活塞进行封闭,用力推活塞缓慢向里移动
x
时为止,
该过程力推活塞做功为
WF。设整个过程管内气体温度不变,管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活塞与玻璃管
壁间的摩擦不计,外界大气压强为
P0.求:
(1)活塞移动
x
时,管内气体压强
Px;
(2)活塞移动
x
过程,气体与外界传递的热量
Q。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
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2
s
时的波形图,图(b)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
x=2.5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
是平衡位置为
x=1
m
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速为
0.5
m/s
B.波的传播方向向左
C.t=0
时,P
的位移为-4
cm
D.0~2
s,质点
P
向右移动
1
m
E.t=9
s
时,P
的加速度恰好为零

2
)(
1
0
































O

AB
中点,BAC
30
,半圆形透明物质Ⅰ的半径为
R,一束光线在纸面内从半圆面上的
P
点沿
PO

向射入,折射至
AC
面时恰好发生全发射,再从
BC
边上的
Q
点垂直射出
BC
边,已知透明物质Ⅰ对
该光的折射率为
n1
,透明物质Ⅱ对该光的折射率为
n2,真空中光速为
c,求:(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i)该透明物质Ⅱ对该光的折射率
n2;
(ii)光从
P
传到
Q
所用时间
t。
35.【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基础】(15
分)
元素
H、N、O、S、Fe
之间可形成多种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
Fe
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其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形状为

(2)N、O、S
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写出一种与
SO42
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的化学式
,NH4
的空间构型为

(4)
NH4+
OH-NH3
H2O

NH4+转化为
NH3
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键角
B.粒子的空间构型
C.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5)已知单质铁有如图所示的三种堆积方式的晶胞结构:
①晶胞
a
的堆积方式为
堆积;
②晶胞
b
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为
,空间利用率为

③若晶胞c的密度为
g
cm-3
,则铁的原子半径
r
cm。(用含
、NA
的式子表
示,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6.【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
H
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一种合成
H
的路线如下(部分条件和产物省略):
已知:RC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1

H
分子中含
个手性碳原子(指与
4
个各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
(2)E→F
的反应类型是
;设计
A→B、E→F
步骤的目的是

(3)试剂
R
的结构简式是
;试剂
F
的结构简式是

(4)写出
D→E
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两种符合下列条件的
B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含苯环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1:2:2:3
(6)参照上述流程,以乙醇为原料合成
2-丁醇(其他试剂自选),请写出合成路线。
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对蛋白质进行研究时,首先要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
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对样品进行处理时要用
洗涤红细胞,洗涤干净的标
志是
;再加入
使红细胞破裂从而
释放出血红蛋白。
(2)将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进行样品的粗分离,透析的原
理是

(3)通过
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的过程中,色谱柱不能有
气泡存在,原因是

(4)电泳是分离鉴定蛋白质的常规方法。图示为几种蛋白质通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图谱,
据图分析,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蛋白质是
,该样品在凝胶色谱柱中最后流出的蛋白质应该是

38.【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去年年初,国内牛奶制品因为牧草进口成本上涨而涨价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紫花苜蓿是一种重
要的牧草,某研究团队拟将耐盐基因
HLAl
导入紫花苜蓿中培育耐盐牧草,具体实验流程如图甲,图
乙是载体
pCHLAl

T-DNA
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②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此过程需要使用的酶有

(2)过程③常用的转化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转化是

(3)已知
Basta
是一种除草剂,则为达到培养并筛选的目的,过程④的培养基所含的成分必须有无机
营养、有机营养、

(4)过程④得到的幼苗
(填“一定”或“一定不”或“不一定”)含有
HLAl
基因,为进一步确
认,可用
PCR
扩增的方法进行鉴定,进行
PCR
反应所用到的引物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设计。
(5)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苜蓿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可采用
技术。
(6)判断本实验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成功,还应进行
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