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二、三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二、三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第9课
人大代表为人民
内容《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9课《人大代表为人民》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第二课。第一课主要阐述了国家机关的产生、职能等,第二课在对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等相关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聚焦人大代表,进一步诠释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和职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等内容,揭示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政议政等民主权利与责任,从而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人民选出的代表》《责任在肩人民在心》《我们是场外“代表”》。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设计: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和资格;人大代表的构成和职责;每个公民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与责任。
本课第一板块《人民选出的代表》,共有两个对开页,呈现了“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过程、选举资格”等内容。教材第74页,从学生生活切入,提出有关人大代表的问题,导入本课,明确人民和人大代表的关系,即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第75页通过流程图的方式呈现了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第76页,通过爷爷奶奶参加选举投票的过程,揭示选举是全体选民行使选举权的重要体现,懂得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77页通过知识窗和活动园揭示了公民的选举资格。
本课第二板块《责任在肩人民在心》,呈现了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和人大代表的职责两个内容。教材第78页运用饼图直观地呈现了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揭示了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进一步阐述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内涵。第79页主要是通过图片和小贴士,让学生从总体上初步了解人大代表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的职责。第80页,通过人大代表履职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大代表如何真正尽职尽责地履行职责,懂得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意义。
本课第三板块《我们是场外“代表”》,呈现了“作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普通人和小学生建言、参政议政的方式和途径”等内容。第81页主要以活动园中三个方面的范例,呈现了公民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第82页,通过实际生活中公民参政议政的例子,结合活动园,揭示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方式是多种途径的。同时也向学生再次传递了除了人大代表,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和责任积极建言。第83页,主要用一个小学生针对广告问题积极建言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懂得小学生也同样可以主动关注社会生活,也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同样可以为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尽自己作为公民的一份力量和责任。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虽然对学生而言,对人大代表可能并不熟悉,平时可能也没有太多的关注和接触,但与国家机构相比,内容相对更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已经对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等相关内容有所了解,能够更容易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从能力与方法来看,学生对身边的热点话题比较感兴趣,但是有部分学生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有待于培养,尤其在倾听他人意见的基础上,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亟待提升。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调查采访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采访时问题的设计和多途径地调查了解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社会生活的能力,但是基于社会现象的质疑能力以及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能力比较弱。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法治意识以及公民的民主意识,但是对于参政议政的热情不高,可能很多学生认为治理国家是成人或者国家机关的职责。
【教学目标】
1.知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了解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主要职责。明白公民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与责任。
2.在观察图表、观看图片、视频及讨论辨析中初步培养参政议政的能力,提高提取、分析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调查采访的方法。
3.具有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意识,初步树立参政议政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了解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主要职责。明白公民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与责任。
教学难点:具有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意识,初步树立参政议政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
【教学目标】
1.知道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了解人大代表的构成和职责,初步理解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2.在观察图表、观看图片、视频及小组讨论中提高提取、分析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调查采访的方法。
3.初步树立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了解人大代表的构成和职责,初步理解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2.初步树立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一:观看图片,感受人大会议的重要性
1.观看全国人大会议图片,初谈感受,提出问题:
(1)观看教材78页会议图片,想一想: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图片内容,说一说:如果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这样一场盛会,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呢?
(3)根据图片内容提出问题:对于人大代表和全国人民代大会,你有什么疑问吗?
2.结合近几年国家根据人大代表提案而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感受会议的重要性。(随机板书:教育
医疗
环保
文化……)
活动二:解读数据,理解人大代表的广泛性
1.出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情况”饼图(教材P78活动园)。
(1)说一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哪些人员构成?(板书:广泛的代表性)
(2)想一想: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广泛地选举?
2.出示2018年和2013年两届人大会议数据对比。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基层数量增加)
(2)想一想:为什么要增加基层代表的数量?
3.小结归纳。(板书:人民当家作主)
活动三:分析材料,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
1.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的代表们究竟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具体有哪些职责?
2.观看视频,结合相关教材P79相关资料,了解人大代表职责。
(1)观看视频《人大代表来履职》,说说人大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都要做些什么?
同桌讨论。
交流(随机板书:听取、审议报告、提出质询、提出建议)
思考:了解了人大代表在与会期间的职责,你有什么感受吗?
(2)阅读教材P79“一名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职责”,说一说,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还要做些什么?
自主阅读,交流。(随机板书:多方调研、接待群众、提交议案)
思考:每年除了开会的两周左右时间,其他的时候,代表们都要一边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履行闭会期间的职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板书:责任在肩)
活动四:调查采访,深入理解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1.播放视频故事:人大代表申纪兰奶奶的介绍
(1)思考: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2)把听到的信息写入“人大代表小采访”中。
2.小组合作讨论:如果你是小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申纪兰奶奶吗?
(1)小组讨论,试着写写采访问题单。
(2)汇报交流。
(3)观看视频、图片,随机答疑。(板书:尽职尽责
不辞辛劳
人民在心)
3.再次提问: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当你坐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这场盛会时,除了自豪和激动,你还有什么感受?
4.总结全课
【活动作业】
选择一种方式了解一名人大代表的故事,和爸爸妈妈或者同学说说他是如何履行职责的,并将交流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
不辞辛劳
)
(
尽职尽责
)9人大代表为人民
(
教育
医疗
文化
环保
三农
……
)
(
听取
、审议报告
提出质询
提出
建议
多方调研
接待群众
提交议案
)
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
(
广泛
代表

)
(
人民当家作主
)
(
基层
人数增加
)
第三课时
我们是场外“代表”
【教学目标】
1.知道公民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责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建言献策。
2.通过情境辨析、实践探究、掌握建言献策的方法。
3.进一步树立参政议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民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公民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责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建言献策。
3.进一步树立参政议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民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一:我们是场外“代表”
1.小小辩论会:关心国家大事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与我们没有关系,你同意吗?
2.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相关内容。
(1)看一看,宪法中的哪些内容支持了刚才的观点?
(2)总结:我们也是场外“代表”
(3)作为场外“代表”,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二:参政议政内容
1.出示新华网2019年两会相关报道,聚焦“数据看两会”。
(1)你对哪些话题感兴趣?简单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显示相应数据。
(2)出示相关话题及关注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
(3)总结板书:话题多而广
活动三:建言献策有渠道
1.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发表意见呢?
(1)视频:《你在网上留言,总理能看见吗?》,视频介绍了那种发声渠道?
(2)阅读P81活动园,你还发现什么发声途径?
2.生活中,你或者家人是怎么发声的呢?
3.视频《相关发声渠道》,你找到了哪些发声渠道?
预设:报纸、公众号、公告栏、市长热线、电视听证会、政府网站留言板……
总结板书:发声渠道多
4.发声渠道很多,现在拨打市长热线可以吗?
总结:合理合法发声
活动四:场外代表我来当
1.视频《陕西中学生“提案”被带上两会》
(1)他们关注的是什么问题?
(2)关注问题以后,他们是怎么做的?
(3)总结: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课前调查反馈。
(1)出示其中一个学生调查单。
场外代表我来当
关心的社会问题
1.放学时,校门口秩序比较混乱。
2.大街小巷很多违章停车的车辆。
3.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小区差异很大。
解决问题的建议、渠道
(2)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找到合适的发声渠道吗?记录在学习单上。
(3)小组派代表交流。
(4)总结并进一步探究问题。
【活动作业】
选择学习单上的话题,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渠道。
【板书设计】
9人大代表为人民
我们是场外“代表”
话题多而广
发声渠道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