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夯实法治基础课型新总课时主备者授课日期审核者使用者学习目标:1、热爱祖国,积极关心国家法治建设,积极遵守法律要求,努力维护法律的尊严2、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3、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重点:法治的作用法治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怎样建设法治国家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一、教学导入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部分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法治的意义教学素材: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结合材料,自主思考,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查找问题答案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交流问题答案互为补充。(2)汇总意见。组长对答案整理,归纳质疑问题。(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教师小结:(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第二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2:法治要求教学素材: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p48)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结合材料,针对教材提供的理论依据理解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知识点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针对”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汇总意见。组内整理问题要点,要点整理符合书面用语,语言流畅。(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积极做好组内学困生发言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3-4人小组,3号说,2号补充,1号梳理归纳,和同学们进行互动,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还有补充吗?谢谢我接受,我想和你交流一下我的看法。)一定要有互动交流预设答案:教师小结:(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2)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收获平台: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本课思维导图,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进行展示深度拓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有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遵循原则,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拥护党中央修改宪法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引领善治结合材料谈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二)达标测试部分第三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3:A法治的意义B怎样建设法治国家?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自己熟练记忆背诵.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检查,组长抽查。(2)汇总问题记忆技巧。(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3-4人小组,3号说,2号补充,1号梳理归纳,和同学们进行互动,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还有补充吗?谢谢我接受,我想和你交流一下我的看法。)一定要有互动三、教学总结本课主要讲述关于法治的问题,包括法治的作用和要求,以及我国的法治进程和取得的法治成就,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人用户法律,遵守法律,共同努力。理解法治对国家的意义理解良法与善治明确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四、板书设计 夯实法治基石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什么是良法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描绘法治蓝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五、教学反思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