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法不可违课型新总课时主备者授课日期审核者使用者学习目标:1.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2.能够反思日常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觉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3.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明确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不同类型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自觉做到守法护法。难点:感受法律尊严,自觉遵法守法。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下有两个目题:一是违法无小事,这里主要了解法律的概念、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含义;二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了解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尤其是行政和民事违法行为,树立遵章守法意识。本框是学生对法治了解基础阶段,为后面法理的学习做好铺垫。本框题概念多,理论性较强,宜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使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形成认识。一、教学导入PPT出示:2021年5月11日上午,备受瞩目的江苏南通15岁少年制止校园欺凌被殴致死一案,在南通如皋市看守所宣布判决结果。根据判决结果显示,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告人之一蔡某(19岁)判处无期徒刑,另一名被告人范某(14岁)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思考:蔡某和范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带给我们什么警示?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部分第一学程:违法无小事学习任务主问题1:法律的作用和种类教学素材:活动一:正确认识法律PPT出示: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律禁止的行为观察以上图片,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活动二:探究违法行为1.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47探究与分享的三个场景,探讨:上述行为分别给他人或社会造成哪些影响?分别属于哪类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关系类别区别联系违反的法律承担的责任举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导学单上的学习任务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2)汇总意见。组内核对对事件的概括,对原因的探究。(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教师小结: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第二学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学习任务:主问题2:怎样遵章守法?教学素材:活动1: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学生看教材P49探究与分享的三个镜头,探讨:(1)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2)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谈谈这些行为的危害。教师总结: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活动2: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学生阅读教材P50探究与分享的三个镜头,探讨: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小结: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活动3:遵章守法回顾活动1、2,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遵章守法?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导学单上的学习任务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2)汇总意见。组内核对对事件的概括,对原因的探究。(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3-4人小组,3号说,2号补充,1号梳理归纳,和同学们进行互动,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还有补充吗?谢谢我接受,我想和你交流一下我的看法。)一定要有互动交流教师小结: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收获平台: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本课思维导图,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进行展示深度拓展: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系?(二)达标测试部分第三学程:巩固练习学习任务主问题3:A(基础过关)B(能力提升)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自主完成检测题。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相互补充。(2)汇总意见。(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分工明确。三、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法不可违,在了解违法行为种类的基础上重点认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法律名词较多,通过作比较、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区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可以在学习本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文,为了解各类违法行为的表现作好铺垫。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