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春学习目标:1.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3.学习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4.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前预习:课前,朗读课文,借助字典、课文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把握重音和停连。2.能正确理解文中描绘的五幅春日图景。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同学们,“春来百花盛开,春来暖风拂柳,春来细雨缠绵”。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描绘了美丽的春天。学习了本文,我们就会知道如何写景了。本文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二、出示目标(屏幕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2.能正确理解文中描绘的五幅春日图景。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查字典,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的请举手。好!下面检查预习。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测字词(一)屏幕出示春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比谁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一、指名读生字,解释难理解的字词。嗡嗡(wēng)朗润(rùn)酝酿(yùnniàng)卖弄(nòng)(lòng)喉咙(hóulóng)(“喉”字不要多写中间一竖)应和(hè)嘹亮(liáo)窠巢(kē)(出示图片,理解词意)薄烟(bó)(báo)蓑衣(suō)(衰)(出示图片,理解词意)黄晕(yùn)二、解释词语。1.朗润:明亮滋润2.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3.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二)质疑问难:还有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的同学,请大胆举手质疑!(请其他同学帮忙正音、解词)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渡语:生字词会读了,词语也理解了,下面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比谁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掉白板上的生字词,只留课题)屏幕出示春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指导比谁能正确朗读课文,声音响亮、有感情,注意重音和停连。(提示:重音:·停顿:Λ连接:v)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ˇ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停连:坐着,ˇ躺着,ˇ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风ˇ轻悄悄的,草ˇ软绵绵的。重音停连:“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ˇ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ˇ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ˇ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ˇ酝酿。鸟儿ˇ将窠巢ˇ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ˇ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ˇ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备注:波浪线表示悠扬重读,⌒表示拖音,开头的诗句要字字顿开,“母亲的手”和“抚摸”两重音要处理地语重而情深,“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读重音。小结:三言两语准确地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尤其表扬读得特别有感情的同学。过渡语:同学们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下面比正确回答问题。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回答问题(一)屏幕出示春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回答问题自学指导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7段,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提示:请同学们按顺序思考)时间:3分钟(二)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准备后教,(四)组织讨论。师: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引导:请同学们按顺序回答)会的同学请举手。生: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1.春草图(草报春)2.春花图(花争春)3.春风图(风唱春)4.春雨图(雨润春)5.迎春图(人迎春)(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全面,则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如果学生有其他答案或者回答不全面,则让中等生或尖子生回答,直至补充完整回答正确。)师:那么第二段写的是什么呢?生:第二段总写初春时山、水、太阳的苏醒,春天到处生机勃勃,美丽的景象。(若学生答不出来,则问:第二段的关键句是哪一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师:作者抓住春天有代表性的事物给我们描绘五幅春日美景。(指着屏幕)师:第2段和第3---7自然段有什么关系?生:总分关系。师:谁能概括2-7自然段写了什么?生:描绘春天的美景。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是什么?生:绘春。师:正确!那文中第一段写了什么呢?请用两个字概括。生:第一段是盼望春天(盼春)。师:好!课文最后三段写了什么呢?请用两个字概括。生:赞美春天(赞春)。师:文章的写作结构是什么呢?生:总--分--总的结构。师:对!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指着屏幕),这三部分内容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感情呢?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师:对!我们在写描景状物的文章时,如《夏》《秋》《冬》等作文时,就可以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合理安排文章内容,把文章写好,表达出自己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过渡语:我们已经理清文章结构了。那么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绘春天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接下来我们进行当堂训练,请看检测一。六、当堂训练(一)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窠巢cáo蓑suō衣抚fǔ摸斗笠lìB.稀蔬shū喉hóu咙烘hòng托薄bó烟C.酝酿liàng静默mò应和hè郎lǎng润D.抖擞sǒu嫩nèn绿黄晕yùn眨zhǎ眼2.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B.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宣告了中华民族“贫贱不能移”的气节。C.春光如此好,我们不要辜负它,周末有空就呼朋引伴,扶老携幼一起去踏春赏花吧。D.黯淡无趣留给冬天,你要花枝招展地迎接春天!(二)临摹生字当堂训练(二):临摹生字认真观察楷体字的笔画、间架。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写的字和田字格里的字一个样。1.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间架。(一分钟左右)(重点观察“卖”字最后一笔的变化:捺变为点)2.学生临摹生字。3.出示学生写的字。点评:①课文后田字格里的字是标准,请大家找出他的哪个笔画和田字格里的不一样。②鼓励大家多观察、多练习,写好楷书。)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认会写生字了,最后听写生字。听写生字当堂训练(三):听写生字学生准备,2分钟后听写。比谁能得满分。教后记: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语: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美景。(板题:春)请看学习目标:(屏幕出示)二、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揣摩关键词语,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文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过渡语:为了顺利达标,这节课需要大家认真自学,有信心达标的同学请举手。好!上课,我们知道了本文描绘了五幅美丽的春日图景,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些春景图,请看自学指导。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赏析“绘春”部分(一)屏幕出示春第一次“先学后教”:赏析“绘春”部分自学指导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7自然段,你最喜欢哪幅图画 说说你的理由。(提示:1.先思考每幅图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再从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关键词/描写角度/感官/写出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来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时间:6分钟。(二)引导讨论一、赏析春草图(出示图片和第三段)1.教师提问:时间到,喜欢春草图的请举手。我们先来看作者写春草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回答:我喜欢春草图。先写看到的,再写感觉到的(按照由点到面的顺序来写的)2.教师提问:描写春草的时候,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学生回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描绘春草的嫩、软、绿、多的特点,使描写具体形象;①“钻”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动作,体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小草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表达了作者惊喜的感觉。②“嫩嫩的,绿绿的”叠词的运用写出了春草的质地和色彩,突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渗透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3.教师引导:(结合图片)写春草为什么要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六个动词写人的活动,侧面写春草的柔嫩可爱,突出春草勃发带给人们的快乐,使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4.看着这柔嫩可爱的小草,作者字里行间都透着惊喜和喜爱,谁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第三自然段。过渡语:小草在作者的笔下就这么美,那么万紫千红的花朵呢?下面我们就用赏析春草图的方法来赏析春花图。二、赏析春花图(放映百花争奇斗艳的画面和第四段)1.教师提问:喜欢春花图的同学请举手。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春花的?①由高到低,由树上写到花下、地上;(先写树上花的颜色和味道,然后由花联想到花的果实,又写了花下的蜜蜂和蝴蝶,最后写了地上的花)。②由实到虚,由满树花朵联想到果实累累;③由静到动,由百花争春写到蜂闹蝶飞。2.教师提问:作者在描写春花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好在哪里?(1)拟人:①“不让”、“赶趟儿”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动态,表现了花的活泼与情趣。②“还眨呀眨的”用想象的笔法写出了野花的情态。比喻、排比: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花色鲜艳。②“像眼睛”“像星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的特点。(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若学生答得不完整,尖子生补充,还不完整,教师补充。)3.教师引导:刚才我们学习春草图的时候了解了一种侧面烘托的写法(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是为了侧面烘托草的柔嫩可爱)本段有类似的写法吗?(写蜂闹蝶飞,是侧面烘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4.教师小结: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春花图,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之中。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感受美景。过渡语:春草、春花都是有形、可观可赏的,而春风是无形的,最难描绘,作者却娴熟地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下面我们来赏析春风图。三、赏析春风图(出示图片和第五段)教师提问:喜欢春风图的同学请举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春风的?学生回答:先写了春风的温暖柔和,接着写了春风的气味,最后写了春风中的鸟儿的鸣叫和牧童的短笛。2.教师提问:作者在描写春风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②“鸟儿将窠巢……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的高兴,既写出了春景中的乐感,又写出了作者快乐的心情。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除了运用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哪一种感官?(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柔和的特点。)4.作者还调动了哪种感官来描绘春风?(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和悦)5.教师小结:这一段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来描绘春风,由此可见描绘大自然,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五官一起调动才能写得生动传神。过渡语:接下来作者描绘了朦胧的春雨。四、赏析春雨图(出示图片和第六段)1.教师提问:喜欢春雨图的同学请举手,春雨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回答:先写了春雨,又写了春雨中的草、人、物等特有的景象。2.教师提问:作者描写春雨的时候运用了哪些修辞?学生回答:我最喜欢“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句话,因为它运用比喻,构成排比,突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表现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3.教师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了春雨的特点及春雨中特有的景象,把雨中的黄昏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五、赏析迎春图(出示图片和第七段)师:喜欢迎春图的同学请举手,这一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生:作者先高度概括了春天到来后人们争相迎春的情景,然后引用谚语发表议论,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师.文中多角度,多层次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生:喜爱之情。师: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贯穿全文,这是本文的情感线索。我们来了解线索的相关知识,请看屏幕。(出示:线索的相关知识:①物线:以一件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②事线:以一个中心事件为线索;③人线:以人物为线索;④地线: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⑤时线:以时间的转移为线索;⑥情感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作用:①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③使行文富于变化;④突出文章中心或烘托人物形象。)生:看屏幕,了解线索的相关知识。过渡语:通过赏析五幅春日图景,知道了作者抓住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描写、调动各种感官,按一定的顺序把文章写得生动、有序,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细心观察、用心体验,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过渡语:下面我们进行当堂训练。三、当堂训练(一)屏幕出示当堂训练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么?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提示: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的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用本课学到的写景方法,从你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或者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作。时间:10分钟(二)书面练习(三)上台展示教后记: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板题:春),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揣摩关键词语,品味语言,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2.能正确背诵课文。过渡语:为了顺利达标,我们要进行三次先学后教,首先我们来赏析“赞春”部分,请看自学指导。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赏析“赞春”部分(一)屏幕出示春第一次“先学后教”:赏析“赞春”部分自学指导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10自然段,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2.三个比喻句是否能互换位置?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二)学生自学,思考问题。(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准备后教。(四)学生各抒己见(先请后进生回答,后进生答不完整请尖子生帮忙)。学生回答:这三个比喻句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一方面写出了春天不同阶段的特点:春天是新的、生长着的;春天是美丽的、欢快的;春天是强盛的、有力的。另一方面用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过程来表现春天(由早春到晚春)的动态发展进程,更加生动形象。过渡语:比喻句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接着我们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看自学指导。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一)屏幕出示第二次“先学后教”: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自学指导请默读课本第5页的语法知识“比喻”,思考“比喻”包含哪几种?由哪几部分组成?不同类型的比喻之间有何区别?分别用哪些比喻词连接?请在课本上勾画出答案。时间3分钟。(二)学生自学,思考问题。(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准备后教。(四)学生各抒己见比喻包含三种:明喻、暗喻、借喻。比喻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暗喻√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破折号连接√借喻××√过渡语:通过学习我们对比喻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我们在实践运用中对“比喻”进行巩固练习。(三)实践运用过渡语:请在文中找出比喻句,并说出他的本体、喻体、比喻词。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出比喻句,标注出本体、喻体、比喻词。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明喻,本体:桃花、杏花、梨花,喻体:火、霞、雪。比喻词:像。过渡语:课文中的比喻句大家找到了,课文以外的比喻句大家能分辨出来吗?2.教师出示比喻句(1)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2)一串碎玉从夜莺的喉咙里吐出来。(3)下大雨了,他没带伞,结果变成了落汤鸡。(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学生口头回答,教师出示答案:(1)明喻本体:大象的耳朵喻体:蒲扇比喻词:好像(2)借喻喻体:一串碎玉(3)暗喻本体:淋雨的他喻体:落汤鸡比喻词:变成(4)借喻喻体:梨花(5)暗喻本体:母亲喻体:纸伞比喻词:是提示:回答借喻时,要让学生说出把…比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教师小结:这些比喻句写得非常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希望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同学们也能够学会准确灵活地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来给自己的文章增光加彩。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背诵课文,请看自学指导。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背诵课文(一)屏幕出示春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背诵课文自学指导背诵课文,一层一层,一段一段反复背。可以自己背,也可以相互背。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背诵课文。(二)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8分钟后,问:会背的同学举手?(三)同桌相互背。(互背时把对方的书拿过来,把他背错和背得不熟的地方做上记号。)(四)指名背。六、当堂训练(一)屏幕出示当堂训练请写出三句赞美春天的比喻句。时间:4分钟仿句: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书面练习上台交流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