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指导思想
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并以近期中日、朝韩关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落实教材基础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理智的爱国感情和行为。
2、教学内容地位
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2框题。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主权国家制定与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框阐述中国国家利益的内容,中国维护国家利益是正当和正义的,以及它的策略和主要举措等。中国通过坚定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壮大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外国的干涉等努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通过本框教学,既使学生明确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又能认识到中国只有通过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共设三目,第一目“国家交往剪影”是本框的情景导入,其功能主要是通过使用反映国际关系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展现当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了解、探究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第二目“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是情景分析,是对课程标准关于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的知识点的系统表述,阐明了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这部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部分。第三目“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是情景回归,在明确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通过坚定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壮大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外国的干涉等努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4、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生活中关于国家利益的相关现象有所认识和体会,这就为学习本框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表面的“熟悉”往往会造成事实上的“疏离”,妨碍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因此,在本课中,可利用创设新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由于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其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国家利益的内容又是具有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范畴,高一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另外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理性思维日益发展的时期,部分学生的思辨能力自然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较难从纷繁复杂的理解中把握住本质。因此,在本课中,通过逐层设问,搭置思维的阶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①通过对课本图片及文字材料的阅读,使学生知道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使学生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②通过对所提供的图片以及文字材料的反复阅读、精心梳理及相互质辩,学生可由多种途径获取丰富的信息,阅读能力、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在解读文字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2、能力目标:本节课内,学生将通过对大量图文材料的感知、分析和整理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重要因素的理解。这一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自信心。更为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做负责任大国公民的心态。更加热爱和平,树立维护本国利益与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②经过本课的多次合作探究,以及角色扮演,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四、教学难点: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电子幻灯片
七、教学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引发求知动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2、创设情境实施角色扮演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培养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八、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九、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请同学列举一些国与国交往的事件。怎样理性认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问题?怎样处理国际关系呢?
讲授新课:
<课堂探究>:(PPT出示)
胡锦涛、普京出席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
中美青少年乐团友好交流音乐会。
中国联想与国际奥委会签约。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同讨论禽流感防治。
<学生活动>:(1)上面这些图片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哪些内容?
(2)国家间交往的内容和形式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国际关系的含义,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国与国交往的事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归纳出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课堂探究>:“天安”号事件: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因发生爆炸而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46人丧生。韩国军民联合调查团公布的调查结果称,“天安”号是遭受朝鲜小型潜水艇发射的鱼雷攻击而沉没的。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言人发表声明拒绝接受韩方调查结果,并表示将派遣检查团前往韩国核实物证。这一要求遭到韩国拒绝。
<学生活动>:模拟“天安”号事件六方会谈辩论
<学生活动>:1.分析六方立场有何不同?
2.六方观点的共同基础是什么?
<教师总结>:国际关系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课堂探究>: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很多艰难曲折。(PPT展示)
2001年以来,小泉首相每年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并扬言“把战争责任推给个别人”。(冰冻状态)
安倍2006年10月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领导人5年来第一次访问中国。(破冰之旅)
2007年4月11—13日,中国总理在时隔7年之后首次访问日本,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之际访问日本。(融冰之旅)
2008年5月胡锦涛访问日本会见福田首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元首第二次访日。(暖春之旅)
<学生活动>:1、请用历史事实说明为什么中日关系会处于“冰冻状态”?
2、2006年日本为什么要“破冰”,2007年中国为什么要“融冰”?
探究提示:1、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比较有话讲,应能回答出历史问题;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鼓励小组同伴互助,相互补充。2、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文本材料,应比较容易找出经济方面的原因,但政治方面或其它方面则须点拨,引导。 3、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若有创见,如找出其他更多的原因,凡言之成理,均予以鼓励。
探究提示:中日关系为何会处于“冰冻状态”,所涉及到的历史事实主要由:历史问题;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台湾问题。破冰——融冰的原因:政治方面:共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东亚区域合作进程,致力于亚洲的振兴。经济方面:中国已经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已成为中国实际上的最大外交来源国。其它方面:科教文卫事业的交流与合作;攻克世界难题;避免全球性灾难等。
<教师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两国利益对立导致两国冲突,使两国片于“冰冻状态”。两国有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形成了现在的战略互惠关系,由此可见,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1、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分歧、摩擦及至冲突的根源。3、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设计意图:1、用中日关系的变化作为情景分析的材料,学生对此既熟悉(知识旧),又陌生(角度新),有探究的欲望和基础。2、把中日关系的变化归纳为冰冻状态→破冰之旅→融冰之旅,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规范性和严整性。3、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加以点拨、推导出利益对立导致冲突,共同利益形成合作、最后升华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层层递进,突破重点和难点。4、在对图片和文字材料的反复阅读和相互讨论中,学生可经由多种途径获取丰富的信息,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5、在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中,可培养学生合作,团结友好的精神。
<课堂探究>:(PPT出示)钓鱼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早在明朝时,它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根据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的结论,钓鱼岛附近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油气储量达77亿吨。
(PPT出示)中国南海海域探明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南海诸岛中越南占28个,菲律宾占7个,马来西亚占3个,印尼占2个,文莱占1个
<学生活动>:材料中涉及到我国的哪些方面的利益?
请大家为保卫中国海权建言献策?
<教师总结>:在材料中涉及到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三者共同构成我国的国家利益。坚决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1)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2)公民: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履行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义务,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设计意图:1、用钓鱼岛的一系列材料引出何为国家利益,以及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问题,层层递进,水到渠成,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2、在角色扮演中,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和表达能力。3、在如何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问题上,可通过学生的举例以及不合理行为的图片展示,有利于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维护本国利益与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
十、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关材料,分析讨论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较为突出的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生活性和教育性,整个课堂设计深入浅出,用鲜活的事例说明国际交往的普遍规律,做到了知识生活化,加深了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重要因素的理解。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用讨论、辩论等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次合作探究,以及角色扮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选取与我国国家利益相关的事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培养了学生的世界眼光,有助于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不足之处主要是题材事例稍显繁杂,应作进一步整合提炼,另外辩论时间略显仓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