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设计者:使用时间:2021年秋季课题3.1让小车运动起来第1课时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科学探究目标: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有序地进行合作探究,并用实验数据说明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小车、垫圈,棉绳、秒表、计算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车、垫圈,棉绳、秒表、班级活动记录单。学习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1.出示购物车图片提问: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怎样让静止的购物车运动起来,让运动的购物车静止呢?怎样让购物车运动得更快?预设:推动购物车;不推,购物车就会慢慢静止下来;用更大的力推车,购物车会运动得更快。师:力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本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运动和力》单元的学习。2.提问: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呢?预设:自行车、电动车、手推车、汽车……3.不同类型车的动力:①出示:马车、推车、电动车、汽车、太阳能小车。②提问:它们都是怎么动起来的?③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4.揭示课题:展示小车,设问:你能让它动起来吗?(板书:让小车运动起来)从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车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意识到驱动小车必要要用力。通过感知材料,使学生获得驱动小车的方法。通过逐个放垫圈,让学生自主构建只用当拉力达到一定大时,小车才能运动起来的知识。通过微视频、温馨提示,引导学生自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能较好地认知垫圈数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引导学生思考驱动小车的其他方法,为后面学习做铺垫。二、学习进程(一)探索:利用垫圈和绳子让小车动起来1.学生自由发表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2.出示小车、绳子、垫圈,设问:利用这些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吗?3.学生交流想法。预设:将小车放在桌子上,用一根线连接垫圈和小车,把垫圈放在桌子下面,垫圈就能把小车拉动。4.确定绳子的长度。①提问:拉动小车的绳子多长才合适?②学生交流想法。③演示绳子太长或太短时小车的运动情况,确定绳子长度应和桌面高度差不多!5.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动力是什么?①学生分享。②教师小结:是垫圈的重力转换成了绳子的拉力,拉动小车运动起来。③讲解重力:树上的苹果向下掉,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下滑下来,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6.几个垫圈能让小车动起来?①提问:几个垫圈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②学生猜测。③微视频指导让线圈动起来的方法,一个一个的放垫圈。④学生实验。⑤小组汇报数据。(二)探索: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1.提问: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车,小车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 再增大拉力呢?2.师生共同确定实验方案。运动相同距离,比较时间的快慢,时间越长小车运动越慢;时间越短小车运动越快。3.微视频指导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从起点开始,到终点结束;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温馨提醒:实验时注意小车从桌子上坠落,可以用手挡住小车让它停止;组内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数据;每种情况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4.学生实验探究。(三)研讨:实验发现1.学生反馈交流实验结果及发现。2.交流:实验中,你是怎样让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呢?3.小结:对小车用力,小车会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也需要用力,这个力是阻力。(四)拓展1.出示踢足球的图片,讨论足球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脚踢静止的足球,可以使足球运动起来;脚踩住足球,可以使足球静止;脚用力大小控制足球的运动速度等。三、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2.思考:还能用别的方法让小车运动起来吗?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