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3.3不简单的杠杆 课堂实录与点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3.3不简单的杠杆 课堂实录与点评

资源简介

不简单的杠杆
引入
呈现课前对工具的了解情况,A见过;B用过
情境,使用撬棍。出示杠杆模型,贴板书
体验活动,用手指撬动大石块
要求:操作轻
感觉细
关注手指用力变化
时间3分钟
(太细致,ABCD4个点都已设定,学生自由探索空间较小)
(二)交流体验
三、测量力的大小,用拉压两用测力计(杠杆模拟测试实验)
1.操作视频
注意:两只手握、垂直木条、
2.出示记录表,解读
3。呈现两组记录单,教师在解读,不是学生来说发现,说证据。
规律不是小组自己发现,把得太死了,还是一种教师控制下的课堂,一种“教”的课堂,不是自己玩着玩着发现了规律、秘密,没有顿悟的惊喜。探索——发现
杠杆工具我知道
(一)调查前理解(判断是否省力)
小调查要求:
独立分辨;
书写规范不涂改
及时交扫描员扫描
呈现数据统计:羊角锤5人N
、核桃夹13人N,烧烤夹子(大部分N0)网兜(大部分错误)(孩子的前概念里认为杠杆都是省力的,没想到网兜是费力杠杆)
(二)9:06体验,杠杆类工具使用,自己在体验中解决自己的疑问
从有疑问的工具开始
羊角锤起钉子
核桃夹剥核桃
剪刀剪纸
网兜捞物品
烧烤夹取食物
杠杆工具
为什么有的省力,有的费力?课后尝试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进行解释。
【思考与建议】
思考:
“用教材教”,虽然是教材培训,要理解编者意图,执教者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但教材如果编得与学生不相适应,还是得以学生为主。教材之上有课标,课标之上还有学生,“人是第一位的”。一切都是为了儿童的发展,六年级,学杠杆,学生是可以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像本次培训,徐春建老师呈现了《不简单的杠杆》一课编者制作的操作视频,用一块小石块一点一点撬动大石块,把大石块从A点移动到B点,如下图:
这样一个活动作为本课一个主体探索活动,有点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用撬动次数和移动格数来寻找规律,层次不清。
建议:
第一个活动:体验用手指撬动大石头。怎样最省力?每人在体验中发现规律,小组交流达成共识。认识杠杆及三个点,提炼规律。
第二个活动:撬动大石头A到B点。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交流方法,解释为什么这样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