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六课 师生之间第一框 走近老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师、爱师的情感,正确认识并主动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力目标: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发现老师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知识目标: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了解老师的不同风格,认识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接纳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教师。教学难点: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2021年6月1日,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附近,小学体育老师王某某正带着3岁的儿子在江边玩耍,突然听到一阵求救声。两名五六岁的儿童在江边玩耍时不慎落水。他丢下了自己的孩子,和另一名热心市民跳进滚滚长江之中。数十名群众手拉手站成一排一直延伸到孩子的落水点。没想到当王某某把第二个孩子交给二传手的最后一刻就被江水冲走了。王老师的生命被永远地定格在了35岁。看了这段新闻,你有何感想?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过渡:我们要远离危险水域,防止溺水意外。在危急关头,这名老师用生命救起两名落水儿童,多么值得尊敬的老师呀!那么,老师的工作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走近老师》一课。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了解教师职业1.阅读教材P61正文第一段。思考:(1)你知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来历和含义吗?(2)为什么说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3)任何一种职业都在社会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教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提示:(1)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其主要意思是:“传道”要求教师言传身教,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即教师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惑”,即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教师要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2)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出现的时间比较早。(3)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2.阅读教材P61正文第二段。思考:(1)在现代社会,教师的职业是怎么定义的?(2)哪部法律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提示:(1)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阅读教材P62“探究与分享”。思考:(1)上图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教师职业。关于教师职业,你还了解哪些?(2)你如何看待身边的老师?(3)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提示:(1)①教师要保证专业技能过硬,研究学法和教法,并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②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做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将爱心融入到教育中去。③教师的工作节奏相对平缓,但也渗透着体力和脑力双重劳动。④教师要全面而充分地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榜样。⑤教师要有责任心;等等。(2)老师是我们学习上的合作者,生活上的指导者;我们是课堂上的主人,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老师有很强的责任心,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3)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探究二 风格不同的老师1.组织课内小活动。请同学们在卡片上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位你喜欢的班级任课老师的特征和风格,其他同学来猜猜你描述的是谁。要求:描述的同学不能说出这个老师的年龄和所教学科。提示:可多角度描述,如外貌、爱好、性格、上课特点等。2.阅读教材P63内容。思考:造成每位老师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3.阅读教材P63“探究与分享”。思考:(1)比较各自喜欢的老师在风格上的差异。(2)你如何看待这些差异?提示:(1)有的老师幽默风趣、富有激情;有的严肃认真,不苟言笑;有的注重教学的艺术性;有的侧重教学的实效性;有的注重书本知识、理论教学;有的注重社会实践教学;等等。(2)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尊重老师的不同风格。教师总结: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4.展示材料:有的同学只认可过去的老师而不接受现在的老师,有的同学只认可某一位老师而排斥其他老师。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试给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学生自由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全面地了解老师、尊重老师,最后,师生团结一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老师的职业身份,尊重和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师的工作。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活动,对老师的角色有更深入的了解。本节课让学生在活动、讨论、思考、发言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