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24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24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全科)

资源简介

辽宁大连市二十四中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计48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万有引力常量是库伦扭秤实验测量出来的
B.静电力常量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测量出来的
C.开普勒用三个定律概括了第谷积累的数千个观测数据,展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D.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概念,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处在电场中的其他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就是这个电场给予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沿电场线的指向,场强一定越米越小
B.沿电场线的指向,电势一定越来越低
C.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正电荷,电势能逐渐增大
D.沿电场线方向移动负电荷,电势能逐渐减小
3.气象卫星是用来拍摄云层照片、观测气象资料和测量气象数据的,我国先后自行成功研制和发射了“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两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卫星轨道与赤道平面垂直并且通过两极,每12h巡视地球一周,称为“极地圆轨道”。“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内称为“地球同步轨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风云一号”比“风云二号”轨道半径大
B.“风云一号”比“风云一二号”轨道运行速度小
C.“风云一号”比“风云二号”向心加速度小
D.两颗卫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相等
4.如图所示是滑道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半圆形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道底部B处和滑道顶部C处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分别表示轨道上B点和C点所受的压力大小,某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h处由静止下滑,小球先后通过B、C两点,下列表述止确的有:( )
A.B点压力可能小于.重力
B.C点压力可能小于.重力
C.B点压力越大,表明h越大
D.B点压力越大,表明h越小
5.如图展示了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关于
场中的A、B、C、D四点(A、B两点关于连线中点对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两点的电势和场强都相同
B.A、B两点的场强相同,电势不同
C.C、D两点的电势和场强都不同
D.C、D两点的电势相同,场强不同
6.关于两颗不同国家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一定在赤道面内
B.轨道半径不一定相同
C.在同步轨道上运行的速度一定等大
D.在同步轨道上运行的角速度不一定等大
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和3m的两个小球A、B固定在一根直角尺的两端,(尺的质量忽略不计),直角尺的顶点O处有光滑的固定转动轴。AO、BO的长分别为2L和L。开始时直角尺的AO部分处于水平位置而B在O的正下方。让该系统由静止开始自由转动,在球A第一次到达最低点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球A的机械能守恒
B.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C.杆对球A做正功
D.杆对球B做正功
8.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圆周轨道上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圆周轨道上飞行的最大速度
C.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D.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发射速度
9.已知引力常量G、“嫦娥一号”到月球中心的距离r,“嫦娥一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运行的周期T,仅利用这三个数据,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 ( )
A.月球的质量
B.“嫦娥一号”的质量
C.月球的半径
D.“嫦娥一号”绕月球运行速度的大小
10.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水平向右,虚线为两个带电粒子运动的轨迹,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沿轨迹l运动的粒子带负电
B.沿轨迹2运动的粒子带负电
C.沿轨迹2运动的粒子,在A点时电势能大
D.沿轨迹2运动的粒子,在A点时电势能小
11.水平传送带以2 m/s的恒定速度传送物体,现将质量为2 kg的物体轻放在带上传送,在被传送过程中: ( )
A.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2J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4J
C.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J D.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4J
12.图(a)为示波管的原理图。如果在电极YY’之间所加的电压图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在电极XX’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c)所示的规律变化,则在荧光屏上会看到的图形是:
第Ⅱ卷(第II卷所有题目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计15分。请将答案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13.(6分)如题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左边的非匀强电场使电子加速,右边的匀强电场使电子减速。设非匀强电场的电压为U,匀强电场的电压为U’,实验结果是:
只要U’ U(填“>”或,“<”)就有电子到达N板;
从这个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
14.(9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个半径为R的定滑轮可以绕着水平轴无摩擦地转动,一条足够长的
纸带跨过定滑轮,纸带一端同定小物块,另一端
穿过电火花点计时器。 (定滑轮的凹槽宽度略
宽于纸带,与纸带接触良好且不影响纸带的平展情况)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 ;
(2)本次实验操作正确,得到如下纸带:
学生们要分析从0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为了使0点对应的初动能为零,实验操作中注
意 ;
(3)本次实验学生操作完全正确,但是由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重物动能的增量小于重力势能的减
小量,检查计算无错误,则可能的原因有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计3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定理、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答案中必须写出结果及单位。无解题步骤不得分。)
15.(12分)a、b两颗人造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高度为R,b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试求:
(1)a、b两卫星的周期之比;
(2)a、b两卫星的速度之比;
16. (12分)如图所示,初态细线OA与竖直方向OB夹角为60°,让摆球从图中A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摆 ,正好到最低点B位置时线被拉断,设摆线长L=1. 6m,悬点O与地面的竖直高度OC=6. 6m,不计空气阻力,求摆球着地时距c多远?(g取)
17. (13分)如图所示,光滑绝缘轨道ABCD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水平部分AB=L,3/4圆弧轨道BCD的圆心为0,半径为R,B点是最低点,c点是最高点,0、D同一水平高度。整个装置位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E。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光滑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小球能够沿BCD圆轨道到达D点。求:
(1)小球到C点时的速度多大?
(2)若已知,小球在轨道BCD上哪点速度最小?L至少是R的多少倍才能取得该最小速度?辽宁大连二十四中学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图中反映了 (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面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二条曲线依次表示 ( )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4.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
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高、低、高”模式
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5.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热量②土壤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读图完成6-7题。
城镇入口占总人比重
6.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有 ( )
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②非农用地不断扩大
③城市化速度趋缓 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近年来引起丁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
①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关于美国商品谷物的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 )
A.机械化程度高,但科技水平低
B.商品谷物主要指水稻和小麦
C.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D.人口稠密,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9.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10.下列既有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又有乳畜业分布的是 ( )
A.中国、阿根廷 B.澳大利亚、美国
C.东南亚、阿根廷 D.西欧、中欧
11.右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各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对应正确的是 % ( )
A.精密仪表、电子装配、水果罐头、家具
B.集成电路、甘蔗制糖、粮食加工、印刷厂
C.普通服装、水产加工、炼铝厂、纺织厂
D.飞机制造、面包食品、啤酒厂、制鞋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2 -14题。
12.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的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
A.市场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劳动力指向型
13.关于乙类工厂的运输叙述正确的 ( )
A.需要运输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运距短
14.现阶段,丙类工厂最适宜布局在我国 (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15.若右图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是 ( )
A. 甲表示北美 乙表示拉美
B.甲表示欧洲 乙表示拉美
C.甲表示欧洲 乙表示非洲
D.甲表示非洲 乙表示西亚
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21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完成16—17题。
16.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17.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 )
A.运输成本 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劳动力成本
读图,回答18 -19题。
口类为无污染的工业;△类为轻度污染的工业;▲类为严重污染的工业。
18.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9.关于图中工业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类工业可能为食品工业 ②△类工业对科技要求高
③▲类工业迁移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④▲类工业布局愈来愈受原料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一些有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21题。
20.工业集聚是因为 ( )
①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②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④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从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看,应集聚的工厂是 ( )
①汽车厂——化纤厂 ②钢铁厂——汽车厂
③化纤厂——石油加工厂 ④自行车厂——电视机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至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为及时救灾,大批救灾物资需运往灾区,据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特点,结合下图所示,完成22—23题。
22.地震发生后,第一批药品可采取哪种运输方
式从成都运往灾区 ( )

A.① B.②
C.③ D.④
23.灾后重建需要大量钢材,若一批钢材需从西
宁直接运往玉树,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该酒精厂的厂址接近 ( )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
25.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6. 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五人大工业部门中衰落最为明显的是 ( )
A.钢铁工业 机械工业 B.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C.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D.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读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图,完成27-28题。
27.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影响因素主要是 (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28.台湾岛铁路沿海岸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众多,客货运量大
②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③水源充足
④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近几年,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平方米)。回答29—30题。
29.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0.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交会,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31.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
A.土地盐碱化 B.大城市郊区的垃圾山 C.土地荒漠化 D.水源枯竭
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32—33题
32.该森林带是 ( )
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
33.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
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下图是“我国某小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然后回答34-35题。
34. 2011年与1948年该城市地域形态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政治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35.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较严重,正确的解决措施有 ( )
①修建卫星城镇 ②修建环城公路
③将铁路、国道公路迁往城郊 ④疏散城市居民,减少城区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2题,共30分)
36.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箭头代表河流流向,数字代表等高线的数值,单位:米)。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回答:(1 7分)
(1)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3分)
A ;B ; C
(2)分析功能区C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8分)
(3)分析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3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乙图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位于甲图中 区域:丙图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模式比较适合在甲图中 区域推广(填数字序号)。(2分)
(2)甲图中②区域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2分)
(3)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农业,评价该地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
(9分)辽宁大连市二十四中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计12×5=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和sin1296°的值相等的是( )
A.sin36° B.-sin36°
C.cos36° D.-cos36°
2.计算机执行右面的程序,输出S的值是( )
A.45 B.55
C.40 D.50
3.某电视台一档娱乐节目征集现场参与观众,所有报名的900
人由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三个层次组成,已知其中中年人为180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90人参加现场节目,抽取的青年人数比抽取的老年人数多54人,则在报名的900人中老年人数是( )
A.100 B.120 C.90 D.60
4.已知正边形ABCD边长为2,在正边形ABCD内随机取一点P,则点P满足的概率是( )
A. B. C. D.
5.已知向量 ( )
A. B. C. D.-
6.一个口袋里装有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6个小球,其中有1个绿球,2个红球,3个黄球,从中随机摸出2个球,则在摸出的两个小球中至少有1个红球的概率是 ( )
A. B. C. D.
7.已知 ( )
A. B. C. D.
8.函数的值为 ( )
A. B. C. D.
9.已知△ABC中AC=8,BC=7,∠A=60°,则△ABC的面积为 ( )
A. B. C. D.
10.将函数图象上的各点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图象作关于x轴对称;再把得到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图象所有点向左平移个单位;再把的到图象上的所有点向上平移1个单位,最后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的解析式为 ( )
A. B. C. D.
11.已知点P是△ABC的内心(三个内角平分线交点)、外心(三条边的中垂线交点)、重心(三条中线交点)、垂心(三个高的交点)之一,且满足·,则点P一定是△ABC的 ( )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12.已知对于任意实数x,均有有
( )
A. B. C. D.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计4×5=20分)
13.某学样2012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次摸拟考试数学成绩统计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其中成绩为100~110人数为28,则成绩为140~150的人数为 ;
14.设x与y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它们的六组数据如下表:
x 10 11 13 12 8 6
y 22 25 n 26 m 12
学生甲和乙分别从中选出4组数据计算回归直线方程分别是
x的平均值分别为 ;
15.函数在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16.设向量的夹角为非钝角,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求函数的最大值及其相应的x的集合;
18.(本题满分12分)设平面上有两个向量
(1)求证:向量与的垂直:
(2)当向量
19.(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第3页),我军某部军事演习时红方炮兵阵地位于A处,B,C是两雷达观察点,且B位于C正东与C距离为m,已知A与两雷达观察点B,C的距离也均为m,当绿方目标D出现在观察点B的北偏西15°和观察点C的北偏东45°交汇处时及时炮击,求炮击目标的距离AD(A,B,C,D在同一平面(地面)内);
20.(本题满分12分)将一枚骰子随机地向上抛掷两次,记朝上的点数分别为x,y。
(1)求点(x,y)恰好在直线2x+y-7=0上的概率;
(2)求点(x,y)恰好落在由三条直线x=0,y=0,2x+y-7=0围成的三角形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概率:
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ABC,向量且满足

(1)求角B的大小;(2)求的取值范围。
22.(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问a取何值时,方程;
(2)若对任意的辽宁大连市二十四中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John will play. B.John will be punished. C.John will read his book.
2.What can we conclude from this dialogue
A.The test consisted of one page.
B.The exam was difficult for the woman.
C.The woman found the exam easy.
3.How will Jack spend his summer vacation
A.He will take a summer course.
B.He will stay at home.
C.He will remain at school.
4.Which book has the man's brother got
A.An English textbook. B.A Chinese book. C.A medical book.
5.What do you think of Mrs. Lee's class
A.The man is always absent in Mrs. Lee's class.
B.The woman likes sleeping in the class.
C.Neither of them likes Mrs, Lee's class.
第二节(共15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材料,每段材料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二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材料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材料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两个小题。
6.Why did the woman go to New York during the vacation
A. To learn English B.To visit an American family C.To attend a meeting.
7.When did the woman come back from America
A.On July B.On August C.On August
8.From the dialogue we know that the woman was during her stay in the USA .
A. tired B.satisfied C.a little disappointed
听下面一段对话,同答第9至第10三个小题。
9.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How to improve French pronunciation.
B.How to remember French words.
C.How to learn French.
10. What troubles the woman
A.French culture B.French vocabulary C.French grammar.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1至第13三个小题。
11. What's wrong with Miss Flower
A. She's ill. B.She is busy. C.She went home.
12. Where is Miss Flower
A. She is on her way to her office.
B. She is at home.
C. She is in hospital.
13.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peakers
A.Doctor and patient B.Father and daughter C.Boss and secretary
听下面一段话,回答第 14至第 16四个小题。
14.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Language teaching B.Radio programs C.Foreign languages
15.What other languages besides English do they teach over the radio
A.German, Spanish and French.
B.Portuguese, Swedish and French.
C.Japanese, French and German.
16. What conclusion can you draw from the dialogue
A.Everyone has a radio in China to learn English.
B.Many people are learning Japanese and Swedish over the radio.
C.Many people know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 17至第 20三个小题。
17.Which is correct according to the monologue
A.A good memory is helpful.
B.It's eas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C.Learning words by heart is useless.
18.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mentioned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auage?
A.Speaking B.Reading C.Translation
19.Which is suggested as a good way to learn a new language
A.To learn through use
B.To learn by heart the long lists of words.
C.To study the dictionary.
20.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is passage
A.A good dictiona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learning a language.
B.Grammatical rules ar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learning a language
C.The general wa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completely.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Shenzhou-9 is the first Chinese spacecraft to carry a female astronaut into space. It adds to
national pride and excitem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
A.the ; / B. /; the C.the ; the D. /; /
22.— shall we have to go
—Just one more mile. Keep walking.
A. How much farther B.How far C.How many longer D. How long
23.Could you do me a favour It seems that my strength has .
A.used up B.run out C. been given out D.been run out
24.For the past two months micro blogs have been filled with concern and admiration for Zhang Lili, the most beautiful teacher in China, touched the whole nation.
A.the actions of who
B.the actions of her
C.the actions of whom
D.the actions of which
25.He feels relaxed and even begins to sing because of the distance covered.
A.three fifth; were B.three fifth; was
C.three fifths ; have been D.three fifths; has been
26.When hunting for a job, you're supposed to discover what exactly the job will involve and how your skills will fit the .
A.situation B.condition C.position D. state
27.He come and worry her with questions, just when she was busy cooking the dinner.
A.must B.may C.can D.should
28. urgent the problem is, he faces it calmly.
A.No matter B.However C.Whatever D.Although
29. ----Five sharp in the morning
----No, don't ring me up tliat early in the moming. I .
A.sleep B.will sleep C.am sleeping D.will be sleeping
30. I was going to do some shopping in New Mart, but watching TV at home because of tiredness.
A. ended up B. took up C. got down D. settled down
31.The success of a government should be measured the health and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 in agreement with B. in place of
C. in terms of D. in line with
32. ----This is my treat and next is yours. How is that
----Ok. . .
A.It doesn't matter B.It depends C.No way D.It's a deal
33. scientists know where a storm will happen, winds will suddenly change, carrying the storm to a new direction.
A.Even if B.Since C.If D.Unless
34.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suggests you should to local conditions.
A.switch B.adapt C.indicate D.attach
35.Cassettes or Mp3 in the examination must be prepared with great care to make sure nothing goes wrong in operation.
A. having used B.being used C.to use D.to be used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人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Recently three of us were walking through a hall. A 5-year-old boy carrying a 36 was ahead of us,with his parents several meters in front of him. 37 ,the boy fell down and half of his drink spilled (洒出)onto the floor.Seeing the mess he had made,he ran to 38 up with his parents.We watched as he 39 his parents,they turned,and he pointed to the spill.However,his parents 40 ,and kept walking,leaving the spill for someone else to clean up-not their 41 ,I siad to myself.
I could 42 that this bothered the child because he lept looking back to 43 on that spill all the way out of the building.His parents Not once did they turn 44 look back.Not once.
What 45 did those parents send to their child He 46 knew that he had made the mess and 47 to clean it up.They taught him that if you just 48 ,someone else will clean up your mess.
It was the end of a long day and everyone was really 49 .But as parents,we need to always be 50
of what lessons we are teaching our children. 51 on a different day, when the parents hadn’t been 52
out from having walked miles in a hall, they might have stopped to clean up the mess.But this day,they ignored(忽视) it,and that boy will never forget the lesson they taught him.Let’s all try to know that children are 53 us,whether it is 54 or not,and they want us to show them how to be good 55 .
36.A.bag B.drink C.milk D.juice
37.A.In his case B.On this site C.At one point D.At one time
38.A.catch B.keep C.put D.get
39.A.approached B.greeted C.prevented D.stopped
40.A.turned over B.turned up C.turned out D.turned around
41.A.purpose B.problem C.interest D.goal
42.A.say B.talk C.tell D.speak
43.A.complain B.check C.charge D.claim
44.A.then B.so C.but D.and
45.A.news B.impression C.message D.principle
46.A.clearly B.hardly C.surprisingly D.always
47.A.needed B.managed C.refused D.preferred
48.A.turn up B.look away C.give up D.walk away
49.A.worried B.tired C.delighted D.relaxed
50.A.careful B.unmindful C.concerned D. proud
51.A.Specially B.Usually C.Maybe D.Even
52.A.sent B.pulled C.left D.worn
53.A.watching B.seeing C.observing D.staring
54.A.natural B.predictable C.convenient D.conscious
55.A.inhabitants B.citizens C.students D.children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利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 was eighteen years old, fresh out of high school with a bright future to look forward to,when I received the "big" news that I got cancer. This was a big deal for someone of my age to stand. What should I do Lost in self pity or fight for myself I chose the second.
After four months of treatments, I overcame my difficulties and started to be a newperson—someone who took nothing for granted and who learned to appreciate everything and everyone around me. Years passed and I received my certificate (证书) in medical assisting,met a wonderful man, moved to New York and got married. Truly, life couldn't have been any better.
For years, I had always kept in touch with St.Jude Children's Hospital in Memphis, TN and the children living with cancer who were being treated there. What a truly beautiful place! No patient was ever turned away regardless of ability to pay. As my 20-year anniversary (纪念日) of being a cancer survivor approached, I wanted to do something special. I organized afund raiser, calling it "A Mission of Love," and thanks to my generous family and friends,raised $4,000 for St.Jude's. Three quarters of the money would be given as a donation (捐献) to the hospital, and what was left would go toward buying toys for the children. I also hadorganized a T-shirt painting activity for the hospital.
My husband and I flew to Memphis with 50 T-shirts and a huge bag of cloth paint the day before Thanksgiving. We went to the toy store and filled three shopping carts with all kinds of toys. It was as though we were celebrities when the employees and other shoppers knew what we were doing.
On Thanksgiving Day we pulled into the front gate of St.Jude. After dropping the toys off, we went to a waiting area where some children were waiting anxiously to begin painting. They picked out their shirts and my husband and I helped them get started. To see them smile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gifts I could have ever received. When the activity was over, we dropped off the donation to a kind worker, and our visit came to an end.
56. How did the writer feel when she was told she had cancer
A. She was shocked but decided to fight the disease bravely.
B. She felt that her promising future would be ruined for ever.
C. She thought it was unfair for a girl of her age to experience so much.
D. She was hopeless about her disease and accepted the fact.
57. What did the writer get from the cancer
A. A certificate in medical assisting.
B. A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life.
C. A wonderful marriage and family.
D. A chance to test herself.
58. How did people in the toy store react to the writer and her husband's behavior
A. They thought some celebrities entered the store.
B. They thought highly of them and their behavior.
C. They wondered why they bought so many toys.
D. They mistook them for workers in the hospital.
59. From the text we can infer ___.
A. the writer had a quite rich family.
B. the writer went back to St.Jude Children's Hospital at her anniversary.
C. the writer prepared carefully for her visit to St.Jude Children's Hospital.
D. the writer organized a fund raiser to thank St.Jude Children's Hospital.
B
Dorothy Lee and her husband were driving home from a study group one night when their car suddenly hit something. Mrs.Lee looked at her husband, who was driving, and saw his head move down and up several times and fall. In the next minutes Mrs Lee managed to avoid a serious accident while stopping the car, called 911 on her cellphone and tned to make her husband come back to life before an ambulance arrived. But at the hospital, soon after learning her husband had died of sudden heart trouble, Dorothy's heart appeared to give out as well. She experienced sudden sharp pains in her chest (胸腔), lost senses and knew nothing.
Doctor's of that hospital were surprised at finding: There wasn't any evidence of heart trouble. Finally, doctors thought that Mrs.Lee had suffered from a broken-heart syndrome (伤心综合证). The disease looks like heart trouble, but appears to have little conncection with heart trouble. It is caused mainly by stress and other strong feelings. The disease is uncommon, making up for about 1% to 2% of people ---- and about 6% of women---- who are likely to suffer such sudden heart trouble. It can be very dangerous sometimes, but for the most part patients recover quickly, with no lasting damage to their hearts.
If patients are hospitalized with the broken-heart syndrome, their hearts might be beating as little as 20% of what it should work. But within 48 to 72 hours, many recover to the 60% level that is considered healthy. It is uncommon.
Mrs.Lee's heart was so weakened by her husband's death that she nearly died. The 63-year-old woman needed a special balloon pump (球囊泵)during the first days m the hospital. But in spite of warnings by her doctors, she attended her husband's funeral (葬礼) five days later.
60. What can we leam about the accident
A. The husband died in it.
B. The wife died later in the hospital.
C. The husband died because time was wasted.
D. The husband died of heart trouble after it.
61. What might be the cause of Dorothy Lee's broken-heart syndrome
A. Her bad health.
B. Worry, anxiety and sadness.
C. Her seriously damaged heart.
D. The aging of die heart.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describe Mrs.Lee
A. She was calm in case of emergencies.
B. She was unhealthy but strong-minded.
C. She was easily hurt and moody.
D. She was caring and generous.
6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The broken-heart syndrome is less common among women.
B. Patients with the broken-heart syndrome can recover by themselves.
C. The broken-heart syndrome could come and go both quickly.
D. Most people may suffer from the broken-heart syndrome.
C
Summer is around the comer. It's time for water sports. At this time of each year, millions of people get excited when the weather starts to turn warm. Being by or on the water is a fantastic way to spend a hot day. However, one needs to prepare for any day that involves water, for safety, health and comfort. 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for preparing for that day on the water: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decide whether you are going to spend half of your day or the whole day out on the water. Once this is decided, then you will be able to decide on the preparation you will need, and also decide what kind of activities you will be doing while you are out on the water.
Safety comes first any time you are dealing with activities on the water. You need to make sure that everyone that will be going out on the water has a life jacket. For many water activities, goggles (护目镜) or sunglasses are necessary for eye protection from both water and the sun. Masks with breathing equipment are a smart idea if anyone is going to do a tittle bit of snorkeling (潜水). Sun crea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have on hand, both to protect your skin from UV rays (紫外线), and to keep your skin humid and protected from being affected by the salty water. It's important to use the sun cream again after you have been in the water. A big umbrella is necessary equipment to take along.
You also need to bring plenty to eat and drink. Drinks like bottled water, juices and sports drinks are a great choice to keep you from getting dehydrated (脱水) while enjoying your fun in the sun. Sandwiches and fruit are all great choices that will not make you feel heavy after eating.
Spending a day out on the water can be a lot of fun as long as you are well prepared. Make sure that you are taking all the needed safety measures and your day on the water will be a day to remember.
64.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humid" in the thir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A. clean B. dry C. wet D. soft
65.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passage
A. Fishing on the water is a safer activity than others.
B. Some food is not suitable while taking water sports.
C. Taking water sports needs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an other activities.
D. The best way to keep you cool is to take a big umbrella with you.
66. The author writes the passage to _ _.
A. advise us to take part in more water sports
B. tell us advantages of some water sports
C. advertise some kind of sun cream
D. tell us to make full preparations for doing water sports
67. The passage is likely to appear in .
A. a business book B. a medical journal
C. a school text book D. a local newspaper
D
The Olympic Stadium for the London Games is in Stratford in the northeast of London.The stadium will host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as well as athletics events.
Designers say the Olympic Stadium will be the most sustainable ever built -----in fact , the motto of the stadium is "reduce, reuse, recycle". They have tried to avoid using too much steel, for example, as the metal is in short supply at the moment. They managed to use 75 percent less than other stadiums. The top part of the stadium was built from old gas pipes. The Olympic Stadium will be able to seat 80,000 spectators.
There are other stadiums , including an Aquatics (水上的)Centre for watersports and, of course, the Olympic Park. The Olympic Park covers 2.5 square kilometers of land in east London. This land used to be a polluted industrial site, but now is covered in greenery. Around 2,000 trees have been planted so far. Lakes have been built and 300,000 wetland plants put in place, making it the largest ever river planting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a UK city. Visitors can enjoy the surroundings from one of the bars or cafes onsite, or get involved with the markets and other events.
Stratford is known as a poor area of London, and organizers hope the bid will create many jobs for local people.
London is a city of history, fashion, culture—and now sports! So why not come and experience all the excitement of the Games
68. Why is steel used less in building the stadium
A. Because the UK is poor in natural resources.
B. Because it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 Because old gas pipes are good'materials.
D. Because the government is unable to afford it.
69. Which of the fallowings is true
A. Stratford will be a tourist attraction.
B. The stadium will only host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C. Designers used 25 percent less steel than other stadiums.
D. Local people suffer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lympic Park.
70. Which one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The Olympic Park
B. The London Olympics
C. Welcome to the heart of the Olympics
D. More jobs for people in Stratford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71
Chen Chen is 8 years old.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this year he
was given an iPad as a present and never goes anywhere without it.
72 .This is serious for such a young child.
Many children in China are suffering the same problem: 73 . Xinhua New Agency went so far as to call the iPad the "No.l killer of children's eyesight."
"There are about 30 shortsighted children coming every day," said Hu Dali, a doctor at Guiyang Aier Eye Hospital. "Half of those children are suffering from reduced vision because they have played with mobile phones and iPads for too long."
Experts say children's version is not yet fully developed and their eyes get tired more easily. 74_
The iPad uses a very bright LED backlight. A user's pupils (瞳孔) have to keep getting used to the new light levels. If children stare at an iPad screen for a long time, their eyes do not have time to rest. 75 .
Experts suggest that users should hold their iPad between 40—60 centimeters away from them. The brightness of the screen should be made comfortable for children. Parents should also stop their children from using an iPad for more than one hour every day.
A. iPad use is damaging their eyesight
B. A month later his eyesight has reduced to 300 degrees
C. Children go eye bad due to the iPad
D. How an iPad influences children
E. This will make their eyesight worse over time
F. It does harm to their eyesight
G. This means the iPad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ir eyes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卜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横线,并在该词卜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为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This morning I saw an old man lay on the street when I hurried to school. I went up to the old man and found that he was conscious. I put one finger under his nose and realize he was still breathing. Then I suddenly found that there was a wound on her right leg winch was bleeding. Not until then I know he must have been involving in a traffic accident. Hurried, I took out my cellphone and dialed 120 to call the ambulance at once. While waiting for it, I took out my handkerchief to stop the bleeding. Then according to my knowledges, I rolled him onto the left side and placed his right hand under his chin to make sure of the airway was clear.Several minutes later, the ambulance arrived.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如你是高一学生李华,你的一位美国笔友Jeff询问你的暑假安排,访根据以下要点用英文给他写一封电子邮件:
要点:1.旅游
2.分担家务
3.发展个人兴趣(如学网球或学乐器等)
4.预习新课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Dear Jeff,
Best regards,
Li Hua辽宁大连市二十四中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总分: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 袁济喜
①人生境界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亘古长存的人文话题。谈到“境界”一词,我们生活中常说某人思想道德高尚,就称赞他境界高;有时也指人在某件事物上的处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人生境界是文学境界的前提,没有人生境界就写不好诗词。我以为,中国文化视野中的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
②在传统文化中,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中国人自古至今,较多地从道德的层面上去看待人格现象。中国古代虽没有人格这个名词,但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所谓“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这里所说的“格”也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③从孔子到孟子的《中庸》、《大学》,推崇的是内心的真诚无伪,慎独养心,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最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两面派。所谓人格,更多的是指内外合一的道德境界。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就是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与坚定意志的能力,达到了与天地并流,与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易传》上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种坚毅厚重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④没有心灵火光的照亮,就达不到人格境界的高尚。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对于世俗利益解脱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道德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是了解与知道,第二种是喜好,第三种才是乐以为之。这分明说的是三种道德境界的依次攀登升华。
⑤对人生境界,古人常用“胸次”、“胸怀”、“.怀抱”来形容之,认为这是一个人道德层次与人生修养的显现。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历练,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往往对于人情世故有些看穿,胸次超然。古人一再强调,做学问如果没有胸襟器度,肯定是做不成大学问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指出,古来成大事业者,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
⑥魏晋六朝是一个追求“雅人深致”的时代,所谓“雅人深致”,是指一个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门弟血统。而这些最直接的显示便是一个人的品味和趣味,也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同是“竹林七贤”中的王戎,被阮籍骂作“俗物”,就是因为他为人斤斤计较。汉魏以来,围绕着人生的意义主题,各种哲学纷纷出现。中国古代的人生境界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
⑦中国古代的人生观,虽然存在着儒道两家的对立,但是这两派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儒家与道家都将人格境界奠定在天人合一的意识上,主张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建构人格,而不是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建设人格,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儒家“与天地参”的道德境界,与道家的自然之道也可以相通,孔子晚年也希望自己能在“浴沂舞雩”的美境中获得解脱,他的“浴沂舞雩”与庄子的“逍遥游”实质上是相同的人生境界。儒道两家人格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他们彼此之间的互补,造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中国后期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没有不出入佛老的,苏轼就是典型。因此,谈到中国人的人生境界,便不得不谈佛教,尤其是禅宗的人生境界论。唐宋时期的禅宗思想,是中国人生境界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⑧中国古代士大夫这种调和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在北宋苏轼的身上看得很清楚。苏轼早年也有着忠君之心。从他给皇帝的上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儒者济世的信念与政治态度。如果说儒家的人生境界论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精神,道家与玄学主张超离现实,苏轼则游离于二者之间,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他认为对生活之乐既要关注、又不可沉溺其中;对生活完全不感兴趣则人生索然寡味,对生活一味沉迷则亦玩物丧志,不足为乐。因而苏东坡对生活始终抱着一种漂流的心态。正因为对生活的终极意义的无法确定,对人生目标的迷茫,所以苏轼认为生活的意义只能在不断的进程中来确定,这一点与禅宗的思想颇为相似。因而苏轼的人格相对于老庄与魏晋间的阮籍、嵇康来说,外表似乎没有他们那么高远超离,而从内在意义来说,却是更为超脱,独立性也更强了,并演化成一种新型的人生境界论,对于现代人生境界论影响很大,“五四”时的许多新派作家对此都予以关注,比如语丝派的林语堂专门写过一本《苏东坡传》。
⑨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一词,它的研究更多是指一种人生观与宇宙观,中国古代的“哲学”更主要的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它的人文内涵更深,境界更远,它的最高指向是诗化人生。
1.下列有关“境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境界”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人的思想道德的层次高下,或者说是人在某件事物中的处境。
B.人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超脱世俗利益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
C.作者认为,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
D.古来成大事业做人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举“竹林七贤”中王戎的例子,日的是为了论证人生品味和趣味相关,人生品味和趣味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
B.因为对人生日标的迷茫,苏轼确实表现出时而消极,时而旷达积极面对人生的漂流心态。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
C.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达到了与天地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一种有着坚定意志的能力境界,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
D.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源于儒道两家人格彼此之间的互补,它们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格局形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④段中引用孔子的话,是对人生境界层次的有力说明。这三种道德境界是递进关系,其中“乐之者”这种境界达到了心灵修养的最高境界。
B.中国魏晋以后的人生境界论是由儒、道、佛多元思想组成的,这些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也可以相通。
C.作者认为,苏轼受调和的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思想影响向很深,中国历史上的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一直出入于佛老思想。
D.中国古代哲学主要研究人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其坚毅厚重等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梁祖以其父死王事,选置帐下,编入属籍。梁祖之攻兖、郓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于其颊,号为“雁子都”。梁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后与诸将破蔡贼有功,天复中,授右羽林统军。入梁,历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为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
庄宗至洛阳,汉宾自镇入觐,复令还镇。明年,授左龙武统军。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朝,明宗居洛阳,以友谦故人,置酒于第。庄宗诸弟在席,友谦坐在永王存霸之上。酒酣,汉宾以大觞奉友谦日: “公虽名位高,坐于皇弟之上,非宜也。仆与公俱在梁朝,以宗盟相厚,自公入朝,三发单函候问,略无报复,忽余卑位,不亦甚乎!”元行钦恐其纷然,为解之方止。不数日,友谦赤族。赵在礼据魏州,元行钦率军进讨,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明宗以汉宾为右卫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方当委重,汉宾密令结托,得为婚家。天成末,为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重诲既诛,汉宾复为上将军。明年秋,汉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清泰二年六月卒,时年六十四。
汉宾少勇健,及晚岁饮啖过人,其状貌伟如也。凡所履历,不闻逾法。梁时,尝领军屯魏莘县,适值连帅去郡,诸军成以利见诱,请自为留后,汉宾则斩其言者,拒而不从,闻者赏焉。在曹日,飞蝗去境,父老歌之。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逾日雨足,四封大稔,成以为善政之所致也。及致仕,东还亳郡,见乡旧亲戚沦没者,有茔兆未办,则给以棺殓;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寻还洛阳,有第在怀仁里,北限洛水,南枕通衢,层屋连甍,修木交干,笙歌罗绮,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此乃近朝知止之良将也。晋高祖即位,赠太子少傅,谥日贞惠。
(选自《旧五代史·唐书·列传第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三发单函候问 函:书信。
B.不数日,友谦赤族 族:灭族。
C.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 权:权势,权力。
D.四封大稔 稔:庄稼成熟。
5.分别表明朱汉宾“胆气过人”和“不逾法度”的一组句子是(3分) ( )
A.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 日以白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
B.忽余卑位,不亦甚乎 斩其言者,拒而不从
c.公虽名位高,坐予皇弟之上,非宜也 飞蝗去境,父老歌之
D.黥双雁于其颊,号为“雁子都” 临平阳遇旱,亲斋沽祷龙子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汉宾的父亲为国事而死,梁太祖将朱汉宾选入帐下。在攻打兖州和郓州时,又委任他做军使。后来朱汉宾和众将领攻打蔡州叛贼建立战功。
B.冀王朱友谦入朝后,在宴席上倨傲无礼,说了一番让朱汉宾气愤的话,朱汉宾忍无可忍,与之发生冲突。后来经元行钦调解才停止。
C.朱汉宾做右卫上将军时,枢密使安重诲正受重用,朱汉宾暗中结交他,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后来安重诲被杀。
D.朱汉宾晚年回到洛阳,府宅在怀仁里。那里高屋相连,人树枝叶相交。他的生活怡然快乐。最终得以颐养天年,六十四岁去世。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5分)
(2)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处七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8.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景物描写的特点。(5分)
9.这首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卢岵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李白《蜀道难》)
(3)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乙选考题(25分)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个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中国式尊严
冯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落座,由英语系两位老师监考。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忽然暂停发试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在相邻的座位!”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如果我们换位置,就证明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我说,“反正我不换。”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
“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这总可以了吧?”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后来我提前完成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说,“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所教的一门功课作为专业课之一。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仍有逃离的羞愧。
在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诚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她显得非常惊喜,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
最后这句话害得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选自《青年博览))201 2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各种中文警示牌,说明很多中国旅客在国外缺少尊严,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提供背景,该部分在结构上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我”通过测试之后,在电梯里和S小姐相遇,她对“我”补充说的话是想表明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虽有充足的理由暂停课程,但“我”仍感到羞愧,原因是自己暂停学业,有知难而退的嫌疑,有损尊严。
D.文章开头写S小姐对中国学生的偏见,要求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隔开,而后来却对“我”大加赞赏,可见,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
E.文章结尾说“我差点儿掉下泪来”,这泪里既有“我”通过努力获得尊严的欣慰,也有对S小姐给予“我”理解和鼓励的感动。
(2)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最终获得S小姐的尊重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6分)
(4)小说为什么以“中国式尊严”为题?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时,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为短小精简的传记,文章第一段通过写塑像介绍了司马迁的身世和经历,直入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凸显了人物精神,是人物传记的典型笔法。
B.第二段“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一句,一方面为下文引出李陵及司马迁罹祸,起到了过渡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全文的议论与评述作了铺垫。
C.开头写塑像集中突出了眼神与须眉两处细节,烘托了人物的血性与神韵:“头向北方偏着”的细节,议及“遥望李陵”的说法,顺利过渡到下文。
D.“替叛贼说话”“震怒”了武帝终至“就极刑”,归根到底是司马迁文人性格使然, 刚硬而敢于说真话,不人云亦云,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
E.作为一个刚直不阿的书生,司马迁的性格也有多样性,他也曾对武帝寄予希望,也曾希望博取他的欢心。只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天真和梦想。
(2)传记在写法上一般侧重于写实,而这篇传记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这篇传记在选材、人物塑造和评述性语言的使用、标题等方面均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请任选两个方面,简要评析其艺术成就。(6分)
(4)文章结尾处,集中点染了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对我们今天确定人生价值、成就事业颇有启发与补益。请结合文本,探究司马迁的人格与精神的现实意义。(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并驾齐驱,将来还要实现遥遥领先的长远目标,这源于国民航空意识的不断增强。
B.作为政务微博发展的“急先锋”,广州政务微博群今天集体亮相,不同部门的政务微博相互交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明朝嘉靖时期的宰相名叫严嵩,其子严世蕃也是高官,父子二人同恶相济,结党营私,总揽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国不成国。
D.在如今这个经济社会,对附庸风雅的人,我是举双手欢迎的,起码人家拿艺术当回事,尽管可能是表面的。附庸风雅的人多了,艺术家的日子就好过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机遇改变中国,机遇改变你我:新世纪头十年的发展成就昭示,能否找准历史方位,抓住战略机遇,是掌握主动、赢得优势、拥有未来的关键。
B.《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是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
C.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克特曼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原因,是由于他发现了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准晶体。
D.美国总统奥巴马12月6日发表演讲时十次提到中国,称美国必须加人对基础设施、科研创新和教育的投资力度,否则,在术来的竞争中有落后的危险。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玉带河从你的胸前飘来, , 。 , ; , 。
①鱼在相忘于清流 ②白鸽依人
③瘦瘦的,悠悠的 ④似一缕柔情
⑤小桥无语 ⑥人在凭栏观鱼乐
A.③④⑥②①⑤ B.①⑥②⑤③④
C.③④⑤②⑥① D.⑤②④③①⑥
16.将下面的一个长句改写成—组语意连贯的短句(在不改变原义的情况下,可以变动语序和增删个别词语)
你们在祝贺之后将作出与之相应的为寻求一个解决多年来困扰着联合国的问题的公正而实际的办法而进行的共同努力。
答:
17.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所做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标点除外,不超过16个字。)(5分)
(1)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2)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3)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4)你对家长的最人希望是什么?17人选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让自己做主”,1 6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
结论: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人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辽宁大连市二十四中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35小题,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
A.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D.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人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4.如图表示同一人体内的几种正常细胞,这些细胞的 ( )
A.全能性相同 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基因组成相同 D.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5. 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死亡 ( )
A.加热杀死的多糖荚膜
B.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
C.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和活的缺乏荚膜肺炎双球菌混合物
D.既缺乏多糖荚膜又加热杀死的
6. DNA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 )
A.组成基因的碱基数目庞大 B.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C.碱基种类有许多种 D.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 ( )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
A.精原细胞滋长增大时 B.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C.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D.精细胞变成精子时
9.以下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B.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C.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D.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10.下列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
B.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果DNA分子数为性原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与性原细胞相同
C.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果染色体数为性原细胞的一半,DNA分子数与性原细胞相同
11.家兔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22个四分体,则形成的卵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为 ( )
A.1 1条 B.22条 C.33条 D.44条
12.已知在甲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的(A+T)/(G+C)=n,分别求甲、乙两DNA分子中各自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碱基比例分别为 ( )
A. m、l/n B. l/m、n C. m、1 D. 1、n
13.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
14.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过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 )
AaBb 1AB:lAb:laB:lab 配子间16种结合方
式 子代中有4种表现型(9:3:3:1) 子代中有9种基因型
A.① B.② C.③ D.④
15.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
A. 1:0 B. 1:1 C.2:1 D. 3:1
16.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三对组合的F2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
A.1:3, 1:2:1和3:1 B.3:1,4:1和3:1
C.1:2:1,4:1和3:1 D. 3:1,3:1和4:1
17.有一正常夫妇生了一个XYY的孩子,其原因是 ( )
A.初级卵母细胞性染色体未分开 B.次级卵母细胞性染色体未分开
C.初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未分开 D.次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未分开
18.右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果蝇单倍体基因组可由l、2、3、6、7的DNA分子组成
19.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 h
B.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19.3 h~21.3 h活动旺盛
C.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0 h~2 h
D.基因重组发生在19.3 h~21.3 h
20.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
③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观察从中期至末期发生的
变化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⑤ D.①②③④
21.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22.牛胰岛素分子中的一条肽链由14个肽键组成,则控制该多肽合成的mRNA和转录mRNA的基因中碱基的最少个数分别是 ( )
A.42和42 B.90和90 C.42和84 D.45和90
2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 )
A.应用了离心法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开
B.对大肠杆菌的标记和对噬菌体标记的目的不同
C.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可分别获得被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
D.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大肠杆菌中检测不到35S
24.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的假说认为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才分离
B.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
D.赫尔希等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然后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
25.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该酶的一段RNA含碱基A23%、C19%、G31%,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双链DNA中碱基A的比例为 ( )
A.23% B.25% C.31% D.50%
26.若DNA分子中某一段编码多肽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TACGCCCAT,而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与反密码子的关系如下表:
试问: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 ( )
A.a-b-c B.b—f-c
C.d-e-f D.d-b-f
27.基因型为Dd的植物体,产生雌配子和雄配子之间的比例应该是 ( )
A. l:l B. 3:1
C.无一定比例,但雄多于雌 D.无一定比例,但雌多于雄
28.如右图所示,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
菌的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
代噬菌体和母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
白质分子应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 )
A.31P、32P和32S B.31P、32P和35s
C.31P、32P和32S、35S D.32P和32S、:35S
29.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
杂交,F1全为灰兔,F1自交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已知当基因C和G同时存
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C、c与G、g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B.亲本的基因型是CCGG和ccgg
C.F2代白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
D.若F1代灰兔测交,则后代有4种表现型
30.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
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 )
31. 一对夫妇的子代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a,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b;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c,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d。那么下列表示这对夫妇生出只患甲、乙两种病之一的后代的概率的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
A. ad+bc B. ac+bd C. a+c-2ac D. b+d -2bd
32.某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下列有关此DNA在连续复制时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要( m-A)个
B.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m-A)个
C.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2 (m-A)个
D.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
33.以下哪种说法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 )
A.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米DNA序列引起的变异
B.该种变异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C.囊性纤维病患者编码跨膜蛋白基因缺失3个碱基引起的变异
D.该种变异引起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34.下图是某家系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解,成员中I-1、2和Ⅱ-2为患者。推测合理的一项是( )
A.III-2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50%
B.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II-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50%
D.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5.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单倍体生物都是高度不育的
C.通过单倍体育种方法培育出的生物是单倍体
D.单倍体生物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
二、简答题(共50分)
36.如图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2分)
(1)图一中发生在细胞核中的过程是 ,该过程中解旋酶破坏的是 。
(2)图一中基因表达的最后一阶段是在[ ] 中完成的,这一过程中还需要mRNA、[④]氨基酸、酶、 和 。
(3)图一中③称为 2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将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与mRNA上的遗传信息联系起来的物质是 。(2分)
(4)图二为该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2分)
A.X在MN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
B.多聚核糖体能够加速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原因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C.该过程直接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中氨基酸顺序相同
D.合成MN的场所在细胞核,而X一定附着在内质网上
37.图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已知II8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同答: (12分)
(1)可判断为红绿色盲症的是 (甲/乙)病;而另一病则属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
(2) Ⅱ 6的基因型为 。 (3)Ⅲ13个体乙病基因来源于I代中的 。
(4) Ⅱ7和II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 。
38.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12分)
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表现型共有 种,其比例是 。
(2)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为 其比例为 。
(4)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监色眼男性婚配,该大妇生下浅蓝色眼女儿的几率为

39.下图为四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14分)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法,A→B→C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两者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2)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矮秆粒少)和aaBB(高秆粒多),想选出矮杆粒多AABB的新品种,请分别写出这两种育种方法的遗传图解:
A、D方向的遗传图解:(3分) A→B→C途径的遗传图解:(3分)
(3)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 ,而通过该过程出现优良性状也是不容易的,其原因 。
(4)C、F方法用的是同一种药剂其作用原理是 。辽宁大连市二十四中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 12 0- 16
第Ⅰ卷(客观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5题,30分)
1. 201 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导致福岛核泄漏,产生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I、Cs、Cs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I和Cs位于同一周期
B.I和C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 Cs原子半径小于I原子半径
D.C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强碱性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3.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苯、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溶液 B.新制的Cu (OH)2悬浊液
C.石蕊试液 D.饱和Na2C03溶液
4. 氰(CN)2、氧氰(OCN)2、硫氰(SCN)2、硒氰(SeCN)2的性质相似,在化学上称为拟卤素,CN-、
OCN-、SCN-、SeCN一的性质与卤离子相似,已知(OCN)2的电子式
为:,则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 )
A. (CN)2 B. OCN-
C.SCN一 D. SeCN-
5. 已知一定条件下,乙烯可以生成聚乙烯( CH2-CH2 ),则卜列说法中止确的是 ( )
A.聚乙烯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
B.乙烯称为聚乙烯的单体
C. n称为聚合度,表示形成该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的数目
D. CH2-CH2 称为链节
6. 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水加热到很高温度也很难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则H2S04溶液和Ca(OH)2溶液反 应的中和热为114.6kj/mol
C.为防止碳素钢菜刀生锈,使用后应该用食盐水浸泡后放置
D.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半径:R2一>M+
7. 甲、乙、丙为二、三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同周期,甲和丙同族,甲、乙原子序数之和与丙的原子序数相等,甲、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乙原子的电子总数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丙的氢化物比甲的氢化物热稳定性强
C.乙与丙形成的化合物可制作光导纤维
D.甲、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8. 把质量为mg的铜丝灼烧变成黑色,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下列物质充分反应:①稀H2S04
②CO ③CH3COOH溶液 ④葡萄糖 ⑤(CH3)3COH ⑥H2 ⑦果糖 ⑧乙醇,其中能使铜丝变成红色,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 ( )
A.①③ B.②⑤⑥⑧ C.②④⑥⑦⑧ D.②④⑤⑥⑦⑧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核电荷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离子,其对应的元素在周期表第二周期ⅥA族
B.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
C.金属比非金属易失电子,所以金属可以置换非金属,而非金属不能置换金属
D.在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10.“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并使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用甲烷、一氧化碳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 CH3COOC2H5
②氢氧燃料电池
③在通风橱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
④对工业生产硝酸产生的废气废水进行严格处理
O
/\
⑤生产环氧乙烷:CH2=CH2 +Cl2 +Ca(OH)2 H2C — CH2 +CaCl2+H20
⑥2M+N=2P+2Q,2P+M =Q (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⑥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和石油的分馏都是物理变化
B.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采用钯催化可将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制造新的有机材料,所以钯催化剂能催化所有类型的有机反应
C.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D.无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其它条件一定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12. 实验研究表明,碱性锌一高铁酸钡电池可表现出比碱性锌锰电池更优越的放电功能,其电池反应为:2BaFe04 +3Zn+202==Fe203+Zn0 +2BaZn0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Zn棒为负极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Zn棒经导线传入BaFe04极
C.该电池每消耗22.4L(标准状况)02,转移的电子数约为2.408×1024个
D. BaFe04与BaZn04中Fe与Zn的化合价相同
13.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三大基本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油脂(如植物油)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人造脂肪 ②植物油和动物油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③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④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不会存在于切细胞中 ⑤所有蛋白质均可通过颜色反应来鉴别 ⑥葡萄糖和蔗糖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于同系物 ⑦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 ⑧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
A.①③④⑤⑧ B.②⑥⑦ C.①⑧ D.②④⑤⑦
14. 1mol 分别最多可以与( )molNaOH和( )molH2反应
A.1,1 B.2,2 C.1,4 D.2,5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氯溴、碘、食盐、水等物质。
B.金属冶炼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C. 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05)n,因此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丙烷和异丁烷互称同系物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10题,30分)
16. 已知乙酸中的氧都是180,则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体系中含有180的物质是 ( )
A.只有乙酸 B.只有乙酸乙酯
C.乙酸、乙酸乙酯、水 D.乙酸乙酯、乙醇、水
17.可逆反应2N02 2N0+0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02的同时生成2nmolN0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
③用N02,NO,0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⑦ D.全部
18. 某烃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分异构体,其同分异构体中的某一种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这种烃可能是①分子中具有7个碳原子的芳香烃②分子中具有4个碳原子的烷烃③分子中具有l2个氢原子的烷烃④分子中具有6个碳原子的烷烃⑤分子中具有8个碳原子的烷烃 ( )
A.①②③ B.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9. 以多孔的铂为电极,采用下图装置在两极分别通入CH4和02,使其在KOH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电流,经测定,电子运动方向由a到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燃料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反应所放出的化
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02→C02+2H20
C.若标况下消耗2.24 L氧气,则溶液中转移0.4 mol电子
D.溶液中的K+向A极移动
20. 下列各项中前后两个叙述都正确的是( )
A.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二大合成材料都是以石
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B.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指蛋白质和烃;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定属丁同种元素
C.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儿乎完全相同;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21. 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
22.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d-c=c-b=b-a=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X、Y、Z、W四种元素可能位于同一周期
B.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强酸
C.元素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电子层数的3倍
D. X、W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23. 少量铁粉与lOOmL O.Ol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
①加H20 ②加NaOH固体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CH3COONa固体
⑤加入少量浓HN03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A.③④ B.③⑥⑦ C.③⑦ D.⑤⑥⑦
24. 某烃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 -CH2-CH=CHCH3,其 中共平面的碳原子
最多可能有 ( )
A.8个 B.10个 C.12个 D.14个
25. 将1 mL甲醛(HCHO)蒸气溶于.12 mL冰醋酸中,再加入lg果糖和12 g葡萄糖,所得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是 ( )
A. 40% B. 44% C.55% D.无法确定
第II卷(主观卷共40分)
26.(13分)下表中列出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信息,请推断后同答:
(1)写出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
(2)盐X中包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3)设计实验验证A、B非金属性的强弱:
(4)工业制取D单质的反应方程式为:
(5)已知E元素的某种氢化物Y与C2的摩尔质量相同。Y与C2组成的燃料电池是一种
碱性燃料电池,产物无污染。请写山该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
(6)F可用于焊接钢轨,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引发该反应的操作是
27.(7分)请回答以下有关硝基苯、乙烯等实验室制法及性质的有关问题。
I.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1)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的操作是 。
(2)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3)在 50℃~60℃下发生反应常采用水浴加热。
(4)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需进一步精制,下面操作正确的顺序为 。
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 ④用5%的NaOH溶液洗⑤水洗
A.②④③①⑤ B.⑤③①②④ C.②④⑤③① D.④⑤③①②
(5)硝基苯 (填“属于”、“不属于”)烃,官能团是 (写结构简式)
Ⅱ.为了探究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反应,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①测定溴水的pH ②将纯净的乙烯通入溴水中至溶液完全褪色③ 。
若 ,则反应为加成反应。
Ⅲ.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油在蒸馏时发生暴沸
B.石蜡油分解实验产物只有烯烃
C.制取乙酸乙酯时,导管口要在饱和NaCl溶液的液面上
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
沸腾,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未水解
E.乙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28.(9分)某温度下,反应H2(g)+I2(g) 2HI(g),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1)已知:断开1mol 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 I-I键要吸收151kJ的能量,断开1mol H-I键要吸收299kJ的能量。则上述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瞬间止反应速率增大
B.容器体积不变,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大
C.容器体积、温度不变,充入氦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
D.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变不能作为达平衡的标志
(3)若在体积为5L的容器中,起始时投入3mol H2、 2mol I2,lOs达平衡时测得HI的物质的量为1.2mol。lOs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达平衡时I2的转化率为 。
(4)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H2、I2、HI的浓度分别为0.3 mol·L-1、0.2 mol·L—l、
0.4 mol·L1-1。当反应达到限度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H2为 0.5 mol.L-1, I2为 0.4 mol·L-1 B. H2为 0.4mol·L-1
C. H2、HI均为0.2mol·L-1 D. HI为 0.8 mol·L-1
29.(1 1分)有机玻璃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现以A为原料通过下列合成路线制取有机玻璃。
已知:①烯烃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元醇,如:
R-CH=CH2R-CH-CH2
| |
OH OH
②CH2-CH2CH2=CH2↑+ H20(-OH与相邻C上H脱水)
| |
H OH
③ 2CH3CHO+ 02 2CH3COOH
回答以下问题:
(1)烃A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 7%,标况下密度为2.5g/L,A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且为带支链的结构。A的结构简式为:
(2)G的结构简式为:
(3)E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4)写出生成F的反应方程式:
(5)上述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填序号)
(6)与D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的数目为 种(不包括D)辽宁大连市二十四中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政治试题
政 治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日,备受关注的“公考状元被刷”事件有了结果:体检过程存在暗箱操作,受害人宋江明被重新录用。当地纪委负责人表示,此案无论涉及何人,一经查实,必将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目前已有6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这表明: ( )
①社会监督是我国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 ②纪委依法行政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
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 ④在我国,任何人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在台儿庄当地政府的协调下,2011年10月5日,台湾妈祖像落户于台儿庄古城天后宫,近千人出席了安座大典,两岸妈祖信众一起共祭“和平女神”妈祖,祈求祖国早日统一。这表明我国政府: ( )
①参与宗教组织内部事务管理 ②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③鼓励和保护正常的宗教话动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2011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届东亚峰会上强调: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这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共识。温总理的上述立场表明: ( )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我国积极践行利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走和平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小丁经营的超市因违规经营被工商管理部门责令停业,小丁认为对自己的行政处罚过重。你认为小丁应向国家机关申请: ( )
A.行政诉讼 B.行政复议 C.行政裁决 D.劳动仲裁
5. 2011年以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开展省市县乡的自下而上的党委换届工作。过程中全流程引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机制,“晒信息”、“公推直选”、“差额选举”、“考德”成为党委换届的关键看点。党委换届选举的新举措有助于: ( )
①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②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④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与当地人部制改革相配套,实行了职能部门行政审批服务交叉体验活动。各部门之间互提整改意见,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该活动: ( )
①反映了我国己建立了服务型政府 ②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提高行政水平
③体现了政府的群众意识逐步增强 ④有利于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 1991年,我国发表第一份《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1998年,我国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4年,我国宪法修订,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将“尊重和保护人权”明确写入刑事诉讼法。以上是我国追求人权进步的缩影,这充分证明: ( )
①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②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完善和发展 ④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某市政府公信力的是: ( )
①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计 ②市建设委员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市民广场绿色工程建设 ③各政府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强化自身市场竞争主体角色 ④各职能部门按《行政许可法》规定,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G2”是指由中、美两国组成一个Group,以携手合作解决世界经济问题。G2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经济超级大国,美国应当成全中国,使其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合法建筑师和管理者,使中国与其作为全球经济超级权力的新角色相匹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这会成为两方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新的借口 ②这将会是改变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转折 ③中国和平崛起任重道远 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美结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2012年工商部门将在全国组织开展重点针对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霸王条款的整治行动。这表明我国政府: ( )
①积极履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②积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④审慎用权,努力做到执政为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带来的“入托雉”困扰着许多年轻的父母。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为促进这一问题解决,你可以: ( )
A.行使立法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B.行使决定权,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C.行使质询权,向幼儿园提出质询 D.行使提案权,提出解决问题议案
12.我国某村300名村民因质疑县政府对该村的征地批复,提请县政府行政复议,遭拒绝后,村民将县政府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村民胜诉。这体现了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是: ( )
①公民行使监督权的监督 ②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③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我国扶贫投资效率低的深层原因是过分依赖政府体制和系统来传递和管理扶贫资源。从长远来看,中国扶贫的理想模式是政府提供扶贫资金,而资金的传递和管理应该主要由农民白己的组织和专业性的民间机构米负责。这说明:
( )
A.民间自发的扶贫是改善我国贫困状况的最有效途径
B.适度“去行政化”是我国扶贫体制改革的长远方向
C.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扶贫资金的传递和管理
D.“社会主导、政府参与”是扶贫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14.2月15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发表演讲时强调,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理应成为中美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中方欢迎美方友好团体为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没性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切实尊重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国家的利益和关切。中美良性互动: ( )
①是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制度保障 ②对当代国际关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③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为基本前提 ④促使民众理性看待两国出现的问题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15.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但凡涉及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般都是先由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据此拟定实施方案,再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全国政协讨论,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作出决定。这说明 ( )
A.党中央是我国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其执行机关
B.党中央重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不断改进党的执政方式
C.党是执政党,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要在党的领导下协调工作
D.党提出的方针政策,必须由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表决通过,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16.某市拟在五个城区主要路段禁行电动自行车方案公示后,很多市民通过打电话、报纸留言、网络评议等方式积极参与讨论,方案经过适当调整修改,最后获得了人多数市民的认同。这体现了我国公民通过( )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 )
A.信访举报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人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17.辽宁省某地级市10年间耗资1.4亿元,先后建起3个长途汽车站。但3个车站都成了“问题车站”——一个资源闲置,一个手续不全,一个选址不当。 “一个领导一个想法,一个领导一个提法,一个领导一个搞法”的执政思路,在现实生活中还严重存在,有的决策项目成为让百姓抱怨、国家埋单的“烂摊子”。下列做法能有效克服随意决策的是 ( )
A.立法机关完善相关法律,确保有法可依
B.完全依赖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
C.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的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D.切实做好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的参与能力
18. “族”是人们对社会中某一共同特征群体的称谓,如“月光族”、“啃老族”等。而“晒黑族”则是指热衷于将政府或社会上的不平事在网上进行披露,以警示他人“黑”的特殊网民。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他们的行为不利于打造权威政府,应在一定范围内加以严格限制 ②这是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③它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实事求是地揭“黑”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内容和形式统一。下列说法体现这种统一的有: ( )
①政协委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②权力机关由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③村民参加民主质询会,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④民族白治地方行使立法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 2012年6月19日15时19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完成了交会对接后的第1次轨道维持,结果表明,轨道维持达到预期目的。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大踏步前进。某政治学习小组就“建造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必要性”问题进行讨论。下列选项,最能说明这一讨论主题的是:( )
A.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这表明: (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②政府工作需要得到人民的认可
③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我国人民的幸福指数越米越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2. 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兵役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等。这表明: ( )
①国务院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 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和质询权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③
23. 201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将召开各类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决策中行使最高决定权
C.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组织上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4.“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 )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③只有先履行义务然后才实现权利 ④履行义务必然行使权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人题共2小题,共计52分。请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回答问题。)
25.《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国民。
我们了解到,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管理食品安全的职能部门有十多个,但问题食品“不归]我管”之声时常耳闻。
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修正案(八)》单独列明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修改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条件,强化了刑法对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保护。
为了破解食品安全问题“谁来管、怎么管”的难题,请你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为我国破解食品安全问题建言献策。(26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对于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1)解放前,全国各地酒楼茶肆往往都贴有“莫谈国事”的警语,百姓更别谈政治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越来越多,他们纷纷上网“灌水”“拍砖”,建言献策。西吉县的各级党政官员也纷纷“触网”,主动架起与市民沟通的桥梁。
结合材料,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进步?(8分)
(2)全国开展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创建活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明,和谐的民族关系决不是与生俱米的,必须积极建设、积极促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继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有同学认为,“只要开展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创建活动,就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请运用《政治生活》中民族方面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 0分)
(3) 2010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65届联合国一般性辩论大会上发表了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进程中,将继续以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为己任。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中国不走“国强必霸”道路的理由。(8分)辽宁大连市二十四中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答题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郭沫若认为“初税亩”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主要是指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两江总督高晋于乾隆四十年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之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松江地区 ( )
A.传统的“南稻北粟”格局改变
B.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C.松江地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D.水稻种植严重萎缩,影响到粮食安全
3.《梦溪笔谈》记载道:“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B.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4.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5.《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英国的商品种类是中国人不需要的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6.“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革命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7.小李查近代经济史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雇用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 )
A.外商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8.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是政府创办的机械化工厂
C.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9.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10.辽宁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是因为该省 ( )
A.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工厂
B.最早将资本主义工商业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c.建成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
D.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
11.从1956年到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这一时期,影响经济曲折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12.《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成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主要是指( )
A.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英国《金融时报》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二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4.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这一比例上升为2:3,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B.城市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C.“日不落”殖民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15.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技术的应用米看,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 )
①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火
17.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白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 )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深受工业革命影响
C.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促进了资本输出
18.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出现1921年和1925年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 )
①1921年现象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1925年现象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③1921年现象主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④1925年现象主要是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9.列宁曾说“要挽救俄国……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0.自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上
C.重点放在工业上 D.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
21.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的作用
22.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罗斯福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D.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23. 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1933年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这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 )
A.消除了阶级矛盾 B.调整了工农关系
C.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D.加强了宏观调控
24.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由于美国举债过度,赤字膨胀,甚至开动“印钞机”救市,未来势必出现美元急贬、全球金融动荡的局面……中国、欧盟、俄罗斯等交替发声,建议用一种储备货币来抗衡美元的地位……美元在历史上曾经确立过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其最早体现在
( )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 B.北美自由贸易区中
C.世界贸易组织中 D.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25.关贸总协定生效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至4. 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 )
A.发达国家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受益
B.关贸总协定让发展中国家受益匪浅
C.关贸总协定减少贸易壁垒的努力正日见成效
D.美元控制了世界贸易额的大部分
26.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如英国扩大了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以上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包括 ( )
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②扩大财政支出,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
③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 ④增加了政府收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与二战之前的不同之处是 (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悬殊
28.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被认为是“自1957年以来最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 ( )
A.实现欧洲单个部门的一体化
B.从最初的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过渡
C.建立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
D.标志着欧元的诞生
29.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式被称为“APEC方式”,任何提议只要有一个成员表示反对,就不能获得通过:即使是全体成员都通过了的提议,也不具有强制性。实行这种方式的主要依据是
A.团结一致才能应对欧洲的挑战 B.成员国数目众多,难以团结
C.亚太地区地域广阔,各国差异性强 D.强制性措施遭到了发展中国家反对
30.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的“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第II卷(主观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31题20分,32题20分。请将答塞写在答题纸上,作在本试卷上无效。)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中提到:“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并同答31题、32题。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亟需恢复遭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但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却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因为政府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的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口粮。
一一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基于以上事实,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一一《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20年代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6分)
32.(20分)阅读卜-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
一一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材料二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一一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随着家庭承包经营的推动,大批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剩余的劳动力怎么办?从1986年开始,农村改革主要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为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畜牧业、私营业、渔业发展迅速,以集体经营为主兼有个体、私营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8805万人,产值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
一一李正华《论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
请回答:
(1)“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为摆脱“路径障碍”,邓小平对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怎样的成效?(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镇企业的意义。(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