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课堂实录与点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课堂实录与点评

资源简介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情境引入:
(一)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1.游戏,师说特征,学生猜:含羞草
出示含羞草图片,晚上会闭合,
2.其他有没有这样的生物?学生举例
(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变化
1.PPT梧桐的四季
2.学生举例:
生1:银杏的变化
生2
:动物的四季变化,如棕熊
生3:草本植物的四季不同变化
师提示:可以说具体什么动物和什么植物?
探索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一)15:05七分钟制作展板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我们已知道的信息
我们新知道的信息
15:08师发放新资料(信封)
15:10视频:角马迁徙、睡莲开合、蜗牛夏眠、松鼠冬眠、北极熊换毛、
(二)15:12把展板放在画架上,交流
参观展板,了解更多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PPT呈现活动要求,5分钟阅读展示内容(评:活动组织很高效)
12块(每人有彩色便利贴)投票(每人有3票,选出自己认为最奇妙的现象)
2.交流评价信息:用一两句话说你推荐的信息,并说说推荐理由
3.讨论,生物如果不这样会有怎样的结果

学生解释:
生1:动物这样是为了适应环境,举例梅花鹿
生2:除了适应环境,还会依赖环境,
生3:生物这样也是为了伪装
生4:比如猫,冬天毛多,赖沙发
生5:更好地觅食
师概述:生物这样的行为,最终目的是活下去,“适者生存”。
昼夜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地球自转特点:方向、特点
四季变化是怎么形成的?公转特点(评:跨学科概念,学科融合的教学)
板书呈现思维导图结构
课堂整理
学了本课有什么收获?
总评:
【思考与建议】
思考:
1.应当在“生物现象”与“地球运动”之间建立联结,探讨影响因子。
这是单元总结课,在没有学习前面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昼夜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不容易,同时也说明生物的这些变化与“地球运动”之间的关系还是没有被深刻联系起来。也就是学生在这一课里只是知道现象,而没有探究现象背后的机制,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昼夜交替如何影响生物?
2.应当关注身边的生物,而不是极地等特殊个例,从而发现“四季变化”几乎影响所有生物,昼夜变化也影响生物。
本教学在制作展板过程中,第一个小活动是写自己已知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3分钟后教师就提供了给定的信息,信封资料卡阅读,学生普遍被新奇的信息吸引,“画廊漫步”阅读、投票。我不清楚教师给的阅读材料不同组是否有不同,学生在“画廊漫步”阅读中是否会读到更多新的信息,这种阅读是有趣的,形式新颖的,但对学生理解“昼夜和四季变化影响生物”这一概念帮助还是不够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儿童理解“昼夜和四季变化几乎影响所有生物”。
建议:让儿童就写家里、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花鸟虫鱼,它们在昼夜交替中行为、身体特征有变化吗?学生会发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四季都是变化的,家里的花草也是会变化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落叶、枯萎等都与季节有关,有什么关系?是温度、水分、光照等因素影响了生物。乡村的鸡鸭、猫狗、猪羊昼夜交替它们有变化吗?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孩子就会思考,这些动物晚上也睡觉,鸡早上还会打鸣,白天也会活动、吃食,晚上休息。猫狗有时晚上会活动,但大多也是睡觉的,宠物猫狗晚上也是睡觉的。是什么让它们觉知是夜晚了?说明昼夜对动物有影响。
理解大概念“环境影响生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