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1.3.变色游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1.3.变色游戏 教案

资源简介

3.变色游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物体变色后有新的物质生成。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变色游戏的原理。
科学探究
1.能从物体变色的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物体变色现象的信息。
3.能用科学语言、图表记录、整理实验现象,表述探究结果。
4.能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对变色现象的原因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用新的材料、新的方法进行物体变色的实验。
3.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认识到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苹果、梨、桃子、藕、柠檬、白醋、小苏打、紫甘蓝汁、小刀、烧杯、滴管、三脚架、陶土网、酒精灯等。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笔
数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切开苹果后如果没来得及吃,放置一会儿苹果切面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出示两半切开的苹果,一半没有变色,一半变色)你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2.提问:苹果切面为什么会变色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观察苹果切面。
(1)掌握方法。
出示图片,讲述实验方法:
将苹果从中间纵向切开,分别放在小碟中。
向其中一片苹果表面滴上柠檬汁或用保鲜膜包住。
10分钟后观察两片苹果切面的变化。
选取其他水果或蔬菜,重复上述步骤。
(2)实验观察。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汇报:说一说你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A.讨论:苹果切面变色与什么有关 变色的苹果还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吗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B.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学生补充与评价。
C.播放:苹果切面变色原因的视频。
D.小结:苹果等水果蔬菜切面变色是因为有新的物质生成。
2.探究白色纸花变色的原因。(1)提出问题。
演示:向纸花和叶子上喷紫甘蓝汁。(课前用白纸折一朵纸花,花瓣上涂上白醋,叶子上涂上小苏打溶液,晾干备用。)
提问:白色的纸花为什么会变色呢
播放实验方法视频,然后讲述实验方法:
取两只烧杯,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少量白醋,另一只烧杯中加入少量小苏打溶液。
用滴管吸取新制的紫甘蓝汁,分别滴到两种溶液中
(3)实验观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教师巡视指导。
(4)得出结论。
汇报:说一说你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紫甘蓝汁遇到醋和小苏打溶液变色后有新物质生成吗
讲述:紫甘蓝汁遇到白醋和小苏打溶液变色的原因
小结:白醋溶液呈酸性,小苏打溶液呈碱性,紫甘蓝汁在酸性不同的泽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推想:根据白色纸花变色的现象,推想白色纸花和叶片上可能涂有什么物质
3.密写游戏。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引导:1895年12月,列宁被关在圣彼得堡监狱,但他仍在工作,在没有笔、纸的情况下,他用一种特殊的东西把字写在书上,敌人什么也看不出来,而他的同伴却知道列宁写了什么,谁知道列宁用什么东西写的字 (用牛奶写的)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密写小游戏。
(2)掌握方法,实验观察。
出示实验方法:用小毛笔蘸取柠檬汁在纸上写一行字,晾至完全干燥后,将纸片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小心烘烤。
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还可以用其他无色果蔬汁液做“隐形墨水”进行书写。
(3)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自己的密写结果。
小结:隐形字迹遇热后能够变色,是因为有新的物质生成。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引导:(出示多色果冻图片)想一想,果冻的颜色是怎样做出来的 下面我们也制作一个多色果冻。
2.播放:制作多色果冻的视频,提示学生注意制作的材料、过程和方法。
3.出示:制作果冻的方法,画出关键词,学生理解记忆。
4.制作:学生制作多色果冻。(建议课后在家长帮助下制作。)
5.展示:学生展示制作的多色果冻,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