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31张ppt+5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31张ppt+5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大自然相处?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共筑生命家园
学习目标
1.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为什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自主学习
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
,是人类面临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
,也是时代的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

的基本国策。
和谐共生
共识
选择
造福人类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2.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
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

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
上限、
、生态保护红线。
可持续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资源消耗
环境质量底线
0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知导入
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来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塞罕坝在百年间由“美丽高岭”退化为茫茫荒原,黄沙漫漫。到了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已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林场人发扬“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种下一棵棵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建成一道道屏障,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地成绿洲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恢复。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如今的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华北绿宝石”。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思考:你认为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是什么?请说出理由。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和谐相处。
笔记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思考: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02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972年6月,《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1982年5月,《内罗毕宣言》。
1992年6月,《21世纪议程》。
1994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002年8--9月,《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
2015年12月,《巴黎协定》。
2016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中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中国提出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是一个宏伟的雄心,也意味着中国各行各业将为实现双碳目标采取更加积极与大胆的行动。
2021

7
月,中国发改委再次强调了
“循环经济”
其中提到了未来
5
年的主要目标,包括主要资源产出率比
2020
年提高
20%,单位
GDP
能源消耗、用水量比
2020
年分别降低
13.5%、16%
左右,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
5
万亿元。
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历程
1.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任务依然艰巨。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当前,生态环境质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受损严重、环境风险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较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仍然较低,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依然艰难。部分区域流域污染仍然较重,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趋紧张。土壤污染状况已经影响到了耕地质量、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余村的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2.对待这样的转变,你有什么启示?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的致富道路
余村境内多山,有着优质的石灰岩资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人靠山吃山,开矿、建水泥厂,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
但是很快尝到了苦头,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
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的致富道路
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2.对待这样的转变,你有什么启示?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小清家在一条小河旁。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鱼虾不见了踪影,人们也不敢在河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造纸厂,厂里的污水违规排放直接进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了。
1.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2.你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造纸厂)、村民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思考:《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设定了资源消耗上限,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指标约束,将各类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红线管控范围以内。
思考:这些图片说明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笔记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5.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课堂总结
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比同等规模的机场航站楼能耗降低2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相当于种植119万棵树,节约8
850吨标煤,是全球枢纽机场中首次实现了场内新能源通用车辆100%覆盖的机场。这一成果


①是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生动写照
②落实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说明了美丽中国愿景已经实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2.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下列诗句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有(  )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桃花深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C
3.“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费”是共享经济的两个核心理念。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下,人们的出行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新兴绿色交通方式。倡导这些绿色交通方式(  )
①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②能够引导人们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
③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④能够彻底解决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中文主题口号确定为“建设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  

①依法惩处乱排污等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
②按照规定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③牢固树立“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④认真学习遵守环保法律,依法监督企业和政府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D
我们知道了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