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保温和散热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影响热传递的因素。2.能说出保温和散热的方法。科学探究1能从保温和散热与什么有关的问题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式获取保温和散热的科学事实。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信息,表述结果。4.能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5.能对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物体的保温和散热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从不同角度尝试采用新的材料、新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3.能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1.能举例说明保温物品和散热物品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能说出保温与散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1.能说出影响热传递的因素。2.能说出保温和散热的方法。教学难点1.能举例说明保温物品和散热物品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能从保温和散热与什么有关的问题中提出探究性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热水瓶、保温杯、保温桶、铁架台、温度计、一半黑一半白的灯泡、绳,有关电暖器、空调、汽车散热器的图片或视频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拓展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早晨将热水倒进热水瓶,晚上倒出的水还是热的,这是为什么呢 2.提问:热水瓶保温与它的材料和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二)观察物品,获取事实1.引导: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有时需要散热,让物体的温度尽快降下来,这就需要加快热传递。热水瓶是怎样减缓热传递达到保温效果的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热水瓶吧!2.出示:观察方法。(1)观察热水瓶塞、瓶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将瓶胆放在支架中,观察它是什么颜色的。3观察:学生分组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三)分析事实,形成知识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教师出示热水瓶胆剖面图及文字说明,让学生观察到瓶胆是双层结构,里面的空气已经抽去。)2.讨论:(1)热水瓶塞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瓶胆用玻璃制成,有什么好处 (2)热水瓶塞盖在瓶口上有什么作用 (3)瓶胆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的发亮物质,有什么作用 3.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教师讲解热水瓶保温的原因。(四)联系生活,实践运用1.观察保温容器,判断保温效果。(1)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保温容器,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呢 (2)出示:保温杯、保温壶、保温箱等图片及说明书。(3)讨论: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比较它们在材料、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判断它们能否保温,为什么 (4)小结:尽管保温容器的形状、大小、制作材料各不相同,但它们一般都是双层的,中间的空气已经抽去,这样有助于减缓热传递,提高保温效果。2.解释它们是怎样保温的。(1)出示:农田塑料地膜、羽绒服图片。(2)提问:它们是怎样保温的 (3)讲解:羽绒服中有蓬松多孔的羽毛,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羽绒服可以保持人的体温。农田覆盖的塑料地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至干冻死。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1.引导:前面我们认识了保温需要减缓热传递,为此可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不使热源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等接触,以减少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我们身边有许多散热的物品,你知道哪些呢 2.提问:怎样加快热传递,提高物体的散热效果呢 (二)观察思考1.观察:(出示电暖器、空调和汽车散热器的图片或视频)观察它们的制作材料、结构和颜色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2.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3.小结:几种散热器都是用金属做成的,并由多组金属片组成。一般都是黑色的。4.思考:(1)散热器由多组金属片组合而成,这样的结构对散热有什么作用 (2)散热器一般被涂成黑色,这种颜色对散热有影响吗 (三)实验验证1.掌握方法。(1)播放:实验方法课件或视频。(教师提示学生关注;实验分几步 应注意什么 )(2)汇报:指定学生复述实验过程与方法。(3)出示:用课件呈现实验方法,引领学生找出中心词,并理解记忆。2.实验观察。(1)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0页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2)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3.得出结论。(1)思考: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2)小结:黑色能加快物体的散热。(3)解释:指定学生解释散热器为什么制成黑色 (四)形成知识1.讨论:怎样加快热传递,提高物体的散热效果 影响热传递的因素是什么 2.总结:要散热,必须加快热传递。为此,应该采用金属等热的良导体;加大热源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一般可以涂成黑色,使传导、对流和辐射加快进行。影响热传递的因素主要有物体的制作材料、颜色、热源与外界的接触面积等。(五)运用知识1.引导: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影响热传递的因素,知道了物体保温和散热的方法。下面请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多种方法使一杯水更快变凉。2.设计指导:先从生活经验入手,思考使一杯热水变凉有什么方法;可以借助热的良导体,或者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或者增大容器表面积等方法来加快热传导,或者通过水的流动或吹风加快热对流,比一比,谁设计的方案多、科学、可行。3.自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0页中。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展示本组设计的方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客观评价别人的设计方案。在评价的基础上、选出更加科学、新颖、实用的设计方案。5.实验观: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前规定热水量为200毫升,温度为90℃。6.交流评价:组织学生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从中找出效果最佳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课程资源为什么保温玻璃窗一般都是双层的为了保温的需要,玻璃窗一般设计成双层结构,因为双层玻璃之间夹着一层空气,这层空气能够长时间保持干燥、不流动,当然也就不容易传热,这样室内的热量就跑不出去。因此安装了保温玻璃窗,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室内也能保持温暖,同时这种设置还可以阻隔室外的噪声。科学擂台保温物品“科学擂台--保温物品”是本册的STEAM综合单元,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健康与生活”“地球剧烈变化”“光”“热传递”之后,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体现了科学与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整合。本单元以工程实践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任务一调研-设计一制作-测试-展示一改进”等工程实践的过程。首先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活动任务,明确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围绕问题通过调研收集信息,设计制作方案;然后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保温物品,通过测试,检验保温效果;最后通过展示与改进,完成制作任务。板书设计保温和散热保温散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