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5.22.保温和散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5.22.保温和散热 教案

资源简介

22.保温和散热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影响热传递的因素。
2.能说出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从保温和散热与什么有关的问题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式获取保温和散热的科学事实。
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信息,表述结果。
4.能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物体的保温和散热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从不同角度尝试采用新的材料、新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3.能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1.能举例说明保温物品和散热物品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说出保温与散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1.能说出影响热传递的因素。
2.能说出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能举例说明保温物品和散热物品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从保温和散热与什么有关的问题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热水瓶、保温杯、保温桶、铁架台、温度计、一半黑一半白的灯泡、绳,有关电暖器、空调、汽车散热器的图片或视频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拓展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早晨将热水倒进热水瓶,晚上倒出的水还是热的,这是为什么呢
2.提问:热水瓶保温与它的材料和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二)观察物品,获取事实
1.引导: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有时需要散热,让物体的温度尽快降下来,这就需要加快热传递。热水瓶是怎样减缓热传递达到保温效果的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热水瓶吧!
2.出示:观察方法。
(1)观察热水瓶塞、瓶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将瓶胆放在支架中,观察它是什么颜色的。
3观察:学生分组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析事实,形成知识
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教师出示热水瓶胆剖面图及文字说明,让学生观察到瓶胆是双层结构,里面的空气已经抽去。)
2.讨论:
(1)热水瓶塞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瓶胆用玻璃制成,有什么好处
(2)热水瓶塞盖在瓶口上有什么作用
(3)瓶胆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的发亮物质,有什么作用
3.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教师讲解热水瓶保温的原因。
(四)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1.观察保温容器,判断保温效果。
(1)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保温容器,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呢
(2)出示:保温杯、保温壶、保温箱等图片及说明书。
(3)讨论: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比较它们在材料、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判断它们能否保温,为什么
(4)小结:尽管保温容器的形状、大小、制作材料各不相同,但它们一般都是双层的,中间的空气已经抽去,这样有助于减缓热传递,提高保温效果。
2.解释它们是怎样保温的。
(1)出示:农田塑料地膜、羽绒服图片。
(2)提问:它们是怎样保温的
(3)讲解:羽绒服中有蓬松多孔的羽毛,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羽绒服可以保持人的体温。
农田覆盖的塑料地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至干冻死。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引导:前面我们认识了保温需要减缓热传递,为此可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不使热源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等接触,以减少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我们身边有许多散热的物品,你知道哪些呢
2.
提问:怎样加快热传递,提高物体的散热效果呢
(二)观察思考
1.观察:(出示电暖器、空调和汽车散热器的图片或视频)观察它们的制作材料、结构和颜色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
3.小结:几种散热器都是用金属做成的,并由多组金属片组成。一般都是黑色的。
4.思考:
(1)散热器由多组金属片组合而成,这样的结构对散热有什么作用
(2)散热器一般被涂成黑色,这种颜色对散热有影响吗
(三)实验验证
1.掌握方法。
(1)播放:实验方法课件或视频。(教师提示学生关注;实验分几步 应注意什么 )
(2)汇报:指定学生复述实验过程与方法。
(3)出示:用课件呈现实验方法,引领学生找出中心词,并理解记忆。
2.实验观察。
(1)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0页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
(1)思考: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2)小结:黑色能加快物体的散热。
(3)解释:指定学生解释散热器为什么制成黑色
(四)形成知识
1.讨论:怎样加快热传递,提高物体的散热效果 影响热传递的因素是什么
2.总结:要散热,必须加快热传递。为此,应该采用金属等热的良导体;加大热源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一般可以涂成黑色,使传导、对流和辐射加快进行。
影响热传递的因素主要有物体的制作材料、颜色、热源与外界的接触面积等。
(五)运用知识
1.引导: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影响热传递的因素,知道了物体保温和散热的方法。下面请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多种方法使一杯水更快变凉。
2.设计指导:先从生活经验入手,思考使一杯热水变凉有什么方法;可以借助热的良导体,或者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或者增大容器表面积等方法来加快热传导,或者通过水的流动或吹风加快热对流,比一比,谁设计的方案多、科学、可行。
3.自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0页中。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展示本组设计的方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客观评价别人的设计方案。
在评价的基础上、选出更加科学、新颖、实用的设计方案。
5.实验观: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前规定热水量为200毫升,温度为90℃。
6.交流评价:组织学生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从中找出效果最佳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
课程资源
为什么保温玻璃窗一般都是双层的
为了保温的需要,玻璃窗一般设计成双层结构,因为双层玻璃之间夹着一层空气,这层空气能够长时间保持干燥、不流动,当然也就不容易传热,这
样室内的热量就跑不出去。因此安装了保温玻璃窗,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室内也能保持温暖,同时这种设置还可以阻隔室外的噪声。
科学擂台保温物品
“科学擂台--保温物品”是本册的STEAM综合单元,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健康与生活”“地球剧烈变化”“光”“热传递”之后,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体现了科学与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整合。
本单元以工程实践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任务一调研-设计一制作-测试-展示一改进”等工程实践的过程。首先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活动任务,明确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围绕
问题通过调研收集信息,设计制作方案;然后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保温物品,通过测试,检验保温效果;最后通过展示与改进,完成制作任务。
板书设计
保温和散热
保温
散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