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守护生命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守护生命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授课时间:



星期
课题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1课时 守护生命
课型
新授课
第几
课时
1
课时
三维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教学
方法

手段
以体验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使用
教材
构思
第一目:爱护身体。通过讨论,反思,探究,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进而懂得怎样爱护身体
第二目:养护精神通过两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进而懂得怎样养护精神。
教学设计首页












课堂变化
及效果处理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图片导入(见课件)
请你来给它们排一个顺序:财富、生命、幸福、地位。生命:我要是一走开,你们几个全都得玩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守护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下面我们学习:守护生命。
方式二: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特性、生命有接续的意义以及如何敬畏生命,对生命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学习如何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由此导入新课。
二、问题导学
1.守护生命需要做到哪些
2.爱护身体应注意什么
3.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4.怎样养护精神
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
(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交流与分享: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守护自己的生命。
展示图片:健康的生活方式。101页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欣赏图片,学生畅所欲言思考回答,)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阅读学习100页探究与分享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回答问题:
观赏101图片
勾画笔记(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讨论守护生命的话题,引导学生认识从哪些方面来守护生命。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爱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努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堂变化
及效果处理
(二)守护生命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活动二:阅读与思考
展示材料:有关资料显示,近40年来美国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增加了4倍。资料还显示,在美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被谋杀的人多。在年龄为15-24岁的美国青少年中,自杀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意外及恶性肿瘤。在加拿大,自杀是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来源:中国新闻网)
提问:
1.造成青少年轻生的原因有哪些?
2.你想对那些不珍视自己生命的青少年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三)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三:讨论与分享
师生总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
(一)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 (教材P102-103)
学生可根据课本101探究分享二信息参考回答。
畅所欲言,据教材回答
或阅读101探究与分享页探究与分享,畅所欲言,小组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灾害灾难发生时会自救自护,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的区别,认识到面对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要以预防为主,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课堂变化
及效果处理
思考: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提示:
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二)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活动六:阅读与思考
展示材料:
材料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童年时期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
畅所欲言,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阅读103页感悟
教育学生养护精神,守住自己的心灵,不过度关注物质生活条件。
引导学生守护精神家园,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聪明中发扬民族精神












课堂变化
及效果处理
《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材料二:有些中学生以拥有高档电子产品、名牌产品为荣,但是当遇到为有需要的人捐款捐物时,却认为与自己无关而漠视。
提问:
1.材料一中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对我们养护精神世界有什么启示?
展示材料:小军和小芳看了莫言的经历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辨析下列观点。
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
小军: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受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小芳:我们现在的生存发展条件越来越好了,精神发育肯定越来越好。
勾画笔记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地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












课堂变化
及效果处理
(三)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和要求,学会了自救自护,懂得了守护生命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也许我们的理解还太感性,还不太成熟,有待完善。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一定要爱护生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个阶段,积极进取、奋勇直前、充实人生。
查漏补缺,完善笔记
完成课堂检测(ppt)












课堂变化
及效果处理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教师补充设

作业布置
课堂检测:见课件
课下作业: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生命能有所感悟,懂得爱护生命。教学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纵观这节课,不足之处主要是:动与情境设计完成后,教师应注意妥善安排各活动之间的次序,做到环环相扣,突出整体效果。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精练,教学过程中的调控还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体验还可以更深入,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领悟到生命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自觉做到守护生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