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做更好的自己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做更好的自己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授课时间:



星期
课题
第三课 发现自己
第2课时 做更好的自己
课型
新授课
第几
课时
2
课时
三维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能力目标:能够积极接纳自己,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掌握改正缺点、激发潜能的方法。
知识目标:明确一个人要接纳、欣赏自己的具体要求;掌握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
难点: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教学
方法

手段
体验式、探究式教学为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使用
教材
构思
第一目“接纳与欣赏自己”。此目是本课的难点。接纳自己并不容易,接纳自己有容易的地方也有不容易的地方。通过活动“面对不完美”,引导学生认识到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很难,需要乐观的心态、勇气和智慧。
第二目“我要飞得更高”。通过活动“接納自己和发展和完善自己,对全课进行总结。更好的自己,不仅能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自由而充分地发挥潜能,而且能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同时,强调对自我的认识和成长是在社会中完成的,自身的完善也推动社会的进步。
教学设计首页












课堂变化
及效果处理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飞得更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教学情境。
方式二:葛优、潘长江、马云的话(见课件)导入。
二、问题导学
1.接纳与欣赏自己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2.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接纳与欣赏自己
1.材料分析: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郑涛的事迹(见课件)
(1)如何做到接纳自己
如何做到欣赏自己
2.欣赏诗歌《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见课件),让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探究(二)我要飞得更高
1.“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如何理解?
欣赏视频歌曲,思考回答问题
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参考答案: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参考答案:①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为他人的奉献。
②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参考答案:意思是“用人的长处,就没有做不好的事;避开人的短处,世上就没有没有用的人。”这告诉我们:要扬长避短。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的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很难,需要乐观的心态,勇气和智慧。
积分鼓励












课堂变化
及效果处理
.材料分析
2018年8月7日,排超元年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18岁天津女排小将李盈莹当选最有价值球员。但李盈莹在接一传和防守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劣势,要想成为世界级的主攻手,她需要怎么办
探究与分享 (教材P35)
说一说:你有哪些改正缺点的方法?
学生代表交流。
学生一起读教材P35“方法与技能”中的“改正缺点的方法”
教师总结: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正文34-35-36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二)发展自己的潜能
活动六:阅读与分享
失去双臂的刘伟,凭借高超的双脚演奏钢琴的水平,获得首届“中国达人秀”的冠军。
参考答案:多练一传和防守,即要改正缺点。
(1)具体清楚地描述自己的缺点,如“不能按时起床,导致经常上课迟到”,而不要说“我对自己不负责任”。
(2)从小的缺点、对你来说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
(3)只要做到了,哪怕只是做到一部分,都给予自己肯定或奖励。
(4)请一个你信任的人来协助你。
(5)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的承诺。
(6)运用自己以前改正缺点的成功经验。
回答:略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扩展分享自己改正缺点的方法












课堂变化
及效果处理
胡达·克鲁斯在70岁的时候学习登山,以95岁的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
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
马克思能阅读欧洲所有国家的文学著作,恩格斯能说20种语言。
……
.教师根据材料提出问题。
(1)材料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一样吗?
(2)我们怎样才能发掘自身的潜能呢?
教师总结:首先老师对同学们的这种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积极发言的态度和行为表示充分的肯定,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一直保持。针对材料中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同学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那么,究竟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呢?我想,只要大家抓住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潜能”,就能清楚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针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掘自身的潜能。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正确认识了自己,懂得了欣赏自己,扬长避短。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让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吧,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要求学生结合材料,阅读教材P36“相关链接”的内容,分小组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代表交流:
①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刘伟失去双臂,但他在演奏方面有很大的潜能;胡达·克鲁斯在登山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爱迪生有发明方面的潜能;马克思有语言方面的潜能。②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都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确的奋斗目标。(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探索、实践、努力等方法来发掘自身的潜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潜能的概念。发展自己多方面潜能来开发潜能,并能结合自身实际了解潜能及多元智能理论。












课堂变化
及效果处理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教师补充设

作业布置
课堂检测:见课件
课下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成长中的青少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而且为其今后取得成功作了积极的铺垫。
通过对本节课的讲解,基本上达到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的目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由于在设计情景和活动时,没有把握好对学生能力的准确评估,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了些许偏差,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应多加注意。2.在结尾处没有做更好的延伸,以后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