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课题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 尊重他人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能力目标: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知识目标: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教学方法与手段体验式、探究式教学为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问题,案例教学等。使用教材构思第一目,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引导学生了解尊重的表现,体会尊重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从而将心比心,激发尊重他人的意识。第二目:尊重从我做起,启发学生深度探究和思考,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把握尊重他人的理念,途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以及学会欣赏他人。教学设计首页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效果处理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下面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二、新课讲授(一)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1.思考:你赞同哪位学生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师讲述: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2.我认同这个观点。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聆听思考,抒发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尊重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存在,尊重竞争对手的必要性。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第二个场景。给学生一个鲜明对比给学生较深的触动。引发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不断提升,尊重他人的意识。意在引导学生在讨论反思中逐步体会到受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自信。良好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尊重比帮助更重要的观点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效果处理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活动二:情境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展示材料)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教师讲述:读者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读者乙和馆长的观点是正确的。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进去读书的权利。不能因为乞丐的身份而拒绝乞丐享受公共资源。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乞丐,乞丐也会尊重我们共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的秩序不会因为多了乞丐的进入而无法保障。所以,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教师总结: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二)尊重他人的做法活动三:情境讨论——他该怎么做?(学生阅读教材P32-33“探究与分享”)勾画重点,整理笔记阅读34页探究与分享学生参考教材34页课文,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小组代表发言勾画重点,整理笔记34页意在引导学生懂得相互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尊重,不分出身家境、职业,从而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效果处理(展示材料)情境一:小东与小林约好放学后一起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情境二: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不巧几个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情境三:小明的舅舅兴致盎然地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思考:从情境中双方的角度来看,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教师讲述:情境一:站在小东的角度看,去美术馆的时间是自己定的,晚去一会儿没关系。既然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的帮助,可以先给她讲了以后再去。这是关注、重视他人的表现。站在小萌的角度看,如果小东有事需要办,可以等别的时间请教他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小东的头上。情境二:站在小光的角度看,撰写演讲稿是集体的事,当自己的事与集体的事发生冲突时,可以选择将集体的事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对同学们尊重的表现。站在同学们的角度看,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为小光考虑,允许他再看一会儿球赛。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情境三:站在小明的角度看,可以耐下心来听一会儿舅舅的谈论,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告诉他。给予他人适当的关注是尊重他人的体现。站在小明舅舅的角度看,可以不再跟小明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小明,是对小明的尊重。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看出,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讨论三个问题,限时三分钟。小组代表发言。倾听,感悟,理解,赞同通过本活动,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要关注他人,尊敬他人。应有的关注,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联络,重视他人能够使人感受到热情。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效果处理活动四:你说我说——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展示观点)观点一: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值得我尊重。观点二:我尊重那些自立自强的人。观点三: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识的人,我都会尊重他。观点四:我特别尊重言而有信的人。思考: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说说理由。教师讲述: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自立自强的人、言而有信的人各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向他们学习有利于我们进步,尊敬他们是值得的。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看出,尊重他人就应该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欣赏他人。(三)尊重的深层含义(拓展空间)活动五:发散思维——我们还应尊重什么?(展示问题)36页教师讲述:我们应该尊重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动植物;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物质基础,我们还应尊重大自然;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应尊重我们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学生阅读教材P35的“探究与分享”)学生回答:四种观点都对试着说说理由---查漏补缺整理笔记阅读36页拓展空间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怎样做到尊重他人。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尊重他人的原因。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社会、尊重自然。这个活动使学生懂得,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平等不是指物质方面滴。相等或平均,而是指精神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体现了人对人的一种态度,生活中,不论是熟悉人还是陌生人,伟大的人还是平凡的人,都应当受到尊重。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尊重他人教师补充设计作业布置课堂检测:见课件课下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设置四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什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感觉不足之处在于活动三的问题分析还不够浅显易懂,可以通过课后调查学生的反映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