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别伤着自己(一)》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教学内容解析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中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中的第一个《在家会有危险吗》和第三个《受伤了怎么办》主题。在这一单元中,教师要让孩子通过学习,提高基本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从而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生活每一天。本课教学内容通过课本的例子呈现且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教师要通过图片、教学视频与录音,活动游戏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根据本班学情情况,我重组教材,把第三个主题《受伤了怎么办》中的“烫伤”和“割伤”放也在了第一课时教学,先让学生判断书本上的小朋友在家的做法是否安全,说说为什么,如果不安全,应该怎样做才安全。针对在家可能会受到意外伤害,教会学生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如“烫伤”和“割伤”;第二课时,要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遇到过的危险,知道危险是怎么发生的,知道小动物有危险并且遇到危险求助大人,知道被狗咬伤了怎么办,懂得友好地和小动物相处。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别伤着自己》第一课时。二、学情分析本教材的对象是一年级的新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家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别多,比如体育活动、家用电器以及养的宠物等都存在不安全隐患,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课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类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利用看、听、讲、想、做、动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他们生活的各种场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掌握的预防受伤的基本技能。 根据调查情况显示,学生大多不会处理简单的伤害,不会使用消毒水和贴创可贴等,因此,我们资源整合,创设情境,让学生轮流当小医生和小伤者,在实践中学会“割伤”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学会基本的意外防护方法。三、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2.能初步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大人。3.学会处理被烫伤和被割伤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学会求助大人。难点:学会处理被烫伤和被割伤的方法,五、活动准备学生:课前让学生保管好教师下发的教具资源。教师:1、课件、视频,录音。2、医用棉棒、消毒水、一次性纸杯、创可贴。3、小图片、信封、一周保护卡若干。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预设:活动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激趣、导入课题。1、观看安全小卫士的视频,引出在家玩会存在危险。师:孩子们,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安全避风港”,可是,同学们,在家里也可能发生一些危险的事。今天,我们请来了安全小卫士,让他来教教我们在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2、创设情景――如果你是安全小卫士,你会对想要玩蜡烛的小兔子说些什么(暂停视屏)1.通过对动画片中安全小卫士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以此揭示本课的主题。【设计意图】:由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导入和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安全小卫士,你会对想要玩蜡烛的小兔子说些什么”,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这话题的兴趣。二、在家玩会有危险吗 过渡:同学们看得可真认真,安全小卫士让老师考考大家刚才有没有认真听他的的教导,在柜子中玩捉迷藏对不对?为什么?接下来让我们自己来当安全小卫士来看看这些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出示书本上的图片;(1)提示不要湿手拔插座(图片)师:你知道照片上的这个小朋友告诉我们拔插头要注意什么吗?(2)用大人的化妆品(图片)师:这个小女孩对妈妈的化妆品特别感兴趣,于是趁妈妈不在家偷用了妈妈的化妆品,你觉得可以这么做吗 2.同桌讨论:判断P44至P45小朋友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应该怎么做才安全。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游戏“走迷宫”,但是要玩好这个游戏需要同桌共用一本书合作学习,第一,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书本上44页到45页的做法对不对,画√或×;第二,如果不正确,应该怎么做?大家开始吧!随便拿大人的药吃(图片)师:这小女孩觉得妈妈的药很像平时吃的糖果,想要尝尝,对吗?为什么?是呀!不对的!随便吃药对身体不好的,同学们可要记住了。使用儿童安全剪刀剪纸。(图片)师:大家观察一下剪刀头的形状!圆的,使用儿童安全剪刀剪纸是对的。小朋友们记住了,如果你要剪纸,请一定用儿童安全剪刀剪纸,避免造成伤害!师:上课这么久了,现在我们来活动活动手脚吧!老师将会出示两幅图,认为对的请做两手上扬的手势,认为错的请做两手交叉的手势,让老师来看看大家的答案。(3)请求大人帮忙(图片)(4)用手剪碎玻璃。(图片)师:恭喜全班同学答对!真了不起!你能告诉小女孩应该怎样捡碎玻璃吗?3.填空:同桌合作从信封中选择正确做法的图片与不正确做法的图片贴在迷宫处的空白处。(课前拍摄的真人图片)师:大家发现了吗,迷宫还有两处空白的地方需要我们填空,请大家从纸杯里拿出两张照片,先判断对错,再贴到相对应的位置!A.小心地倒水(图片)B.削苹果拿刀对着自己(图片)PPT展示信封中的图片,说说对错的理由。师:下面我们可以走迷宫啦,只有沿着正确的做法走,才能从起点走到终点!同桌共用一本书,合作完成书本上走迷宫的练习。请一对同桌上台展示并说说走迷宫的理由。小结: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迷宫游戏,我们也知道了在家玩也会有危险,所以,我们在家时刻要注意安全,可别伤着自己了。学生发言,质疑。同桌互助互学,讨论、交流。3.学生评述这些行为。4.学生做对与错的手势。学生交流完成走迷宫游戏。6.学生上台展示,让学生对刚才判断过的做法做出总结。【设计意图】:1.先师生合作判断,再由同桌合作判断,由浅入深,师在同桌的判断的活动中做好引导工作。共用一本书学习,更能落实同桌合作学习。做手势判断对错活动,活动手脚,激发学生兴趣。4.学生上台说说走迷宫的理由,让学生再现刚才判断过的做法是否正确并做出总结,了解他们对本课的理解及内化程度。三、受伤了怎么办?过渡:大家都是聪明的安全小卫士,但是,有一个小朋在家倒水却不小心烫伤了,你能帮帮他吗?1、被烫伤了怎么办。(1)冲冷水十分钟以上。(2)严重者到医院处理伤口。师质疑:冲完冷水,我们需要涂药膏吗?不需要,小孩子不能随便处理伤口,要到正规的医院请求大人帮忙。被割伤流血了怎么办。(1)图示图片,播放录音。师:大家还记得这个小女孩吗?就是刚才削苹果拿刀对着自己的小女孩,让我们来听听她的心里话吧。问:小女孩被割伤了,哪个小朋友知道如何处理伤口。学习被小刀割伤的处理方法。①教师当医生、学生当伤者展示如何处理伤口。②视频展示。③同桌分别扮演学生和医生。师:每个小朋友都有当医生的机会!我们先左排的小朋友演医生!右排的小朋友演伤者!现在请拿出课前发给大家的医用药品,我们开始吧!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一个学生上台当伤者,台下的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学生观看视屏回顾。学生轮流演医生和伤者。【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回答“被割伤了怎么办”;再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医生和伤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会使学生受到真教育。四、主题延伸,知行合一。过渡: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找到了一些家庭生活安全隐患,知道了一些防范意外伤害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多观察,在做一件事情之间先想一想。1.发放一周保护卡,课外比比谁的笑脸多。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一周保护卡,它就藏在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信封上。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弄伤自己,那你就在对应的格子画一个笑脸,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这张卡会在下周收上来,到时候我们评一评谁的笑脸最多!那谁就是真正的安全小卫士!1.学生抽取出信封的一周保护卡【设计意图】:1.主题延伸,知行合一,“别伤着自己”不止步于本课的学习,“我的一周保护卡”打开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达成课外检测的目标!八、板书设计别伤着自己烫伤:1.冲水十分钟以上。2.严重者就医。割伤:1.涂药消毒。贴创可贴止血、防护。教学反思一.根据课标和学生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别伤着自己》一课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中的主题之三。本单元课标要求懂得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安全;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而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通过课堂上的教学,让孩子提高基本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从而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生活每一天。本教材的对象是一年级的新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家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别多,比如体育活动、家用电器以及养的宠物等都存在不安全隐患,针对以上情况,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类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利用看、听、讲、想、做、动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他们生活的各种场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掌握预防受伤的基本技能。 根据调查情况显示,学生大多不会处理简单的伤害,不会使用消毒水和贴创可贴等,因此,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轮流当小医生和小伤者,在实践中学会“割伤”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学会基本的意外防护方法。根据以上情况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2.能初步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大人。3.学会处理被烫伤和被割伤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二.采用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本课教学内容通过课本的例子呈现且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如在导入时播放《安全小卫士的视频》引出伤害随时可能发生,如果不小心就会受伤,由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导入和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安全小卫士,你会对想要玩蜡烛的小兔子说些什么”,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这话题的兴趣。学生通过个例分析、图片讲解,同桌讨论明白如何避免伤害,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本课有一个迷宫游戏要求判断迷宫中的小朋友做法是否安全,说说为什么,如果不安全,应该怎么做才安全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调控课堂气氛。因图片有七副之多,其中还有两处空白的地方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课堂气氛很容易变得拖沓繁琐,针对此,我采用“教师带学生走,学生自己走”的形式讲解,先由教师带学生分书本上三幅图,然后同桌讨论判断,值得一提的是本课采用同桌共用一本书的形式上课,更利于同桌互帮互助学习,接着采用手势判断,对于迷宫中的空白处,我课前已经准备好教学图片资源,学生只要同桌合作把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即可,因为教学过程中不断转换教学组织形式,所以儿童家庭安全清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如:小男孩不小心被烫伤了,你能帮助他吗?拿刀对着自己的小女孩削苹果时割到手了,你知道处理伤口的方法吗?播放录音,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展示,视频展示,教会学生涂消毒水贴创可贴的方法。并在此环节中创设活动“我是小医生和小伤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教学反馈出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被割伤的处理方法,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会使学生受到真教育。三.知行合一,课外检测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品德课要做到不止步于本课的学习,在课的最后我给每个孩子发放了“我的一周保护卡”,打开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达成课外检测的目标!品德课来源于生活,通过交流、分析、演示、讨论、判断、评价等多种手段,将生活范例上升为理论、经验后又去检验学生生活。、四.不足之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教学过渡语有些地方不是很自然,课堂调控能力还需加强,如在组织学生贴图片时,有的学生站起来,有的学生转身,在“我是小医生和小伤者”环节中,教师应再三强调纪律才开始活动。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