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中的第三课《别伤着自己》中的第一课时,它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初步具备识别危险的能力,形成安全意识。并体验到遭遇意外伤害时,能初步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大人。从而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在家中、学校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多,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类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多种形式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他们生活的各种场景都有可能存在的着安全隐患,让学生初步具备识别危险的能力,形成安全意识,并掌握的预防受伤的基本技能。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2、初步具备识别危险的能力,形成安全意识。3、能初步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大人。教学重点: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初步具备识别危险的能力,形成安全意识。教学难点:能初步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大人。教学过程:一、家里安全我感受1、出示视频《门牙王的故事》,故事看完了,你看到了什么?(或者我知道了什么?)2、揭题、板题并读题。二、家里安全大考验1、出示实物(两把剪刀):拿着什么——有什么不同——小朋友做手工用哪一把比较安全?所以(小朋友用剪刀图)是安全的。(板书:用剪刀要小心)小女孩化妆的视频,请大家看看小女孩的行为安全吗?2、全班交流。(随机板书:化妆品不接触)(刚才小女孩的行为跟书本P44的小女孩涂口红的行为都是不安全的(出示小女孩涂口红图片),同学们拿出笔在"O"里打上“×”)3、出示迷宫棋,并说说如何走迷宫棋。4、引导学生判断书本P44-45的插图,看看他们那样做是危险的还是安全的呢?同桌交流。要求:(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他(她)的做法是否安全 安全的行为打“√”,危险的行为打“×”。(3)如果不安全,你是否能说出正确的做法呢 5、全班交流。(随机要吃药找大人)预设:(不用湿手动插座):这个小男孩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吃药):(玩捉迷藏藏在柜子里):(拿高处的书,请大人):(捡碎玻璃):6、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填写迷宫棋的空白处。1)指名说说空白处的意思。(打“√”表示安全的行为,打“×”表示危险的行为)2)贴完4人小组一起走走迷宫棋。6、请同学到台上指出,从起点到终点走哪条路才是最合适,最安全的。7、小结:只有像这个同学一样注意安全,才能从起点走到终点。非常棒!那么接下来,老师考考你们,下面的做法安全吗?三、家里安全大搜索1、播放一系列图片,下面这些做法对不对 为什么 如:小朋友爬窗、遇到陌生人不开门、钻进洗衣机玩、洗澡前先试一下水温、用手放进电风扇里、拿烫斗玩。2、全班交流。(用手势表示)(随机板书:有电器不乱碰)3、小结。看来我们小朋友已经非常厉害了,把不安全的行为都记得牢牢的!你们真棒!四、家里安全我体验1、我来体验一下。1)创设情境:准备一杯热水,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判断这杯水的温度呢?2)请同学上台来演示一下。①用眼看:是否冒热气。②用手摸:用手指轻轻触碰或者用手背轻轻触碰。……3)全班交流。2、小结。3、情景表演。晚上快8点了,爸爸妈妈加班还没有回来,小明拿起睡衣就到冲凉房冲起凉来,5分钟、10分钟……,这时妈妈回到家,连忙叫小明,但没人回应她,妈妈见冲凉房的灯亮着,推开门一看,只见小明躺在冲凉房里,还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1)四人小组,角色扮演,想想他们应该怎么做?2)采访:妈妈:跟着你怎么做?(关掉煤气开关;打开窗门;)小明,你知道为什么会晕吗?(时间长、不通风、不开抽风机)学生:平时冲凉要注意什么?4、拓展:平时在家里,你遇到过哪些危险的事 5、小结。五、家里安全我分享1、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补充完整并读儿歌。3、总结: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家庭存在的危险,只有我们知道安全话,记心中(板书),懂得防范危险,远离危险,才能保护好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