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25张PPT+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25张PPT+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4.1
夯实法治基础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什么是法治?
2、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
3、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能力目标: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增强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学重点:理解法治的两个要求,理解法治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的法治进程;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自学导航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2.法治的作用?
3.实行法治的要求
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8.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新知导入
城市交通井然有序
政务办理一站式服务
新知导入
食品安全检查
法庭审判
运用你的经验
P44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法庭审判
食品安全监督
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法治
2.什么是法治?
法治:
意味着依法治理。
专制
民主
人治
法治
人高于法
权大于法
法高于人
法大于权
人类
社会
法治与人治?
(1)回顾历史,说说人治和法治有什么不同?
(2)谈谈人治的危害?
(3)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治理国家的依据
治理是否具有稳定性
最高权威
人治
法治
个人的意志或权力
法律
任意性、非理性
稳定性、一贯性
个人的意志
法律
文明?
不文明
文明
观点1:
只要有法律,认真遵守,就是法治国家吗?
3.法治的要求:【P45-46AB】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
反映最广大要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实行法治要有好的法律。
①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②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法治赋予和保障公民更多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观点2:
有人说,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3.法治的要求:【P45-46AB】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实行法治要有好的治理。
①法治要求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3.法治的要求
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背景)
(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3)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4)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有“典“少“忧”
结合民法典与公民的一生,思考法治对公民的重要作用?
(1)个人角度: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一站式行政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3、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美国宪法》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中国宪法》
(2)国际角度: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德国民法典》
3、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国家角度:(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3、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1)个人层面: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2)国际层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国家角度:
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多名“大老虎”相继进入审判程序。
材料一:2018年1月12日,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广东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书记李嘉受贿案,对被告人李嘉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对李嘉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材料二:李嘉的判决一公布,與论一片哗然,不少人认为量刑过轻,对李嘉的量刑,由于夹杂着官员这特殊身份,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司法不公。相关言论的背后,也暴露出我们一些司法审判的薄弱,缺乏详尽的释法说理,并促使我们对司法公正作更深入的思考。
材料表明在实施依法治国中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才能更好落实这一治国方略?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目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
科学立法
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严格执法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公正司法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
(2)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2)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情,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3)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勇于并善于同破坏法治中国建设的言行作斗争。
(4)认真履行法定义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诞生记
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怎么做呢?
1.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因为(  )
①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核心
②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③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2.对下图漫画蕴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法治能够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
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④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3.“有法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这句话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  )
A.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B.行政机关要公正司法:努力使每一部法律都得到严格执行
C.司法机关要依法执政:努力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D.全体公民要学法守法:努力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