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年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2021年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资源简介

2018一2021年福建省道德与法治
中考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试卷分析
2018—2021年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都是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具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和情感性的试题为载体,以学生知识掌握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重点考查学生学科能力,合理渗透思想方法和道德情感,充分体现学科素养。
(一)坚持立德树人
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现阶段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选取大量体现国家意志、反映时政热点的生活素材设置试题情境和学科任务,引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道德原则,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
(二)凸显时代主题
关注重大时政热点
凸显时代主题,取材时政热点,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展示国家发展的重大成就。引导考生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国家民族未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贴近学生生活
彰显爱国爱乡情怀
坚持“以生为本”,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引导考生关爱自已、关心社会、关注家乡建设和国家发展。
(四)渗透学科素养
促进初高中衔接
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发挥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试题注重基础性,以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为基础,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两考合一的考试要求。在此基础上,试题全面考查学科能力和思维方法,并突出了信息处理、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独立思考、新知学习等学科关键能力,着力渗透价值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学科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提高思维品质,掌握学科认识方法,学会根据实际综合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二、考点分析
(一)选择题考点对比
从四年中考试题选择题部分来看,“四选二”组合式选择题的题量在逐年增加,常考题型有归纳主题、新闻解读、思维导图、排序题、图表题、漫画题、微点评等。总体上选择题多以重视能力立点,兼顾基础知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理解,紧扣教材,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不照搬教材;多以生活情景考察方式,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非选择题考点对比
从四年中考试题非选择题部分来看,小题数在不断减少,题型问法更加灵活多样,阅读量有所增加。常考的考点有生命、网络、法律、创新、中华文化等,非选择题紧跟时事热点,以多角度、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掌握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中考试卷在试题内容上,落实生活化命题思想,突出一点四面,体现学科性质,彰显价值引领。在试题结构上,落实指导意见要求。简答题不增加记忆负担,突出能力考查。在试题难度上,大幅降低试卷难度,中考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对学生学科学习态度的考查。
三、教学建议
(一)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知识
近几年,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继续坚持坚定不移地考查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等目标的基础上,命题内容日益显示出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等众多特点,参考答案也逐渐多元化、多层次,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的形式“求新、求活”,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能力是基础知识的提高和升华,离开基础知识谈能力,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管是平时授课还是最后复习时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框架图表即思维导图,先按“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逻辑层次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技干。然后仔细阅读教材,把每一“目题”下的知识大树枝叶丰满。这样,既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又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还有利于把握知识之间、节与节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夯实了基础知识,就为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读“课标”,严抓重点考点,综合复习
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师生要仔细研读,把握能力要求,构筑完整丰满的知识框架图,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要十分关注与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相关的考点内容,要多动脑筋想想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复习要突出中考的重点,如七年级教材中的生命;八年级教材中的责任、国家安全以及有关法律和道德的知识点;九年级教材中,改革开放、创新、法治、中华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等,都要重点把握。
(三)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
这几年中考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和最新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注意关注新闻,并搜集时事热点。还要学会把握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对接。例如可以先让学生读新闻材料,但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即材料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也就是让学生进行知识链接。其次,学生分组,自己设置问题自己答,小组之间再相互完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分析的重点问题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专题。
(四)精讲精练,把握答题技巧,提高应考能力
精选素材设问,重定教学思路。用好教材资源,对接社会热点,紧扣学生实际,回应成长需求,回归生活践行。精选练习题,减少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渗透答题技巧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和水平。
四、中考复习建议:
(一)夯实基础
一轮复习
中考提示:一轮复习一般来说就是要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目前中考趋势是落实基础,大部分的题目都是比较基础的,所以一轮复习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最多的。一轮复习必须扎实推进,但也要避免“重新上一遍新课”的误区。
复习建议:一轮复习不需要对教材整体进行太大的调整,完全可以按照单元结构进行按序复习。我的方案是,一节课复习一单元,同时配套一个练习。课前,完成配套练习和本单元的知识梳理,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解重难点和中考典型例题。这样下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基本解题能力就有了。
时间安排:一轮复习大概需要两个月左右时间。大致为2022年2月底至2022年4月底。一般各个地区都会安排在整个复习期间安排市级统一命题模拟测试。一模即第一次模拟测试,时间为2022年5月初。
(二)热点专题
二轮复习
中考提示:问答题的解题技巧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学科的思维方式、方法。我们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从本质上来说,是学习一种思维方法,即从学科知识角度解析社会百态,而角度又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因此,同一个社会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解析。这便是我们政治学科问答题的难度和命题立意所在了。
复习建议:将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大事热点进行专题整理和多角度解析,剥丝抽茧,帮助同学们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够在中考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有较好的应对能力。
时间安排:二轮复习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大致为2022年5月。二模即第二次模拟测试,时间为2022年5月底。
(三)实战演练
三轮复习
中考提示:考试可能是残酷的,但其本身毕竟是公平的。而“残酷”也只是弱者的借口而已!我们要直面考试,充分了解考试的题型与技巧。三轮复习就是通过一定量的真题、真卷,模拟提高自身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复习建议:收集各地区的中考真题,并给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中考的命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耐心分析,认真训练,提高自己的得分并不是难事。当然,考前的心态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请家长和同学们注意。
时间安排:三轮复习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大致为2020年6月。三模即第三次模拟测试,时间为2022年6月中旬
五、答题建议
如何规范答题、什么样的卷面才是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呢?一份工整、清晰的答题卡,无疑会给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减轻阅读量的卷面,具体包括以下6点: 
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
4.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
5.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
6.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
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6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中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砝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