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九年级上
6.2
共筑生命家园
新知导入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新知导入
在这两首诗中,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它们都描绘什么样的意境?
新知讲解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知讲解
地球的整个体系由一个巨大的能量来赋予活力。这种能量通过最精密的调节而供给了人类。尽管地球是不易控制的、捉摸不定的,也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它最大限度地滋养着、激发着和丰富着万物。这个地球难道不是我们人世间的宝贵家园吗 难道它不值得我们热爱吗 难道人类的全部才智、勇气和宽容不应当都倾注给它,来使它免于退化和破坏吗 我们难道不明白,只有这样,人类自身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吗
—节选自
《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人与自然的关系
新知讲解
依据这个片段,我们人和自然应当如何相处?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和自然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新知讲解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
自然
为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新知讲解
伦敦“杀人雾”事件
伦敦发生的“杀人雾”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新知讲解
伦敦发生的“杀人雾”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
新知讲解
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1972.6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人类环境宣言》
1982.5
人类环境特别会议
《内罗毕宣言》
1992.6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1世纪议程》
1994.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
新知讲解
2002
8—9月
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
《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书》
2005.2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2015.1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
《巴黎协定》
2016.9
中国递交《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新知讲解
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全球为环境保护所采取的行动说明了什么?
新知讲解
从我国所交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答卷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
习近平时间丨交出生态文明绿色答卷
新知讲解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新知讲解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新知讲解
安吉余村: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篇章
新知讲解
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第一次富起来
第二次富起来
鼓了“钱袋子”
伤了“居住环境”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
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一时增长。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新知讲解
浙江省的余村的发展道路告诉我们应当如何走好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新知讲解
太阳能光热发电厂
碳交易
城市森林公园
“三北”防护林
发展绿色经济
新知讲解
以上图片展示了我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依然要使民众享受到发展成果,这告诉我们要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新知讲解
活动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绿色、循环、发展”的主题,写一份倡议书,并在班级中分享。
新知讲解
通过同学们的倡议书,能够总结出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应该怎么做?
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新知讲解
2014年4月24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对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凸显保护优先原则,建立公共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公益诉讼主体,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追责处罚力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新知讲解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中,发现在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中,我们应当怎么做?
新知讲解
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扎实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十三五”时期我国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25%左右。
土地、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2018年,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实际下降率为14.4%,全国国土开发强度从4.1%上升至4.2%,地均GDP由189.3万元/公顷提高到225.4万元/公顷。“十三五”时期,我国矿山数量从8.4万个减少到5.8万个,大中型矿山比例从11.6%提高到18%,建设绿色矿山950余家。
资源循环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十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超过3.5亿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约30亿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据清华大学统计测算,截至2019年底,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约7610元/吨,比2015年提高27.1%。
新知讲解
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从2020年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中,我们发现应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新知讲解
我们应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总结归纳
制度保障
行为选择
价值取向
关系调节
拓展空间
塞罕坝的成功中我们获得了什么启发?
塞罕坝:绿色梦想创造人间奇迹
拓展空间
塞罕坝为什么会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又为什么会从“荒原沙地”变回“林海绿洲”?你从这两次生态变迁中得到哪些启发?
前期的塞罕坝的转变是人们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的;后来的转变是由于人们对环境的大力保护,注重生态建设来实现的。
1.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会产生污染,如果不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即使我们有了金山银山,也会失去绿水青山。对此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类要发展,就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已无能为力 
③人类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课堂练习
C
课堂练习
2.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要坚持保护优先,倡导禁止消耗资源的生活方式 
②不开发自然资源,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③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④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根据卫星数据发布报告说,与20年前相比,世界越来越绿了,而中国的造林行动是主要贡献之一。今天塞罕坝沙地不再是“飞鸟无栖树”,库布齐沙漠不再是“死亡之海”,九曲黄河也不再是“万里沙”……这一系列“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这些生态建设成就,反映了我国( 
 )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③加强环境建设,限制经济发展 
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练习
B
课堂总结
 
地球永远只有一个。人类想要实现永续发展,就必须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走绿色发展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各位同学,让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积极参与到爱护地球、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来。
板书设计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
坚持绿色发展的措施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课题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和谐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知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路径。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修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
1.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难点
明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路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王维的《鸟鸣涧》来切入
学生探究并分享
用这两首古诗激发学生对美丽自然环境的向往。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字资料——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片段
视频资料——伦敦杀人雾事件
相关链接——环境保护的国际共识视频资料——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视频资料——浙江省余村的发展图片资料——我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活动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倡议书文字资料——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文字资料——我国开展节能活动
学生齐声朗读并探究分享
学生探究与分享
学生探究并分享
学生探究与分享
材料描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旨在让学生有所感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明白人与地球是共同体。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思考伦敦的空气污染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通过环境保护的国际共识和我国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直接让学生了解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并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必然的选择。通过以上资料,以多样化的方式分别讲授我国如何坚持绿色发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知识,树立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
课堂小结
地球永远只有一个。中华民族想要实现永续发展,就必须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走绿色发展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各位同学,让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积极参与到爱护地球、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来。
升华情感体验,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
板书
总结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