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想一想:今日说法疫情期间,故意隐瞒病情、造谣传谣,私自占有防控疫情物资等行为均会受到相应的制裁,说明了什么?法不可违5.1法不可违Notagainstthelaw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了解民事权利的内容、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2、知道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合同的含义;3、懂得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分类;4、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5、生活中学会做到遵章守法;学习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学习难点: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民法的规范范围。导学目标:导学预习Self-introduction自我介绍1.法律的作用?2.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的分类?(重点)4.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5.如何遵章守法?(难点)自学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46-51,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01违法无小事初识法律运用你的经验P46违法无小事紧急提醒!这种违法行为每天都有人在犯!法律的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指引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3探究一为什么法不可违?2021年8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吴某凡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加拿大籍吴某凡行为涉嫌严重违法,且严重破坏了影视行业风气,引发恶劣的社会影响。思考一:加拿大籍吴某凡被依法批捕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答案: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思考二:这个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提示:违反法律必然受到惩罚,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1.为什么“法不可违”?(P46)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什么是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违法行为的含义P48出现违法行为的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特点:有一定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某项法律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3.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新知讲解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民事违法行为3.违法行为的种类镜头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二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刑事违法行为镜头三不同点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共同点违反的法律社会危害性法律责任实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共同点民事法律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欠债不还;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泄露他人隐私;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闯红灯、谎报险情、偷税漏税欠税等最严重(严重违法或犯罪)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行政法律刑事法律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总结: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和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刑罚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初中生张某,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无心上学,不做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未接受教训,还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加赌博等,后来还参与了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张某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区别对社会的危害性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联系较小较小严重民事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刑法民事责任行政制裁刑罚处罚①都属于违法行为;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刑罚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等。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思考:一般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启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辩一辩: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违法犯罪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三类违法行为相同点:①都属于违法行为;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2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4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5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小试牛刀0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身边常见违法行为视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行政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P49: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闯红灯、偷税漏税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探究与分享P49※1.行政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①①问题来了观察图片观看右边的图片,说一说上述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签订了合同就要按照合同的要求来做,不履行合同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违反了合同法,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收一半货物。问题来了观察图片观看右边的图片,说一说上述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某网站侵害了他人的肖像权,违反了民法典,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二某网站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问题来了观察图片观看右边的图片,说一说上述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出版社侵害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违反了著作权法,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民事违法行为通常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返还财产指平等的社会成员在民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人身权财产权2.民事违法行为P513、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要点归纳(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P49(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判断违法行为类型的技巧:一看所违法的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直接得出结论二看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拘留、罚款——直接得出结论三看典型行为:如,扰乱公共秩序——参考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下面这幅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预防行政违法行为)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预防民事违法行为)※3.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法不可违1.下列行为中,对社会危害较小,因而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是()①民事违法行为②刑事违法行为③行政违法行为④违反法律的行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B课堂小测课堂练习2、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李某因醉驾被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C课堂小测课堂练习3.小刚和几位同学讨论起了青少年要做遵章守法的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任何违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课堂小测课堂练习4、某汽车销售员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被拘留十天;某装修公司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D课堂小测课堂练习5、某披萨店女老板吴某感染新冠肺炎后,不遵守隔离管控规定,造成定点医学隔离10人、集中场所隔离87人、居家隔离76人的后果,不仅给当地造成严重影响,还引发居民恐慌,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判刑10个月。对于此事件理解正确的是()①吴某咎由自取,最终受到了行政处罚②吴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④吴某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D课堂练习6.“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这是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这警示我们()①要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②要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③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④要重视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1)乙、丙两人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各处以200元罚款。(2)甲把乙的手表摔坏,经保修部门检查,乙的手表受损,价值1000元。(3)甲拦路抢劫乙并把乙打伤,经鉴定,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7、下列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2021年1月25日,三河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在执勤工作中发现,汪某明知燕郊通勤人员首次进京、非通勤人员确须进京的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明知他人未做核酸检测的情况下,通过微信接收他人之前的核酸检测报告电子版,按照他人进京出省日期要求,先后变造、伪造多人的核酸检测电子版报告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之规定,目前,汪某已被三河市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1)汪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2)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警示?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 法不可违 课件.pptx 三名女子路边摘椰子.mp4 从小遵纪守法.mp4 我们一起来学法.mp4 紧急提醒!这种违法行为每天都有人在犯!.mp4 身边这些常见行为 做了你就违法了.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