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姓名李苏楚云单位名称北流市白马镇初级中学填写时间2020.08.26学科1历史年级/册七年级上册教材版本(部编)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名称第三单元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难点名称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从丝绸之路的开辟到交往的频繁,再上升到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是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七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对于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史实了解不多。难点教学方法1.具体分析“丝绸之路”交流的物品。2.结合地图分析中外交往的路线。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张骞通西域的路线图》,设计活动:找出起止点;了解出行目的;思考途中会遇到的困难。知识讲解(难点突破)张骞通西域自由阅读课文第67页,了解西域的地理概念。生:汉代人把天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2.背景: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大月氏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3.概况: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虽未达到目的,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第二次公元前119年,深化与西域诸国的友好交往,使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是什么?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往来。4.请同学们想一想: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的精神。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展示陆上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阅读课文第69—70页的内容。张骞开辟通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了解运输的主要物品是丝绸。路线: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把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从中原传到西域,又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从西域传入中原。使学生认识到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①从山东沿岸出发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②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3.丝绸之路有何现实意义呢?“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对当今中国的对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对西域的管理1.设置西域都护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起到什么作用?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班超经营西域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东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得到西域各国的信任,长期留守西域。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A.蒙恬B.张骞C.玄奘D.郑和2、《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匈奴B.开拓疆域C.管理西域D.开通商路3、下图是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一欧洲4、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管辖,成为我国领土组成部分的标志是()A.张骞出使西域B.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C.西域都护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辟答案:1.B2.A3.A4.C小结在教学中,展示地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帮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方,加深理解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