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知历史问题的能力。5.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通过对革命烈士人物事迹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导课视频2.温故知新诗歌和图片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面?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gǔ)!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秋瑾《如此江山》西方列强一次次入侵中国,祖国河山被列强瓜分占领。是的,古老的中国带着沉痛的耻辱走入新世纪。可是中国从来不乏有识之士的奋起和抗争,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课学过的内容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经成立,革命思想也已广泛传播,谁能说说有哪些?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和民生。二、学习新知(一)革命志士的奋斗有识之士为了改变国家命运,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前赴后继投身革命。1.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2.读地图填表格根据大家填好的表格,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这四场起义皆以失败而告终,革命志士也付出极大的牺牲。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在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3.萍浏醴起义读教材,找出时间、领导人、地点、结果、影响、地位等内容。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4.安庆起义读教材,找出概况、结果等内容。徐锡麟(1873-1907)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通学校,宣传革命排满,暗中积蓄革命力量。与秋瑾策划皖、浙同时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杀。秋瑾,1907年7月,光复会会员秋瑾准备在浙江绍兴发动起义,不幸事泄被捕,于15日在绍兴就义。图为秋瑾在日本时的留影。播放视频——秋瑾就义5.广西镇南关起义读教材,找出时间、领导人、地点、结果、影响、地位等内容。黄兴,(1874--1916)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6.广州黄花岗起义读教材,找出时间、领导人、地点、结果、影响、地位等内容。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7.材料研读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译文:这次战役,(英雄们)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溅红大地,(他们的)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因为这次战役满怀悲痛,风云因此而变了颜色,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也因此)才大大地振奋。人民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洪水冲击山沟一样,(气势浩大,)不可阻挡,不到半年武昌的大革命因此而成功了。那么这场战役的价值,简直能使天地震惊,使鬼神哭泣,(它将)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样永垂不朽(为后人纪念)。意义: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起义的谋划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2.主要力量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湖北的革命党人为发动起义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计划定于10月16日起义。3.计划泄露由于起义计划泄露,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在熊秉坤等率领下,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在守库士兵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4.士兵首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5.三镇胜利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清政府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成立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6.各省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句,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资料链接】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1911年10月17日,武昌起义爆发7天后,身为湖北军政要员的黎元洪和其他人一样害怕被革命党人伤害而纷纷躲藏起来。据说当时黎元洪在知道湖北军政府被占领后曾吓得直接钻到了姨太太的床底下希冀逃过搜查。谁料这个事情被当时一个叫萧燮增的人知道了,他带着一班人马直接将黎元洪从床底拖出,当时黎元洪吓得不轻,但这些人没有伤害他,而是希望他能出来主持局面。黎元洪身为清朝官员他也害怕日后被朝廷报复所以没答应,而革命党人情急之下直接用枪顶着黎元洪的脑门把他带到了湖北省谘议局,并让其强行更换成了革命军长官的衣服。在趁着换衣的空档黎元洪再次钻入到了床底,此时革命军中一位叫马荣的人将子弹上膛,把黎元洪再次逼了出来,无处可藏的黎元洪只能束手就擒,最后硬生生的被推到了湖北省军政府都督一职。7.合作探究(1)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①汉口资本主义发展较早;②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③中国同盟会帮助④湖北新军倾向革命(2)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孙中山远在国外,黄兴和其他同盟会的领导人也分别在香港、上海等地,起义成功后无有声望之人可推选。经验不足,没有认识到掌握政权的重要性,拱手将军政府都督位置送给黎元洪,这样使革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3)武昌起义能够得到各省迅速响应的原因有哪些?清政府统治腐败,已失去人心。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长期革命宣传和武装斗争,赢得了人们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与支持。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为革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请结合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意义?材料:“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封建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而帝制又是这种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革命派以铲除帝制为己任,固然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客观要求……”——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晚清最后十年的民变具有风气云涌之势,包含了各种社会力量。它以全面动乱挖空现存封建秩序的墙角,把清王朝推入四面楚歌的绝境之中。……虽然这种意识还带有过去时代的色彩,但它又成为革命党人驱除鞑虏口号的现实回声。在民变挖空旧秩序的墙角之后,革命造成的奋力一击,遂使封建帝制应声倒塌。”——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人民版教科书资料卡片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四、课堂总结比较——近代的探索遥望辛亥当年,革命者们前赴后继,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辛亥革命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依然面临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让我们与时俱进,继续发扬和传承这种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吧!五、拓展延伸致敬伟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要学习孙中山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我们要学习孙中山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引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时的讲话六、随堂练习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C)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D)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3.武昌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C)A.中国同盟会 B.湖北文学社C.湖北新军 D.湖北共进会4.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材料:武昌起义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1)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史称什么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2)试分析此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导入新课第9课辛亥革命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的概况及领导人。识记掌握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感受革命志士为振兴中华勇于献身的精神。学习目标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gǔ)!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秋瑾《如此江山》诗歌和图片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面?古老的中国带着沉痛的耻辱走入新世纪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温故知新有志之士前赴后继投身革命从未止步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早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猛回头兴中会同盟会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警示钟C.“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民族、民权、民生温故知新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习新知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1907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1911孙中山、黄兴黄花岗起义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时间:领导人:地点: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结果:地位:影响:起义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刘道一(1884~1906)安庆起义概况:结果: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1873-1907)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通学校,宣传革命排满,暗中积蓄革命力量。与秋瑾策划皖、浙同时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杀。徐锡麟1907年7月,光复会会员秋瑾准备在浙江绍兴发动起义,不幸事泄被捕,于15日在绍兴就义。图为秋瑾在日本时的留影。秋瑾广西起义时间:筹划、领导者:经过:结果:1907年孙中山、黄兴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黄花岗起义背景: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概况:结果: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名称由来:影响: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黄兴(1874--1916)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林觉民黄兴《黄兴绝命书》教材研读——课本P43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背景:直接原因: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主要力量:爆发: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果:发展: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武昌城内的陆军第八镇工程营旧址。1911年10月10日晚8时许,革命士兵在熊炳坤、金兆龙率领下,勇敢地打响第一枪,武昌起义首先从这里开始。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次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湖北军政府旗帜1911年10月17日,武昌起义爆发7天后,身为湖北军政要员的黎元洪和其他人一样害怕被革命党人伤害而纷纷躲藏起来。据说当时黎元洪在知道湖北军政府被占领后曾吓得直接钻到了姨太太的床底下希冀逃过搜查。谁料这个事情被当时一个叫萧燮增的人知道了,他带着一班人马直接将黎元洪从床底拖出,当时黎元洪吓得不轻,但这些人没有伤害他,而是希望他能出来主持局面。黎元洪身为清朝官员他也害怕日后被朝廷报复所以没答应,而革命党人情急之下直接用枪顶着黎元洪的脑门把他带到了湖北省谘议局,并让其强行更换成了革命军长官的衣服。在趁着换衣的空档黎元洪再次钻入到了床底,此时革命军中一位叫马荣的人将子弹上膛,把黎元洪再次逼了出来,无处可藏的黎元洪只能束手就擒,最后硬生生的被推到了湖北省军政府都督一职。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合作探究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①汉口资本主义发展较早;②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③中国同盟会帮助④湖北新军倾向革命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武昌起义能够得到各省迅速响应的原因有哪些?清政府统治腐败,已失去人心。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长期革命宣传和武装斗争,赢得了人们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与支持。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为革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的名称由来:辛亥革命的性质: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材料:“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封建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而帝制又是这种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革命派以铲除帝制为己任,固然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客观要求……”——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晚清最后十年的民变具有风气云涌之势,包含了各种社会力量。它以全面动乱挖空现存封建秩序的墙角,把清王朝推入四面楚歌的绝境之中。……虽然这种意识还带有过去时代的色彩,但它又成为革命党人驱除鞑虏口号的现实回声。在民变挖空旧秩序的墙角之后,革命造成的奋力一击,遂使封建帝制应声倒塌。”——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人民版教科书资料卡片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归纳提升】比较——近代的探索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救亡图存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改革资产阶级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结果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课堂小结主力:湖北新军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辛亥革命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革命起义:武昌起义: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遥望辛亥当年,革命者们前赴后继,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辛亥革命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依然面临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让我们与时俱进,继续发扬和传承这种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吧!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要学习孙中山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我们要学习孙中山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向伟人致敬!——引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时的讲话随堂练习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CD3.武昌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A.中国同盟会 B.湖北文学社C.湖北新军 D.湖北共进会4.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C5.材料:武昌起义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1)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史称什么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2)试分析此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微课.mp4 武昌起义.mp4 秋瑾就义.mp4 第9课《辛亥革命》.pptx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 辛亥革命的导入视频.mp4 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为三民主义。.mp4 革命党人多次发动起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