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 (共45张PPT+4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 (共45张PPT+4视频)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4.1
夯实法治基础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什么是法治?
2、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
3、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能力目标: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增强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学重点:理解法治的两个要求,理解法治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的法治进程;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自学导航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2.法治的作用?
3.实行法治的要求
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8.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板块
选择法治道路
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的辛勤付出的背后,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交通井然有序
法庭审判现场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选择法治道路
1
法治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
区别:
法治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
联系:
知识拓展:
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
“法制” 是法治的前提,
“法治” 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良法善治。
有“典“少“忧”
结合民法典与公民的一生,思考法治对公民的重要作用?
(1)个人角度: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思考:2、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
《美国宪法》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法国民法典》
《中国宪法》
(2)国际角度: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思考:2、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
思考:法治对国家的意义?
 新华社北京2021年1月10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法治的作用?
(3)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中国法治历史大事记
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1840年后,变法改制,救亡图存
新中国成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人治社会
变法改制
依法治国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个人角度: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国际角度:追求并奉行法治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的道路?(法治的作用)
3、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
良法
3.法治的要求:【P45-46AB】
良法
反映最广大要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实行法治要有好的法律。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香港国安法生效以来,香港警方已拘捕超过20位涉嫌违反该法的人士。
目前,香港国安法已生效约两个月。在香港特区政府警务处处长邓炳强邓炳强看来,这一法律发挥了很强的威慑力。“一方面,暴力事件和非法游行集会已几乎为零;另一方面,不少反中乱港分子阵脚大乱,有的宣称与暴力‘割席’,还有的悄悄潜逃。大家都能看到香港国安法对维护社会治安起到重要作用。”
思考:1.国安法的出台有什么意义?
2.一个国家制定了良法,就是“法治”的国家?
探究与分享
P45
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义务教育法
反家庭暴力法
思考:有了法律制度是否就意味着就有了法治呢?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善治
1.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法治的要求
描绘法治蓝图
第二板块
君主专制
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01
变法改制
近代一百年
救亡图存
02
依法治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03
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君主专制
近代100年
变法改制
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结论2: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78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1982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法略
依法治国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小康目标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绘就法治蓝图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1999
1997
2002
2007
2012
2018
2014
提出建设依法治国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0
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2020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纳入“四个全面”布局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4.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的核心,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全面依法治国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
②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推进
实现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要求
2021年8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监察官法、法律援助法、医师法、新修订的兵役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
新闻时刻:科学立法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
新闻时刻:严格执法
2021年8月27日,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已查明郑爽2019年至2020年未依法申报个人收入1.91亿元,偷税4526.96万元。其他少缴税款2652.07万元,并依法作出对郑爽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的处理处罚决定。
2020年3月5日,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野生动物专项检查行动。
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
新闻时刻:公正司法
2021年9月9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中级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劳荣枝故意杀人、抢劫、绑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被告人劳荣枝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
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面依法治国
严格执法
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6.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民法典诞生: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6.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
每一部法律都要
严格执行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2)遵法守法,依法维权;
(3)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贡献。
1、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怎么做呢?
2、扫黑除恶反腐败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②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③有利于政府勤政廉洁取信于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拓展延伸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内涵?
2.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3.法治的要求?
良法
善治
4.全面依法治国
(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
课堂小结:
1.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习主席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初三邹同学和周同学在观看新闻报道后,发起关于法治中国的讨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B.法治要求实行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C.建设法治中国必须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全体人民群众的拥护
D.建设法治中国努力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做到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C
课堂练习
2.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未成年人受侵害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良法可以适应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
②法治能保障人们在各个领域享有自由
③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④修订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可以避免未成年学生遭受侵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与题意不符
说法过于绝对
B
3.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我国走法治道路,是因为(  )
A.法治道路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B.法治能解决我国目前社会存在的一切问题
C.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D.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
说法过于绝对
与题意不符
C
4.“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 心度》。这两句大意是:治理百姓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这意味着建设“法治中国”(  )
①要求实行良法善治
②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③要做到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④要做到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要做到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B
5.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助于(  )
①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④以法律为主道德为辅,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D
6.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该法律的出台有利于(  )
A.夯实法治基础,提高粮食产量
B.凝聚法治共识,减少粮食浪费
C.明确法定义务,加强民主协商
D.扩大公民权利,拓宽民主渠道
B
7.2021年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体现了(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A
8.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持


有机统一。
(
)
A.
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B.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C.
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军
D.
从严治党、公平正义、人民当家作主
B
非常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