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课件(37张幻灯片,wps打开)+6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 课件(37张幻灯片,wps打开)+6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5.2预防犯罪
八上
本课重点
自学导航——P46-51
第二章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是什么?P48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P49-50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P48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P46
第一目
了解罪与罚
01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非法拘禁罪。
NOTES
笔记2
犯罪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考考你
赵强因仕途、家庭不顺而内心积怨,并伤及他人,蓄意伤害中小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持刀伤人,致22名中学生死伤,其中,10人致死,导致5人重伤、还有几人轻伤,其犯罪动机卑劣,情节特别严重,手段残忍,后果和罪行恶劣,社会影响极坏,社会危害极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被告人赵强因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依法判处赵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预防犯罪
一般
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社会危害不大
情节轻微
违法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制裁
社会危害性大
情节严重
触犯了刑法
受刑罚处罚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关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联系
区别
危害程度较轻
刑法以外的法律
承担行政处罚或者民事责任
危害程度严重
刑法
接受刑罚处罚
都是违法行为;都产生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社会危害性不同
违反的法律不同
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探究三
刑罚含义、种类
提示: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二:顾国明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提示:受到刑事处罚。
主刑:无期徒刑。
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21年8月12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起诉指控被告人顾国明受贿一案公开宣判,对顾国明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受贿违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3
笔记3
刑罚含义、种类
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刑罚
附加刑
主刑
管制
拘役
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驱逐出境
罚金
没收财产
剥夺政治权利
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主刑
附加刑
管制:不予以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社区依法实施矫正,3个月以上2年以下。
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反正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
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
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毒等。
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整治活动的权利。
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多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金融诈骗罪等。
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
考考你考考你
“刑法”与“刑罚”相同吗?
刑法,刑法明确了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法律)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处罚方法)
罚款
罚金
性质不同
行政处罚
刑罚中的附加刑
适用对象不同
一般违法者
犯罪分子
适用的机关不同
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行使
由人民法院行使
拘留
拘役
性质不同
行政处罚
刑罚中的主刑
适用对象不同
一般违法者
犯罪分子
适用的机关不同
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行使
由人民法院行使
罚金的数额通常要高于罚款
罚金的范围只能是强制犯罪分子缴纳个人所有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如果没有钱款,可以对其拥有的合法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变卖、拍卖措施,用变卖、拍卖的钱款折抵罚金。
第二目
加强自我防范
02
视频: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具有什么意义?
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4.如何预防犯罪?
需要我们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同学们分析一下,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无心学习、旷课
偷窃财物
拦路抢劫
1
2
3
4
5
交损友
偷东西、
打骂同学
探究与分享P55
交损友
旷课
偷东西、打骂同学
经常偷窃财物
多次拦路抢劫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1、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2、陈某从“品学兼优”逐渐到陷入犯罪的深渊,这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阅读P55页探究与分享,并回答下列问题。
监狱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本法所称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毒品、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有的同学认为,上面的行为都是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怎么看?
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笔记区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视频:律师说法-犯罪记录对一个人对影响
请你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2)社会:加大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曝光力度,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3)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家庭:家长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教育影响未成年子女。
(5)未成年人自身: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自觉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5.2预防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刑罚的含义与种类
课堂小结
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表明(

A、小偷小摸没有关系,不会构成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C、“偷针”与“偷金”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别
D、一般违法较容易发展到犯罪
C
课堂练习
2.虞城县人民法院宣判一起借媒体记者身份敲诈勒索的案件,被告人李某某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下列对李某某所受的刑罚的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有 (  )
A.有主刑,也有附加刑
B.有期徒刑属于主刑
C.罚金属于附加刑
D.李某某所受的刑罚都是附加刑
D
课堂练习
3.漫画启示我们(  )
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②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③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一般违法必然会演变为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可能
A
犯罪
课堂练习
4
【2021 桂林】小明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的罚款。小明爸爸的行为(  )
A.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B.属于行政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
C.属于刑事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D.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
B
课堂练习
5.2020年7月10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黄某贩卖毒品案,当庭宣判,以贩卖毒品罪判处被告人黄毅清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五万元。
1.黄某受到的刑罚都有哪些?
2.
有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主刑:有期徒刑
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课堂练习
6【预防违法犯罪共促健康成长】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请你写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请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参考答案:
(1)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家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引导。
社会: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自身: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