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在生活中,公民一旦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对自己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强调自尊、自爱、心存敬畏。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法,我们要做懂法、守法的公民。5.1法不可违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1.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2.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重点)3.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难点)学习目标1.法律的作用2.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4.怎样做到遵章守法?自主预习3.课堂小结4.随堂训练目录1.违法无小事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Part01一、违法无小事法律规范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指引作用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思考: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去拿建筑工地的铁卡子对法律认识的误区违法行为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么?形成导致思考:调节人们行为的主要社会规则是什么?道德(第四课)法律(第五课)一般规则(第三课)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底线。规范作用可以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违法行为必须做什么而没有做不应当做什么却做了评价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1.为什么法不可违?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探究与分享P47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二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镜头三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赵某在农业银行劫持取款的小赵,把小赵的银行款50000元据为己有,而且在劫持过程中导致小赵重伤,最后逃跑。2.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①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②特点:有一定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某项法律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材料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较轻较轻严重《行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刑法》民事责任刑罚处罚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类违法行为的不同点:行政处罚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都有社会危害性。1都是违法行为。2都要承担法律责任。3学会判断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01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02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0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04你我来说: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Part02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谎报险情1.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2.这些都是什么违法行为?以上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探究与分享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是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的规范范围: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Part03三、课堂小结5.1法不可违一、违法无小事1、法不可违的原因3、违法行为的类别2、违法行为的含义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2、如何遵纪守法1、身边的违法行为Part04四、随堂训练A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这表明吸食毒品A.是一般违法行为B.是严重违法行为C.应受刑事处罚D.应负民事责任2.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次日,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①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④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B3.习近平指出,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这一规定直接表明英烈事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英雄精神是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C.丑化英雄烈士事迹必然承担法律后果D.宣传英雄事迹和精神有利于弘扬正义C4.在某涉密科研单位工作的黄某,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向境外间谍机关提供15万余份涉及国家机密的资料,对我国党、政、军、金融等多个部门的密码通信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黄某的行为①是一般违法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②属于泄露国家秘密的严重犯罪行为③危害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④只属于个人行为,及时改正就行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法不可违课件.pptx 侮辱英烈 违法必究.mp4 法不可违.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