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2.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目标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奋斗目标:新的群众基础: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84019191949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奋斗目标:资本主义整体感知一、五四运动的背景巴黎和会1919年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谈会议”,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拒绝中国合理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材料一:“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5月1日,上海《大陆报》材料二:“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2日《辰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这一消息传入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一、五四运动的背景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时间:中心:斗争方式:主力:1919.5.4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口号: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天安门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结果:学生代表被捕二.五四运动的过程1.爆发6月4日6月5日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上海学界声援北京,积极宣传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体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商人也举行罢市,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随后五四运动形势二.五四运动的过程2.扩大二、五四运动的过程2.扩大“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与学生罢课并称为“三罢浪潮”,随即席卷全国,五四运动的地点和主力发生变化,进入第二阶段。时间斗争中心(地点)斗争主力斗争形式北洋政府的态度前期6月5日前北京学生罢课镇压后期6月5日后上海工人罢工妥协“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理不睬,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到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二、五四运动的过程3.结果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从地点看:从人员看:北京上海全国各地学生工人商人工商学联合分析五四运动的三个阶段:先锋主力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总结以上得知:二、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不妥协、彻底性三.五四运动的意义一次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性质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从公共知识界和学界,到工商界再到工人。运动中的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中的一员,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新京报书评周刊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不除国贼不开门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三.五四运动的意义2.特点五四运动杰出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选集》(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三、五四运动的意义(2)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意义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旧民主主义义革命新民主主义义革命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阶级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社会进步转折点里程碑事件三.五四运动的意义3.意义材料一: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百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三、五四运动的意义4.五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三、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精神当堂小结1.“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资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C.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BC当堂测评4.一百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C.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对联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事实的反映。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A.“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AC当堂测评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2.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知识结构】【自主学习】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直接原因(导火线):1919年5月,上中国外交失败。2、时间:年5月4日。3、主力:学生4、运动中心:北京5、口号:“外争主权、”、“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誓死争回青岛”。要求惩办卖国贼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6、方式:罢课游行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扩大的表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①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②全国200多个城市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③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席卷全国十几个城市。主力:学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北京-----上海。形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2、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表现为:①北洋政府;②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的职务;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的爱国运动。2、意义: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合作探究】1.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2.下列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表,根据提示写出下列内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性质时间领导阶段指导思想发展前途【夯实基础】1.“国民若是有救国的决心,要先把私通日本的卖国贼政府推翻,然后可以废除密约,争回山东,除了这个法子,是万万不行的。”这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秋收起义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教。”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勒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3.“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2021绥化市)4.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A.武汉B.上海C.南京D.重庆5.一百年多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掲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C.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6.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多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A.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B.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培优提升】(2021聊城市)1.“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评价的应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这说明五四运动( )A.商人是运动的领导者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3.(2021河南)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A.革命的复杂性B.制度的创新性C.斗争的彻底性D.抗战的持久性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已去,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今与全国同胞两个信条道:──《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五四运动研究综述》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中华书局版教参请回答: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从材料中你看到中国人民的哪些精神?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五四运动是在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诸种矛盾交织和激化的形势下发生的。(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陷入割据混战的深渊,民族灾难加深。(2)帝国主义列强提出“二十一条”,妄图独霸中国,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公开宰割中国。(3)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思想条件。(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思想条件。2.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性质都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时间1840年——1919年1919年—1949年领导阶段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前途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夯实基础】CBABCA【培优提升】DCC4.(1)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加剧;北洋政府的腐败统治引起人民强烈不满;十月革命刺激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意识;巴黎和会牺牲中国利益,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民主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2)社会风俗的变化、反封建、反传统、反旧道德等。(3)爱国主义情感。(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程引入】五四运动情境导入.mp4 第13课五四运动.docx 第13课五四运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