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命题:陈惠彬 审题:邱形贵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下列叙述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中哪个是正确的( )
A.频率就是概率 B.频率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C.概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D.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一般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2.设集合,,且,则( )
A. B. C. D.
3. 某地区有300家商店,其中大型商店有30家,中型商店有75家,小型商店有195家,为了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中型商店数是( )
?A. 2? B. 3 ? C. 5? D. 13
4.过点且被圆C: 截得弦最长的直线l的方程是( )
A. B.
C. D.
5. 如图程序框图得到函数,则的值是( )
A. 8 B. C. 9 D.
6. 圆C1: 与圆C2:的位置关系是( )
A.外离 B. 相交 C. 内切 D. 外切
7.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  ).
A.10 B.22 C.46 D.
8.已知直线,,若∥,则的值是( )
A. B. C.或1 D.1
9.已知圆的半径为2,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与直线相切,
则圆的方程是( )
A. B.
C. D.
10.有5件产品,其中3件正品,2件次品,从中任取2件,则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至少有1件次品与至多有1件正品 B.至少有1件次品与都是正品
C.至少有1件次品与至少有1件正品 D.恰有1件次品与恰有2件正品
11.已知圆C:x2+y2+4x-12y+24=0.若直线l过点P(0,5)且被圆C截得的线段长为4,则l的方程为( )
A. 3x-4y+20=0 B. 4x-3y+15=0 C.3x-4y+20=0或x=0 D. 3x-4y+20=0 或 4x-3y+15=0
12.已知函数对于满足的任意,,给出下列结论:
①;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3.中国乒乓球队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甲夺得冠军的概率为,乙夺得冠军的概率为,那么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概率为 .
14.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表面积是 .
15.某公司的广告费支出x与销售额y(单位:万元)之间有下列对应数据:由资料显示对呈线性相关关系。
x 2 4 5 6 8
y 30 40 60 50 70
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得到回归方程中的,预测销售额为115万元时约需 万元广告费.
16.已知点A(-1,0)、点B(2,0),动点C满足,则点C与点P(1,4)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 .
三.解答题(6题,共74分,要求写出解答过程或者推理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某校对高二6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知识测试,并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100分)作为样本,绘制了下面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填写答题卡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并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Ⅱ)试估计该年段成绩在段的有多少人?(Ⅲ)请你估算该年段分数的众数.
分 组 频 数 频 率
[50,60) 2 0.04
[60,70) 8 0.16
[70,80) 10
[80,90)
[90,100] 14 0.28
合 计 1.00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直线与直线交于P点.
(Ⅰ)当直线过P点,且与直线平行时,求直线的方程.
(Ⅱ)当直线过P点,且原点O到直线的距离为1时,求直线的方程.
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都参加了10场比赛,比赛得分情况记录如下(单位:分):
甲:37,21,31,20,29,19,32,23,25,33
乙:10,30,47,27,46,14,26,10,44,46
(Ⅰ)根据得分情况记录,作出两名篮球运动员得分的茎叶图,并根据茎叶图,对甲、乙两运动员得分作比较,写出两个统计结论;
(Ⅱ)设甲篮球运动员10场比赛得分平均值,将10场比赛得分依次输入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进行运算,问输出的大小为多少?并说明的统计学意义;
(Ⅲ)如果从甲、乙两位运动员的10场得分中,各随机抽取一场不小于30分的得分,求甲的得分大于乙的得分的概率.
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四棱锥中,底面是直角梯形,,
,,,平面,.
(Ⅰ)求证:平面;
(Ⅱ)求证:平面;
(Ⅲ)若是的中点,求三棱锥的体积.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实数,.
(Ⅰ)求点(a,b)在第一象限的概率;
(Ⅱ)求直线与圆有公共点的概率.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以点C (t, )(t∈R , t ≠ 0)为圆心的圆与轴交于点O, A,
与y轴交于点O, B,其中O为原点.
(Ⅰ)当t=2时,求圆C的方程;
(Ⅱ)求证:△OAB的面积为定值;
(Ⅲ)设直线y = –2x+4与圆C交于点M, N,若,求圆C的方程.
泉州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数学)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下列叙述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中哪个是正确的( D )
A.频率就是概率 B.频率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C.概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D.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一般会越来越接近概率2.设集合,,且,则( B ).
A. B. C. D.
3. 某地区有300家商店,其中大型商店有30家,中型商店有75家,小型商店有195家,为了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中型商店数是( C )
?A. 2? B. 3 ? C. 5? D. 13
4.过点且被圆C: 截得弦最长的直线l的方程是( B ) A. B.
C. D.
5. 如图程序框图得到函数,则的值是( D )
A. 8 B. C. 9 D.
6. 圆C1: 与圆C2:的位置关系是( D )
A.外离 B. 相交 C. 内切 D. 外切
7.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 C ).
A.10 B22. C.46 D.
8.已知直线,,若∥,则的值是(A )
A. B. C.或1 D.1
9.已知圆的半径为2,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与直线相切,
则圆的方程是( A )
A. B.C. D.
10.有5件产品,其中3件正品,2件次品,从中任取2件,则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D )
A.至少有1件次品与至多有1件正品 B.至少有1件次品与都是正品
C.至少有1件次品与至少有1件正品 D.恰有1件次品与恰有2件正品
11.已知圆C:x2+y2+4x-12y+24=0.若直线l过点P(0,5)且被圆C截得的线段长为4,则l的方程为( C )
A. 3x-4y+20=0 B. 4x-3y+15=0 C.3x-4y+20=0或x=0 D. 3x-4y+20=0 或 4x-3y+15=0
12.已知函数对于满足的任意,,给出下列结论:
①;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C )
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3.中国乒乓球队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甲夺得冠军的概率为,乙夺得冠军的概率为,那么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概率为 .
14.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表面积是 .
15.某公司的广告费支出x与销售额y(单位:万元)之间有下列对应数据:由资料显示对呈线性相关关系。
x 2 4 5 6 8
y 30 40 60 50 70
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得到回归方程中的,预测销售额为115万元时约需 15万元广告费.
16.已知点A(-1,0)、点B(2,0),动点C满足,则点C与点P(1,4)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 .
15. 15 16.
三.解答题(6题,共74分,要求写出解答过程或者推理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某校对高二6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知识测试,并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100分)作为样本,绘制了下面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填写答题卡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并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
(Ⅱ)试估计该年段成绩在段的有多少人?
(Ⅲ)请你估算该年段分数的众数。
解:(Ⅰ)
分 组 频 数 频 率
[50,60) 2 0.04
[60,70) 8 0.16
[70,80) 10 0.2
[80,90) 16 0.32
[90,100] 14 0.28
合 计 50 1.00
……………6分
(Ⅱ) 该年段成绩在段的人数为 600(0.2+0.32)=6000.52=312人 ……10分
(Ⅲ) 该年段分数的众数为85分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直线与直线交于P点.
(Ⅰ)当直线过P点,且与直线平行时,求直线的方程.
(Ⅱ)当直线过P点,且原点O到直线的距离为1时,求直线的方程.
解:(Ⅰ)联立方程解得交点坐标P为(1,2)
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点P(1,2)的坐标求得C=-4,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Ⅱ)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成立;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为k,则直线的方程为:y-2=k(x-1),整理得kx-y+2-k=0,
则原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得,此时直线方程为:
综上:直线的方程为: 或
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都参加了10场比赛,比赛得分情况记录如下(单位:分):
甲:37,21,31,20,29,19,32,23,25,33
乙:10,30,47,27,46,14,26,10,44,46
(Ⅰ)根据得分情况记录,作出两名篮球运动员得分的茎叶图,并根据茎叶图,对甲、乙两运动员得分作比较,写出两个统计结论;
(Ⅱ)设甲篮球运动员10场比赛得分平均值,将10场比赛得分依次输入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进行运算,问输出的大小为多少?并说明的统计学意义;
(Ⅲ)如果从甲、乙两位运动员的10场得分中,各随机抽取一场不小于30分的得分,求甲的得分大于乙的得分的概率。
解:(Ⅰ)茎叶图如右
统计结论:①甲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小于乙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
②甲运动员得分比乙运动员得分比较集中;
③甲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为27,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为28.5;
④甲运动员得分基本上是对称的,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均值附近.乙运动员得分分布较为分散.(给分说明:写出的结论中,1个正确得2分)………………5分
(Ⅱ).………………………………………………6分
表示10场比赛得分的方差,是描述比赛得分离散程度的量,值越小,表示比赛得分比较集中,值
越大,表示比赛得分越参差不齐.…………………………………8分
(Ⅲ)记甲、乙两位运动员的得分为,表示甲运动员的得分,表示乙运动员的得分,则甲、乙两位运动员的10场得分中各随机抽取一场不小于30分的得分的基本事件为:,,
,,;,,,,;,,,,;,,,,;共有20种情况,…10分。
其中甲的得分大于乙的得分有:,,,,共4种情况.………11分
从而甲的得分大于乙的得分的概率为.………………………………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四棱锥中,底面是直角梯形,,
,,,平面,.
(Ⅰ)求证:平面;(Ⅱ)求证:平面;
(Ⅲ)若是的中点,求三棱锥的体积.
【解析】证明:(Ⅰ)…………… 1分
又平面 …………… 2分
平面 …………… 3分
∴∥平面 …………… 4分
(Ⅱ)在直角梯形中,过作于点,
则四边形为矩形,∴ ………… 5分
又,∴,在中,∴ ,∴
则, ∴ ………… 7分
又平面 , ∴ ………… 8分
∴平面 …………… 9分
(Ⅲ)∵是中点,∴到面的距离是到面距离的一半……… 10分
…………… 12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实数,。
(Ⅰ)求点(a,b)在第一象限的概率;
(Ⅱ)求直线与圆有公共点的概率。
解:由于实数对的所有取值为:,,,,,,,,,,,,,,,,共16种.
设“点(a,b)在第一象限”为事件,“直线与圆有公共点”为事件.
(1)若点(a,b)在第一象限,则必须满足
即满足条件的实数对有,,,,共4种.
∴,故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概率为.
(2)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则必须满足≤1,即≤.
若,则符合要求,此时实数对()有4种不同取值;
若,则符合要求,此时实数对()有2种不同取值;
若,则符合要求,此时实数对()有2种不同取值;
若,则符合要求,此时实数对()有4种不同取值.∴满足条件的实数对共有12种不同取值.∴. 故直线与圆有公共点的概率为.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以点C (t, )(t∈R , t ≠ 0)为圆心的圆与轴交于点O, A,与y轴交于点O, B,其中O为原点.
(Ⅰ)当t=2时,求圆C的方程;
(Ⅱ)求证:△OAB的面积为定值;
(Ⅲ)设直线y = –2x+4与圆C交于点M, N,若,求圆C的方程.
解 :(Ⅰ)圆的方程是
(Ⅱ),.设圆的方程是
令,得;令,得
,即:的面积为定值.
(Ⅲ)垂直平分线段.
,直线的方程是.,解得:
当时,圆心的坐标为,, 此时到直线的距离,


第8题
O
50
60
70
80
90
100
成绩(分)
频率
组距
开始
输入


输出
结束
第19题


1
2
3
4


第8题
O
50
60
70
80
90
100
成绩(分)
频率
组距
0.032
0.028
0.02
0.016
0.004
开始
输入


输出
结束
第19题图


1
2
3
4(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1-15题每题1分,16-30题每题2分,共45分)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原因是(  )
A.原核生物无核物质 B.原核生物无遗传物质
C.原核生物无完善的细胞器 D.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下列哪一项叙述足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
A.核糖体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能量
C.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加 D.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体细胞(细胞核)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具下列基因型的生物,属纯合子的是 (  )
A.AabbCCDD B.AAbbCCDD C.aaBbccDD D.AaBbCcDD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提供物质基础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比为1∶2∶2时所处的分裂期应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
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DDTt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子代基因型有(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体比例为 ( )
A. B. C. D.
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 )
A.3+X或3+Y B.6+X或6+Y C. 6+XX或6+YY D.6+XX或6+XY
将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这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其后代的表现型应有几种(  )
A.2 种 B.3种 C.4种 D.8种
等位基因是位于(  )
A.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的基因
B.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C.一个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位置相同的基因
D.一个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的变化( )
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C.外界不利因素可导致染色体变异
D.存在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2:2的时期
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全部来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 ( )
A.1/23 B.1/46 C.1/223 D.1/246
某遗传病患者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医生告诫他们只能生男孩。据此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 )
A.Y染色体 B.常染色体显性 C.伴X显性 D.伴X隐性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比为787∶277,上述结果的实质是(  )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 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两个着丝点 B.有四个DNA分子
C.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D.有四条染色体
某动物处在减数第Ⅱ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该物种体细胞中含染色体数为 ( )
A.18条 B.36条 C.54条 D.72条
某同学在做“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先用低倍镜找出各时期的细胞
B.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C.能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
D.能观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B.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C.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有关
D.伴性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而遗传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男性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外祖父
B.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则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D.杂合子测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我国科学工作者捕捉到一只稀有的雄性白猴,不考虑其它因素,现要在短时间内利用这只白猴繁殖更多的白猴(已知棕色对白色是显性),你选出最佳方案是 (  )
A.白猴与多只棕猴交配,选出F1中白猴 
B.白猴与多只棕猴交配,再让F1互相交配
C.白猴与多只棕猴交配,再让F1与白猴交配 
D.白猴与多只棕猴交配,再让F1与棕猴交配
人类色盲是伴性遗传病,而蓝眼睛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两个褐眼色觉正常人婚配,生了一个蓝眼睛色盲的儿子,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 AaXBY和AaXBXb
B. AaXBY和AAXBXb
C. AaXBY和AaXBXB
D. aaXbY和AaXBXb
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 (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1为蓝色,F1自交,F2为蓝:紫:鲜红=9:6:1。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A.鲜红:蓝=2:1 B.紫:鲜红=2:1
C.鲜红:紫=l:1 D.紫:蓝=3:1
二、非选择题(共6题,55分)
31.(7分)研究人类的遗传病,可以从遗传图解中获得资料。下图表示某家庭白化病的遗传图解,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
该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常”或“性”)染色体上。
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若基因型Aa的男子与4婚配,请完成下列遗传图解:
若3号与一个白化病女性结婚,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2.(9分)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态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
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下表是三组不同的亲本杂交的结果:
组合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色阔叶 红色窄叶 白色阔叶 白色窄叶
一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15 0 397 0
二 红色窄叶×红色窄叶 0 419 0 141
三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27 0 0 0
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分别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类型?________________。
写出每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组合的后代是红色阔叶,让它们自交,其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3.(12分)下图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1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期,判断
的依据是该细胞由_______________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纺锤体,而且
________________排列在赤道板上。
图1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____条, 1 和 2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 1 和 2所携带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图2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该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每个细胞中,
有染色体___________条;有 DNA 分子___________个。
34.(8分)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的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F1代出现4种表现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实验时,应先对作母本的未成熟的花采取 处理,待花成熟时
再进行 。
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黄色圆粒)和 (黄色皱粒)
(3)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 、 ,它们之间
数量比为 。F1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
35.(11分)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以上A~E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
B细胞有DNA 个,其子细胞为
D细胞处于 分裂的 期,含有 对同源染
色体,D细胞名称 ;D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图中的 细胞
(用字母表示)。
理论上这种动物可产生 种生殖细胞。
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依次是(用字母表示)
(2分)。
36.(8分)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
组合的。(A—a在X染色体上,B—b在常染色体上)
(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 、 。
②若F1自交,则所得F2的基因型有 种。
(2)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雄果蝇 3 1 3 1
雌果蝇 3 1 0 0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 、 。
②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 ,
其比例是 。
③若对雌性亲本测交,所得后代中与母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 。
期中考试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DDCB DACBD
11-20 CBBCC DCCDB
21-30 DBDAB CDABD
二、非选择题
(2)4 姐妹染色单体 相同
(3)有丝分裂后 4 4
34、(1)去雄、套袋 授粉 (2)YyRr Yyrr
(3)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1:1 YYRr或YyRr
35、(1)ABD (2)8 体细胞
(3)减数第一次 后 2 初级精母细胞 C
(4)4 (5)A→D→C→E
36、(1)①XAXA XaY
②4
(2)①BbXAXa BbXAY
②BXA、bXA、BY、bY 1:1:1:1 ③1/8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说明中国出现了( )
A.原始商业 B.制定了历法 C.原始农业 D.城市兴起
2.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指的是( )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铁犁的使用 D.新型灌溉工业的出现
3.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4.“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 )
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 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
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 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
5.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生态资源
6.“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7.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佛教活动 ④民间传说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9.阅读右表《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以下对表格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92896
A.中国茶、丝加工水平高,竞争力强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长的趋势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于( )
A.19世纪70年代前后 B.甲午战争后
C.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11.1914年~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12.“洋商见我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材料反映了( )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
B.外国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各束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D.本国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束缚
1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完全迅速崩溃
C.工业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4.下图是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剧照。该剧叙
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至拥有雄厚资产
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
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后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列强的经济侵略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15.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取代了封建经济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观念影响着国人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式称呼取代了中式称呼
16.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17.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辩,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18.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原因主要是( )
A.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奴隶贸易
1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
20.当代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的书中提出,工厂、学校与部队是对人身体规训的三个重要的空间。那么其中工厂对人身体的规训应该最早起源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1.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导致了生活方式变化 B.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C.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D.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22.右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
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
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的立意是( )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人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D.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23.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建立生产流水线,12小时28分钟组装一辆汽车;1920年缩短为1分钟,1925年又缩短为10秒钟。这表明( )
A.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B.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
C.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导致了垄断的产生 D.美国成为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24.下列不属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
A.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B.自然科学的理论有重大突破
C.都促进中国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D.都促使交通工具和动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25.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 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
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 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6.“它扩展了人类活动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丝绸之路开通 D.经济全球化趋势
27.右图所示新航线的开辟者是( )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28.英国棉织品的产量从1785年的4000万码增至1850年的20亿码;生铁产量从年的1700多吨增到1850年的225万吨。这些变化主要说明了( )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资本主义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C.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D.工人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29.“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这首诗赞叹的是( )
A.高架铁路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电报电话 D.火车的发明
30.科技的发展使能源的使用发生相应的变化。观察右图,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
B.机器的发明与使用代替了手工劳动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D.内燃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业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右图是《天工开物》中的手工业生产场
景——《锤锚图》。(注:锚是船舶停靠固定之物)
材料三(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冶铸业有哪些重要的技术成果?(3分)它们的发明有何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手工业的生产情况。(3分)
(3)材料三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寄放纺织业 图二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 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回答:图一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经济,它有何基本特征?图二反映的现象对图一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6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5分)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2分)
33.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发现”的重大影响。(3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及影响。(4分)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四 世界贸易总额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6分)
2011-2012高一下历史期中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31.(1)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炼钢、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工艺复杂,规模大,一道工序需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3)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并存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规模大、分工细;是农耕经济的附属;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2.(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在外国商品供销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0分)
(2)1895~1900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1912~1919年: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6分)(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也可)
(3)战争、日本侵略、官僚资本压迫。(3分)2012年4月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
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
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is Mary now
A. In the woman’s office. B. In the classroom. C. In the library.
2.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is warm enough. B. She has to study. C. She wants to go to the garden.
3.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together
A. Take a ride. B. Hold a party. C. Go camping.
4. What did the woman dislike during the holiday
A. The food. B. The weather. C. The transportation.
5. When will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go to the concert
A. At 7:45. B. At 8:30. C. At 10:00.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ere is the flat
A. On a busy road. B. On a river bank. C. Far from the city center.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flat
A. It has three bedrooms. B. It has a big living room. C. It has parking places.
10. When do they decide to meet
A. This afternoon. B. This evening. C. Tomorrow morning.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 will the man do with the woman’s phone
A. He will take a photo.
B. He will call his father.
C. He will check his email.
12. What was the matter with the man’s phone
A. It was stolen. B. It broke down. C. It was left at home.
13. What are they likely to do next
A. To answer a phone.
B. To find a public phone.
C. To buy a new mobile phone.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小题。
14. What is the man surprised to learn
A. The library opens at 8:00.
B. None of the books he needs is available.
C. The books he needs can’t be taken out of the library.
15.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A. Come early tomorrow and have another try.
B. Wait for the books all the afternoon.
C. Borrow the same books from Professor Smith.
16.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Professor and student. B. Classmates. C. Librarian and student.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y do people consider the speaker strange
A. There is no television in his home.
B. He doesn’t make friends.
C. He likes to stay at home for most of the time.
18. Why is the speaker’s wif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A. Because she has some foreign friends.
B. Because it helps when they travel abroad.
C. Because she works in a foreign company.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21. —How could you________ my mother so easily in the crowd
—Because she stood out in her red dress.
A.pick up B.pick out C.take up D.take out
22. People _______ the dead person was related would make paper-cut offerings on special days.
A. who B. for whom C. to whom D. whom
23. The days are gone ________ we could leave our door unlocked at night.
A. where B. which C. when D. while
24. There are only ten minutes left; can we walk ___________
A. more quickly a bit B. quickly more a bit
C. quickly a bit more D. a bit more quickly
25. The police are trying to find out the ________ of the man kill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A. identity B. appearance C. lifestyle D. character
26. Making good friends is no ________ important to us than choosing a good job; we should take both of them seriously.
A. more B. less C. most D. least
27. He found his house broken into and many things stolen _______ his return from office.
A. with B. in C. at D. on
28. It will be at least three weeks________ he recovers from his illness and returns to work.
A. before B. when C. since D. after
29.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customers, many supermarkets usually sell their goods at a good________ at weekends.
A. benefit B. discount C. interest D. cost
30. It is said that this is the biggest lab ________ they have ever built in their school.
A. which B. what C. 不填 D. where
31. The job was a great challenge and the bad weather _________ our difficulties.
A. added to B. added C. added up to D. added in
32. According to an old story, Leif followed Biarni’s directions and sailed to _______ is believed to be the coast of present-day Canada.
A. where B. which C. what D. that
33. Often,even a common thing of the past can ________ the image of life in the ancient time.
A.describe B.present C.express D.impress
34. Every year, ________ 300,000 visitors come to visit Kaiyuan Temple in Quanzhou from other provinces.
A. as much as B. so many as C. as more as D. as many as
35. I _________ the boy to work hard at his lessons, but he wouldn’t listen.
A. advised B. suggested C. persuaded D. mad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The other day, I happened to meet someone I hadn’t seen for many years. I couldn’t believe the change in him. In fact, he didn’t even seem like the 36 person.
When I first knew Bill , back in 37 , he was one of the most carefree(无忧无虑)people I had ever 38 . He was always ready to have a party. He thought 39 of going out for beer at three o’clock in the morning or driving 15 miles to see an old 40 he really liked. Bill and I were in the same class in college, and 41 was never dull when he was 42 . With him there was one wild 43 after another. Sometimes I wonder how we 44 to study for our exams.
Last week I was in Houston on business and I ran into Bill in the bar at the hotel. 45 , I wasn’t even sure it was 46 . Was this short-haired businessman really the same person I wasn’t really sure until I came near him but it indeed was Bill. Now he works for a bank. He 47 most of the evening about his job, his new car and his house. How he had changed! Back when we were in college, the 48 thing Bill cared about were possessions(财富). Now they seemed to be his main 49 . Although I have changed quite a bit myself, somehow I never 50 Bill changing so much. My image of him 51 the one I had formed 52 the time when we were college students together.
I suppose it’s 53 to expect people to remain the same, especially 54 I have changed so much myself. But I must say that I enjoyed the old Bill much more than the new Bill. Maybe he 55 the same way about me.
36.A.proper B.usual C. same D.right
37.A.childhood B.the army C.his thirties D.college
38.A.considered B.met C.supposed D.expected
39.A.most B.much C.nothing D.none
40.A.movie B.hospital C.man D.country
41.A.learning B.life C.work D.fun
42.A.in B.out C.around D.away
43.A.joke B.mistake C.chance D.adventure
44.A.managed B.continued C.decided D.hoped
45.A.First of all B.At first C.Now and then D.All the time
46.A.that B.he C.there D. us
47.A.thought B.spent C.argued D.talked
48.A.first B.next C. last D.only
49.A.interest B.event C.subject D.problem
50.A.forgot B.minded C.imagined D.liked
51.A.remained B.reminded C.suggested D.became
52.A.since B.from C.at D.till
53.A.unnecessary B.foolish C.common D.unusually
54.A.because B.that C.how D.when
55.A.discovered B.acted C.looked D.felt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将该项涂黑。
A
Even as a little boy, I knew I was going to be successful. Regardless of what I chose, I wanted to make my brothers, sisters and mom proud of me—not only by being successful in what I chose to do, but also as a person who could be looked up to for the right reasons.
Surprising as it might seem, basketball wasn't in my plans. One day, my mom cut a rim(边缘) off an old water barrel(水桶) and then held it up for me to throw an old rubber ball through. By junior high, I started playing basketball on a team. I loved to compete. For me, it paid off. I always put the effort in, every day.
I am grateful for the life I've enjoyed as a basketball star. Basketball is not life. It can be exciting.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basketball is that it gives me a way to do good things for others as I move through this journey called life.
56.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author's________.
A. brothers were more famous than him
B. mother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his career
C. father loved his children and wife very much
D. family was rich and happy when he was a child
57. Why did the author's father kill himself
A. Because the family was poor. B. Because he often quarreled with his wife.
C. Because he was seriously ill. D. The passage didn't tell us the reason.
58.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can infer that________.
A. the author was respected as a brave boy
B. the author's family didn't like his career
C. the author got on well with his mother, brothers and sisters
D. the author helped his brothers and sisters succeed
59. What does the author get from basketball
A. How to do good things for others. B. Life is as hard as playing basketball.
C. Cooperation with others is important. D. Two heads are wiser than one.
B
One day, a poor boy who was trying to pay his way through school by sending newspapers door to door, was so hungry that he decided to beg for a meal at the next house.
However, he lost his nerve when a lovely young woman opened the door. Instead of a meal he asked for a drink of water. She thought he looked hungry so she brought him a large glass of milk. He drank it slowly, and then asked, “How much do I owe (欠) you ”
“You don’t owe me anything,” she replied. “Then I thank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With these words, Howard Kelly left that house.
Years later the woman became badly ill and was finally sent to the hospital in a big city. Dr. Howard Kelly, now famous, was called in. When he heard the name of the town she came from, a strange light filled his eyes. Dressed in his doctor’s clothes, Dr. Kelly went into her room and recognized her at once. From that day on, he gave special attention to her, and decided to do his best to save her life.
At last the woman was saved. Dr. Kelly asked the business office to pass the final bill to him. He looked at it and then wrote something on the side. The bill was sent to the woman’s room. She was afraid to open it because she was sure that it would take the rest of her life to pay for it off. Finally she looked, and the note on the side of the bill caught her attention. She read these words:
“Paid in full with a glass of milk, Dr. Howard Kelly.”
Tear of joy flooded her eyes.
60. The boy sent newspapers door to door in order to ________.
A. thank the woman for her kindness B. continue his schooling
C. become a famous doctor D. support his poor family
61. Which is true about the boy and the woman
A. He was too shy to ask her for some water.
B. She thought he was not hungry but thirsty.
C. She wanted him to pay for the glass of milk.
D. She never thought he would save her life later.
62. After Dr. Kelly knew who the woman was, he ________.
A. refused to take good care of her himself B. decided to try his best to save her
C. told her she once gave him a glass of milk D. asked for her bill and paid it off at once
63.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
A. The Final Bill B. A Warm-hearted Woman
C. A Glass of Milk D. A Famous Doctor
C
After saving enough money, his father sends Billy to a weekly boxing course; however, Billy doesn’t enjoy boxing because he always loses in matches and is often hurt. His ballet teacher, Mrs. Wilkinson thinks that men or women should not be judged by the activities they like to do, so she tells Billy’s father that although he wants his son to make a good living, he should let his son do what he loves to do because he has a talent for it. When his father finally realizes the truth, Billy is surprised. In the end, with the help of his father, brother and all the people around him, Billy goes to the Royal Ballet Academy in London and becomes a very successful ballet dancer.
64. The underlined word “feminin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
A. of men B. of children C. of women D. of students
65 Why is Billy laughed at by other children
A. He always loses in boxing matches. B. He isn’t strong..
C. He looks like a girl. D. He loves ballet.
66. What do we know about Billy
A. His teacher encourages him to take up ballet dancing.
B. He does well in ballet dancing and boxing.
C. He does what his father wants him to do.
D. He has never taken up any men’s sports.
67. From Billy’s story, we can see that _______.
A. children should accept their parents’ opinions
B. we should try to fight against traditional opinions
C. men and women play different sports
D. parents should let their children do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D
Recently Dr. Cleiman has proved that everyone has a daily energy cycle. During the hours when you labor (work) through your work, you may say that you are “hot”. That is true, the time of day when you feel most energetic is when your cycle of body temperature is at its peak (顶峰). For some people the peak comes during the forenoon (上午前). For others it comes in the afternoon or evening. No one has discovered why this is so.
Much family quarrelling ends when husbands and wives realize what this energy cycle means and which cycle each member of the family has.
You cannot change your cycle, but you can learn to make your life fit it better. “Habits can help,” Dr. Cleiman believes. If your energy cycle is low in the morning but you have an important job early in the day, rise before your usual hour, and then you will work better at your low point.
Get off to a slow start which saves your energy. Get up with a lazy yawn(哈欠) and stretch(伸展). Sit on the edge of bed before putting your feet on the floor. Avoid the troublesome searching for clean clothes by laying them out the night before.
68. Dr. Cleiman did not explain in the passage ___________.
A. how people can make their life fit their cycle
B. whether everyone has a daily cycle or not
C. why people have their energy cycle at different times
D.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amily if the couple fail to realize which cycle each member has
69. For what reason may husbands and wives quarrel with each other
A. Either of them gets up late in the morning.
B. Husbands and wives have different cycles of energy.
C. Either of them wants to change the cycle of the other’s.
D. They do not know which cycle they themselves have.
7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__________.
A. one works better at one’s peak energy point
B. if you know your cycle you can change it to fit your life.
C. whenever you feel hot, your energy cycle reaches the highest
D. your energy cycle must be in the morning if you can get up early
7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save your energy in the morning
A. Getting up late. B. Jumping out of be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C. Looking for clean clothes. D. Sitting for a while before getting out of bed.
E
When a rather dirty, poorly dressed person kneels at your feet and puts out his hands to beg for a few coins, do you hurry on, not knowing what to do, or do you feel sad and hurriedly hand over some money What should our attitude to beggars be There can be no question that the world is full of terribly sad stories. It must be terrible to have no idea where our next meal is going to come from. It seems cruel not to give some money to beggars.
Certainly, most of the world’s great religions order us to be open-hearted and share what we have with those less fortunate than ourselves. But has the world changed Maybe what was morally(道德方面)right in the old days, when one knew exactly who in the village had suffered misfortune and needed help, is no longer the best idea. Quite a few people will not give to beggars. Let us look at their arguments.
First, some believe that many city beggars dress up on purpose to look pitiable and actually
make a good living from begging. Giving to beggars only encourages this sort of evil(恶行). Secondly, there is the worry that the money you give will be spent on beer, wine or drugs.
Thirdly, there is the opinion that there is no real excuse for begging. One might be poor, but that is no reason for losing one’s sense of pride and self-dependence.
There is an opinion that the problem should be dealt with by the government rather than ordinary people. Some people think the local government department should help the beggars
It is hard to come to any final conclusion: there are various cases and we must deal with them differently. A few coins can save a life in some situations, and even if the money is wasted, that does not take away the moral goodness of the giver.
72. 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A. Moral deeds of people. B. Arguments on giving to beggars.
C. Moral goodness of the giver. D. Religious activities of the church.
73.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But has the world changed ” in Para.2
A. People no longer know who suffers misfortune in the village.
B. Some people will not do what was morally right in the past.
C. We don’t meet with those who need help any more.
D. Now it is the government’s duty to help the beggars.
7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 Some people dress up to pretend to be beggars.
B. Some beggars have no excuse for begging.
C. Some beggars use the money to buy drugs.
D. Some beggars need money for their children’s schooling.
75.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 writer thinks that it is hard to come to any final conclusion, because________.
A. there is so much money wasted B. there are so many beggars
C. the cases can be so different D.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arguments
第二卷
第一节: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汉语提示或首字母提示提示,用在Unit5-Unit7所学的英语词汇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单词,使句子意思完整。所填单词要求意义准确,拼写正确。
1. The little boy likes music and dreams of becoming a m___________.
2. Only two passengers s___________ the traffic accident and all the others died.
3. We should quit p our environment, otherwise the earth will be ruined.
4. Football is the most popular sport t   the world.
5. It was a long journey, but we e___________ reached our destination.
6. ____________(农业的) products sell well in the world market.
7. When you write a composition, you had better use your___________(想像力).
8. It is such a good art __________(展览会) that we have been to see it several times.
9. The government took strong ______________ (措施) against drunk drivers.
10. Dolphins are so ________ _(聪明的) that children like to play with them.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描述你自己的公寓/ 住处。
1. 位于学府街,步行只要5分钟就可到学校;
2. 面积30平方米,包括起居室、卫生间和厨房。
3. 简要介绍各室情况,如摆设,设施或功能等,对该住处的看法。
注意:1.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2. 词数:110左右。
———————————————————————————————————————————————————————————————————————————————————————————————————————————————————————————————————————————————————————————————————————————————————————————————————————————————————————————————————————————————————————————————————————————————————————————————————————————————————————————————————————————————————.
泉州一中2012年高一下英语期中考考参考答案
五.单词拼写
1. musician 2. survived 3. polluting 4. throughout 5. eventually
6. Agricultural 7. imagination 8. exhibition 9. measures 10. intelligent
One possible version:
I’m very glad that I have a flat of my own. It’s a small flat of about 30 square meters, with a living room, a bathroom and a kitchen. It is on the second floor of a building on Xuefu Street, which is not far from my school. It usually takes me about 5 minutes to go to school on foot.
The living room is simple but comfortable to live in. It’s very convenient for me to have a shower in the separate bathroom. And I can cook food by myself in the kitchen.
I love my living space. It’s really a pleasure to live here.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泉州一中命题中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a—23 Mg—24 Al—27 Zn—65
第I部分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
1.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2.下列各种冶炼方法中,可制得相应金属的为 ( )
A、加热氢氧化铝 B、加热碳酸钙
C、电解饱和食盐水 D、电解熔融氯化镁
3.指出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反应( )
A.Na与H2O B.Mg与H2O(沸水) C.Cl2与H2O D.Al与NaOH水溶液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H++OH-= +H2O
B.硫酸铝溶液中滴入氨水 Al3++OH-=Al(OH)3↓
C.将足量CO2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Al3++CO2+H2O=Al(OH)3↓+CO32-
D.硝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Al3++3OH-=Al(OH)3↓
5. 区别浓H2SO4和稀H2SO4,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 )
A.各取少许溶液分别放入铜片 B. 分别与石蕊试液作用
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液涂在纸上 D. 观察溶液的颜色
6. 限用一种试剂, 经过一次性实验就能鉴别下列四种溶液:Na2CO3、(NH4)2SO4、NH4Cl、KNO3, 应选用: ( )   
A. 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 盐酸  D.Ba(OH)2溶液
7.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不可能是 ( )
A. N2与NO2的混和气体 B. O2与NO2的混和气体
C. NO与NO2的混和气体 D. NO2一种气体
8.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稀硝酸能与Fe发生反应,浓硝酸不能
B.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C.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D.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而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2,稀硝酸得电子更多,故稀硝酸的氧化性大于浓硝酸
9.在检验SO42-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先加入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
B.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
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
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
10.关于工业制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燃烧硫生成SO3 B.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
C.SO2氧化成SO3需要使用催化剂 D.主要设备是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11、 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 F- B.Cl- C.NH3 D.NH4+
12.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化合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1 →-4
13.HF、H2O、CH4、SiH4四种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CH4<H2O<HF<SiH4 B SiH4<CH4<H2O<HF
C SiH4<HF<CH4<H2O D H2O<CH4<HF<SiH4
14.同周期的三种非金属元素X、Y、Z,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X<Y<Z,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 Y、 Z顺序增强
C. X、Y、 Z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
D. X、 Y、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15.在元素周期表中,第3、4、 5、 6周期元素的种类数目分别是( )
A. 8、18、32、32 B. 8、18、18、32 C. 8、18、18、18 D. 8、8、18、18
16. 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
①过氧化钠 ②次氯酸 ③二氧化硫 ④活性炭 ⑤臭氧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 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铝 C.铁 D.镁
18.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xH2O,Fe2O3、SiO2等)提取纯Al2O3做冶炼铝的原料,提取时操作过程如下图,指出图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④⑤ B. ③④ C. ②⑤ D. ①②
第Ⅱ部分填空题(共56分)
19、(12分)配平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将系数填写在相应横线上,并按要求填空)
⑴ ___ KMnO4 + ___ HCl = _____ MnCl2 + _____ KCl + ____ Cl2 ↑ + ___ H2O
⑵_____ HNO3 = ___NO2 ↑ + _____ O2 ↑+ _____H2O
配平如下反应方程式并标注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⑶ _____Na +____Cu2+ + ____H2O ==______Na+ + ____Cu(OH)2 ↓ + ____H2 ↑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若转移的电子数是1mol,得到H2 mol
20.(12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硫酸铜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甲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装置乙的试管口部放有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棉花中通常是浸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 _________ 。
(3)实验完毕后,取少量乙试管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现象是 ;原因是 。
21.(16分)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C
甲 、乙 、H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⑤
反应⑥
22.(18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列出了11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下同),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
金属性最强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①③⑤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
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 ①②③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
(4) 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
生成盐和水,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该元素和⑧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缓慢滴加氨水至过量,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⑥元素形成的单质与稀硝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泉州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二.填空题
19. (12分)
(1) 2 16 2 2 5 8 (2)4 4 2 1 (3) 2 1 2 2 1; H2O 0.5
20 (12分)
(1)乙中品红褪成无色;甲中溶液显蓝色;
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2)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3)由无色变红色;SO2漂白时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16分)
(1) Ar,F,2K+2H2O=2K++2OH-+H2↑,
(2) NaOH,
(3) K>Na>Mg,
(4) Al2O3+6H+=2 Al3++3H2O,先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
后逐渐减少,最后消失。AlCl3+3NH3· H2O=Al(OH)3↓+ 3NH4Cl,
(5) 3Cu+8H++2NO3—=3Cu2++NO↑+4H2O,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 )
A.工人阶级 B.全体公民 C.全体人民 D.农民阶级
2.近年来,网络已成为反腐的重要渠道,许多要案最初都是通过网络曝光的。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增加了网络、传真等举报渠道,打击报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
①民主与专政是根本对立的
②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强化专制职能
③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④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制保障具有真实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 青年学生要增强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我们的政治参与应当是有序的,所谓“有序”即指(  )
A.直接 B.全面 C.依法 D.集体
为学习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利和义务”这一节课,小王在网上搜索到以下素材。据此完成4-5题。
①某中学生通过网站向本地政府的环保工作提出建议。②一些村民通过网上电子举报信箱对当地镇政府的腐败行为进行举报。③某选民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投下神圣的一票。④某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在运动会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4. 若分别按权利和义务对以上素材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B.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C. 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D.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5. 通过这些素材,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有的公民享有权利,有的公民履行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C.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D.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6. 我国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规定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为8:1。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由8:1修改为4:1。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表明( )
A.我国已经消除城乡居民的差别
B.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C.我国已实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D.选举方式必须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7.“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春运”期间,中国大陆交通承受了巨大压力。2012年初,某地出台了“春运”措施,并举行“我为 ‘春运’献计”活动。作为公民,你认为下列参与方式恰当的有(  )
①投票表达自己对“春运”措施的态度,行使表决权 
②要求召开居民会议,讨论“春运”事宜,参与民主管理
③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对“春运”措施的不完善、不合理之处提出批评、建议,行使监督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某小区通过居民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会。这反映了 ( )
①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参与民主管理
②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居委会干部居民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④本居住地区全体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居委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 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某市政府决定开展政府机关政风建设民主评议工作,同时对部分公共服务行业行风建设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政府认真履行职能,依法行政
②加强对国家权力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③提高行政水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④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举行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这表明,国务院主要是在履行 ( )
A.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C.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D.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11.W市政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表明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民生
③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 ④体现了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张某因好心搭载自称胃痛要去医院的路人,结果却被城市交通执法大队认定是载客黑车,遭扣车与罚款1万元。原来那名路人是执法大队的“钩子”,专门诱人入瓮的。“执法钓鱼”启示政府应( )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切实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④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晒黑族”是热衷于揭“黑”的特殊网民,他们将政府、社会上的不平事在网上进行披露,以警示他人。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他们的行为有损政府形象,应加以严格限制
②它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实事求是地进行揭“黑”
④这是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为防止权力的滥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审计监督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审计监督属于( )
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司法机关的监督
C.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D.社会舆论的监督
15.《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栏目,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 )
A.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
B.这些名牌栏目能够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
C.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方式更有效
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16. 政府公信力,即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在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是( )
①某市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计
②某市政府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实行全民拉闸限电
③某市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保公民的知情权
④某市环保局投入巨资治理河流污染,关停并转多家高污染企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权威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 )
①加强行政工作,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②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监督,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④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5日-14日在北京召开。回答18-22题
18.会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 )
A.立法权 B.监督权 C.任免权 D. 决定权
19.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489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在行使( )
A.提案权 B.监督权 C. 立法权 D.质询权
20.我国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基层代表大幅增加。人大代表不管来自哪个地区也不管来自何种行业都( )
①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②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④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1.2012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8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制度 (  )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②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③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④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根据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共修改19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9处。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从侧面反映了 (  )
①政府对民意的充分尊重
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水平显著提高
③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履行的职权是相同的
④我国政府由人大、政协产生,也受人大、政协的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最初的50多名成员发展到今天的8000多万,成为目前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得益于 ( )
①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革命和各项建设职能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卓有成效
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深得民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4.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下列属于其职能的是( )
A.批准2012年中央预算 B.建议更加关心新生代农民工
C.修改《保守国家秘密法》 D.决定政协委员陈竺担任卫生部部长
25.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起草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随后“十二五”规划纲要须在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审议批准。这一过程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通过国务院行使行政权
②全国人大是我国唯一的国家权力机关
③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
④规划纲要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12年1月,新疆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听取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上述机构中属于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是(  )
①自治区人民政府  ②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③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④自治区高级人民检察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 2011年5月23日,首都各界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西藏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通上了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2万公里,已开通22条国际和国内航线,基本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现代化通讯网络覆盖全区。国家投资改善西藏交通等基础设施,主要体现了我国坚持( )
A.民族平等原则 B.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C.民族团结原则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十一世班禅说:“我从坐床起,就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现在,这种责任感更强了。”从班禅的谈话中可以看出 (   )
A.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B.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II卷 问答题(44分)
30.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依据材料回答,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6分)
31.阅读“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GDP增速对比”图,回答相关问题。
注:2010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为30626亿元,比1952年的57.9亿元增长了92.5倍;2010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2%,比1952年提高1.7%。
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6分)
三、探究题(本部分2题,共26分)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32.某中学高一(6)班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分别作出如下调查结果:
第一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第二组学生: 在我们周围仍然存在着一些由于政府部门不作为或滥用权力带来的问题。如路面破损好久却没人修、市场上充斥着不少假冒伪劣商品、某些公务员工作态度恶劣,官僚作风严重等等。
第三组学生: 同学们对政府行风建设和网上评议政府的相关资料作了如下简单总结:①群众对政府工作效率的投诉情况:2009年共计投诉80多件;2010年投诉21件;今年截至9月底,投诉2件。②群众对政府门户网站,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栏目的访问量,成倍增长。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第一组回答: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2)结合第二组回答: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对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或滥用权力等行为进行监督? (6分)
(3)结合第三组回答:请谈一谈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何意义? (6分)
33.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问题可谓五花八门,触目惊心,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不安与恐慌。某校高一(1)班同学围绕“关注食品安全,保护生命健康”这一专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一下资料:
资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到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考察时叮嘱工作人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一定要坚决执行食品安全法,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资料二: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指出,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一是严肃依法进行整治。要完善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让犯罪者承担应有的刑事责任,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使其不敢以身试法。二是强化企业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健全诚信体系,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要建立安全信用档案。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严重违法者不允许在涉足食品行业。三是落实政府监管职责。要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广覆盖的监管格局,消除死角盲点。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增强监管合力。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6分)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公民在维护食品安全问题中可以有何作为?(6分)
泉州一中11—12年学年下学期期中考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29.(1)要充分行使公民权利,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要遵守国家法律,自觉履行公民
义务;(3)要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不
传播虚假有害信息。 (每点2分,共6分)
30.(1)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体现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核心。【或“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2)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
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行使了决定权。
(3)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论证,体现了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
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4)省政府制定出台发展规划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5)该规划确立的整个过程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31.①党的领导是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保证。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每点2分,共6分)
32.(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分)
(2)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直接通过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方式反映问题。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情况反映给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形成提案,或直接质询相关部门。③舆论监督制度: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反映相关问题。 (每点2分,共6分)
(3)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
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每点3分,共6分)
33.(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③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每点2分,共6分)
(2)①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公民可以对有关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中的渎职失职行为进行监督。
②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公民可以将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企业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③公民可以向工商、卫生等政府部门举报有关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企业。
④公民可以向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有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情况。
(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6小题,每题1分)
读下图,完成1--2题。
1.最能代表现代欧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 B.1.43% C.0.9% D.1.2%
4.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5.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6.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率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率
7.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是
A.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B.现代型—原始型—传统型
C.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D.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读下图“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8--9题。
8.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
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10.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 D.资源开发因素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12.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 D.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
13.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a,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b,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b C. a=b D.无法判断
读图“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 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15.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 ④ 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右图A、B、C、D四个城市,城市的服务范围
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读右图,回答问题。
17.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目前
A.A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
B.B曲线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C.A曲线表示的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快
D.B曲线表示的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快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居民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小城镇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没有大酒店,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务范围
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务会越高,因而必须淘汰快餐店,多兴建大酒店
19.右图为A、B两个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有关王明家购物的选择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选择A中心地 B、一定选择B中心地
C、一般选择A中心地 D、一般选择B中心地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块状模式
21.伦敦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 城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分散和减少大城市职能
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C.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
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图9,回答第22--24题。
22.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A. 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 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 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 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23.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A. 商业的信息灵通 B. 交通的通达性好
C. 周围的住家多 D. 外地的游客多
24.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A. 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 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 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 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读“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6.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读下图,完成27—28小题。
27.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地壳运动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褶皱构造可形成
A.高大的山脉和谷地 B. 宽大的裂谷 C.断块山地 D.火山
30.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31--33题。
3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32.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33.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34--35题。
34.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35.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读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36--37题。
36. 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37.图甲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冰川侵蚀 B.海浪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沉积
38.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图1—5—8是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39—42小题。
39.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
C.光照差异 D.人类影响
40.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
C.光照差异 D.人类影响
41.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在什么地区最为典型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热带地区
42.福建省所处的自然带为上图的
A.① B.② C.③ D.④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据资料回答下列43~44题。
43.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44.该资料说明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自然环境的
A.生产性 B.平衡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读右图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回答45--46题 。
45.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可能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亚寒带
46.导致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景观形成的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差异 B、水分状况
C、热量条件 D、土壤差异
二、综合题(共4小题,54分)
47.图2—2—10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在图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代表工业区的是________;代表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代表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填代号) (8分)
(2)在图例①~④中,①类用地的建筑高度与距离市中心的关系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类用地中超市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类用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读图16完成下列任务:(11分)
(1)从外力作用看河流Ⅰ的上游以流水 作用为主,下游以流水 作用为主。(4分)
(2)计划修建a村到b村镇的公路,在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 ,其理由是 (选择填空)。
A.线路①距离短,修建公路工程量小 B.线路①路途短,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工程量大,成本高
(3)修建从b镇到d镇的公路没有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 (选择填空)。
A.地形的影响 B.为提高经济效益 C.工程难度 D.灾害天气
(4)河流流至b镇河段时,左岸以 作用(侵蚀或堆积)为主,水深较 (深或浅)
(5)a、c、d三座城镇的城市等级不一样,服务范围最大的最有可能是 ,c城镇和d城镇的服务范围关系为相互 (排斥或嵌套)。
49.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整体性或差异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1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5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材料六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5分)
人口增长:增长速度 (快或慢),老年人口比重 (高或低);
人口分布:人口 (方位)部多, (方位)部少;
人口迁移:人口以 (迁入或迁出)为主,移民人口比重大。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本国东北迁移的现象,根据材料五、六,分析其各自的原因是什么?(4分)
(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和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你认为这句话是对还是错?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说明你的理由。(4分)
泉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地理试卷(答题卡)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47.(1)D A C F (8分)
(2)负相关(距离市中心越远,高度越低) (1分)
距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昂贵,楼房越高 (1分)
高楼底层通达度较好,能够吸引大量消费人口(1分)
(3)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1分)
(4)降低成本(地租较低)(2分)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2分)
48. (1)侵蚀 堆积 (4分)
(2)② C
(3)B
(4)堆积 浅
(5)d 嵌套
49.
(1) 整体 (2)西风带 (西南风,风向略) (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每空2分)
49. (1)慢 高 东(部) 西(部) 迁入
(2)美国:
南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北方城市工业发展迅速,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中国:
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
东北地区人烟稀少、土壤肥沃,谋生机会多
(3)对 美国人口消费水平高(1分) ,对资源、环境压力大(1分)
(或者: 错 随着美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1分) ,环境人口容量会提升(1分) )
时间
速度
A
B
美国人口数量及部分消费品总量占世界比重(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讨论力F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做功的多少( )
①用水平推力F推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了s。
②用水平推力F推质量为2m的物体沿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前进了s。
③斜面倾角为θ,与斜面平行的推力F,推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上前进了s。
A.①做功最多 B.②做功最多 C.③做功最多 D.做功相等
2.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受到如图所示的力的方向作用时,小球可能运动的方向是( )
A.Oa B.Ob C.Oc D.Od
3.一小孩从公园中的光滑滑梯上加速滑下,对于其机械能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4.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个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可以看到P、Q两球相碰,只改变弧形轨道M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不改变AC高),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 )
A.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同时说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说明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5.NBA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偶尔有这样的场面:在临终场O.1 s的时候,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获得比赛的胜利.如果运动员投篮过程中篮球离开手时速度为v,出手高度为h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不计,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 ( )
A.mv /2+mgh1-mgh2 B.mv /2+mgh2-mgh1
C.mgh1+mgh2- mv /2 D.mgh2-mgh1- mv /2
6.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相等时( )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运动时间为2v0/g
C.物体的竖直分位移为v02/g
D.物体的水平分位移为v02/2g
7.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将匀速上升
B.物体A将减速上升
C.绳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
D.绳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
8.如图所示,在一次空地演习中,离地H高处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1发射一颗炮弹欲轰炸地面目标P,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v2竖直向上发射炮弹拦截.设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s,若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v1、v2 的关系应满足( )
A.v1 = v2 B.v1 = v2
C.v1 = v2 D.v1 = v2
9.将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从某一时刻开始,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F作用一段时间之后撤去,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摩擦力 f与拉力F之比为 ( )
A.1:1 B.1:2
C.1:3 D.1:4
10.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分别为37°,在顶点把小球分别以初速度V0和2V0向左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若小球两次都能够落在斜面上,则小球两次运动时间之比为( )
A.1:2 B.1:3 C.1:4 D.1:8
11.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到直立于地面上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则( )
A.物体A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减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大
C.物体在B点的动能为零,是平衡位置
D.物体从A到B及B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是先变大后变小
12.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
A.0~t0时间内力F的功率逐渐增大
B.t1时刻A的动能最大
C.t2时刻A的速度最大
D.t2时刻后物体做反方向运动
二、实验题(共12分)
1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如图采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
(1)实验中,下面哪些测量工具是必需的 .
A.天平 B.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2)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少的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选用的重锤质量过大
B.数据处理时出现计算错误
C.空气对重锤的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
D.实验时操作不够细,实验数据测量不准确
(3)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的数据,可知重物由0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 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 J。(本题中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三、计算题(共40分)
14.(6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4m/s,现使船头方向始终与河岸垂直渡河,已知水流的速度为3m/s ,河的宽度为100m,求: (1)船到达对岸需要的时间 (2)船靠岸的地点与船出发点间的距离
15.(6分)从某一高度以v0=2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当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成60°角。(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求: (1)抛出时距地面的高度h  (2)水平射程s
16.(8分)如图所示,光滑1/4圆弧的半径为0.2m,有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自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点,然后物体沿粗糙水平面继续向前最远能够到达C处,已知B到C的距离为2m。求:(g=10m/s2)
(1)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率;
(2)物体由圆弧刚到B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3)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7.(10分)汽车在水平直线公路上行驶,额定功率P额=80 kw,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f=2.5×103N,汽车的质量m=2.O×103kg.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1.O m/s2,当汽车达到额定功率后,保持额定功率不变继续行驶.求:
(1)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匀加速运动能保持多长时间
(3)当汽车的速度为20 m/s时的加速度.
18.(10分)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M=2kg和物体B的质量m=1kg,通过轻绳子跨过滑轮相连。斜面光滑,不计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开始时A物体离地的高度为h=0.4m,B物体位于斜面的底端斜面倾角为θ=30°,刚开始时用手托住A物体,使A、B两物均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g=10m/s ,撤去手后,求:
(1)A物体落地瞬间的速度大小?
(2)A物体落地后B物体还能够继续沿斜面向上滑多远?
A物体下落过程中Mgh—Th=Mv2、
泉州一中2011—2012 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答案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三、计算题(共40分)
14.(6分)d=v1t t=25s (2分)
S=v2t s=75m (2分)
S总2=s2+d2 (1分)
所以S总=125m (1分)
15.(6分)解:tanθ=gt/v0 所以t= (2分)
竖直方向h=gt /2 所以 h=0.6m (2分)
水平方向S=v0t 所以S= (2分)
16.(8分)(1)从A到B只有重力做功
mgr = mvB2 /2 -0
所以 VB =2m/s
(2)在B处重力和速度方向垂直所以P=0
(3)从A到C的过程中 mgr – fs= 0-0
又 f=μmg
所以 μ=0.1
17.(10分)
(1)当a=0即F=f时v最大 (1分)
最大速度 Vm=P额/F=P额/f=32m/s (2分)
(2)汽车匀加速行驶中 P=F1V1 (1分)
F1-f=ma1 (1分)
当P增加到额定功率时匀加速结束即匀加速的末速度
V1= P额/ F1
又 V1= a1t (1分)
所以 t=160/9 s≈17.8s (1分)
(3)速度为20m/s时,车已经达到额定功率行驶过程中
P=F2V2 (1分)
F2-f=ma2 (1分)
所以 a2=0.75m/s2 (1分)
18.(10分)
(1)A下落过程中A、B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
A物体下落过程中 Mgh—Th=Mv2/2—0 (2分)
同时B物体沿斜面上升 Th—mghsinθ= mv2/2—0 (2分)
所以 v=2m/s (2分)
(2)A落地后B物体继续沿斜面上升,只有重力做功
—mgh1=0—mv2/2 (2分)
S= h1/sinθ (1分)
所以 S=0.4m (1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6分)
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李陇耕
一.(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形骸(hai) 炮烙(pao luo) 忖度(cun) 奄奄一息(yan yan)
B.上颚(e) 衰竭(shuai jie) 吞噬(shi) 煞费苦心(sha fei)
C.盥洗(guan) 栅栏(shan ) 荒芜(huang) 逍遥自在(xiao yao)
D.咀嚼(jue) 聒噪(guo) 踝节(guo ) 膏腴之地(gao y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百无聊赖 寥寥无几 诞皮赖脸 错综复杂
B.束手待毙 不曲不挠 无影无踪 绿树成荫
C.心安理得 敷衍塞责 峨眉之巅 铤而走险
D.人才挤挤 碧波荡漾 席卷天下 囊括四海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口难调。
B.落日沉下绵延不绝的屋顶时,似乎碰响了夜色,竟溅起满天彩霞。我听着,敛声屏气地听着。
C.它让人们看到:即使光天化日之下,事实确凿,人证齐全,而且网络上已闹到沸反盈天的程度,有些人仍试图隐瞒于己不利的信息。
D.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发展运河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了解运河对杭州的重要性,使这座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旅游路径更为宽敞通达。
B.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是否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C.很多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身边的外国朋友有时会提出类似的问题:“政府允许你们自由旅行吗 ”“去北京旅游,是不是要戴口罩 ”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说明,即使是在全球化迅速扩展的今天,偏见也会那么容易传播。
D.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即将开始。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劝学》一文紧扣“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B.海明威的小说被称为“电报体”,因为其语言简明,叙事张力大,留下的想像空间大。
C.鲁迅的小说风格素来沉郁悲凉,这源于他“掀掉铁屋子”“掀翻这人肉的筵宴”的创作目的。
D.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他和柳宗元在这次运动中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以五十步笑百步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蒙故业,因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河东凶亦然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小学而大遗
③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囊括四海之意
⑥履至尊而制六合
A.①③/④⑤⑥/② B.①③⑥/④/②⑤
C.①③/④⑥/②⑤ D.①③⑥/④⑤/②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语文教育既要重视语感训练,又要将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同时,使之越来越聪明。
对语感与思维的客观同步性仅认识到这一层是不够的。因为它在展现语感基本属性即一般意义的同时,又完成了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这时,语感就超乎了一般的意义,即不光是对语音、文字符号的感觉及对言语(口头和书面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觉、领悟能力。正确、全面认识语感与思维客观同步性的表现,会提高我们在语感训练中调动学习智力因素强化思维训练的自觉性。缺乏思维训练的参与,无疑是语感训练中的缺憾。那些辛辛苦苦一味抓听说读写的语感训练往往事倍功半,症结就在这里;反之,则能事半功倍,学习者的语感过程就能摆脱纯感性的模糊状态的狭隘经验的羁绊。语感能力将因理性经验的参与而越来越强。这些已被实践反复证明。看来,合理加大思维训练的渗透力对于语感训练至关重要。
但是,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强调:语感训练更重要。如果说思维训练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的话,那么,语感训练则是语文教育的特殊任务。
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语文能力,而语感正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实证明,只有在语言实践中获得了言语感觉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言语和运用言语;没有生动、具体的语感,是很难发展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追求语感是一切母语学习的途径,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它关系着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因而,在语文教育中,必须以语感训练为出发点,通过与思维训练的结合,以思维训练服务于语感训练,培养学习者优良的语感。这样语言训练的运行机制就可以清晰化。至于对“哪个重要”的问题,也就不会偏执地下结论。
8.对文中加点词所指代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样”指代的内容是将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B.“分水岭在于兹”句中的“兹”是指语言活动中思维参与的程度。
C.“这一层”是指进行语文教育要重视开发智力、训练思维。
D.“它”指代的内容和“这一层”指代的内容是相同的。
9.对“语感与思维的客观同步性”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
B.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而语言也只有联系思维,才能成为交际工具。
C.语文教育,必须以语感训练为出发点,通过与思维训练的结合,提高学习者的语文能力。
D.在完成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在内的言语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思维的活动。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语感的基本属性是指人们对语音、文字符号的感觉及言语准确而灵敏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B.语文课是以提高语言能力为主的课,不是单纯的思维训练课。
C.合理加大思维训练的渗透力,语感训练才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思维和语感都重要,但重点是语感训练,思维训练要为语感训练服务。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l3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馀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与:参加
B.一权量,定法度 一:统一
C.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 黜:罢免
1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代理崖州事务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让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厉声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4分)
四、(27分)
1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3分)
译文: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3分)
译文:
15.名篇名句默写。(15分)
(1)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
(3)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5)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6)锄櫌棘矜, 。
(7)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9)百年多病独登台。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宋诗很讲究炼字,这首诗首联上下两句各有一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分)
五.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7.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9·19)
子曰:“苗而不秀②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9·22)
注释:①篑:kui,土筐。②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
(1)根据上面两段话,写出两个成语。
成语 、 。
(2)孔子的这两段话对你有何启示 请联系实际简要阐述。
18.简述题(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简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100字左右)
(2)阅读下面文字,说说贾雨村是如何处理该案的。(100字左右)
如今且说贾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
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传原告之人来审。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7分)
有一种爱像海绵
李丹崖
男人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耷拉着脑袋,他不敢目视前方,生怕遇见熟人问他为什么没去上班。男人失业了,在街上转了几天,一直没找到新的工作。
他多么需要一份工作啊!老婆三年前就下岗了,一个人在小区门口靠支一个水果摊贴补家用,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他来供应。儿子的成绩一直在整个年级中名列前茅,更令他骄傲的是,儿子写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回到家里,儿子还要亲自朗读第二遍,给他和妻子听。听儿子朗读作文就成了他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他心里清楚,儿子的作文成绩这么好,除去儿子自身的天分外,还与他每月都给儿子买一本童话杂志有关,那些童话或多或少地启发了儿子的想象力,让儿子总能语出惊人。如今自己连工作也丢了,恐怕10元一本的童话杂志今后也要给儿子“断奶”了。
晚饭后,儿子开始给他朗读自己的作文《水在爸爸的肩头“唱歌”》。在这篇作文中,儿子这样写道:“我非常希望能像张明一样,有一个做送水工的父亲。每一个父亲的肩膀,都曾是儿子的‘战场’。如今,孩子长大了,父亲扛起一桶水,像扛起孩子一样,咣当咣当的水花声,调皮地在父亲的肩头‘唱歌’,这样的肩膀很健硕,这样的肩膀不寂寞。”
儿子的作文提醒了他,他灵机一动,想自己恰巧可以趁此机会做一个送水工,苦是苦了点,但是,孩子乐意,又能下得了台,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第二天下班,他满面笑容地扛着一桶水走进家门,儿子高兴地向他竖起大拇指,说:“爸爸真棒!”妻子也笑容可掬地拧了一下儿子的小脸说:“看,爸爸多疼你,为了满足你的愿望,把自己的工作都辞了!”
儿子的眼泪直在眼圈里打转儿,他赶紧呵斥妻子:“说什么呢 看,都把孩子给弄哭了。”
“爸爸,我这不是哭,我这是高兴。”儿子擦干了眼泪说。尽管男人很累,但是,男人觉得很满足,妻子和儿子没有发现一丝异常的迹象。男人从此就开始当了一名送水工,一干就是一年半。一年半后,他贷款在儿子学校附近开了一家饭馆,由于靠近学校,生意逐渐红火,日子也逐渐过得殷实起来。一天清晨,饭馆刚刚开门,邮递员就送来了一个厚厚的信封。信封上写着儿子的名字,拆开一看,才知道是儿子的作文发表了。顾不上准备饭莱,他就迫不及待地看起儿子的作文来。儿子的这篇作文题为“有一种爱像海绵”。文章没看完,他的泪就挂满了双颊。儿子在作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一年多来,我和妈妈一直为我自己那篇造假的作文感到不安,好在爸爸没有发现什么,只是每当看到爸爸被汗水浸透的背心,我就会禁不住一阵阵心酸,我一直感觉,爸爸就像一块海绵……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男人下岗后,刻意对家人隐瞒了他下岗的事,以免家人担心,他想尽快找一个工作,支撑起这个困难的家。
B.妻子和孩子并不知道男人下岗的事,回家后,男人成功地骗过了家人,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温馨地吃起了晚饭。
C.男人心里清楚,他给孩子买童话杂志对孩子写作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他决定继续买这本杂志的原因。
D.儿子在作文中写到张明有一个做送水工的父亲,他很羡慕,这表明他希望自己的父亲也能够去做送水工。
E.儿子看到自己的父亲做了送水工,心里其实并不高兴,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他很懂事,怕父亲会伤心,所以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20.小说中的父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概述。(6分)
答:
21.儿子的作文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七.作文(70分)
22.请以“这样挺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清晰,不写错别字,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B 。A项“奄奄”应读“yan yan”;C项“栅”应读“zha”;D项“踝”应读“huai”。
2.C。 A项“诞皮赖脸”的“诞”应为“涎”;B项“不曲不挠”的“曲”应为“屈”;D项“人才挤挤”的“挤挤”应为“济济”。
3.A。 A项“众口难调”指不容易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不符合语境,这里是说意见不一,可改为“众说纷纭”。
9.C。C项中夸大了作用,应将“语文能力”改成“语感能力”。
10.C。C项将意思弄反了,应是“事半功倍”。
11.C。论:判罪。
12.A。③写的是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④是侧面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⑥是元淳之子陶正靖所为。
13.B。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定了他“检验失实”的罪。
参考译文:陶元淳,字子师。是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廷试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的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有土司的属官,以限制黎人出入,而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了这一职务。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了法令制度,黎人认为这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下令让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权力,(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子怒斥道:“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黄镇中恐惧,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说:“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总督又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说:“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管理下属呢 ”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元淳喜欢结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道到深夜也不疲倦。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昌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两千,而超额的田赋占了三分之一,百姓十分困窘。元淳对超过的田赋做了考查,多次向上级官员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此事。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
14.(1)可是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得到了天子的权势,统治着八州,使同列的诸侯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看不起他们,(可是)现在君子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他们,真是奇怪的事啊!
15.(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6)非铦于钩戟长铩也(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艰难苦恨繁霜鬓
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18.(1)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先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然后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宝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2)贾雨村原想秉公办案,正准备缉拿要犯时,被手下门子止住。随后门子拿出一张本省的“护官符”给贾雨村,并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此案。
19.AC
20.父亲有责任心,他下岗后首先想到的是找工作支撑困难的家;他很慈爱,关注孩子的成长,再困难也要给孩子买书;他很吃苦耐劳,做送水工,最后通过辛勤的劳动使家境殷实起来;他很坚忍,默默承受着苦难和悲痛,把快乐和爱带给了家人。(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1.在内容上,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了父亲的慈爱、妻子及儿子的善懈人意;(2分)作文是家庭和谐幸福的见证,突显了小说的主题。(2分)在结构上,作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分)
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