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中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辅导之七——分层赋分层级答题的方法与技巧 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2]中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辅导之七——分层赋分层级答题的方法与技巧 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现代文阅读辅导之七——分层赋分层级答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知识与方法
作为语文阅读考查中一道大分值试题,许多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但又十分苦恼,因为很难摸清答题的方式,很难拿到满意的分数。其实,对于层级赋分的题目,我们还是需要弄清它考了什么这一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近年来,语文的这一类题目,主要考查两个方面:
一是内涵类试题:即对关键性词句的赏析或理解,理解文章题目的作用或内涵;
二是探究类题目:写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引发的思考等,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理解和看法。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道分值在5分或以上,题目中包含了“探究”“感悟”“看法”“理解”等字眼的题目时,就需要有层级赋分的考虑。
礼拜二午睡时刻
何君华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背包客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毯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经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背包客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 乌拉家的。背包客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 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光。
背包客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这一等就是一天。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背包客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背包客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 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背包客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莲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 :“什么是锁?”
背包客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主人的话让背包客彻底震惊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已经走到二十一世纪,竟然还有人不 知道什么是锁。背包客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 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 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 能打开一把锁。
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背包客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 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背包客。
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背包客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背包客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
“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本渴不疲乏是 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划着说。
“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 ”背包客不解地问。
“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是赐福给 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
主人生起了火,问背包客:“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
“好。谢谢!”背包客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
吃晚饭的时候,背包客还是不甘心——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 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
“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
“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
“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看起 来,他对今天的伙食很满意。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背包客失眠了。背包客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 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背包客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说的那样, 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
背包客彻底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很快,背包客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就发表在了 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驴友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背包客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场 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
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乌拉家,想弄明白这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只油绿的梅花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剌眼。
“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按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
“家家户户都上了锁。这不,我只好骑马走这么远的路回家吃饭。”老人不高兴地说。
此刻正是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背包客没有一丝困倦,但是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冲动,但是终于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永恒的忤悔者。
(选自《2014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 分析“背包客发表游记”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交代了驴友蜂拥而至的原因,为“奇迹”消失做铺垫,使小说情节急转直下。
2.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阿拉坦乌拉为什么用“并不理会” “自顾自”这种态度对待背包客?) (2分)
(2) “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按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为什么要强调阿拉坦乌拉中午时分骑马归来” ) (3分)
参考答案:⑴阿拉坦乌拉认为奶茶就是给那些口渴的人喝的,在草原上人人都这么做,没有必要解释和道歉,同时背包客说的“锁门”也让他疑惑不解。
⑵与上文“直到今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第回了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驴友“顺手牵羊”的行为困扰了草原牧民,改变了他们生活的状况。
3. “锁”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锁”的理解。(6分)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道题目:2015年浙丽水市中考语文阅读《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最后一题““锁”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锁”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是这样的:
分四个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对文中的“锁”没有形成任何理解,得0分。示例:背包客渴了后,发现牧民家没有上锁,就进去喝奶茶。
第二层级:理解只停留在“锁”的表层意思,得1~2分。示例:牧民家先前没有上锁,后来都上锁了,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三层级:能联系全文,对“锁”的内涵作出自己的理解,但探究欠深入,得3~4分。示例:毡房不上锁,是牧民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体现,也是牧民豪爽性情的体现;后来牧民家都上了锁,这把锁,锁住了驴友们偷的行为,也影响了牧民的生活。
第四层级:能联系全文,对“锁”的丰富内涵作出较为准确而全面的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得5~6分。示例:毡房不上锁,是草原牧民豪爽性情、淳朴民风的体现,蕴涵着牧民的生存智慧--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毡房上了锁,虽然锁住了驴友们“顺手牵羊”的行为,但也锁住了草原牧民长久以来相互提供帮助的方便,破坏了草原牧民的和谐生活。当我们背起行囊走向远方,自己的不当行为也许给当地带去困扰,甚至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造成永久性的破坏,这是像背包客这样的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小说通过背包客的忏悔,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旅游开发与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分析:很显然,第二个层级只关注了“事件现象”;而第三个层级中除了“事件现象”外,还包含了深层的含义,即“事件本质”,也就是说具有两个层级了,“事件现象”+“事件本质”;再看第三个层级的答案,除了“事件现象”+“事件本质”之外,又多了“事件的意义”这样一个层次,变成了“事件现象”+“事件本质”+“事件意义”三个层次,答案组织很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地层层推进,思维的过程很清晰。
总结起来,层级答题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答案的完整性,这是近年来阅卷按点采分要求的具体体现,也就是答案中采分点要全面而完整;二、层次性,答案的组织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层进过程,答案需要层层深入,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三、思维的过程要在答案上适当呈现出来,可以适当用一些相应的关联词语,如“首先”“其次”“最后”、“表面上”“深层地看”“总括起来”等。
层级答题技巧
1.思维角度:
多元思考;放进自我;读懂隐喻;揣摩意图;观照现实。(横向广度思维、纵向深度思维)
2.答题方法:
(1)形式上:不要分点答题,把原先的一二三变换为关联词联接。
(2)语言上:注意用句子表述,不要再单纯用关键词;并且注意语言连贯性。
(3)内容上:注意关联文本,注意联想、引申、拓展。争取做到五个性:文化性,精神性,人文性,思想性,思辨性。
(4)逻辑上:注意层级,要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个体到群体,由个别到时代,由文内到文外,由物质到精神,由现象到本质。
(5)结构上:建议用总分总(或总分)结构。
二、实证性试题
豪华保险柜
[日]星新一
①我投入几乎所有的财产,制作了一个无比豪华的大保险柜。或许有人会说我是一个傻子。用同样的钱,有人会买一辆汽车,把成倍的时间耗费在上班路上并为此自鸣得意;也有人吊儿郎当却戴着镶钻的高级手表。人嘛,一旦有了嗜好就会盲目花钱,而且从来都不会后悔。在这一点上,我也一样。
②我早就把房子卖掉了,现在只能住在一间公寓里。不过,世界上是不会有人专门偷窃保险柜的,所以即使是出远门我也毫不担心。
③只要有空,我就拼命打磨这个保险柜。虽然它的质地是钢铁的,可外壁却是贴银的。我总是仔细打量它、端详它,只要发现一丝暗影就会用软布去擦拭——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犹如触摸娇艳的花朵。保险柜表面总是熠熠生辉,这让我十分得意。
④惬意的擦拭工作结束后,到了晚上,我在床上面朝保险柜躺下,心满意足地入睡。这真是太有趣了!
⑤“喂,起来。”
⑥一天晚上,我突然被人晃醒,睁眼一看,只见旁边站着一个蒙面人,正拿着刀子威胁我。
⑦“不要碰我的保险柜。”我不由得叫起来。
⑧任何人都不愿让人碰自己的心爱之物,可我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五花大绑。我已经无能为了。
⑨“不要出声。我早就盯上你了,告诉我保险柜的开法。
⑩“可是,里面,……”
“闭嘴……”
蒙面男人拿东西塞住我的嘴巴。
“喂,把密码写到纸上。”
迫于无奈,我只好在被绑的状态下艰难地写出了密码,蒙面男人粗暴地转着密码盘,我不忍直视,只好移开视线。
▲ 耀眼的金光顿时溢到外面——保险柜的内壁是镀金的。像我这样兴趣独特的人,钱都花在了这种看不见的地方。
男子眯起眼时,像被金光迷住似的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随后,保险柜的门静静地关上了——它的红外线机关是我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该死,里面什么都没有啊,给我打开。”
柜子里面传来微弱的声音。可我被绑了起来,想开也没法开。继而,里面又传来挣的动静。太好了。保险柜里安了自动装置,只要他挣扎,就会报警。听到警报后,立刻就会有人赶来,
如此一来,我就能得到一大笔抓犯人的奖金。以后保险柜里的镀金又可以加厚一些了。怎么样?实际利益也是很可观的,难道不是吗?
(选自《读者》2020年第6期)[来&源:中教^网%@~]
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叙事特点。(5分)
(1)根据故事情节,补全思维导图。(3分)
----> --->

(2)星新一小说故事很短,情节空间却很大。该小说有此情节发生在眼前具体场景,有些却隐去时间或用想象来补充,这种写作手法称为 ,能使故事情节空间变大,且富于变化。(2分)
2.赏析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我总是仔细打量它、端详它,只要发现一丝暗影就会用软布去擦找——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犹如触摸娇艳的花朵。

3.结合全文,请为 段开头句选择一个更贴合选文的版本,并说明由,(3分)

我选( )


4.“保险柜的门静静地关上了”,“豪华保险柜”关了谁?请联系全文,结合对主题的思考,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第一层级:思维较肤浅,理解角度单。
示例:设有红外线机关,蒙面男人为获取不义之财被关其中,所以豪华保险柜关注了蒙面男人。
第二层级:思想较全面,理解有一定深度。
示例:豪华保险柜,关住了蒙面男人,也关注了我。保险柜是蒙面男人为获取不义之财被关其中。我为满足自己的嗜好,倾尽所有制作豪华保险柜,我所有的快乐和忧愁都第在保险柜上。我心甘情愿作茧自缚。
第三层级:思维全面,深入理解有深度。能将作品意义上升到社会意义层面。
示例:豪华保险柜关住了蒙面男人,也关住了“我”。文中的蒙面男人,为获得财富不惜铤而走险。文中的“我”为保险柜倾注所有的财产和心血,表现出偏离常规、偏执极端的一面。前者为物所控,后者恋物成癖。两者均为物所役,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都被自己心中的豪华保险柜所关,作者借此表达对这类人的讽刺,并以此引起读者对人性对生活的思考
三、阅读同步
向前行的小龙虾 (湖州)
[意大利]詹尼·罗达利中
①一只小龙虾想:“我家族里的人为什么全都向后退着走?我真的想开始向前走,像青蛙一样。如果不成功,我就不要尾巴”。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头几天的练习把他给累坏了。他四处碰撞,虾壳撞肿了,脚也被自己踩疼了。不过,情况一点一点地好起来了,这就像你可以学会任何东西,只要你真的想学。等他信心十足时,他跑去对家人说:“你们看看我。”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
②“儿子啊,”他母亲哭了起来,“你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回到你原来的那个样子吧,像你哥哥们那样行走吧,他们都是非常爱你的。”
③他的哥哥们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冷笑。他父亲严肃地站在那里,看了他一会儿,然后说:“够了。如果你真的想跟我们呆在一起,那你就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如果你想自行其是,这条溪很大,你可以离开,永远不要再回来。”
④小龙虾爱自己的家人,但他觉得自已完全正确,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他拥抱了母亲,对父亲和哥哥们说了再见,就出去闯世界了。当他从一群青蛙身边经过的时候,他们感到十分惊讶。他们围坐在睡莲叶上,闲言闲语地聊起来。
⑤“世界真是颠倒了,”一只青蛙说,“你看那只龙虾,如果可以的话,请告诉我,我错了。”
⑥“再没有什么尊重可言了。”另一只青蛙说。
⑦“啧啧,啧啧。”第三只青蛙说。但小龙虾用他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行走。当他走到一个地方时,他听到一只很老的大龙虾叫他。大龙虾独自一人呆在一块石头旁边,一副很伤心的样子。“早上好。”小龙虾说。
⑧老龙虾盯着他,看了很久,然后才说:“你认为你这是在做什么呢?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这就是我所得到的:我终生孤独,其他龙虾宁愿咬断舌头,也不愿意跟我说话。现在你还来得及,请听我说:接受事实,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吧,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给你的这个建议的。”小龙虾不知道怎样回答,就保持沉默。他内心想道:“我是对的。”
⑨小龙虾向老龙虾告别后,又继续他的旅程。
⑩他能走远吗?他能成功吗?他能纠正这个世界所有的错误吗?我们不知道,因为他仍然.是按第一天的勇气和决心在往前走。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
(选自《美文》2021年第一卷,陈荣生译)
[注释]①詹尼·罗达利: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1.在下面空白处填入合适的词语,概括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3分)


⑴ ⑵ ⑶
2.画横线的句子看似重复,但重复中有变化。请推断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3.在讨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重音时,同学们出现了分歧。:下面两种读法,你赞同哪一种?写出理由。(4分)
A.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
B.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


4.“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的内涵。(5分)
镇堂之宝(绍兴)
揭方晓
①归源村,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村口有家药堂,名叫“德济堂”,在这里已传了三代,代代医术高超,又不欺穷谄富,村民们视之如亲似友,不当外来户看。
②德济堂现在这位掌柜名叫陈须浮,尽得祖辈真传,三根手指轻轻一搭,便知病人阴与晴、圆与缺,拣几样自己炮制的中药,吩咐病人拿水一煎,只几天必定药到病除。
③这德济堂有些古怪,至少在陈须浮儿子陈小浮看来是。古怪之处就在神龛上面不供奉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这样天下公认的中医祖师爷,也不供奉陈家列祖列宗,却只供奉一只白铁皮盒。铁盒还上了锁,黄铜钥匙一直挂在陈须浮腰上,无论寒暑、夜昼,须臾不离身,他人根本甭想摸一下。
④问及白铁皮盒里装了什么,陈须浮每回都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吝啬得要命。不过,若问起自家祖上从哪里来,这神一般的医术又打哪里起,陈须浮便慷慨多了,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⑤据陈须浮介绍,陈家祖上居住在遥远的建昌府,一个古老的地方。那里中药炮制技艺特别有名,上下游产业聚合而成的药帮,人称“建昌帮”,其源于东晋,兴于宋元,于明清鼎盛时成帮。药技流传赣闽四十余市县,在台、粤、港及东南亚地区也有影响。
⑥后来,由于战乱,建昌府老老少少,特别是药帮中人大都外出逃难。陈家祖先是建昌药帮中数得着的大户,遣散众婢仆及学徒,金银细软啥都没带,只带了豚刀和雷公刨这两样中药饮片加工工具,以及那个号称镇堂之宝的药,千里奔逃,来到归源村。从此世居于此,用祖上传下来的医术及中药炮制技艺,混口饭吃,转眼就是百十来年。
⑦豚刀及雷公刨,陈小浮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就跟它们打交道。豚刀亦称建刀,体重、把长、刀面阔大、刀口线直、刃深锋利,适合切制根及根茎、藤木、果实、全草等类药材,包括各种规格的片、段、丝、块。雷公刨又称药刨,适合刨制长、斜、直、圆各形薄片或厚片,刨片片形均匀美观,片张可大可小、可厚可薄,省时省力。
⑧用刀,是最考验药工手艺的。有一回,陈须浮酒后兴起,当众表演了一次“刀功”。只见他右手抓起一把硬如木柴般的中药,塞进豚刀之口,左手操刀,飞一般地上下切之。没几下,刀前的箩筐里便铺了一层薄薄的药片。陈须浮随手抓起一把,迎风扬去,那药片,竟如飞絮般,在空中飘飘扬扬,半天才堪堪落回箩筐里。
⑨陈小浮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从此沉下心来,勤学苦练,寒来暑往间,各种技艺突飞猛进,隐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陈须浮打心眼里高兴。
⑩老人,仿佛都有预知百年之事的能力。这不,一天晚饭后,陈须浮突然叫住了陈小浮,告诉他说,自己腰上的这把黄铜钥匙,可以打开那神龛上的白铁皮盒。只是,须得等自己百年之后才能打开,历代陈家人都是这规矩,不可破。
陈小浮觉得好好地说这话太不吉利,将父亲好一通埋怨。不料第二天早上,陈须浮竟然真的没有醒过来,如同睡着般,无疾而终。含泪料理完父亲后事,陈小浮拿过父亲那把沉甸甸的黄铜钥匙,颤抖地打开那个白铁皮盒。里面无他,只一个鼓鼓囊囊的黄纸包,如寻常中药般。再打开那黄纸包,黑乎乎的一堆,鼻子凑上去一闻,土腥味扑鼻。
陈小浮瞬间明白,这肯定是自己祖上从建昌府向南奔逃时,从脚下抓的一把家乡的泥土啊。泥土如药,治相思。“家乡之土”不正是天底下最好的一味中药吗?
多年以后,当陈小浮躺在太师椅上,惬意地唱着戏曲段子,两岁大的孙子爬到他身上,指着神龛上那白铁皮盒,问那里装有什么时,陈小浮也如父亲般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任宝贝孙子怎样撒娇,也绒口不语。
14风,穿堂而过。陈小浮腰间那把黄铜钥匙碰到桌沿椅角,哗哗作响。

5.阅读小说,完成下表。(12分)
阅读策略 内容 思考
故事线策略 (1)从“悬念→结局”的角度梳理小说故事情节。(语言形式不要求一致)(4分)①____________→镇堂之宝的来历→②____________ 运用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语境策略 第④段: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吝啬得要命。陈须浮便慷慨多了,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2)揣摩加点词“吝啬”“慷慨”在语境中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
关注重复策略 第④段:陈须浮每回都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第 段:陈小浮也如父亲般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 (3)相同的内容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

6.“必读社”网站将本文推荐给读者,评论区留言中,大家认为这篇小说能反映社会生活,内涵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 (1)哭求
(2)命令,威吓
(3)嘲讽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
2.画横线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人物的身份、语气不同。妈妈说“像你哥哥们那样”,是教:以情动人,父亲要求“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是不容置疑的命令,是以势压人;老龙虾则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诫,语重心长。这意味着小龙虾的“向前行”,是离开家人、违抗权威、改变现实,反映了小龙虾受到的阻力和心理压力是多方面的、巨大的,突出小龙虾 “向前行”的勇气和决心。意思相近的句子重复出现,特别是“像.....那样”这一句式的重复,还在表明,阻力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传统的、固执的观念。
评分标准:共3分;写出“变化”的用意2分,写出“重复”的用意1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1) :我选A。重读“想”,说明老龙虾只是有过“教龙虾向前走”的念头。但是小龙虾却不同。小龙虾的“向前走”,不是想法,而是行动,是在“偷偷地练习”,并“向前走了一小段路”被证实可行之后的坚持。所以,重读“想”,可突出这种对比的意味。
示例(2):我选B.重读“教”,表明这位同学读懂了亲身实践和口头指导的区别。小龙虾的“向前走”,是亲身实践,是在“偷偷地练习”,并“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被证实可行之后的坚持。而文中没有交代老龙虾是否“亲自”实践过,只是说“教龙虾向前走”,我认为作者这样写,就是要让读者体会二者间的区别。重读“教”,意味深长。
评分标准:共4分;从老龙虾和小龙虾两方面分析。意思对即可。
4.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思维肤浅,认识停留在表面。(1分)
示例(1):从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小龙虾前景的不确定。
示例(2):这句话,表明作者不确定小龙虾能不能成功,只能表示祝福。亦[低回出“杀”,
第二层:思维停留在表面,但能初步读出句子的意味。(2分)
示例(3)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小龙虾的美好愿望。
示例(4)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小龙虾的勇气和决心的赞扬。
第三层:关注“只能”和“衷心祝福”的意味,但不能把二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思考问.题;或关注其中一-处的意味,思考比较深入但不全面。(3分)
示例(5):这句话中,“只能”表明作者也不确定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能否纠正世界本所有的错误;“衷心祝福”包含的,则是作者对小龙虾的美好愿望,和对小龙虾勇气、决心日的赞扬。
示例(6):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能否纠正世界所有的错误,是不确定的。但是这有
什么关系呢?错误也是成长和进步的工具,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才是最可怕的。
第四层:关注“只能”和“衷心祝福”的意味,并能把二者作为--个有机的整体去思考问题,但不够深入,不能结合儿童文学的特点,不能上升到作者写作意图的层面。(4分)
示例(7):这句话中,“只能”表明作者也不确定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能否纠正世界所有的错误;“衷心祝福”包含的,则是作者对小龙虾“向前行”的美好愿望和对它的赞扬。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未来也不确定。但只要像小龙虾一样,亲自实践,保持勇气,坚定信念,就应该得到祝福。
第五层:关注“只能'和“衷心祝福”的意味,并能把二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思考问题,结合儿童文学的特点,上升到作者写作意图的层面,思维全面深入。(5分)
示例(8):这句话中,“只能”表明作者也不确定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能否纠正世界所有的错误;“衷心祝福”包含的,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未来也不确定。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错误也是成长和进步的工具,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才是最可怕的。作者关心的,是人们把自己的生存现状看做理所当然,还是学会思考其他可替代的选择?,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想要通过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孩子带去自由,进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5.(12分)
(1)①镇堂之宝是什么;②理解“镇堂之宝”的意义/“镇堂之宝”原来是家乡之土。(4分。内容相近即可,语言形式不要求完全一致。每点2分)
(2)“吝啬”指陈须浮对“白铁皮盒子里有什么”的回答过于简单笼统,知道详情却遵循家规不予细说。“慷慨”指陈须浮对家族和手艺的来源介绍详细具体、内容丰富,乐意细说。
(4分。每词2分。意对即可)
(3)重复部分描写了陈家父子回答“白铁皮盒里装有什么”时的态度(表情)与答案,两者的高度一致,既形成了结构上的呼应回环,也暗示出父子间的一脉相承,反复的内容也能
加深读者对“镇堂之宝”的思索。(4分。结构、内容各2分。意对即可)
6.(6分)总体说明:根据文意,理解“镇堂之宝”的意义与陈须浮的形象,进而形成有意义的关联,由此推导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每一层级表述有欠缺酌情扣分。
第三层级(5-6分):思维全面深人,能形成有意义的关联,将理解上升到社会意义层面。
示例: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医药世家的故事。陈家人把“家乡之土”当作“镇堂之宝”,供奉在神龛上,既表达了他们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也寄托着前人对后代能牢记本源、传承家风的愿望。小说塑造了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中医形象,介绍了“建昌帮”的历史与影响、中药加工工具、中药加工技艺、药材等,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小说旨在引发读者对“乡土情结”“中医文化”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思。
第二层级(3-4分):思维较深入,理解问题较全面,但没有形成有意义的关联。
示例一:“镇堂之宝”其实就是“家乡之土”,是陈家供奉在神龛上的、逃难时也不忘带上的世代传承的宝物。“泥土如药,治相思”,这“家乡之土”代表着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后代的希望。不忘家乡,牢记本源,或许是陈家中医药世代流传的原因。
示例二: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医世家的故事,陈氏家族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制药手艺代代传
承,体现了他们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坚守。小说还介绍了“建昌帮”的历史与影响、中药加
工工具和技艺、药材等,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示例三:小说讲述了陈家人把“家乡之土”作为“镇堂之宝”代代传承的故事,表达了陈家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小说也写了陈家几代医术高明,制药手艺高超,展现了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第一层级(1-2分):思维较肤浅,理解角度较单一。
示例一:小说讲述了“镇堂之宝”的传承故事,表达了陈家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示例二:小说塑造了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中医形象,写了陈家人对中医药手艺的传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