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一、选择题1.(2021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A.统一铸币 B.盐铁官营 C.平抑物价 D.休养生息【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题干的“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表明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平抑物价,故C符合题意;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B;休养生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C。2.(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答案】D【详解】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故D符合题意;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不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的作用,排除ABC。故选D。3.(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A.颁布推恩令 B.统一度量衡C.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D.命张骞通西域【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这样增强了中央的经济实力,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实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故C符合题意;颁布推恩令是为了解决封国问题,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命张骞通西域是为了打击匈奴,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1年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人物 措施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答案】A【详解】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汉武帝采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巩固。故A符合题意;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建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思想建议,促使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确立,排除C项;D中彻底消除说法绝对,排除。故选A。5.(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历代王朝的变革,都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汉武帝用惊人的“智慧”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在其多种“智慧”中,思想上推崇的是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的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被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A正确,BCD错误。综上故选A。6.(2021年浙江衢州中考真题)《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铸造货币 B.建立刺史制度C.发兵北击匈奴 D.颁布“推恩令”【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故选项D符合题意;“统一铸造货币”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大一统措施,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建立刺史制度是为了监察百官,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发兵北击匈奴是军事上的措施,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2021年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国历史上他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他”是A.汉武帝 B.汉高祖 C.隋文帝 D.明太祖【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A;汉高祖以黄老之学治理国家,不符合“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排除B;隋文帝、明太祖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不符合“第一次”,排除CD。8.(2021年重庆中考真题A卷)他一改王朝之初“无为而治”的政策,加强集权和对经济的控制,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地位。他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地位,故B正确;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故A错误;隋炀帝和唐太宗时期,儒家已经是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故C、D错误。综上故选B。9.(2021年浙江湖州中考真题)下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币,这两种钱币最早铸造于A.秦国西汉 B.秦国东汉 C.秦朝西汉 D.秦朝东汉【答案】C【详解】秦朝统一后统一货币是圆形方孔钱,西汉时期铸造的货币是五铢钱。故C符合题意;秦国时期是战国时期,排除A项;东汉时期晚于西汉时期,排除B和D项。故选C。造紙术一路西传,后又以机械化的面貌重归故里。完成下面小题。10.(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A.“推恩令” B.废除丞相制度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对董仲舒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D正确;“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的,后被汉武帝采纳,解决了“王国问题”,A错误;明朝废丞相,而不是汉朝,B错误;抑制豪强势力是东汉时期的措施,故C错误。11.(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下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刺史制度的确立 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可知,与西汉初期相比,西汉后期封国的土地越来越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候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故B项正确;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与题干“封国土地减少”不符,排除A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最终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与题干“封国土地减少”不符,排除C项;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与题干“封国土地减少”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1年河南中考真题)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D正确;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故A错误;BC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但是与货币无关,故BC错误。综上故选D。13.(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 87年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多种措施,使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故选D;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在位54年,C错误。14.(2020年广西贺州)如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D正确;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推崇诸子百家学说,排除A;汉武帝时期把儒家学说定位正统思想,不是奉行“无为而治”政策,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授经讲学,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无关,排除C。故选D。15.(2020年云南)据记载,汉朝廷曾赐给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如图文物可以印证汉朝时期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云南地区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C.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D.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由汉滇王金印可以印证汉朝时期,国力强盛,汉武帝开疆拓土,加强了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这枚金印见证了西南地区接受中央政权统治的史实,故B符合题意;材料是在说汉代中央和云南的关系,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材料题16.(2020年重庆B)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中国历经沧桑,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造成这一鲜明特性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实现了“书同文”。……汉代儒者继承先秦儒家“大一统”思想,重视揭示《春秋》中有关“大一统”的微言大义。董仲舒宣扬“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大一统社会政治环境下,司马迁著的《史记》,不但重视反映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历史,而且对于汉朝的“海内一统″和国家强盛給予热情颂扬。……秦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即使在分裂割据的年代,各个政权的统治者,大都以统一为己任、以炎黄之后自居。儒家“大一统”思想始终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支柱,使分裂的国家终归于统一。——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等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1)“大一统”思想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明的认同。(2)秦统一文字、汉统一思想等文化现象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精神。(3)《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统治者不再坚持“大一统”思想。(5)“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答案】(1)正确;(2)正确;(3)未涉及;(4)错误;(5)正确【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大一统”思想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正确。(2)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文字、汉统一思想等文化现象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精神。正确。(3)《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未涉及。(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统治者仍然坚持“大一统”思想。错误。(5)“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正确。17.(2021年贵州安顺中考真题)“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篇目一:制度讨论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注释)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②雠(ch6u):同“仇”。仇雠:仇敌。③制:控制,制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篇目二:史料说史(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篇目三:汉承秦制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汉武帝巩固大一统(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答案】(1)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实物史料。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鼎盛时期。(4)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详解】(1)根据材料“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依据图片信息“(秦)半两铜钱和衡器八斤铜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史料均属于实物史料。“(秦)半两铜钱”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统一货币。“衡器八斤铜权”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统一度量衡。(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也促进了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4)综合分析秦朝秦始皇和西汉汉武帝的措施,我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8.(2020年浙江丽水、金华)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的含义。材料三:(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答案】(1)儒家,道家。特点: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3)说明:儒学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解析】(1)据材料“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荀子属于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庄子属于道家学派,战国时期道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他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是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据材料“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可知,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是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2)据材料“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因而材料二说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儒学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学院的设立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必背考点知识点一、“推恩令”的实施(政治方面)1.背景:(1)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七国之乱:汉初实行什么制度? 面对诸侯王实力的膨胀,汉景帝采取什么措施?结果怎样?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削藩)。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统治。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建议者:主父偃3、具体措施: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成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4、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知识点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思想文化方面)1、背景: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下,诸子百家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具体措施: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文化: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3、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知识点三、盐铁专卖(经济方面)1、背景:富商大贾私人铸币、经营盐铁,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具体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知识点四、北击匈奴(军事方面)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漠北战役 前119年);作用: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都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等。★★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罢黜百家”并不是要禁绝除儒家学说外其他学术流派的思想,只是不会得到统治者的重用而已;秦始皇“焚书坑儒”, 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要控制人们的思想,巩固其统治。★★国家统一与经济强盛有什么内在联系?汉武帝的大一统给我们什么启示?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强盛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统一。如今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是要靠人才的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努力拼搏,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图片解读】汉武帝像(七上P 58);汉代讲经图(七上P61)解读:汉代推行儒学教育,反映了儒家思想在汉代的兴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7张PPT)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备课无忧视频导入视频中的这个16岁少年皇帝是谁?他即位时面临哪些危机?他又开创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去探寻这段历史!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目标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目标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多指地域的统一大统一名词释义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播放视频: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材料一:中央人口封国人口中央辖郡封国辖郡单位:个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材料二:在汉墓中,发现大诸侯王大多使用金镂玉衣新知讲解【善于质疑】“诸侯”这个名词与何时的哪一制度有关?何时废止?为何西汉又会出现这么多诸侯国?汉高祖为了封赏功臣和子弟而实行分封诸侯王,同时并行郡县制,故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但也因此留下了隐患。材料三:汉景帝时 七国之乱示意图说一说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问题一: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统治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材料研读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刘戊之墓。曾参与“七国之乱”谋反,以死谢罪。汉武帝:“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景帝削藩问题一: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武帝??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材料研读材料四:(豪强地主)“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 平准书》“强宗豪右,田宅逾制,倚强凌弱,以众暴寡……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汉书 百官公卿表》问题二:地方上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说一说材料四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政府在地方上还面临什么问题?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材料研读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方案1.直接削藩?方案2.忍耐缓行?景帝直接削藩引起七国之乱,前车之鉴诸侯国强大,春秋战国,前车之鉴这也不行,那也不照,请你帮汉武帝出出主意,该怎么处理?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合作探究主父偃yanˇ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中央中央诸侯诸侯中央中央诸侯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皇帝诸侯王侯诸侯王侯侯侯中央统辖的郡诸侯王侯侯侯侯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推恩令的作用分化实力转移矛盾兵不血刃“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推恩令” 妙在哪里?识图学史为什么景帝直接削藩引起七国之乱,武帝“推恩”实际上是削弱了诸侯的实力,而诸侯还感觉“皇恩浩荡”呢?各抒己见抓住人心,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合作探究措施: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郡,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作用:抑制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刺史制度【刺史】:ci shi刺,在古汉语中有探听、侦察的意思。刺史制度始设于汉武帝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置刺史一人。是负责察问地方和郡县的监察官。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相关史实刺史制度皇帝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地方官员、豪强地主及其子弟刺史职能:对象:监督、监察制度:建立刺史制度。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官员、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作用和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思维导图说内涵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识图学史诸侯王国问题豪强地主问题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思维导图理关系阶段小结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阶段小结政治措施小结颁布“推恩令”01削爵、夺地、甚至除国建立刺史制度0203国家认同加强中央集权0203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播放视频: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百姓无拘无束,对皇帝的做法看不惯的可以说三道四制定严厉的刑法,对乱说话蛊惑人心者治罪,看谁还敢诽谤皇上。用仁礼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忠君守礼,天下太平。既体现了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你能辨别出以下言论分别是出自哪一派别吗?道家法家儒家假如你是皇帝,你会选择哪一家的学说来治国?理由?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新知讲解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人教版七上教材①根据材料,你能发现汉武帝面临什么危机?②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一危机的?士人依附诸侯王,对抗朝政。材料研读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汉代思想家,政治家。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后来,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又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但是汉武帝仍很尊重他,每次朝堂上有处理不好的问题,都会派人到其家中请教他。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董仲舒人物扫描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hu‵董仲舒最早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的皇帝是 变式练训汉武帝【相关史事】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赞赏。儒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法家、道家等主张的混杂思想。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兴办太学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汉武帝是如何推广儒学教育的?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西汉长安太学遗址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 董仲舒传》“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哪家学说?新儒学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思想的某些成分。其主要内容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德刑并用。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秦始皇采用暴力手段坑杀,打击儒学。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汉代讲经图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同是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措施与秦始皇的措施有什么不同?秦—坑儒谷汉代讲经图各抒己见强硬手段 暴力阻止柔和手段 利益引导汉武帝的做法高明顺应人心,因势利导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知识拓展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阶段小结思想措施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1兴办太学读“四书五经”儒士进入政权机构0203思想统一文化认同03020203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中国古代富豪榜之西汉——如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蜀的卓氏、程郑,南阳孔氏,也是由于“大鼓铸”,又“通商贾之利”,富至巨万,腰缠万贯。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三、盐铁专卖材料:吴王刘濞招纳天下亡命之徒盗铸铜钱。同时利用滨海地区产盐,贩卖到全国各地,富同天子,作为对抗中央的资本。甚至宣称:我的金钱在全国到处都有,诸王日夜享受不尽,有应当赏赐的,只要告诉我,我就送给他。——根据《汉书》改编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时期,私人铸币,盐铁经营权被豪强掌握,国家的经济 命脉不被中央控制。材料研读目标导学三、盐铁专卖材料: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史记 货殖列传》导致人民弃农从商,影响农业粮食生产,进而阻碍农业发展,影响社会稳定。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目标导学三、盐铁专卖新知讲解汉武帝控制经济命脉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币:五铢钱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2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作用: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为其他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目标导学三、盐铁专卖合作探究边境不稳秦汉之际,匈奴族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经常挥师南下,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北击匈奴目标导学四、北击匈奴汉初时因国力疲弱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识图学史播放视频:卫青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大大拓展了西汉的疆域。卫青霍去病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通过漠北战役,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目标导学四、北击匈奴新知讲解卫青 前127年霍去病 前121年霍去病 前121年卫青 前119年霍去病 前119年拓疆开土1、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2、漠北战役大败匈奴匈奴受到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目标导学四、北击匈奴识图学史阶段小结01020303020203目标导学四、北击匈奴军事措施小结“和亲”政策夺取河套、河西走廊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决民族危机地域认同汉武帝,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大一统彰显武帝雄才大略汉武帝为什么能实现大一统?1、客观条件:“文景之治”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主观条件: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善用贤才目标导学四、北击匈奴识图学史问题探究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晚年(前89年),他颁布《罪己诏》对自己统治期间不顾百姓生活,穷兵黩武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检讨。推行农业改革,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播种工具——耧车课堂延伸前140年策问董仲舒前131年举天下贤良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前124年设立太学前118年铸五铢钱前119年漠北之战前119年盐铁官营前112年酎金夺爵前110年置平准前89年罪己诏汉武帝的一生前期中期晚期课堂延伸轮台罪己诏“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知识拓展】一份来自汉武帝的公开检讨书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以史实为根据。2、一分为二、公正、客观、中肯我看——汉武大帝读史明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汉武帝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地融入到华夏民族的血液中,他把华夏族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汉族。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课堂延伸千古一帝铸丰碑课堂延伸 思想 政治 经济 军事社会问题:解决方法:接受董仲舒建议 ,兴办 。 接受主父偃建议实施 、建立 制度。 中央铸 、实行 官营、平抑 。 北击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太学推恩令 刺史五铢钱 盐铁 物价匈奴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大一统也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课堂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思想推恩令削侯设置刺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经济盐铁专营铸造五铢平抑物价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板书设计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B2.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D3.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锦衣卫 B.刺史C.太尉 D.节度使B4.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A5、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1)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以上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两人所采取的做法有什么区别?(3)两人的做法在历史上一个被诋毁,一个被赞誉,这是为什么?(1)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2)秦始皇采用了比较强硬的手段,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采用了比较温和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反对;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高了儒家学说的地位,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受到历代读书人的赞誉。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中考真题测试(学生版)一、选择题1.(2021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A.统一铸币 B.盐铁官营 C.平抑物价 D.休养生息2.(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3.(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A.颁布推恩令 B.统一度量衡C.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D.命张骞通西域4.(2021年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人物 措施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5.(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历代王朝的变革,都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汉武帝用惊人的“智慧”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在其多种“智慧”中,思想上推崇的是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6.(2021年浙江衢州中考真题)《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铸造货币 B.建立刺史制度C.发兵北击匈奴 D.颁布“推恩令”7.(2021年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国历史上他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他”是A.汉武帝 B.汉高祖 C.隋文帝 D.明太祖8.(2021年重庆中考真题A卷)他一改王朝之初“无为而治”的政策,加强集权和对经济的控制,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地位。他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9.(2021年浙江湖州中考真题)下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币,这两种钱币最早铸造于A.秦国西汉 B.秦国东汉 C.秦朝西汉 D.秦朝东汉10.(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A.“推恩令” B.废除丞相制度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下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刺史制度的确立 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12.(2021年河南中考真题)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13.(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 87年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4.(2020年广西贺州)如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15.(2020年云南)据记载,汉朝廷曾赐给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如图文物可以印证汉朝时期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云南地区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C.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D.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材料题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中国历经沧桑,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造成这一鲜明特性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实现了“书同文”。……汉代儒者继承先秦儒家“大一统”思想,重视揭示《春秋》中有关“大一统”的微言大义。董仲舒宣扬“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大一统社会政治环境下,司马迁著的《史记》,不但重视反映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历史,而且对于汉朝的“海内一统″和国家强盛給予热情颂扬。……秦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即使在分裂割据的年代,各个政权的统治者,大都以统一为己任、以炎黄之后自居。儒家“大一统”思想始终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支柱,使分裂的国家终归于统一。——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等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1)“大一统”思想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明的认同。(2)秦统一文字、汉统一思想等文化现象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精神。(3)《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统治者不再坚持“大一统”思想。(5)“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7.(2021年贵州安顺中考真题)“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篇目一:制度讨论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注释)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②雠(ch6u):同“仇”。仇雠:仇敌。③制:控制,制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篇目二:史料说史(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篇目三:汉承秦制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汉武帝巩固大一统(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18.(2020年浙江丽水、金华)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的含义。材料三:(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mp4 卫青.mp4 汉武帝登上皇位.avi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必背考点.doc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中考真题测试)学生版.doc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doc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精品课件与视频).pptx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