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9科10份)

资源简介

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
(化学)
(2012.08)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P 31 He 4
Li 7 Na 23 Mg 24 Al 27 Fe 56 Cu 64 Ag 1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15题30分)
1、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 用 pH试纸测得某雨水的pH<7,故该雨水为酸雨 
B. 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H2、SO2和Cl2
 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轻轻搅拌并滤干有利于过滤
 D.酸碱中和滴定时,在锥形瓶中加入少许蒸馏水有利于提高滴定实验的准确性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高锰酸钾溶液与浓盐酸混合:2MnO4—+2Cl—+16H+=2Mn2++Cl2↑+8H2O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H2O+SO2=CaSO3↓+2HClO
 C.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D.向浓热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l2:4Cl2+8OH—=7Cl—+ClO4—+4H2O
5、下列关于漂粉精在空气中容易失效原因的准确表述是
 ①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②CaCl2易潮解 ③Ca(ClO)2易和盐酸反应 ④Ca(ClO)2易和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② D.以上都不确切
6、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正确的是
①2H2S+SO2=3S+2H2O ; 2 :1
②6HNO3(浓)+S=H2SO4+6NO2+2H2O ; 1 :6
③Fe +4HNO3=Fe(NO3)3+NO+2H2O; 1 :1
④Si+2NaOH+H2O=Na2SiO3+2H2; 3 :1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③ C.只有①和④ D.①②③④都正确
7、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B.新制氯水光照后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Cl2
 C.浓H2SO4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Cu发生剧烈反应
 D.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故在常温下就可以将铁氧化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沸点:HI>HBr>HCl ②熔点:SiO2>NaCl>SiI4
③酸性:HClO4>H2SO4>H3PO4 ④碱性:NaOH>Mg(OH)2>Al(OH)3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都正确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在Cl2中燃烧主要生成PCl5 
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C.漂白粉和漂白精的有效成分都是Ca(ClO)2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12、1.8g某物质在氯气中燃烧,质量增加了7.1g,该物质可能是
①铁 ②铝 ③铁锂合金 ④镁铝合金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②③   D.①④
13、150℃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的气态混合物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的 
A.48倍 B. 12倍 C. 6倍 D. 24倍
17、标况下,34g 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L,关于该混合气体有下列的说法 ①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5:3 ②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35:33 ③混合气体中碳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8:1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约为1.52g/L,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④ D.①②③④都正确
18、将盛有amol NO2和bmol NO(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于事先盛有水的水槽中,再通入b mol O2,充分反应后试管里剩余的气体的成分及物质的量取决于a与b的关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若余NO,则a<b,且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为(a-b)/3
②若余O2,则a<b,且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为(b-a)/4
③若无气体剩余,则a=b,且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22.4 mol.L—1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 ①②③都不正确 D. ①②③都正确
第Ⅱ卷(本试卷共52分)
二、填空题
22、(9分)某同学设计如下装置以除去N2中的O2、CO2、H2S、C2H4等气体,制得纯净而干燥的N2。
分别指出A、B、C、D四个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及所要除去的杂质(填相应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3、(9分)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
请填写以下空白:
C的阴离子相同,D、E的阳离子相同 ③用石墨电极电解A的溶液,阳极有无色气体产生,阴极有红色物质生成 ④C溶液与D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白色沉淀和一种气体,且此沉淀可溶于B的溶液,此气体通入E的溶液中可产生另一种白色沉淀。
请根据以上事实填空:
⑴写出B、C、E的化学式:B___________、C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⑵D溶液的pH>7,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C溶液与D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用石墨电极电解400mL 1.0 mo1·L—1 A的溶液,当阳极有2.24 L气体(标准状况)产生时,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设溶液的体积不变)。
25、(10分)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⑴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⑵第二个盛有品红溶液的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6、(7分)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氯化钠 (B)硫化钠
(C)亚硫酸钠 (D)硫代硫酸钠 (E)硫酸钠 (F)碳酸钠.向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浅黄色的沉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中不含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 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相应的字母,填写出两种情况即可)。
第一种情况是____________,第二种情况是____________。
27、(8分)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和I相遇产生白烟;
②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Mg条能在F中剧烈燃烧,有黑色和白色两种产物;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 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②中白烟的电子式是 ;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H的化学式是 。
混合气
A B C D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
(数学理)
(2012.08)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 150分
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定义集合运算:.设集合,,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
A.0 B.6 C.12 D.18
2.若函数的定义域都是R,则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A. 有一个 ,使 B. 有无数多个,使
C. 对R中任意的x,使 D. 在R中不存在x,使
3.设复数,,,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4.已知是非零向量且满足,,则与的夹角是( )
A. B. C. D.
5.右面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运行结果是( )
A.5 B .6 C. 7 D .8
6.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A.1 B.
C. D.
7. 若函数,又,且的最小值为,则正数的值是( )
A. B. C. D.
8. 如图,已知抛物线的焦点F恰好是双曲线的右焦点,且两条曲线的交点的连线过F,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1.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不等于0和1,此数列前项的和为,且满足,则满足条件的数列共有( )
A. 2个 B. 6个 C. 8个 D. 16个
12. 已知为定义在上的可导函数,且 对于任意恒成立,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数列中,,若存在实数,使得数列为等差数列,则=
14.已知,其中,那么
15.已知关于x的实系数方程的一根在内,另一根在内,则点所在区域的面积为
16.如图所示,是一个由三根细铁杆,,组成的支架,三根铁杆的两两夹角都是,一个半径为1的球放在支架上,则球心到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的面积满足,且,与的夹角为.
(1)求的取值范围;
(2)求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从全校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的试卷中抽取一个样本,考察竞赛的成绩分布,将样本分成5组,绘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组的小长方形的高之比为1:3:6:4:2,最右边一组的频数是6,请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样本的容量是多少?
(2)列出频率分布表;
(3)成绩落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求出该小组的频数,频率;
(4)估计这次竞赛中,成绩高于60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9.(本题满分为12分)
在四棱锥中,底面,,,,
,是的中点.
证明:;
证明:平面;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本题满分为12分)
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焦距为4,离心率为.
(I)求椭圆方程;
(II)设椭圆在y轴的正半轴上的焦点为M,又点A和点B在椭圆上,且M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2,求线段AB所在直线的方程.
21.(本题满分为12分)
已知函数的图像过坐标原点,且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
(1)求实数的值;
(2)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3)对任意给定的正实数,曲线上是否存在两点,使得是以为
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且此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在轴上?请说明理由.
(以下三道题任选其一,满分10分)
22. 圆O是的外接圆,过点C的圆的切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D,,
AB=BC=3,求BD以及AC的长.
23. 已知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C1,C2相交于A,B两点
(I)把曲线C1,C2的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II)求弦AB的长度.
24. 已知都是正数,且成等比数列,求证: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D 2D 3 B 4 B 5 C 6 D 7 B 8 C 9 D 10 A 11B 12A
二、填空题:
13、 14、11 15、 16、
三、解答题:
17、解:(1)因为,与的夹角为,所以
(3分)
又,所以,即,又,
所以 . (5分)
18、解:频率分布直方图中,长方形高之比=面积之比=频数之比=频率之比.
(I)样本的容量为(1+3+6+4+2)×=48 (3分)
(II)频率分布表如下:
分组 频数 频率
55.5~60.5 3 1/16
60.5~70.5 9 3/16
70.5~80.5 18 3/8
80.5~90.5 12 1/4
90.5~100.5 6 1/8
合计 48 1
(6分)
(III)成绩落在[70.5,80.5)内的人数最多,频数为,频率为:
(9分)
(IV)估计成绩高于60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 (12分)
19、(I)证明:底面,.又面,
面,. (3分)
(II)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又是 的中点,,又由(1)可知,

又底面,,
又面
平面. (6分)
(III)解:由题可知 两两垂直,
设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即 取则即
由图可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2分)
20、解:(I),,,.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 (4分)
(II)设,,
过A,B的直线方程为
由M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2,得,(6分)
则由 得 (8分)
故 , 消 x2得
解得 , (11分)
所以, . (12分)
21、解:
(I)当时,则. (1分)
依题意,得 即,解得. (3分)
(II)由(1)知,
①当时
令得或 (4分)
当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0 ()
- 0 + 0 -
单调递减 极小值 单调递增 极大值 单调递减

所以在上的最大值为. (6分)
②当时,
不妨设,则,显然
因为是以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即 ①
若方程①有解,则存在满足题意的两点;若方程①无解,则不存在满足题意的两点
若,则,代入①式得,
即,而此方程无实数解,因此. (10分)
此时,代入①式得,即 ②
令,则,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因为,所以,当时,,所以的取值范围为.所以对于,方程②总有解,即方程①总有解.
因此对任意给定的正实数,曲线上总存在两点,使得是以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且此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在y轴上. (12分)
22、解:由切割线定理得
,故,
解得 (6分)
因为,所以 ∽ (8分)
所以 ,得 (10分)
因为成等比数列,所以
又因为都是正数,所以 ………… 4分
所以
所以, ………… 10分
开始
i=1,S=0
S≤20
S=S+i


输出i
结束
i=i+1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x
y
F
O
频率/组距
分数
50.5数
60.5数
70.5数
80.5数
90.5数
100.5数
A
B
C
D
O

A
B
C
D
P
E
x
y
z
y
A
B
O
·
M
x
A
B
C
D
O
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
(政治)
(2012.08)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假如2009年某商品用人民币表示为1596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如果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为
A、200美元 B、192美元 C、199.5美元 D、180.15美元
2、家庭投资理财可以有多种选择,在下列的家庭理财方案中,既符合“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念,又符合“平时投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的广告语的是
A、按比例投资储蓄、国债、股票和商业保险
B、借钱购买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财产保险
C、增加外币储蓄、黄金投资和社会保险
D、购买国债、住房、汽车和人身保险
3、从上海的“楼倒倒”,成都“楼歪歪”,到南京“楼脆脆”……,房屋建筑的质量问题在挑战中国“房奴”忍耐度的同时,用“歪歪倒倒”的事实“脆脆”地告诉我们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固有弊端
②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③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消除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④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房地产业的监督力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在现实生活中,稳定物价可采取多种手段。要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可以
①降低利率—投资增加—生产资料需求扩大—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5、政府在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应该
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全面提升个人素质,适应岗位需要
④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
⑤要转变就业观念
⑥要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改善就业结构
A、①②④⑥ B、①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⑥
6、右图描述的是某商品在2010上半年中价格走势。对该
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商品很可能处于卖方市场
B生产该商品可能会付出更多的劳动
C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迅速下降
D生产者可能会调整该商品的生产规模
7、国家运用财政补贴支持“家电下乡”,启动农村消费。下列举措与这一政策相同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B、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
C、适当增发国债
D、铁道部决定2009年春运旅客列车票价不上浮
8、右图是产品生命周期与销售利润曲线图。
如果要阻止产品生命周期从A到B运动,
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增加产品的市场效用
②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④开拓产品的市场范围
(产品生命周期与销售利润曲线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启动起来。”他指出:消费者“可买可不买的,不买”和“可买可不买的,买”,这对经济发展大不一样。这“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A、个人消费对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反作用
B、个人消费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C、生产对消费能否起到决定作用
D、消费能否成为最终需求
10、某村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30亩果园,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后,他将这30亩果园转包给了李某,每年都会从李某处收取承包费。张某
用积累的资金购买了一辆客车跑长途运输,并雇了一名司机。致富后不忘乡亲,自己出资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关于材料中的各种收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张某承包果园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B、张某从李某处的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所得
C、张某从事长途运输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D、司机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11、针对不法商家借“家电下乡”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展开专项整治活动。下列各项与材料中体现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相一致的是
A、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
B、从5月1日起,我国卷烟批发环节加征了一道税率为5%的从价税
C、国家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D、国务院第58次常务会议通过《彩票管理条例》
12、为应对欧盟对中国皮鞋再次进行“日落复审”企图延长反倾销时限的做法,
中国已有60家鞋企积极应诉,创欧盟反倾销复审调查应诉企业数量之最。这
说明面对国际上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我国企业首先应
A、主动退出传统市场以求自保
B、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C、请求本国政府实行反报复措施
D、积极应诉,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0年3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9年美国的人权记录》以回应美国25日发表的《2009年国别人权报告》中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据此回答13—14题:
1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发扬人民民主。人民民主被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其原因是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②只有坚持国家专政职能,才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③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④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4、享有充分的人权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参与政治生活是享受政治权利的具体体现。我们参与政治生活
①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②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和准则
③必须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④就要无拘无束充分享有政治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A、国家利益至上,个人绝对服从 B、疫情关乎稳定,自由岂能滥用
C、坚持就是胜利,危难方显真情 D、政府对民负责,及时化解危机
16、针对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实际,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国务院近两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实施意见的通知》。这一做法体现了
A、行使立法权,确保经济工作有法可依
B、依法履行管理经济的职能
C、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D、制定行政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7、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选项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是
A、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B、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
C、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与国外政党的交流
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18、我国人大代表的职责是
①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②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③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④依法行政,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9、人大听审制度是指人大常委的组成人员或部分人大代表,对同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审判时进行旁听的制度,是一种新的监督方式。建立人大听审制度,有利于
①加强人大对法院审判人员的监督
②增强审判人员严格依法办案的观念
③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④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面对当今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胡锦涛主席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新疆要紧紧抓住机遇,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之所以强调团结稳定,其原因在于
①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坚持民族团结稳定是实现共同繁荣的物质基础
③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最高利益
④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⑤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⑥抓住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22、2009年12月1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总统共同出席了在土库曼斯坦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体现了
A、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B、中国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D、中国正在成长为世界的一极
23、20国集团峰会决定G20将取代G8成为永久性国际经济协作组织,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言权将获得提升,标志着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未来将能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这表明
①各类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③不同国家间存在着共同利益
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①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着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②实行”一国两制“的澳门走过十年辉煌历程
③江苏省华西村党委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④江苏实施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太湖治理取得成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5、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
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
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
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
性的阶段。这启示我们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对待错误
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能力
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6、不怕不信鬼神,就怕家中有病人。这说明
A、鬼神观念有其客观根源
B、鬼神并不存在,是人创造的
C、鬼神观念是和人类鬼神观念是和人类社会一同产生的
D、鬼神观念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7、古代思想家王充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是
A、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B、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8、2009年12月4日是第九个法制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适应普法深入发展要求,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而确立的。下列说法与材料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B、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C、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30、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17分)
材料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0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去年12月份扩大1.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12月份降低0.2个百分点。
材料二: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和对房地产泡沫担忧的加剧,一些地方政府打出“组合拳”。 如上海市政府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一方面增加e有效供给,加大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房的供应力度,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税收、差别利率、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抑制投机性购房,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简述这一现象对居民消费的负面
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上海市政府相关举措的经济学依据。(9分)
32、(14分)
综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述问题。
33、(9分)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政府早在2007年6月份就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而后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把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请你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制定节能减排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5 CACDB 6 —10 CCABA 11—15 CDABB
16—20 BDAAB 21—25 BBCBB 26—30 AACBB
二、非选择题:
33、(9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节能减排措施正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和我国能源资源的紧张状况作出的正确决策。(3分)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制定节能减排措施,有助于培养企业与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制定节能减排措施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3分)
价格


1 6 月份
金额 A
B
销售曲线
利润曲线
介入 成长 成熟 衰退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
(物理)
(2012.08)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柱体A的横截面是圆心角为π/2的扇形面,其弧形表面光滑,而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粗糙。在光滑竖直墙壁与柱体之间放置一质量为m的球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使柱体向右移动少许,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
A.球对墙的压力增大 B.柱体与球之间的作用力减小
C.柱体所受的摩擦力减小 D.柱体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2、如图甲所示,水平抛出的物体,抵达斜面上端P处时速度恰好沿着斜面方向,紧贴斜面PQ无摩擦滑下。图乙为物体沿x方向和y方向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及速度-时间图象,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3.将金属块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箱子中,如图所示,在箱子的上顶板和下底板装有压力传感器,能随时显示出金属块和弹簧对箱子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压力大小。将箱子置于电梯中,随电梯沿竖直方向运动。当箱子随电梯以a=4.0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4.0N,下底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N。取g=10m/s2,若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则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5m/s2
B.匀加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5m/s2
C.匀速上升
D.静止状态
4.一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仞速度,使其绕O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1=7 F2设R,m,引力常量为G,F1为已知量,忽略各种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足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F1/7m
B.卫星绕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Gm/R)1/2
C.星球的质量为F1R2/(7Gm)
D.小球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
5.如右图所示,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物体处于场强按E=E0-kt(E0、k均为大于零的常数,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变化的电场中,物体与竖直墙壁间动摩擦因数为μ,当t=0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电场空间和墙面均足够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开始运动后加速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
B.物体开始运动后加速度不断增加
C.经过时间,物体的加速度达到最大
D.经过时间,物体运动速度达最大值
7. 如图所示,MN是一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a到b穿越这条电场线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从a到b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B.负点电荷一定位于M点左侧
C.带电粒子在a点时具有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D.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8.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出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如图所示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是( )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 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9.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A、B,带有等量异种电荷,通过绝缘轻弹簧相连接,置于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突然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两小球A、B将由静止开始运动,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对两小球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设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电荷间库仑力的作用且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 ( )
A.由于电场力对球A和球B做功为0,故
小球电势能总和始终不变
B.由于两个小球所受电场力等大反向,
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C.当弹簧长度达到最大值时,系统机械能最大
D.当小球所受电场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时,
系统动能最大
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相等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变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秒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C,重力加 速度为g。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F的最小值为
B.F的最大值为M
C.物块A在t秒内的位移为
D.F力做功为2
二、实验题:
11.(4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 最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
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12. (1).(4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
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在
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该同学有装置
和操作中的主要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受到合外力等于小沙桶和沙的总重量,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措施:(A)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小桶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B)调整沙的多少,使沙和小沙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请问:
①(2分)以上哪一个措施中有何重大错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在改正了上述错误之后,保持小车及砝码质量M不变.反复改变沙的质量,并测得一系列数据,结果发现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小桶及砂重量)与加速度的比值略大于小车及砝码质量M,经检查发现滑轮非常光滑,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且事先基本上平衡了摩擦力,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4.(11分)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相距为L的A、B两点处分别固定着两个等量正电荷。a、b是AB连线上两点,其中Aa=Bb=,O为AB连线的中点。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初动能E0从a点出发,沿AB直线向b运动,其中小滑块第一次经过O点时的动能为初动能的n倍(n>1),到达b点时动能恰好为零,小滑块最终停在O点,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Ob两点间的电势差UOb。
(3)小滑块运动的总路程s。
15.(15分)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有一距星球表面高度h=R处的卫星,绕该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其周期T=2π。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若在该星球表面有一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AB部分为一长为12.8m并以5m/s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BCD部分为一半径为1.6m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轨道,直径BD恰好竖直,并与传送带相切于B点。现将一质量为0.1kg的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左端A点上,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问: 滑块能否到达D点?若能到达,试求出到达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若不能到达D点,试求出滑块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及到达最大高度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16.(16分) 如图所示,y轴在竖直方向,x轴在水平方向,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在座标为(0,0.3)A点以初速度v0平行于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中,在y>0,x>0的空间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E1,在y<0 ,x>0 的空间存在沿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E2,其中m = 0.1kg ,q = + 1.0×10-3C, v0 = 2m/s ,,,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球到达x轴上的速度
(2)小球回到y轴时的座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 BC 2 AD 3 B 4 AC 5 B
6 B C 7 D 8 A  9 CD 10 A
二实验题答案:
11 C
12 (1)主要错误是:A 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稳衡摩擦力;B 电源应改用6V的交流电源;
C 牵引小车的细线没有与木板平行;D 开始实验时,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每小点1分)
(2)①(A)中平衡摩擦力时,不应用小桶拉动小车做匀速运动,应让小车拖着纸带下滑来平衡摩擦力。(2分)
②由于拉小车的合外力F < mg ,而处理数据时又将F=mg处理,
因此有:(2分)
13 0.85(2分); 1.8(2分); 0.37(2分)
由③——⑤式得: ⑥―――1分
(3)对于小滑块从a开始运动到最终在O点停下的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⑦ ――――2分
而 ⑧ ―――1分
由③——⑧式得: ⑨ ―――1分
15、(本题15分;第一问5分,第二问10分)
解:(1)对距星球表面h=R处的卫星(设其质量为m),有:
① ―――――(2分)
对在星球表面的物体m′,有:
② ―――――(2分)
解得:g = 1.6 m/s2 ――――――(1分)
(2)设滑块从A到B一直被加速,且设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B
则: ―――(1分)
因VB < 5m/s,故滑块一直被加速 ――――――(1分)
设滑块能到达D点,且设到达D点时的速度为VD
则在B到D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mg·2R = mVD2–mVB2 ―――(2分)
解得: ―――――(1分)
而滑块能到达D点的临界速度:V0 = = 1.6 m/s < VD,即滑块能到达D点。
―――――――――――――(1分)
16①(6分)小球做类平抛运动,设在竖直方向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未速度为V,V与x轴正方向夹角α
=m …… ①―――――(1分)
……②―――――(1分)
……③―――――(1分)
……④―――――(1分)
……⑤―――――(1分)
由以上各式得V=4m/s,α=60°―――――(1分)
②(10分)由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再次做类平抛运动,―――――(1分)
设运动的加速度为a2,x1为第一次水平方向的位移,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⑥―――――(2分)
……⑦―――――(1分)
……⑧―――――(2分)
……⑨―――――(2分)
……⑩―――――(1分)
―――――(1分)
注:16题(2)问用其他方法答对也得分。
M
N
a
b
A
O
b
a
B
E0
A B
V
C
D
v0
A
y/m
E1
E2
x/m
O
600
300
x/m
y/m
O
y’
x'
v
S0
S
x1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
(地理)
(2012.08)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下图中MN为晨昏线,阴影与空白区域分属不同的日期,读图回答1~2题。
N
1.如果上图为南半球,北京时间为
A.16时 B.8时 C.12时 D.0时
2.如果上图为北半球,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墨西哥高原 B.长江正值汛期
C.三江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D.巴西高原草木繁茂
右图中P线是晨昏线的一段,a、b、c为P线上的三点。读图回答3~4题。
3.若a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线的名称及a地的位置分别是晨线、北半球
B.a地旗杆的影子一天转过了165°
C.a地在低纬、中纬、高纬地区的可能性都有
D.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4.若c地为杭州,此刻温哥华(120°W)的地方时为2时30分,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哥华是一年中举办滑雪运动最好的季节
B.澳大利亚东南部农场正忙于犁地种植小麦
C.哈尔滨(45°N)正午时刻旗杆的影长刚好与旗杆等长
D.新疆天山的牧民把羊群赶到森林带以上放牧
读右图,回答5~7题。
5.若X轴表示北半球纬度,Y轴表示夜长,则
A.由a曲线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B.由b曲线可推知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C.由a曲线可推知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由b曲线可推知北京日出时刻早于南京
6.若X轴表示时间,a曲线表示气压变化,b曲线表示气温变化,则该图表示
A.暖锋过境 B.台风过境 C.冷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7.若X轴表示时间,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曲线代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B.a曲线代表沿海赤潮发生频率的变化
C.b曲线代表广州郊区种植业产值比例的变化
D.b曲线代表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
8.右图为等太阳高度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此时为下午
B.AO之间的距离约为8600Km
C.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为43°08
D.这一天,A点昼短夜长
9.如图所示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0.若下图中所示曲线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a,b,c三处岩石年龄关系为a=c>b,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①剖面处为向斜构造②剖面处是背斜构造③一般中午时d处气压略高于a处④深夜c处常吹山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河流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A.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B. 滥采滥挖珊瑚礁使海水逐年变深
C.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使海水逐年变浅 D.填海造陆使海水逐年变浅
12.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对此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禁止滥采滥挖珊瑚礁 B.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C.经常使用挖泥船清除泥沙 D.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
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天数等值线图(图中②③④均为省级中心城市)。回答13~14题:
13.“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能形象写照图中
A.城市①② B. 城市①④ C.城市③④ D. 城市②③
14.图示地区“夜雨”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热力环流 B.台风 C.地形雨 D.锋面气旋
下面左图中OM,OL分别为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投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右图中曲线为P、Q两水文站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回答15~17题:
15.该地纬度为
A.23026′N B.43008′N C.700 N D.16034′N
16.左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向西 D.自南向北
18.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A.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B.乙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C.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19.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气候资料,完成20~21题。
气温(℃) 降水(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5 28 12 225 683
20.A、B、C三处适宜布局的农业部门分别是
A.粮食种植业、果树栽培业、蔬菜禽畜业
B.粮食种植业、蔬菜禽畜业、果树栽培业
C.果树栽培业、粮食种植业、蔬菜禽畜业
D.果树栽培业、蔬菜禽畜业、粮食种植业
21.该地拟建一座水泥厂(E)、一座食品厂(F)、一座水电站(G),关于地址的选择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E在城郊西北、F在城区、G在I河上游
B.E在城郊西北、F在城区、G在两河交汇处
C.E在城郊西南、F在城郊、G在H河上游
D.E在城郊西南、F在城区、G在两河交汇处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读图回答22~24题。
2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探明蕴藏量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丙>甲>丁>乙 D.乙<丙<丁<甲
25.有关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正确的是
A.②疗养区 ④火电厂 B.③高新工业区 ⑦污水处理厂
C.①机场 ⑧城市绿化带 D.⑤水厂 ⑥港口
26.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面积缩小一定与泥沙淤积无关
B.图中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C.该城市的基本形态向分散疏松式的方向发展
D.为保证该城市的粮食供应,农田都应用作发展水稻种植业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27~28题。
下图是“某地某日气温及全年昼夜分布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依据上图中哪些信息可以判断出M点是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①纬度分布 ②山地走向 ③昼夜长短年变化 ④降水量季节变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有关本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在大陆西岸 B.棉花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
C.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 D.有大面积草场分布
下面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左)以及图中M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左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31~33题。
读某区域城市分布图、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左图)以及甲城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
运量统计图(右图),回答34~35题.
34.图中所示城市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C.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35.右图反映的甲城市区域最可能是
A.bc间的区域 B.ab间的区域
C.a以内的区域 D.c以外的区域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15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河流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___________。如果该河流位于西半球,则其注入的大洋可能是___________。(4分)
(2)如果甲地时间为当地时间17时,则北京地区的昼长约为___________小时。(2分)
(3)和甲地区气候特征相类似的丹麦农业历史悠久。19世纪70年代起,北美和俄国的粮食源源不断地驶往西欧,廉价的粮食冲击着欧洲市场,迫使丹麦进行了重大的农业结构调整。结合丹麦的农业区位,分析丹麦的农业结构作了怎样的调整,并说明有利于其农业结构调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因素有哪些?(9分)
图甲
图乙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
(生物)
(2012.08)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30每题1分,31—44每题2分,共58分)
1、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DNA分子复制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分别位于两个( )
A、同源染色体上 B、非同源染色体上
C、非姐妹染色体上 D、姐妹染色体上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时( )
A、原料、模板和酶均来自细菌
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C、模板来自细菌,原料来自噬菌体
D、模板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3、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两条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是12276。合成这个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合成它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是( )
A、144,432 B、144,864 C、120,360 D、120,720
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C、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D、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5、蝴蝶的体色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而雌性不管是什么基因型都是白色。雄和雌都可以有棒型触角,且正常触角(A)对棒型触角(a)为显性。据下面杂交实验结果推导亲本基因型为( )
亲本:白、正常(父本)×白、棒(母本)
雄子代:都是黄、正常
雌子代:都是白、正常
A、ccAA(父)×CcAa(母) B、ccAA(父)×CCaa(母)
C、ccAa(父)×CcAa (母) D、 CcAA(父)×Ccaa(母)
6、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7、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著特点的是( )
A、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B、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
C、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在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
11、下列活动不会增加ADP的是( )
①质壁分离后的植物细胞复原②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③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④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
1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13、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个体( )
A、图1、图4 B、图3、图4
C、图2、图3 D图1、图2
14、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
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5、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A、DNA分子中A的总数是30个
B、连续复制两次,其中第二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个
C、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DNA另一条链上A:T:G:C=1:2:3:4
16、细胞膜一定的流动性是动植物细胞完成多种生理功能的结构,下列哪项与它无关( )
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17、呼吸作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代谢活动,下列对呼吸作用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日光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呼吸作用也在进行
B、离体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密闭干燥的粮仓中,贮存着的小麦籽粒在进行着呼吸作用
D、寒冷的冬季,冬眠的青蛙也要进行呼吸作用
1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白化病患者的头发变白是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
C、对多细胞生物来说,体内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凋亡的状态
D、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少
19、在人类遗传病中,下列子代与母亲的性状表现完全一致的是(假设不发生基因突变)( )
A、色盲女性儿子的色觉 B、多指女性儿子的手指数
C、白化病女性儿子的肤色 D、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儿子的表现型
22、下列的哪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与其他三种方式不同( )
A、根吸收矿质元素 B、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排出钠离子
C、小肠对钙的吸收 D、浆细胞分泌抗体
23、以下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变是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过程
B、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减少,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此,细胞分化前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4、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菌,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
C、不消耗ATP,吞噬的动力来源于膜的流动性
D、不消耗ATP,吞噬过程的实质是病原菌的入侵
25、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的生理过程有( )
①DNA的解旋过程②联会③细胞器的复制与平均分配④基因突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只能通过生殖细胞在上下代之间进行传递
B、遗传物质主要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染色体是所有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2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2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B、细胞分化的结果将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
C、细胞的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
D、癌症可以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
29、下列叙述中与原核细胞的特点不符的是( )
A、无核膜              B、无染色体
C、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D、只有一种细胞器
30、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深紫色,Pm-中紫色,Pl-浅紫色,Pvl-很浅紫色(几近白色)。其相对显性顺序(程度)为Pd﹥Pm﹥Pl﹥Pvl。假使异基因组合浅紫色企鹅(PlPvl)和异基因组合深紫色(PdPm)交配,则它们生下的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及其比例为( )
A、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B、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1很浅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
31、如图所示为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3、4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抗体
B、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4
C、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物质1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32、下列有可能在硝化细菌中发生的过程为( )
①N2→NH3 ②氨基酸→多肽 ③NO3-→N2④CO2+H2O→(CH2O)+O2
⑤NH3→NO3- ⑥C6H12O6+O2→CO2+H2O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⑥
33、将两株同样的植物放在两个密闭的装置中,一个给予光照,一个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关于这两株植物代谢的几种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给予光照的植株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
B、遮光处理的植株中有机物的含量将减少
C、如果对遮光处理的植株突然给予光照,其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将增加
D、给予光照的装置中O2含量可能保持不变
34、某生物小组种植的纯种高茎豌豆,自然状态下却出现了矮茎后代。小组成员有的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有的认为是环境引起的。为检验是何种原因导致矮茎豌豆出现,该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几种实验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 )
A、分析种子中基因序列
B、将矮茎种子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种植(让它们自交),再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C、将得到的矮茎豌豆与纯合高茎豌豆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D、以上方案都不合理
35、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的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 )
A、5% B、7% C、24% D、38%
36、把用15N标记的某精原细胞培养在14N的特殊培养液中,在四分体时期每条染色体的状况是( )
A、一条染色单体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含14N
B、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
C、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5N
D、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4N
37、某生物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1:1。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都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38、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叙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可能含有0个或1个Y染色体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39、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右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线粒体
B、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mg/(100cm2·小时)
C、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光照下11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45mg
D、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图中b点将右移,c点将下移
42、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当生物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了Aab的精子,产生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的结果
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结果
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未分裂的结果
43、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Ⅱ-4一定是杂合体
B、Ⅱ-3与正常女性结婚,后代都不患此病
C、Ⅱ-4再生一个正常儿子的机率为1/8
D、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此病
44、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如果处于这四种分裂期的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则该器官应是卵巢,乙图表示的细胞名称是极体
C、若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在甲图中如果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2号染色体上有B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a基因、b基因的染色体是5和6
D、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乙、丙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1、(9分)右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是动物细胞的 结构模式图,其中与细胞相互识别功能有关的糖蛋白位于 (填序号),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2)组成该细胞的化学元素中,质量分数占细胞干重最多的是     。若该细胞为蛔虫的体细胞,则应没有的细胞器是[ ]   。若该细胞为衰老的细胞,则其特点之一是细胞膜通透性   。
(3)若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图中细胞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 。
(4)能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结构是[ ]   ,其功能特点为具有   。
3、(6分)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是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的实验结果。图甲中C点的生理含义是             ;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若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图乙中Ⅰ片段,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则该基因在雌株和雄株的体细胞中是否均成对存在?   (填“是”或“否”)。现有宽叶、窄叶雌性植株若干和宽叶雄性植株(基因型为XDYD、XDYd或XdYD)若干,请选择亲本,通过一代杂交,培育出可依据叶形区分雌雄的大批幼苗。请用遗传图解说明(3分)。
4、(5分)图乙为探究CO2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测量装置,将甲叶片密封在一个玻璃器皿中,其中放置一个小烧杯。实验如下(温度和其他条件不变):
步骤一:在一定光照强度下,A液体为NaHCO3溶液,3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
步骤二: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将A液体换为NaOH溶液,调节红色液滴到原点,3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
步骤三: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将A液体换为蒸馏水,调节红色液滴到原点,3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
步骤四:用乙叶片重复步骤一、二、三。
(1)在步骤一中红色液滴应向     移动,
步骤二中红色液滴应向    移动。
(2)步骤一和步骤二互为 ,可观测的因变量是     。
(3)步骤四的目的是    
5、(12分)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系谱图如右图所示。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则:
(1)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Ⅲ—8基因型 ,Ⅲ—9的基因型是   。
(3)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30每题1分,31—44每题2分,共58分)
1—5 DDDAB 6—10BACAD 11-15BBDBD
16—20ABCAA 21—25DDDBC 26—30DBACD
31—35DCCBB 36—40BBBAA 41—44CCCB
4、(5分)
(1)右 左
(2)对照(对比) 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
(3)避免因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
5、(12分)
(1)X 常
(2)aaXBXB或aaXBXb AAXbY或AaXbY
(3)3/8 1/16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
(数学文)
(2012.08)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 150分
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定义集合运算:.设集合,,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0 B.6 C.12 D.18
2.若函数的定义域都是R,则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A. 有一个 ,使 B. 有无数多个,使
C. 对R中任意的x,使 D. 在R中不存在x,使
3.设复数,,,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4.已知是非零向量且满足,,则与的夹角是( )
A. B. C. D.
5.右面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运行结果是( )
A 5 B 6 C 7 D 8
6.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A.1 B.
C. D.
7. 若函数,又,且的最小值为,则正数的值是( )
A. B. C. D.
8. 如图,已知抛物线的焦点F恰好是双曲线的右焦点,且两条曲线的交点的连线过F,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11.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不等于0和1,此数列前项的和为,且满足,则满足条件的数列共有( )
A. 2个 B. 6个 C. 8个 D. 16个
12. 已知为定义在上的可导函数,且对于任意恒成立,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数列中,,若存在实数,使得数列为等差数列,则=
14. 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为奇函数,且满足,当时,,则=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的面积满足,且,与的夹角为.
(1)求的取值范围;
(2)求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甲、乙两人轮流抛掷一枚正方体骰子(6个面分别标有1,2,3,4,5,6)各一次,将上面的点数分别记为,点数之差记为
(I)游戏约定:若,则甲获胜;否则乙获胜.这样的约定是否公平,为什么?
(II)求关于x的方程在上有且仅有一个根的概率.
19(本题满分为12分)
如图,三棱柱的三视图,主视图和侧视图是全等的矩形,俯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M是A1B1的中点.
(I)求证:B1C//平面AC1M;
(II)求证:平面AC1M⊥平面AA1B1B.
20(本题满分为12分)
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焦距为4,离心率为.
(I)求椭圆方程;
(II)设椭圆在y轴的正半轴上的焦点为M,又点A和点B在椭圆上,且M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2,求线段AB所在直线的方程.
21(本题满分为12分)
已知函数的图像过坐标原点,且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
(1)求实数的值;
(2)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3)对任意给定的正实数,曲线上是否存在两点,使得是以为
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且此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在轴上?请说明理由.
22(本题三选一,满分10分)
(1)圆O是的外接圆,过点C的圆的切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D,,
AB=BC=3,求BD以及AC的长.
(2) 已知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C1,C2相交于A,B两点
(I)把曲线C1,C2的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II)求弦AB的长度.
(3) 已知都是正数,且成等比数列,求证: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D 2D 3 B 4 B 5 C 6 D 7 B 8 C 9 D 10 A 11B 12A
二、填空题
13、-1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解:(1)因为,与的夹角为,所以
(3分)
又,所以,即,又,
所以. (5分)
(2),
因为,所以, (8分)
从而当时,的最小值为3,
当时,的最大值为. (12分)
当m=3时,可能为 (1,4),(4,1),(2,5),(5,2),(3,6),(6,3);
当m=4时,可能为 (1,5),(5,1),(2,6),(6,2);
当m=5时,可能为 (1,6), (6,1);
所以,基本事件共36个
故,因为,所以不公平. (6分)
(II)记
当时, (舍)
当时, (舍)
当时,,
所以 (9分)
当k=1时,,所以 m=2,
当k=2时,,所以 m=4或5,
当时,,不可能.
综上,k=1时,所求的概率为;k=2时,所求的概率为;时,所求的概率为0.
(12分)
19、解:(I)由三视图可知三棱柱为直三棱柱,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连结A1C,设。连结MO,由题意可知 A1O=CO,A1M=B1M,所以 MO//B1C. (3分)
20、解:(I),,,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 (4分)
(II)设,,
过A,B的直线方程为
由M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2,得, (6分)
则由 得 (8分)
故 , 消 x2得
解得 , (11分)
所以, . (12分)
21、解:(1)当时,则 (1分)
依题意,得 即,解得. (3分)

所以在上的最大值为. (6分)
②当时,
当时, ,所以的最大值为0 ;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在上的最大值为.(7分)
综上所述,
当,即时,在上的最大值为2;
当,即时,在上的最大值为 . (8分)
(3)假设曲线上存在两点满足题设要求,则点只能在y轴的两侧.
不妨设,则,显然
因为是以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即 ①
若方程①有解,则存在满足题意的两点;若方程①无解,则不存在满足题意的两点
若,则,代入①式得,
即,而此方程无实数解,因此. (10分)
此时,代入①式得,即 ②
令,则,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22(1)解:由切割线定理得
,故,
解得 (6分)
因为,所以 ∽ (8分)
所以 ,得 (10分)
(2)解:(I)由得,所以得 ,
即C1为: ………… 4分
开始
i=1,S=0
S≤20
S=S+i


输出i
结束
i=i+1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x
y
F
O
主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1
2
A1
M
C1
B1
A
B
C
A
B
C
D
O
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
(历史)
(2012.08)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公元前594年,对中西方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年份,这一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在经济上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雅典开始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在政治上引导了西方的民主方向。这一年属于
A.公元前5世纪末 B.公元前5世纪初
C.公元前6世纪末 D.公元前6世纪初
2. 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专制集权体制确立的反映
3. 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开辟了沟通南北的水陆交通
B.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夺回河套地区
C.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D.统一了度量衡
4.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5.《宋史纪事本末》卷二载: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太祖)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耶?”普曰:“……熟观庶人者,皆非统御之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行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而耳。”帝悟。赵普的意图是必须
A.制钱谷 B.收兵权 C.任能人 D.分相权
6.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吏”“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极端强化 B.表明明朝法律建设进一步完备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军事战争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方便皇帝就近控制中央政府各部门 D.便于选拔人才
10.“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选举制 D.代议制
11. 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他依据的是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卡拉卡拉敕令》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2.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罗马法代表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②罗马法制定的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
③罗马法有力地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④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上述几段引文应出自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法国的《1875年宪法》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14. 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英国议会大厦 清军机处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机构性质不同 D.行政方式不同
15.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权力。下列具有此特点的文献或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度 ②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6. 1998年1月23日,美国白宫前实习员莫妮卡·莱温斯基被指控与总统克林顿有染。克林顿则暗示莱温斯基要她否认他俩的关系,同时克林顿在接受“庭外供证”时,也否认与莱温斯基有任何关系。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授权独立检察官肯尼思·斯塔尔调查莱温斯基女士同克林顿总统的关系。9月9日,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结束了调查,向国会递交了一份长达455页的对于克林顿总统的调查报告和36箱附件。
……
12月12日,由美国共和党委员占多数的司法委员会不顾民主党委员强烈反对,通过了四项弹劾克林顿的条款,并否决了民主党委员提出的对克林顿进行斥责以替代弹劾的议案。1999年1月7日,参议院开始对克林顿进行弹劾审判。2月12日,参议院在对克林顿总统弹劾案的最终表决中,没有达到宪法规定的对克林顿定罪和免职的票数。至此,参议院审理克林顿弹劾案宣告结束。
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当时美国的执政党是民主党 ②当时美国的执政党是共和党 ③在美国,执政者的私生活和道德面貌都要受到民主监督和制约 ④在美国,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力的相互制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 D.②
19.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历史条件是
A.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累 B.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工人运动的兴起 D.巴黎公社的成立
20. 右图的墙面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牺牲者”。这面墙曾吸引了各种肤色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旅游者来此凭吊,人们凭吊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巴黎公社社员 D.拿破仑
21. 下图所示惨状是由哪国在何时造成的?
A.英国,1840年 B.英国,1860年
C.英法,1858年 D.英法,1860年
22.《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投资设厂,这一权益
A.为日本所独享
B.为欧美列强所共享
C.开启了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新方式
D.辛亥革命后被取消
25. 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图中的著作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
A B C D
26.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摘自马恩全集第15卷《1860·中国纪事》
材料三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综合上面三段材料,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完全抹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贡献
B.都看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悖逆了历史潮流的一面
C.是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论
D.是从不同角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论
27.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一种是……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的东西……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下列属于第一种反应的是
A.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29. 某中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请你推测影片中学生斗争的主要对象应是
①清政府 ②北洋军阀政府
③蒋介石南京政府 ④帝国主义列强
A.① B.② C.②④ D.③④
30. 下图为伪满洲国界碑,它是研究日本侵华历史的
①第一手资料 ②第二手资料 ③文献资料 ④实物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一 仙鹤 狮子 玉
二 锦鸡 狮子 花犀
三 孔雀 虎豹 金银花
四 云雁 虎豹 素金
五 白鹤 熊罴 银狐花
六 鹭鸶 彪 素银
七 鸂鶒 彪 素银
八 黄鹂 犀牛 乌角
九 鹌鹑 海马 乌角
——据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回答
(1)有学者认为,明朝君臣衣着存在着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指出该学者的证据分别来自上述哪些材料?(4分)
(2)依据上述材料,由表及里地概述明朝官服形制透露出的信息。(12分)这些信息反映出怎样的本质问题?(4分)
32.(20分)阅读下列图片
回答
(1)上面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 (8分)
(2)图二事件对图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三和图四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怎样不同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不同革命道路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10分)
(3)综合上面四幅图片,我们从中可看出一个怎样的历史发展进程?(2分)
伪满洲国界碑
图一
图二
图四
图三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
(英语)
(2012.08)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加权为15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In the face of _____ failure, it’s the most important to keep up _____ good state of mind.
A. /; a B. a; / C. the; / D. /; the
22. What impressed me most about the movie were the _____ filmed in New York.
A. scenery B. scenes C. sights D. views
23. My headache _____ me. I thought it was going away, but it’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A. is killing B. kills C. was killing D. killed
28. _____ the right decision _____ the future i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e will ever do in our lives.
A. Making; concerned B. Make; concerning
C. To make; concerned D. Making; concerning
29. --- What’s in your hand
--- _____ novel. Would you like to read it
A. An Australian new interesting historical B. A new interesting historical Australian
C. An interesting new Australian historical D. A historical interesting new Australian
30. --- Any information about your son
--- No, if only I _____ those tough words to him.
A. didn’t say B. hadn’t said C. shouldn’t have said D. couldn’t have said
31. It was not until dark _____ he found _____ he thought was the correc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 when; that B. that; that C. when; what D. that; what
32. In no city of China _____ little abo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 the government cares B. does the government care
C. doesn’t the government care D. the government doesn’t care
33. The number 2012 is a special number, _____, I think, that will be remembered by the Chinese for ever.
A. which B. what C. one D. it
34. Some people believe _____ oil is running out, the fate of the motor industry is uncertain.
A. that that B. that though C. that for D. that since
35. --- I’m going to travel to Shanghai. Would you please tell about your experiences there
--- _____. Let’s discuss it over supper.
A. Go ahead B. That all depends C. That’s great D. By all means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n a telephone survey of more than 2, 000 adults, 21% said they believed the sun revolved (旋转)around the earth. An _36__ 7% did not know which revolved around__37__. I have no doubt that__38_all of these people were__39_in school that the earth revolves around the sun;__40_may even have written it __41_ at test. But they never__42__their incorrect mental models of planetary (行星的)__43_because their every day observations didn’t support __44_ their teachers told them: People see the sun moving __45__ the sky as morning turns to night,and the earth seems stationary (静止的)__46__ that is happening.
Students can learn the right answers _47_ heart in class,and yet never combined them__48__their working models of the world. The objectively correct answer the professor accepts and the__49_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can__50__side by side,each unaffected by the other.
Outside of class,the student continues to use the__51__model because it has always worked well__52__that circumstance. Unless professors point out_53__errors in students’ personal models of the world, students are not__54__to replace them with the __55_ one.
36. A. other B. extra   C. additional  D. added
37.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other
38. A. actually B. remarkably  C. obviously   D. probably
39. A. learned   B. suggested  C. taught D. advised
40. A. those B. these  C. who D. they
41. A. down  B. with  C. under D. for
42. A. formed B. changed C. believed    D. thought
43. A. operation   B. position   C. motion     D. location
44. A. how      B. which        C. that  D. what
45. A. around     B. across       C. on   D. above
46. A. since           B. so C. while     D. for
47. A. to          B. by       C. in D. with
48. A. with      B. into        C. to   D. along
49. A. adult's    B. teacher's  C. scientist's   D. student's
50. A. exist     B. occur    C. survive     D. arise
51. A. private    B. individual  C. personal    D. own
52. A. in        B. with        C. on  D. for
53. A. general    B. natural       C. similar D. specific
54. A. forced       B. likely  C. probable    D. possible
55. A. perfect        B. better C. reasonable   D. correct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he Peales were a famous family of American artists. Charles Willson Peale is best remembered for his portraits of leading figure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He painted portraits of Franklin and Jefferson and over a dozen of George Washington. His life-size portrait of his sons Raphaelle and Titian was so realistic that George Washington reportedly once tipped his hat to the figures in the picture.
Charles Willson Peale gave up painting in his middle age and devoted his life to the Peale Museum, which he founded in Philadelphia. The world’s first popular museum of art and natural science mainly covered paintings by Peale and his family as well as displays of animals in their natural settings. Peale found the animals himself and found a method to make the exhibits more lifelike. The museum’s most popular display was the skeleton of a huge, extinct elephant, which Peale unearthed on a New York farm in 1801.
Three of Peale’s seventeen children were also famous artists. Raphaelle Peale often painted still lives of flowers, fruit, and cheese. His brother Rembrandt studied under his father and painted portraits of many noted people, including one of George Washington. Another brother, Rubens Peale, painted mostly landscapes and portraits.
James Peale, the brother of Charles Willson Peale, specialized in miniatures(小画像). His daughter Sarah Miriam Peale was probably the first professional female portrait painter in America.
57. The author mentions that Washington tipped his hat to the figures in the picture to show that _____.
A. Charles Willson Peale’s painting was very lifelike
B. Washington respected Charles Willson Peale
C. Washington was friendly to Raphaelle and Titian Peale
D. the painting of the two brothers was very large
58. All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Peale Museum is true EXCEPT that _____.
A. it displayed the Peale’s paintings B. Charles Willson Peale bought it in Philadelphia
C. there was an elephant skeleton in it D. it was about art and natural science
B
What Is Natural Medicine
Natural Medicine is to us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nature of the material itself to cure diseases and restore the health. It involves bettering one’s breathing way, sunbathing, improving one’s diets and so on,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healthcare.
Start a Rewarding Career Today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pplied Sciences College of Natural Medicine provides you with Nationally Recognized natural medicine courses that can be studied in the comfort of your own home, or at our Brisbane campus’ in the heart of Stones Corner. AIAS College of Natural Medicine has been providing accredited (官方认可的) natural health courses for more than 20 years, and offers accredited certificate, diploma and advanced diploma level natural medicine, beauty and massage(按摩) courses.
Why Study at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pplied Sciences
With over 36 years of specialized training and 120 courses, our Natural Medicine College is Australia’s longest running and most sought after training provider for Natural Medicine Education. Our state of the art facilities, highly experience instructors and friendly support staff make us the first choice for Distance Education and On-campus study.
●No need to travel or relocate closer to a campus.
●No interruption to your existing commitments.
●You are still in full contact with the college via Telephone, Email and Post, so you won’t be out of touch with the latest training techniques.
59. You can learn how to _____ at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pplied Sciences College of Natural Medicine.
A. apply science to our life B. operate on various patients
C. adjust one’s diet or breath D. look after mentally-ill people
60. One of the reasons for your choice of going to the college is that_____.
A. it is the oldest college of this type in Australia
B. it offers more courses than any other college
C. you may find the best art facilities there
D. you will get accredited certificate or diploma
61. If you take the courses at home, you are more likely to _____.
A. focus on your own interests B. adjust your study schedules
C. get any help from instructors D. keep up with new techniques
C
None of our early ancestors could digest milk as adults because their bodies never had to –milk drinking simply wasn’t an option. As people began to extract milk from animals, though, some people developed the ability to keep drinking it throughout their lives.
Most adults in Northern and Central Europe are able to digest milk—and they do. Cheese, butter and other dairy products are popular in countries such as Sweden, Denmark, Germany and England. Because European settlers dominated North America, most people here can handle milk just fine, as well. That may explain why ice cream is such a popular desser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much of Africa, Asia and South America, 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tend to avoid dairy products because they lead to diarrhea(腹泻) and other stomach problems. (That’s why you won’t typically find cheese on the menu at a Chinese, Japanese or Ethiopian restaurant.) Native Americans are also unable to digest milk.
Based on these genetic patterns, scientists have long thought that milk drinking started in Northern Europe, where dairy is an institution and the milk-digesting mutation is everywhere.
A recent study painted a different picture. With a computer model, Thomas and colleagues looked at the spread of the milk-drinking mutation, farming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Working backward, the scientists concluded that the first milk-drinkers lived in Central Europe around what’s now Hungary about 7500 years ago. The practice didn’t start farther north, as scientists had thought before.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proper order of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ir children were able to digest milk as adults.
b. They got sick from the milk.
c. Some people got a mutation in their genes. →
d. Some people tried drinking milk from animals.
e. Some people started to drink milk from animals on a regular basis.
A. c → d → b → e → a B. d → e → b → c → a
C. d → b → e → c → a D. e → b → d → c → a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LEAST likely to appear on the menu in a Japanese restaurant
A. Butter. B. Vinegar. C. Fish. D. Beef.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author most likely to agree with
A. Milk drinking first started in Northern Europe.
B. Milk drinking first started in Central Europe.
C. North American Indians were able to digest milk.
D. Dairy products are very popular in North Korea.
66. The main focus of the scientists’ research was _____.
A. mutation of human genes B.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tomach
C. why milk drinking started D. where milk drinking first started
D
Walk through the Amazon rainforest today and you will find it is steamy, warm, damp and thick. But if you had been around 15000 years ago, during the last ice age, would it have been the same For more than 30 years, scientists have been arguing about how rainforests like the Amazon might have reacted to the cold dry climates of the ice ages, but until now, no one has reached a satisfying answer.
Rainforests like the Amazon are important for mopping up CO2 from the atmosphere and helping to slow global warming. Currently the trees in the Amazon take in around 500 million tons of CO2 each year: equal to the total amount of CO2 giving off in the U.K. each year. But how will the Amazon react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If it gets drier, will it still survive and continue to draw down CO2 Scientists hope that they will be able to learn in advance how the rainforest will manage in the future by understanding how rainforests reacted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past.
Unfortunately, getting into the Amazon rainforest and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re very difficult. To study past climate, scientists need to look at fossilized pollen (花粉) kept in lake mud. Going back to the last ice age means drilling deep down into lake sediments(沉淀物),which requires specialized equipment and heavy machinery. There are very few roads and paths, or places to land helicopters and aeroplanes. Rivers tend to be the easiest way to enter the forest, but this still leaves vast areas between the rivers completely unsampled. So far, only a handful of cores have been drilled that go back to the last ice age and none of them provide enough information to prove how the Amazon rainforest reacts to climate change.
68. How will the Amazon rainforest react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A. It’ll get drier and continue to remove CO2.
B. It’ll remain steamy, warm, damp and thick.
C. It’ll continue to help slow global warming.
D. There is no exact answer up to present.
69.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
A.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to study the past climate
B. It’s impossible to prove how climate changes in the Amazon rainforest.
C. It’s har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for studies of the past climate in the Amazon rainforest.
D. It’s necessary to have specialized equipment and machinery to study the past climate.
70.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may be _____.
A. the History of the Rainforests B. Climates of the Amazon
C. Secrets of the Rainforests D. Changes of the Rainforests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As we all know, sports is very common in our daily life. People who usually take part in sport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Why so many people love sports __71__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good for our health to do sports, such as basketball, football, table tennis, swimming, badminton, and so on. __72__ I have taken the swimming course this term, since I didn’t know how to swim. I find that swimming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has many benefits for our bodies. On the one hand, it can make our circulatory system run regular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muscles of our bodies can be massaged(按摩) under the pressure of water. All these are advantageous to our health.
__73__ It is known to us that some sports are team sports that include several players or even more. When playing with others, people must face the situation of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Through the sports games, strangers may go easily with others and make friends with each other. __74__ If you don’t know what to do, doing exercise may be a good idea because you can share the time and the fun with your friends.
C.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I like the sports, which is interesting.
Besides, sports is also a way of communication.
Some people may say it is easy to be hurt while having sports.
What’s more, they can get satisfaction from the competitive sports.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记分。
Wise men don’t always act as wise as we think.At times they maybe done something silly:
Because we always think they are well known,so the stories about their foolish acts are still widely talked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modern times.For example,Beethoven,the great composer of高考资源网 Austria, was said to have insisted in paying a waiter in a restaurant for a dinner he has not eaten or ever ordered;the British physicist Newton,while lives in London, cut two holes in the two doors of his flat,one big,other small,so as for his two cats to pass through them.He only thought the bigger cat could not get through the smaller holes easily.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在世界环境日到来前夕,联和国教科文组织就如何处理城市垃圾向世界中学生征文,请你以Saving Our City为题,写一篇短文。参考词汇:treat处理 sort分类 environment环境保护提示:
(1)城市垃圾的危害: ①污染环境 ②有害健康
(2)你所在的城市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①垃圾分类 ②报纸.玻璃的再利用 ③有害垃圾填埋 ④废水处理 ⑤制定了法律
(3)尽我所能,保护环境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标题及开头已为你写好。
Saving Our Cit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al with the rubbish in cities.
The Key:
单项选择
21---25 ABAAA 26---30 CBDCB 31---35 DBCDD
完形填空:
36-40 CBACD 41-45 ABCDB 46-50 CBADA 51-55 CADBD
阅读理解:
A: 56-58 DAB
B: 59-61CAB
C:62-66CBABD
D:67-70BDCC
7选5: 71-75CBEGF全国100所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示范卷
(语文)
(2012.08)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 代 文 阅 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记·乐记》把“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法律不是万能的,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
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时。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实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礼乐之邦”也正在复活。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1.下面对“乐治”的理解,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乐治同礼、政、刑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治国工具。
B.《礼记·乐记》认为礼、乐、政、刑几种治国方式各有作用于民的渠道,但是它们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用来统一百姓的思想,走上治国正道,实现国家的安定兴旺。
C.在中国古代,既有关于乐治的理论阐述,如《礼记·乐记》;又有实行乐治的伟大实践,如周公的治国之策。
D.良乐作用于人,能使人心理、生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2.下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于乐治原理的表述很具代表性。他认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能对人的行为性格产生一定的感化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修养。
B.乐治的奥秘在于人的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主导作用。大自然给人听觉天赋,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与行为。
C.礼由外作,乐自内出。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
D.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它能让人在音乐的熏陶下不知不觉中被教化为规范的人。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治是儒家借助音乐来辅政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儒家重礼乐轻刑法。
B.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乐治和国家的兴衰、社会的治乱有密切的关系: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
C.乐治不仅可以把国家治理得规范有序,亦可由此实现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D.古为今用,治理现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把乐治作为主要的治国之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曰:“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邻牛方斗不可擘 擘:分开
B.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 雅:向来
C.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速:邀请
D.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 首领:为首的人,头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邓弼的才智或勇略的一项是( )
①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
②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③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④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
⑤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
⑥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对答如流,让两儒生自愧弗如。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向德王力陈征服天下的策略,德王感佩,称之为“壮士”。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2)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
④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8.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6分)
9.下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第3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了他练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
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
D.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
(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作出选择”的理解。(6分)
(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6分)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
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岳霖先生认为,学生论文出了问题,老师有重大责任,为人为学,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B.不管是股票市场,还是期货市场都上演了翻云覆雨的行情,次贷危机的深化,使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宏观危机。
C.七月的北京,流金铄石。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首脑,世界银行、联合国的主管官员以及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会计组织的150多位代表在此聚会,共话大计,令世界会计界为之瞩目。
D.一转眼,人到中年,身无长物,也无长技,只是“岁岁年年一床书,年年岁岁读书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几年来,合肥坚持打造山川秀美、
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
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B.2009年网络热词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公共事件:“钓鱼执法”、“躲猫猫”、“楼脆脆”……网民对此的热议,不仅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清理了一些藏污纳垢的社会死角,而且增加了其社会关注热度,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C.从以往强调普及义务教育,到今天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现教
育平等正成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D.根据市政规划,到2020年,北京的地铁线路总长将达到561.5公里,有望超过美国纽约,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
1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这时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
⑥用“尺”量房屋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的薄厚则难为了它
⑦《红楼梦》中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 。
A.②⑦⑤⑥③①④ B.④⑦⑤⑥①③② C.⑦④⑤⑥③①② D.②④⑤⑥①③⑦
16.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是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分)
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① 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 ② 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 ③ 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④ 可能还有崇拜者,“天下谁人不识君”。⑤人人皆可以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用骄傲。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文思如泉水,如果没有深厚的积蓄,就不可能喷涌而出。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里讲了一个人(下文的买斧者)向他的邻居——一个铁匠买斧子的真实故事,现转述如下:
  买斧者:我要一把斧子。
  铁匠拿一把给他。
  买斧者:我想要的斧子,整个面都要像斧刃一样亮。
  铁匠:好的,不过你得愿意转磨轮。
  买斧者:这没问题。
  说完,买斧者开始工作。因为铁匠用力把那斧子宽阔的表面重重压在磨石上,所以转磨轮的工作非常累人,最后,买斧人不愿意再磨了。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能使人心理、生理发生质的变化”错,无中生有。
2.B.原文是“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说法绝对。
3.D.与原文相悖,“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
4.D.(首领:头和脖颈,指性命)
5.D.(①说邓弼好使酒,②说他倔强自尊,⑥表现他不拘小节)
6.C(“德王感佩”不对,德王不相信他,找人试之。)
7.(1)两位书生向来瞧不起他这个人,便竭力拒绝他。邓弼发怒说:“你俩如果一定不依从我,我一定杀死你俩,然后逃进山林里,我绝不能忍受你俩的羞辱!(得分点:素,贱,不我从,其他为句意分)
(2)两书生向来自恃博学多才,听了邓弼的话,感到非常羞愧。他俩回去后去询问与邓弼交往的朋友,邓弼的朋友也说从未看见邓弼拿书本吟咏诵读过。(得分点:负,游,呻吟,其他为句意分)
【参考译文】
邓弼,秦地人,身高七尺,能够凭气力在众人中称雄。邻家的牛正争斗得难以分开,邓弼用拳头击打牛的背脊,牛立刻背脊折断,跌倒在地。但是他嗜好喝酒,并且酒后使性,怒视旁人,人们见了他总回避,说:“狂徒不可接近,接近他就一定要受到羞辱。”
答,一点都没有遗漏。邓弼笑着问:“你俩服还是不服?”两书生再也不敢提问。邓弼披头散发跳着说:“古人学经是要养气,如今的人一穿起读书人的衣服,反而就毫无生气,只想卖弄学问,把世上的豪杰当作小孩子看待,这怎么可以呢?你两个算了吧。”两书生向来自恃博学多才,听了邓弼的话,感到非常羞愧。他俩回去后去询问与邓弼交往的朋友,邓弼的朋友也说从未看见邓弼拿书本吟咏诵读过。
泰定末年,德王任职西御史台,邓弼写了数千字的文书,笼在袖中去拜见德王。守门的士兵不替他通报,邓弼便接连击倒好几个人,德王命令差役把邓弼揪了进去。邓弼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说:“您为什么不礼遇壮士?今天虽然号称天下无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指日本),还没有称臣降服;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东西两方,凡日光所照之处,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德王说:“你自称壮士,那么你在百万军中,能够斩杀大将吗?”邓弼回答说:“能够。”。“突破重围,击溃敌阵,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吗(首领:头和脖颈)?”说:“能。”德王看看左右说:“姑且试试看。”德王暗中命令五十名擅长使槊的人,骑马赶快到东门外。等到邓弼来到,众槊齐发;邓弼大呼奔走,那五十人急忙后退五十步躲避。一会儿,烟尘漫天,只见双剑飞舞,顷刻马首被纷纷砍落坠地。德王拍着大腿高兴地说:“真是壮士啊!真是壮士啊!”于是吩咐拿酒奖赏邓弼,邓弼就站着喝酒,也不跪拜。
德王于是上书把邓弼推荐给天子,正巧丞相与德王不和,便故意阻挠,致使德王举荐不成。邓弼知道后慨叹道:“上天生我一具铜筋铁肋,却不让我在疆场上建立功勋,竟然让我默默无闻地困死在草野,这是命运啊!这也是时运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随后就跑进王屋山做了道士,十年后死去。
8.上阕“灯火”、“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每个2分,说对两处就得4分)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2分)
9.手法:对比、用典。(2分,每个1分)情感: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漂泊憔悴的忧愤与悲凉的情感。(3分)其他说法符合词意即可。
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10.(1)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11. (1)AC解析A第三自然段没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C“他自己创作的”说法有
误,根据原文“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来看,应是他
的临场发挥。(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
(2)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3分);第二人称“你”,既指小说中的“他”,又可推及到其他人。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升华了主旨。(3分)
(3)“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突出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后文他的最终选择形成反差,引人思考。(2分)(不必强求与答案一致,意思对即可。)
(4)示例:①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力较量,他没法战胜的,恐怕不止是父亲的智力。(6分)干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2分)
②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6分)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否则达不到目的。(2分)
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2. (1)BE(B项涉及的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本项属于无中生有;E项写作手法表述错误,文中没有夹叙夹议。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都答对给4分)
(2)①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如讲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2分)②做学问自视甚高。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2分)③面对强权有傲骨。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2分)(每点中每个方面与举例各1分。)
(3)①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②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只有自己;③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
(注意:第3点必须回答,1、2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每点2分。)
(4)大学是做学问的文化殿堂,是知识精英谈经论道的地方,是教师们教书育人、塑造灵魂的地方。大学不应为政治权力服务,不应成为车马喧嚣、迎来送往之地。(2分)这句话有力地表明了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勇敢地捍卫学校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尊严,捍卫这所神圣殿堂的纯净的伟大精神。(2分)
(注意:第一问4分,其中阐释句意2分,答出内涵2分;第二问4分,如从学术独立、治学氛围、教师的个性和才华等方面谈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表述不当、条理不清者酌情扣分。)
10008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