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 背景材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 背景材料

资源简介

藏羚羊
概要描述:
??藏羚属牛科、藏羚属,别名:藏羚羊、长角羊、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10万只。由于藏羚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
生存环境:藏羚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藏羚羊一般体长 135 厘米,肩高 80 厘米,体重达 45-60 千克。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
生活习性:
它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内,栖息在 4000 - 5300 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藏羚特别喜欢在有水源的草滩上活动,群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那些尽是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只能生长针茅草、苔藓和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而这些却是藏羚羊赖以生存的美味佳肴;那里湖泊虽多,绝大部分是咸水湖,藏羚羊成为偶蹄类动物中的佼佼者,不仅体形优美、性格刚强、动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在那十分险恶的地方,时时闪现着藏羚羊鲜活的生命色彩、腾越的矫健身姿,它们真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灵!它性怯懦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有长距离迁移现象。平时雌雄分群活动,一般 2-6 只或 10 余只结成小群,或数百只以上大群。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发情期为冬末春初,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1 只雄羊可带领几只雌羊组成一个家庭,6-8 月份产仔,每胎1仔。
存在问题:
经过千万年自然演变,它们与冰雪为伴,以严寒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然而由于一些所谓贵族对对被称为"羊绒之王"的藏羚羊羊绒--"沙图什"的需求,藏羚羊的栖息地正在变成一个屠宰场,每年数以万只的藏羚被非法偷猎者捕杀1昔日茫茫高原上数万只藏羚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如今再也见不到了。
解决办法:
建立藏羚羊的自然保护区,立法严惩非法捕猎者。长颈鹿的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
长颈鹿体高可达18呎,雌性也有15呎,是四脚动物中最高的。在淡黄的底色上,有棕色的大小形状不同的斑块,每一个亚种(共分成8个亚种)都有不同形状的斑纹,斑纹的颜色会随着年龄而变深,腹部的颜色比较淡,没有斑纹,尾巴蓬松,头部有1-2对的角,它们是唯一一出生就有角的动物,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骨骼日益突出,它们的角可以多达五支。舌长,眼睛大,睫毛长,脖子和四肢都很长,雌性有四个乳房。
生态习性
长颈鹿的长脖子,像人类及多数哺乳动物的脖子一样,由七节椎骨组成。每节椎骨修长,以杵臼关节互相连接,使颈部能活动自如。行走时,头和颈前后摆动,把身体重心推前,这样可使重达一吨的身躯前移。长颈鹿奔跑时速可达35哩,脖子随着步伐节奏前后摆动。可能由于身躯庞大,不容易由躺卧姿势站立起来,所以它们通常站着睡觉。
长颈鹿可吃多种不同的树木,不过以吃金合欢树叶为主,长颈鹿的胃分四室,把半消化的食物吐回反刍,每一小块食物约咀嚼40次。
长颈鹿对别的动物和善而胆小。它们虽然可能集结大约20只聚在一起生活,但是群居的组织颇为松懈。雄长颈鹿独居或两、三只雌雄长颈鹿混杂群居的情形较为普遍。
生殖
母长颈鹿在约一年三个月的怀孕期之后,生下一只宝实。当接近生产时,母长颈鹿会离开团体,前往生产地点。长颈鹿站着生产。所以,长颈鹿宝宝将从两公尺的高度掉落到地上,通常姿势是前脚向前方推出,由头部先出生,正如跳水的姿势。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在野外,大熊猫的雄兽和雌兽平常都是过着独居的生活,每个个体的活动范围大约为4-7平方公里左右,所以它的种群通常也是由零散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个个体均栖息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享着同一地区的食物来源,彼此之间互相依赖和制约,自然地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大熊猫的面部缺乏表情,一般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来保持种群之间的通讯联系,其中嗅觉最为重要。在它的肛门两侧各有一片裸露的区域,是肛周腺的所在地,这种腺体可以分泌一种闻起来带酸味的物质,它常在高大的树干基部或者其他显著的物体如石块、土堆等,用肛周腺的分泌物涂抹,同时也用粪便和尿液等,作为互相之间识别的标记,表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
  大熊猫的眼睛的瞳孔象家猫一样,呈纵裂状,说明它具有夜行性动物的特征。大熊猫发出的声音比较复杂,专家们采用了对其各种可分辩的叫声进行声谱分析的方法,并且参照它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叫声所表示的本能行为、求偶和感情状态等生物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成体的叫声由12个比较清晰的叫声和喘声所组成,其声音信号的意义可以表示占有领域、寻觅配偶、抚育幼仔、受到了威胁的恐惧等等,包括嗷叫、低嗷、哼叫、吠叫、强吠、吼叫、尖叫和嘶叫等叫声,还有呼气、鼓鼻、咂嘴等声音。大熊猫初生幼仔的叫声比较单调,只有“吱吱”、“哇哇”和“咕咕”等三种,表示饥饿、身体不适或者需要排便等生理现象。到了9月龄时,还会发出呻吟、鼓鼻,以及类似牛叫和犬吠等叫声,其意义已经接近成体。随着其月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它们的叫声变得越来越复杂。
  大熊猫的洞巢大多位于针阔混交林中的空心大树的基部或者树兜的凹穴中,树洞是由于人类在采伐时在树的基部一侧砍过几斧或由于其他原因而腐朽穿孔,里外沟通形成的。洞内一般有20-40厘米厚的朽木粉、碎屑、朽块。树兜凹穴则是由树根包围而成。这些洞巢或巢穴以高大的冷杉树为主,所处的环境都比较僻静,附近食物资源丰富,隐蔽条件也比较好。筑成的巢,结构比较简陋而粗糙。里面的铺垫物通常呈浅盘状,由从洞外衔入的几十根干枯的或新鲜的、带有嫩叶的树枝、冷箭竹、藤条,以及木块、苔藓等构成,树枝或竹枝的一般为直径0.5-2厘米,长度为10-200厘米,种类有冷杉、红桦、野樱桃、杜鹃、花揪、冷箭竹、猕猴桃等,粗枝弯成弧形,交叠后作为巢的边框,较细的枝条和苔藓重叠起来作为巢的内缘,巢底则利用树洞里的朽木粉和碎屑、木块等筑成浅盘状。巢穴周围留下的踪迹很多,如垫脚物、毛发、粪便、卧穴、爪痕、齿痕,以及残余的食物等。有的洞口前面的地面比较陡,不便进出,它就用衔来的直径为2一7厘米,长度为40-190厘米的新鲜或干枯的冷杉、杜鹃、红桦和花揪等树木的树枝,堆积成厚达几十厘米高的垫脚物,进出洞穴都从垫脚物的上面走过,时间长了,踩得十分光滑。世界濒危珍稀动物
鸟 类
阿尔及利亚鳾  阿劳特拉鸊鹈  阿留申鹅  
阿姆斯特信天翁  艾博特鲣鸟  爱斯基摩杓鹬
安德鲁军舰鸟  奥杜邦长腿冠鹰  奥科兰岛秧鸡
巴西马代拉海燕  白腹珍珠鸡  白颈乌鸦 白鹭
斑尾雉鸡  北美红眼雀  捕蚋鸟   查塔姆岛歌鸲
长尾地佛法僧  垂耳鸦  达尔文美洲鸵  刀嘴凤冠雉
帝啄木鸟  非洲吉布提鹧鸪  非洲塞舌尔莺  粉红燕鸥
孤贡  古巴钩嘴鸢  寡妇鸥 褐鹈鹕  关岛阔嘴鸟
红金翅 红脸杜鹃  花脸齿鹑  黄头黑鸟 加利福尼亚秃鹫
加那利黑蛎鹬  蕉鹃 金雕  金刚鹦鹉  坎贝尔岛水鸭  科隆群岛企鹅  科隆群岛鹰  克拉克织布鸟  盔蜜雀 盔犀鸟  拉索云雀 鹭鹤  
马达加斯加海雕  马达加斯加潜鸭  马里亚纳绿头鸭  马卢古太阳鸟
毛里求斯红隼  毛时求斯鹎  毛伊岛厚喙雀  美洲鸳鸯  蒙特祖马鹌鹑  密克罗尼西亚翠鸟  南美秃鹫  纽厄尔剪水鹱  诺德曼青足鹬
诺福克岛绣眼鸟  热带大雕  日本冠鹮  塞舌尔斑鸠  塞舌尔猫头鹰  塞舌尔鹊鸲  沙丘鹤  圣诞岛苍鹰  圣路易斯家鹪鹩
圣米格尔红腹灰雀  条纹伞鸟  秃头雕 鹟  乌卢古鲁丛伯劳  西非鸵鸟  夏威夷静水鸭  夏威夷蜜鸟  夏威夷水鸡  夏威夷雁 鸮鹦鹉
新西兰岸行  新西兰鸫  亚速尔群岛林鸽  亚洲白鹳  眼圈绒鸭  印度大鸨
节肢类
春塘鲎虫
洞螯虾
洞蜘蛛 
虎甲虫
加利福尼亚淡水虾 
卡纳蓝蝴蝶
朗格金属斑
美国埋葬虫
米切尔眼蝶
三角绿步行虫
山谷接骨木天牛
桃金娘银斑蝶
肖尔斯燕尾凤蝶
两栖类
巴拿马金蛙
旱谷蟾蜍
中国大蝾螈
爬行类
阿鲁巴岛响尾蛇
菲律宾鳄
古巴地鬣鳞蜥
河水龟
黑凯门鳄
黑软壳龟
角龟
库莱布拉岛安乐蜥
拉尔山谷蝰蛇
鲁德岛石龙子
孟加拉巨蜥
日壁虎
圣埃斯特万岛黑叩壁蜥
太平洋橄榄鳞海龟
兄弟岛楔齿蜥
牙买加水蟒
耶罗岛大蜥蜴
印度鳄 印度蟒
中国短吻鳄
鱼 类
潮汐虾虎鱼 刀项吸口鱼 东京鱊
菲尔角银光鱼 骨尾白鲑 黑侧雅罗鱼
红大马哈鱼 黄鳍连尾鮰 巨鲶鱼
鲤鱼 欧扎克穴鱼 帕朗泊鳉鱼
浅色鲟鱼 鳅
无鳞甲三刺鱼
小杜父鱼 叶唇鱼 鳟鱼亚洲象
别名印度象、大象、野象,属于象科,学名为 Elephas maximus。
亚洲象是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最为引人注目的特证,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就是那根长约二米、弯曲、缠卷自如、感觉十分灵敏的肉质长鼻,鼻端有一个肉突。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 m,身高2.5 m,体重达4~6 t。
亚洲象栖息于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营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公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妊娠期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寿命50~60岁。
野生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我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措杀,破坏十分严重。在其分布地区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猎杀野象的凶手,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世界最大的、经验最丰富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在全球我们拥有470万支持者以及一个在96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从 1961年成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6大洲的153个国家发起或完成了12000个环保项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一个由27个国家级会员、21个项 目办公室及5个附属会员组织组成的全球性的网络在北美洲、欧洲、亚太地区及非洲开展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使命
世界自然基金会最终目标是制止并最终扭转地球自然环境的加速恶化,并帮助创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为达到目标,世界自然基金会意欲通过以下途径以达到保护自然及生态进程的目的。我们致力于:
1.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
  2.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推动减少污染和浪费性消费的行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力量有多大
世界自然基金会因其黑白两色的大熊猫标识而广为人知,是一个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方法、对话及合作以达其 环保目标。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全球性网络拥有3000名兢兢业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他们使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设计、规划、管理、运作项目时可以 保证卓越的技术支持。作为一个主要的环保项目筹集者、一个值得信赖的资金掌管者、一个高效的经营者,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与各国、各级政府、各国际性机构及 其他非政府组织及项目执行地的当地民众通力合作来达到其环保目标。虎
别 名 老虎、大虫、白额虎
学 名 Panthera tigris
亚种名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
英文名 tiger Siberian tiger south china tiger bengal tiger
猫 科 Felidae
分 布 东北虎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华南虎主要分布于中南、华东、西南;孟加拉虎分布于云南、西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虎是猫科中大型猛兽,体型雄伟,头圆、耳短、尾长,四肢强大有力,体毛棕黄色,夏毛较深,冬毛色淡,通体有黑色横纹,每两条靠在一起,形成俗称的“扁担花”,腰腹黑纹更加明显,尾尖为黑色。头部黑纹较密,额部具一白斑,颏、喉、腹及四肢内侧均为纯白。体重可达180~230千克,体长为1.6~2.9米,尾长近l米。四个亚种中,东北虎体型最大,颜色最淡,毛较长,花纹较宽;孟加拉虎次之,毛短,黑色条纹窄而密。华南虎与印支虎相似,体型均小于前二者,毛色也比较深。
虎生活在森林、丛林和野草丛生的地方,特别喜欢在针、阔叶混交林中栖息。没有固定巢穴,活动区域特别大,一昼夜可行走50多公里。每只都占据一定的领域,夜行性,晨昏活动最频繁。善于游泳,不会攀爬,捕食勇猛,喜单独行动,视觉、听觉极为发达,脊柱关节灵活,行走时爪能收缩,没有响声,十分轻巧迅速。主要捕食大型食草类动物,饱餐后可以维持数日。冬季发情交配,孕期100天左右,每胎产2~4仔,寿命20年左右。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野外已少见;东北虎在野外已多年没有发现繁殖记录;其他两个亚种,我国处于分布区边缘,数量也很少。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国家在其主要栖息地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有效地制止了乱捕滥猎及使用老虎制品的行为,给这个高度濒危的物种带来了生机。金丝猴
??为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学名:Pygathrix roxellanae; 英文名:Snub-nosed Monkey 。
??金丝猴(又名仰鼻猴)生活在海拔1500—3000米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群居,日行性,树栖性。性机警,善攀爬,行动迅捷,喜在清晨鸣叫。以各种树叶、嫩枝、果实、苔藓等为食,亦食昆虫、鸟卵和雏鸟。繁殖期9—11月,远期孕期约7个月,每产1仔,4—6岁性成熟,寿命16—18年。北京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我国有3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它们都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国家I级保护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它们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毛色艳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具有重大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目前,除我国外,这些稀世珍宝在世界上仅有法国、英国等极少数国家的博物馆中收藏有若干标本。
比起其它猴类来,金丝猴的确是非常漂亮,特别是川金丝猴,头顶的正中有一片向后越来越长的黑褐色毛冠,两耳长在乳黄色的毛丛里,一圈桔黄色的针毛衬托着棕红色的面颊,胸腹部为淡黄色或白色,臀部的胼胝为灰蓝色,雄兽的阴囊为鲜艳的蓝色,从颈部开始,整个后背和前肢上部都披着金黄色的长毛,细亮如丝,色泽向体背逐渐变深,最长的达50多厘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好似一件风雅华贵的金色斗蓬。
川金丝猴的体形较大,头圆,耳短,眼睛为深褐色,嘴唇厚,吻部肥大,嘴角处有瘤状的突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和变硬。两颊和额的正中的毛都向脸的中央伸展,露出两个凹陷的天蓝色眼圈和一个突出的天蓝色吻圈,再加上鼻骨退化,没有鼻梁,形成了一个鼻孔上翘的朝天的鼻子,更显得格外有趣。
根据古生物的研究结果,川金丝猴早在300多万年前的中更新世就已经存在,从我国各种古籍中的记载来分析,历史时期川金丝猴分布的地区包括位于渭河、汉水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岭、陇山地区,原来有近30个县有分布;位于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和湖北西部的大巴山地,原来有6-7个县有分布;位于湖南武陵山北侧的来凤、鹤峰和武陵山南侧的桑植、大庸、慈利、石门等县;位于广东北部从化、龙门、博罗等县境内的九连山、罗浮山;位于四川东南部20多个县境内的大凉山和相邻山区。整个地域跨渭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等流域。
目前我国川金丝猴在野外的总数尚有20000只左右,已知的分布于四川、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神农架等地。现在的分布区与历史上的分布区相比较,已经大大地缩小了,分布的省(区)数从12个减少到7个,县级单位的数目从150多个减少到只有50多个。
川金丝猴原来广泛栖息在亚热带地区的低山森林地带,它是树栖动物,其存在和发展与森林环境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失去森林就会影响到它的生存。造成森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为了解决吃饭、住房、烧柴和用具等问题,都要以砍伐森林为代价。经过不断砍伐森林以发展农业,尤其是由于红薯与玉米等旱粮高产作物的推广,使过去不能生长禾稼的山区遭到大面积的开垦,致使金丝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低山地带的阔叶林逐渐向中高山地带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迁移,即从山丘地带的普遍分布,变为向深山地区收缩,栖息地不断消失,分布范围越来越小,后来只能残存在山高岭峻,人类活动很少的地方,原来各地曾经连续成片的分布区,也由于退缩而形成了互相隔绝的情况。川金丝猴分布区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下面一些过程:首先是数量的急剧减少,接着便在一些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消失,而在另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尚有所保存,使分布区形成互相隔离的"孤岛"状,最后一些"孤岛"再相继消失。
这种局面的形成,开始于18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到20世纪,目前仍在继续。这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进兽退"的一个具体表现。在18世纪之前,川金丝猴分布的地区都存在着茂密的森林茂密,在秦岭和大巴山区,就有"南山老林"和"巴山老林"。从18世纪开始,这些森林经过砍伐,不断遭到破坏。例如在秦岭山中,仅周至县至洋县一段路程砍伐林木的人就经常不下数万,使得许多青翠的峰峦相继变成了童山,以后许多地方的金丝猴变相继灭绝,从甘肃秦州、陕西凤翔府、广东广州府、惠州府等地区逐渐消失。到了19世纪,又从湖北西部、湖南西部、江西东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南部等地区不断退却,是金丝猴分布区缩小幅度最大的一个时期。20世纪最大的变化,则主要是甘肃南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布范围的继续缩小和广西分布区的消失,形成今天全国仅剩下几个小片分布区的格局。
生活在我国的另外2种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的皮毛都不是金黄色的。黔金丝猴全身披着暗灰色的毛发,仅见于贵州北部的梵净山一带;滇金丝猴身上的体毛主要是灰黑色,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一个物种的自然分布区域如此狭小,是世界上罕见的,而且种群数量也不多,因此,它们都是最濒危、最珍贵的猴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