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一、选择题1.(2020年黑龙江大庆)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人物是丝绸之路线路图董仲舒 B.张骞 C.成吉思汗 D.康熙2.(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某同学准备以“两汉时期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撰写文章。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C.丝绸之路的开通 D.鉴真东渡3.(2021年成都中考真题)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4.(2020年河南)“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应了丝绸之路的开通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5.(2020年山东济宁)如图所示古代商路的起点是长安 B.洛阳 C.咸阳 D.敦煌6.(2020年江苏南京)“加强了西城、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这得益于A.丝调之路的开通 B.孝文帝改革C.玄奘西行天竺 D.郑和下西洋7.(2020年广西北部湾)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8.(2021年浙江宁波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指南针传入朝鲜②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③中国茶叶、瓷器等远销美洲④中国活字印刷等技术传入欧洲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9.(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边疆设新疆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故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史实是A.设置安西都护府 B.设置伊犁将军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西域都护10.(2021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11.(2021年广西梧州中考真题)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汉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12.(2021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13.(2020年四川绵阳)食物名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下列食物得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丝绸之路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14.(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沿此线路最远可以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是A.朝鲜半岛、日本 B.南海诸岛、苏禄C.印度半岛、锡兰 D.阿拉伯、俄罗斯15.(2020年浙江温州)西晋《古今注 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材料题16.(2020年新疆节选)依据材料,做出判断。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自中亚的毛织品和牲畜,来自罗马诸行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亚麻布和黄金,其中黄金占首位。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丝绸之路”的主线自中国西北部的长安(西安)开始,向西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分为两道,一条道沿盆地的北部边缘,一条道沿盆地的南部边缘,绕过盆地。然后西逾帕米尔高原,穿过撒马尔罕,再绕过里海南端,由此继续西进,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罗马边境。——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以下表述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材料表述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1)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2)汉武帝大败匈奴后,丝绸之路得以畅通。( )(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流。( )(4)丝绸之路到塔里木盆地后分为三道,最终到罗马边境。( )17.(2020年山东济南莱芜区)秦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是一位教师讲授秦朝历史时的板书设计。(1)根据材料一,说明该板书反映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制度中的哪一举措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材料二 这一措施既不用火烧,又不用活埋,却比活埋、火烧厉害十倍。他不像秦始皇那样,盲目地毁灭文化,而是利用权力把对专制统治者有利的文化抬举到一尊的地位,把于其不利的文化指为邪说而皆绝其道。这是汉武帝的高明之处。﹣﹣摘自尚斌《中国儒学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秦始皇“火烧”“活埋”与汉武帝“皆绝其道”“抬举到一尊”的措施,两者有何共同目的?材料三 汉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西北边陲加入了中国怀抱,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匈奴大部分的内徙和汉化,少部分羌人的归服和内徙,对形成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摘自杨东晨《论秦汉王朝向西方开拓政策的成败与得失》(3)材料三中,西汉“使西北边陲加入了中国怀抱”的标志是什么?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18.(2021·河南周口市·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流材料三: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1)请写出材料一中A、E两处所代表的地区。为加强对图中西域(今新疆地区)的管辖,西汉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A: E: 机构:(2)请写出材料二中①②所代表的物品、技术或文化(各举一例),③处的结论是?①: ②: ③:(3)据材料二,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0张PPT)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备课无忧某电视剧有这一情节:周幽王与褒姒烽火戏诸侯时,周幽王亲手剥石榴给褒姒吃?稍有历史知识的人一看便知这是不可能的!你知道下列物种是何时传到中国的吗?是从哪条路上传来的?世纪新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商务部网站2021年8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6.3万亿元,增长25.5%。其中,出口增长25.3%,进口增长25.7%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了解张骞(qian)两次出使西域概况2.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作用3.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立及其历史意义4.了解两汉经营西域的历史史实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课标要求新课导入学习目标播放视频、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玉门关阳关长安西域位置: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神秘古西域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新知讲解凉州词唐·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 ——东晋 法显《佛国记》“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荒凉、危险、毫无生机、神秘莫测从以上诗句中,你能感受到西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材料研读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材料一:西汉初年,匈奴由蒙古草原向西域侵扰,逐渐成为这里的霸主。——《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材料二: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品……但是,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人教版《中国历史》材料三:“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长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史记·大宛列传》西域各国受到匈奴的侵扰目的:汉朝受到匈奴的侵扰【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材料研读ròu zhī控 制痛 恨阳 关玉门关西汉初年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大月(ròu)氏(zhī)被匈奴驱赶,匈奴单(chán)于还把大月氏国王的头盖骨制成“饮器”。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进 攻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材料研读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招 募 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ròu)氏(zhī),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联络大月(ròu)氏(zhī) ,夹击匈奴【凿空西域】思考:壁画描绘了什么情景?汉武帝亲自相送,说明了什么?张骞能否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西域之行呢?敦煌壁画里有一幅“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汉武帝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识图学史播放视频、张骞出使西域(1)时间:(2)目的:(3)路线:(4)结果:前138年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长安(前138年)→龟兹→喀什→大宛→蓝氏城→莎车→于阗→楼兰→陇西→长安(前126年)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传达了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意愿。【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识图学史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想一想: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遇到的挫折:所到之处,有茫茫的戈壁滩,有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语言不通,道路不通;去时被匈奴扣留了十年,回来时又被扣留了一年多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旄节 ”手不离“节”,外交使命牢记心中【凿空西域】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以及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牢记使命,勇于开拓进取, 战胜困难, 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时间:目的:结果:公元前119年加强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了西域通道,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丝绸之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识图学史第一次 第二次时间目的结果意义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了解到了西域的具体情况和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未完成任务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阶段小结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19年从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两个方面谈一谈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张骞通西域”的影响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史学家)翦伯赞想一想,张骞身上哪些品质最打动你?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爱国精神“凿空”西域功垂史册的名臣——司马迁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材料研读探究:通过以上的学习,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政治:使匈奴失去西域的后援,有利于汉朝反击匈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经济: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精神:激励人们到西域建功立业(如班超投笔从戎)合作探究思考:阅读教材导言部分,丝绸之路为何以“丝绸”命名?罗马大帝:凯撒(公元前100——公元前44年)到剧场看戏,穿着中国的丝绸,让其他人艳羡不已。中国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的主要商品,因此就把这条商路以“丝绸”命名。丝 绸 之 路1、陆上丝绸之路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新知讲解长安河西走廊敦煌鄯善阳关玉门关于阗疏勒大宛葱岭塞琉西亚西汉大月氏安息秦大匈奴乌孙丝绸之路西安西北和田南若羌巴格达(古 罗 马)海里海黑咸海(波斯湾)喀什敦煌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长安河西走廊1 、陆上丝绸之路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人们便称这条陆上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识图学史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的九重楼莫高窟的佛像雕塑莫高窟的壁画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四面环沙而不被掩埋,飞沙掠过水面而不坠入其中,泉水经千年不干枯,实属自然奇观。1、陆上丝绸之路丝路风光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西安大雁塔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葡萄苜蓿核桃石榴哈哈,你知道这些物品哪些是我从西域驮回来的?哪些是从中原驮过去的吗?铁器良种马·丝绸1、陆上丝绸之路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识图学史丝绸、瓷器、茶叶……中国1、物质上:西方2、文化上:中国西方香料、琉璃、胡椒……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丝绸之路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交融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张骞通西域后1、陆上丝绸之路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路线1: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路线2: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段和斯里兰卡。再转运到欧洲。识图学史广东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湾斯里兰卡识图学史播放视频:海上丝绸之路现 代 丝 绸 之 路亚欧大陆桥:今天的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10900公里,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知识延伸材料一:“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材料二: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极大地促进了西方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也由此路传入中国…材料三: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他表示,2 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曾经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3.丝绸之路影响、地位和作用?材料研读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从中西交流方面考虑)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地位: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经济的交流通道,还是中外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影响、地位和作用影响: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代的兴盛。价值及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合作探究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西来东去凿井技术铁器造纸术丝绸铁器漆器石榴苜蓿核桃葡萄天马佛教乐舞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理秦朝对比秦汉疆域,有什么不同?汉朝怎么办的?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的领土。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新知讲解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理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理。(一)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2、地点:3、职能:公元前60年西域乌垒城“投笔从戎”讲的是哪个历史人物?他为什么要出使西域?结果如何?班超,字仲升,班固之弟,东汉名将。东汉明章两帝时,班超出使西域,屡立战功,封定远侯,青史载功勋。永平五年时期,班固被召见到校书郎任职,班超和母亲也来到洛阳。家境穷困,班超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来供养(母亲),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二)东汉对西域的管理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理识图学史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理识图学史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理1、背景:(二)东汉对西域的管理班超 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理2、过程: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继续前行。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到71岁才回到中原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作用: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作用: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二)东汉对西域的管理甘英出使大秦公元97年大秦安敦王朝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公元166年甘英出使波斯路线班超出使西域路线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3、东汉与大秦的交往: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理识图学史出谋划策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朝的兴盛曾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可是今天,丝绸之路经过的主要地点,也就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却远比东部落后。针对这样的局面,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决策。作为祖国的明天,有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请你对现今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提些建议。识图学史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形成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对内对外板书设计1.(2020年黑龙江大庆)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人物是A.董仲舒B.张骞C.成吉思汗D.康熙【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做出巨大贡献,故B符合题意;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故A不符合题意;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故C不符合题意;康熙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2.(2020年河南)“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应了丝绸之路的开通A.巩固了国家统一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促进了物种交流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解析】本题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所以正确选项为C选项促进了物种交流。A选项,巩固国家统一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于西域地区的管理管辖,故B选项排除;D项,古代经济结构为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D选项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C3.(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沿此线路最远可以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是A.朝鲜半岛、日本B.南海诸岛、苏禄C.印度半岛、锡兰D.阿拉伯、俄罗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锡兰,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4.历史遗迹是古人历史活动最有力的证据。经过三年的发掘与研究,通过对出土文物尤其是云纹瓦当的分析,考古学家确定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 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这一考古突破①为实证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更充分的视角②揭示出新疆自古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③印证了汉时西域“各有君长,兵重分弱,无所统一”④反映出汉朝与欧洲国家的密切友好往来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 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这说明了东汉时期设立了戊已校尉管理新疆地区,因此说明了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说明了新疆与祖国内地之间的关系密切,①②正确,D正确;“各有君长,兵重分弱,无所统一”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由此排除AC;材料反映的是新疆与祖国内地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出与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④错误,由此排除B。综上故选D。【答案】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必背考点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 公元前138年(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3)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时间: 公元前119年(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张骞通西域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21·cn·jy·com(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2)张骞的优秀品质:坚强的意志,百折不饶,忠于祖国、不辱使命等。知识点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开辟者:张骞(2)路线: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5)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21知识点三、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公元前60年(2)职责: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3)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4)设立的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 目的:恢复对西域的管辖。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丝绸之路在过去是沟通东西双方大动脉。这条道路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今天作为世界工厂,我们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为了深化我国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促进共同繁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用以促进我们国家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 ★★作为普通中学生,我们能为一带一路这伟大的事业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图片解读】解读:反映出汉武帝对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视,也体现了张骞为国分忧、不畏艰险、勇于开拓、不辱使命的精神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七上P 68)解读: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往返路线是:长安——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阳关——陇西——长安丝绸之路线路图(七上P 69)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七上P70)(1)路线1: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2)路线2: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扩大了两汉文化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一、选择题1.(2020年黑龙江大庆)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人物是丝绸之路线路图董仲舒 B.张骞 C.成吉思汗 D.康熙【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做出巨大贡献,故B符合题意;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故A不符合题意;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故C不符合题意;康熙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某同学准备以“两汉时期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撰写文章。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C.丝绸之路的开通 D.鉴真东渡【答案】C【详解】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西汉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C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A;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排除BD。故选C。3.(2021年成都中考真题)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答案】D【详解】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4.(2020年河南)“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应了丝绸之路的开通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所以正确选项为C选项促进了物种交流。A选项,巩固国家统一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于西域地区的管理管辖,故B选项排除;D项,古代经济结构为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D选项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5.(2020年山东济宁)如图所示古代商路的起点是长安 B.洛阳 C.咸阳 D.敦煌【答案】A【解析】依据图片中信息“西汉、大秦……”可知,这是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汉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2020年江苏南京)“加强了西城、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这得益于A.丝调之路的开通 B.孝文帝改革C.玄奘西行天竺 D.郑和下西洋【答案】A【解析】考查点:丝绸之路。解题思路:分析材料,掌握丝绸之路的影响。根据“加强了西城、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的影响,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与西域各国、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A符合题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B排除;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交流,C排除;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D排除。故选择A。7.(2020年广西北部湾)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合浦的汉墓中出土了来自印度、波斯和罗马的器物,说明汉代时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和往来,即中国与欧亚一下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根据“印度六棱柱性玻璃饰”、“罗马玻璃碗”可知A错误,排除;根据汉代合浦汉墓出土的文物无法证明合浦是汉代最重要的商港,也不能说明海外贸易在汉代所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排除BC。8.(2021年浙江宁波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指南针传入朝鲜②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③中国茶叶、瓷器等远销美洲④中国活字印刷等技术传入欧洲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指南针传入朝鲜,中国和朝鲜同属于东方范畴,没有反映东西方交流,①不符合题意;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罗马属于西方范畴,反映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符合题意;③中国茶叶、瓷器等远销美洲,美洲在当时还没有被发现。③不符合题意④中国活字印刷等技术传入欧洲,反映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能佐证题干观点,故选C。9.(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边疆设新疆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故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史实是A.设置安西都护府 B.设置伊犁将军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西域都护【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现在的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故D符合题意;设置安西都护府、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均在西域都护之后,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0.(2021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可知,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文化交融密切,故B正确;“画像石、画像砖、壁画”“装饰”说明中原文化受西域文化影响,表现不出商品买卖发达、丧葬文化相同的意义,故AD错误;题干信息只能间接能反映内地与西域人员往来频繁,C不如B直观,故错误。综上故选B。11.(2021年广西梧州中考真题)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汉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以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也标志着新疆等西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A正确;清朝乾隆年间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B排除;唐朝时期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南北,CD排除。故选A。12.(2021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统一西域后,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故选B项;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班超出使西域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和统治,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丝绸之路是张骞开辟的,未涉及到材料中地区归属西汉中央,故排除D项。13.(2020年四川绵阳)食物名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下列食物得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丝绸之路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答案】A【解答】根据图片“胡豆、胡麻、胡桃”都有胡字,以为中原之外来物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天马、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传到中原,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所以与这些食物得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丝绸之路。【点评】考查了汉朝的丝绸之路的作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4.(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沿此线路最远可以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是A.朝鲜半岛、日本 B.南海诸岛、苏禄C.印度半岛、锡兰 D.阿拉伯、俄罗斯【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锡兰,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5.(2020年浙江温州)西晋《古今注 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答】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通过关键信息“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可知,张骞把马其顿音乐传到了中国,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A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材料题16.(2020年新疆节选)依据材料,做出判断。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自中亚的毛织品和牲畜,来自罗马诸行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亚麻布和黄金,其中黄金占首位。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丝绸之路”的主线自中国西北部的长安(西安)开始,向西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分为两道,一条道沿盆地的北部边缘,一条道沿盆地的南部边缘,绕过盆地。然后西逾帕米尔高原,穿过撒马尔罕,再绕过里海南端,由此继续西进,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罗马边境。——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以下表述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材料表述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1)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2)汉武帝大败匈奴后,丝绸之路得以畅通。( )(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流。( )(4)丝绸之路到塔里木盆地后分为三道,最终到罗马边境。( )【答案】(1)未涉及。(2)正确。(3)正确 。(4)错误。【解析】【详解】(1)材料没有涉及张骞出西域的内容,故本题应填未涉及。(2)根据材料“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故汉“武帝大败匈奴后,丝绸之路得以畅通”在材料中能够得出。故本题应填正确。(3)根据材料“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可得出“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流”在材料中能够得出。故本题应填正确。(4)根据材料“‘丝绸之路’的主线……至塔里木盆地,分为两道,一条道沿盆地的北部边缘,一条道沿盆地的南部边缘,绕过盆地。……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罗马边境。”可知“丝绸之路到塔里木盆地后分为三道,最终到罗马边境”违背材料描述的。故本题应填错误。17.(2020年山东济南莱芜区)秦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是一位教师讲授秦朝历史时的板书设计。(1)根据材料一,说明该板书反映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制度中的哪一举措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材料二 这一措施既不用火烧,又不用活埋,却比活埋、火烧厉害十倍。他不像秦始皇那样,盲目地毁灭文化,而是利用权力把对专制统治者有利的文化抬举到一尊的地位,把于其不利的文化指为邪说而皆绝其道。这是汉武帝的高明之处。﹣﹣摘自尚斌《中国儒学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秦始皇“火烧”“活埋”与汉武帝“皆绝其道”“抬举到一尊”的措施,两者有何共同目的?材料三 汉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西北边陲加入了中国怀抱,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匈奴大部分的内徙和汉化,少部分羌人的归服和内徙,对形成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摘自杨东晨《论秦汉王朝向西方开拓政策的成败与得失》(3)材料三中,西汉“使西北边陲加入了中国怀抱”的标志是什么?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答案】(1)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2)措施: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同目的:都是为加强思想控制,巩固自己的统治。(3)西域都护的设置。历史发展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分析】本题以“秦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为切入点,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影响、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以及共同目的、西域都护的设置等知识,明确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解答】(1)通过图示中的“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朝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火烧”“活埋”的措施是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汉武帝“皆绝其道”“抬举到一尊”的措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两者有何共同目的都是为加强思想控制,巩固自己的统治。(3)根据材料“汉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西北边陲加入了中国怀抱,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西汉“使西北边陲加入了中国怀抱”的标志是西域都护的设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影响、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以及共同目的、西域都护的设置等知识。18.(2021·河南周口市·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流材料三: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1)请写出材料一中A、E两处所代表的地区。为加强对图中西域(今新疆地区)的管辖,西汉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A: E: 机构:(2)请写出材料二中①②所代表的物品、技术或文化(各举一例),③处的结论是?①: ②: ③:(3)据材料二,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答案】(1)长安、大秦;西域都护(2)①瓷器、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②佛教、香料、宝石等③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3)与沿线各国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共同“中国梦”与“世界梦”。【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A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E处是丝绸之路到达的欧洲或大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2)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上中原向西域传送的物品有:丝绸、丝织品、瓷器、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外国向中国传送的物品有葡萄、石榴、核桃等农产品,佛教、香料、宝石等;依据表格的史实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3)依据材料信息: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可知,与沿线各国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共同“中国梦”与“世界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国通史—048丝绸之路.mp4 招贤令张骞出使西域.avi 海上丝绸之路.avi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必背考点.doc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中考真题测试)学生版.doc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doc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精品课件与视频).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