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共39张PPT+3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共39张PPT+3视频)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七课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重点)
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如何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6、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重点)
阅读教材P90—P97,思考下列问题:
试一试,你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
中华民族唱起来
汉满纳西京东乡,独龙侗水彝苗壮,
门巴土家维吾尔,柯尔克孜瑶德昂,
乌孜别克鄂伦春,基诺赫哲傣布朗,
锡伯哈尼俄罗斯,仡佬仫佬景颇藏。
这么多的地方都是我的家乡,
读一次,念一遍,就记在心上。
我的大祖国呀你真的好漂亮,五十六朵花绽放。
傈僳怒佤鄂温克,裕固朝鲜土阿昌
普米撒拉塔吉克,毛南保安蒙古羌,
拉祜白回塔塔尔,珞巴畲黎达斡尔
高山布依哈萨克,每个名字暖洋洋。
这么多的地方都是我的家乡,
读一读,唱一唱,你就不会忘。
我的大祖国呀你真的好漂亮,五十六族花芬芳。
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试一试,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
提示:汉族、壮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苗族、彝族、布依族、鄂伦春族,满族、侗族、哈尼族、塔吉克族、瑶族,白族、僳僳族,达翰尔族、黎族、傣族、土家族、鄂温克族、东乡族、仫佬族、珞巴族、土族、布朗族、纳西族,高山族,畲族、拉祜族、仡佬族、水族、阿昌族、撒拉族、毛南族、佤族、锡伯族,普米族、德昂族、羌族、保安族、门巴族、裕固族、怒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京族、基诺族、独龙族、赫哲族、俄罗斯族。
教学目标
我国各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区
截至1998年,我国先后共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全国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还建立了1200个民族乡。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
我国各民族人民形成了什么样的兄弟情谊?
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相关链接
傣族
阿昌族布朗族佤族
德昂族
泼水节
回族
开斋节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苗族
畲族
满族
藏族
高山族
朝鲜族
油香
糋涸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980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以西藏为例,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0余处,风俗习惯得到继承和保护。
材料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一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1937年秋,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汉各族人民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统治之下。
蒙汉抗日游击队依靠蒙汉各族人民建立蒙汉抗日游击队,在内蒙古人民抗日斗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各民族共同抗日体现了怎样的民族原则?
民族团结
北京 内蒙古
上海 云南
天津 甘肃
广东 广西
辽宁 青海
山东 新疆
福建 宁夏
与少数民族地区协作,体现怎样的民族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
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342个东部经济较发达县结对帮扶570个西部贫困县,促进了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
——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
≠高度自治≠完全自治≠独立
自治地方人大、人民政府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
注意:区别于港、澳、台的高度自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新型民族关系
请从小明与少数民族交往中,说说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请靖州苗族小朋友演唱本民族歌曲
受邀参加百人合拢宴
5.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
同等的社会地位
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民族平等的表现: ①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P91
(理解民族平等)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侮,救亡图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1903年12月,一支英国侵略军偷越我国边界,占领西藏帕里等地区,又于1904年4月进犯江孜。西藏人民践行“勿让洋人染指我疆土”“纵然男尽女绝,誓不与侵略者共天地”的誓言,在江孜保卫战中浴血奋战,坚持了3个多月。
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追求?
民族团结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民族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义务)P96
6.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东西部差距大
从这张柱状图,我们能得出哪些信息?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二、家和万事兴
1、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屋脊”上的通讯
青藏公路
少数民族中小学校
①有利于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②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是什么让牧民的生活变幸福了?
探究与分享P94-95
结合材料讨论:他们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其他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有什么借鉴意义?
①经济上: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国家政策+自身实际+科技创新+人民的劳动+………=致富之路!
依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旅游业和种植业,建立各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多种销售模式,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家为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
20世纪80年代,西藏人才紧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国家作出在内地开办西藏班(校)的决策。1985年9月,以藏族为主体的首批西藏小学毕业生到内地学习,开启了西藏教育新模式。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20个省市的18所初中、14所高中开办西藏班,有55所示范性高中招收西藏插班学生,共有在校生近两万人,累计完成招生11万余人,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人才3.6万余名。内地西藏班成为西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毕业生中的很多人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干力量。内地西藏班的开办,对加速西藏人才培养、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链接
国家在内地开设西藏班,意义何在?
②社会事业上: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相关链接
③文化方面: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文化交流。
刘三姐是传说中的壮族民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被誉为“歌仙”。“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壮族民间认为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歌圩就是刘三姐传歌形成的。“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就是为了纪念刘三姐。
刘三姐歌谣以歌代言,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情感表达方式,见证了壮族的文化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刘三姐歌谣传承比较完整,种类丰富多样,传播地域广泛,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006年,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快速阅读94—95页,总结:
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采取措施主要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措施:
①经济: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②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③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
意义:
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②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③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共筑民族团结共同体
“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公民个人应怎么维护民族团结?
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P96
有人认为:我们中学生还小,维护民族团结与我们无关!
请你评析这一观点。
3.青少年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意识上+行动上)
①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②自觉拥护和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④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课堂小结:
民族大家庭
①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③我国的民族政策
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⑤如何理解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家和万事兴
1、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2、党和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采 取了哪些措施?
3、维护民族我们应该怎么做(个人)
促进民族团结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堂检测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
A.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平等相待、相处差异
D.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融合、不分彼此
A
7.1 促进民族团结
2、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不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 )
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B.重点培养和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
C.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D.在少数民族地区制造恐怖袭击事件
D
3、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说明( )
①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脱贫攻坚是中心工作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④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4、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编译出版各类蒙古文教材及教辅资料1000余种;完成了蒙古文版中小学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任务;实现了民族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费。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能够消除地区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5.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小丽讲到:“在新疆,每逢少数民族群众过节,汉族群众会上门道贺;每逢汉族百姓过节,少数民族群众也送来自制的糕点同乐。无论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大家必定要前去帮忙。”
米热古丽的话使同学们体会到( )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各民族亲如一家
③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④各民族之间没有差别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7.实践探究题(9分)
学校开展以“ 关注家乡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材料一: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鄂尔多斯坚毅攀登、逐梦前行的砥砺奋进之年。具有同等地位的鄂尔多斯各族人民,都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材料二:2019年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
项目 成就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1亿元,增长15.6%。
脱贫攻坚 全市最后 118 户267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清零达标” 工作全面完成。
民生福祉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9768元和20075元,分别增长6.3%和9.8%,高于经济增速。我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1)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1分)
(2) 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社会发展信息。(3分)
(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 (3 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我市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②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③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民族团结奋进、共同繁荣)。
①具有同等地位的各族人民,为家乡作贡献,体现了“民族平等”。(1 分)
②我市被命名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体现了“民族团结”。(1分)
③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1 分)
(不结合材料只答出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只得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