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课题与课时】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2.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与学习,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了解我们身边存在哪些违法行为,社会生活中的民事活动,民事权利的含义。2.通过阅读教材49页探究与分享,知道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以及了解民法总则的基本原则,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学习过程】环节一 自主感悟学习任务一:违法无小事探究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是什么?(重要性)P46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性)友情提示1:探究2:违法行为及分类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 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镜头三陈某为谋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令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 运输 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友情提示:什么是违法行为?P48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的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1.民事违法行为一、违法行为的分类侵犯他人肖像权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违法上访2.行政违法行为一、违法行为的分类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抢劫蓄意投毒一、违法行为的分类判断:以下行为是否违法?属于哪类违法?镜头一: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镜头二:李某等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镜头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结合课本48-50)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分 不同点 相同点按社会危害轻重分: 按违反法律分: 社会危害性 违反法律 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相对轻微相对轻微严重民法行政法刑法民事责任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罚处罚1.都是违法行为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探究三:一般违法与犯罪学习任务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行政不作为严重破坏环境殴打他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友情提示:1.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谎报险情、传播谣言、殴打他人、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不履行合同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或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侵犯肖像权侵犯著作权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探究:民事违法行为思考:(1)哪些属于民事活动?是由什么法规范的?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由民法来规范的。(2)什么是民法?用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友情提示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环节三 走进生活遇到下列情况时,自己应该怎样处理?八年级学生小强家楼上住着一家舞迷夫妇,每晚都跳到深夜。那咚咚的跺脚声影响了小强休息,小强父母和邻居与舞迷夫妇多次劝阻,可他们就是不听。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处理?环节四 学后反思1.在法不可违方面,我做的好的地方有哪些?还存在哪些问题?2.对面存在的问题,我打算这样改进: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出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种类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自己怎么做?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不可违本课小结当堂达标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B.自尊自信C.自立自强 D.不犯罪A.不违法A2.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这说明法律( )A.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B.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C.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D.赋予我们权利和义务C3..任何违法犯罪都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都是对他人合法权利的侵犯,都应受到法律的惩罚。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①小华在公共汽车上不给老年人让座②小明在英语默写时作弊③父亲离婚后没有给13岁的小虎抚养费④小兵殴打他人致其受重伤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4..散布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 )A.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D5.一天,学生杨某拾获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占为己有。杨某的行为属于( )A. 行政违法行为 B. 犯罪行为C. 刑事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D6. 丽江最近不太平静。先是春节前曝出有女性游客被恶意毁容,春节期间又有游客在某餐厅遭遇殴打。根据当地警方的通报,前起案件中的施暴者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而后起事件中的打人者也已被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两起案件的作案者的行为分别属于( )A. 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D.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B7.下列属于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①行人闯红灯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 ③明知赃物而购买 ④没有依法履行合同A. 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②④D8.刘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交警对其作出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罚款2000元的处罚。刘某的这种行为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2022学年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5.1法不可违.pptx 十种违法行为__依法予以行政拘留.mp4 民事违法行为举例.mp4 疫情防控期间,违法典型案例.mp4 试述法律的规范作用.mp4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题片.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