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8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8科9份

资源简介

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相关地理期终试卷
(满分150分,120分钟完成)
命题、审核:秦伟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在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中,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分别是 ( )
A.俄罗斯 印度 B.印度 俄罗斯 C.朝鲜 韩国 D.韩国 朝鲜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4、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 )
A.湿润区、亚热带 B.湿润区、热带 
C.半湿润区、亚热带 D.半湿润区、暖温带
5、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 )
A.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B.都有绿洲农业
C.都属外流区域 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
6、位于渤海沿岸的港口城市是 ( )
A.大连、天津 B.秦皇岛、连云港
C.青岛、大连 D.天津、秦皇岛
7、我国北方大油田自北向南的正确排序是 ( )
A.大庆、华北、辽河、胜利 B.大庆、辽河、华北、胜利
C.大庆、华北、胜利、辽河 D.大庆、胜利、辽河、华北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 )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9、下列四组国家中,全部为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
A.俄罗斯、泰国 B.缅甸、孟加拉国
C.巴基斯坦、日本 D.越南、印度
10、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
A.东北、东南、西北 B.西南、西北、东北
C.西南、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东南
11、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
A.青海 B.云南 C.山东 D.甘肃
秋色尽染的千佛山下,全运会的圣火缓缓熄灭,运动的激情化为难忘的回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11月28日晚在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闭幕。据此完成12—14题。
12、身为志愿者的汪华为了做好不同民族运动员的服务工作,搜集了四项有关我国各民族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相互交错居住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13、澳门的小伟全运会期间来济南游玩,经过的铁路线是 (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焦柳线
14、全运会期间汪华在济南街头看到一辆车牌为“豫A—56778”的车,这辆车来自我国哪个省份 ( )
A.贵州省 B.云南省 C.安徽省 D.河南省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15、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 )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16、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 )
A.水力资源丰富B.含沙量大C.有冰期D.流量小 灾害最多
17、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18、香港经济比澳门发达的重要条件是 ( )
A.香港比澳门面积大、人口多
B.香港的自然资源比澳门丰富
C.香港有可以停泊海洋巨轮的天然良港
D.香港有铁路与广州相通而澳门没有
下图为我国部分铁路枢纽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按①②③④顺序,铁路枢纽依次为 ( )
A.包头、重庆、长春、株洲 B.济南、攀枝花、沈阳、昆明
C.兰州、武汉、哈尔滨、贵阳 D.郑州、南京、满洲里、怀化
20、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油菜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21-22题。
2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关于自然景观的叙述,属于④区(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降水稀少,沙漠众多
C.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D.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24、制约③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条件   B.地形条件  
C.光照条件  D.水源条件
25、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一月0℃等温线
C.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二、综合分析题(100分)
1、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图示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
以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形为主。
(2)①和②所在省级行政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①所在省级行政区与_________和俄罗斯两个国家接壤。
(3)山脉③和④分别是_________山和_________山脉,
它们之间的地形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4)山脉⑤是我国东西向的山脉_________,其以南和以北的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差异
(5)图中①处大多为荒漠,而⑥处天然植被是草原,它们存在较大差异的气候原因是什么
2、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10分)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 ,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3.读2009年北京─南京─上海铁路客运部分简明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9分)
1461次 T21次 车次 T22次 1462次
普快 特快 自北京起(千米) 列车种类 自上海起(千米) 特快 普快
北京 北京 始发站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终到站 北京 北京
15:18 18:00 0 北京 1 460 8:08 11:50
17:13 ↓ 147 天津西 1 313 ↑ 10:03
9:55 ↓ 376 德州 1 084 ↑ 7:20
21:36 22:31 494 济南 966 3:21 5:26
2:24 ↓ 811 徐州 649 ↑ 0:28
7:48 ↓ 1 157 南京 303 ↑ 19:13
10:57 ↓ 1 334 无锡 126 ↑ 16:25
12:27 8:00 1 460 上海 0 18:08 14:35
(1)上海某公司业务员小丁要去北京参加周日上午10:30的一次业务洽谈。如果坐火车去,他最迟须在周______从上海出发,乘_______次列车,才能比较准时且从容地参加。
(2)返回上海时,欲在途中站台上买只德州扒鸡带给家中的父母,须选乘______次列车。他此次往返行程共___________千米。
(3)上面列车时刻表所表示的铁路线是我国铁路干线中________向的________线,1462次列车沿该铁路线运行时将先后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等大江大河,列车上的旅客在南京过江时可能看到以下________图所表示的景观。
4、读下图回答问题(15分)
(1)甲图是我国的__________工业区;乙图所在工业区内最大的工业城市是________。
(2)甲、乙两工业区都发展了钢铁工业,但依托的条件各不相同。请从资源、市场和交通等方面分析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
(3)根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甲工业区分布在_________地区,乙工业区分布在 __________地区;两区域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请从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气温、降水、河湖、植被等)和人文地理(耕地类型、交通、房屋特征、娱乐形式等)两个方面各任选两项比较其不同点:
地 区 甲 地 区 乙 地 区
自然差异
人文差异
5、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A B C
(2)我国地势特点是: ,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气温和降水有何影响。
(3)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大江大河有何影响。
6、2006年夏季,重庆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为挽回旱灾的部分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组织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事实上,以前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是什么?其针对这一不利条件在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2)试分析重庆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的社会经济原因?

(3)重庆某乡镇的小明先去成都与表哥汇合,再去南疆摘棉花,如何走最近?请你帮他选择经过的主要铁路线。

7、读某地区相关地理要素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1)比较B河流在A、C两测量站的水量差异并说明原因。
(2)分析甲地区成为著名灌溉农业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明乙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并简述该城市发展其生产的区位优势。
(4)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5)简要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8、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19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略,图20为江苏省简略。
材料二 图2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21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
河流 河流流量少,水量小 ③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为主 较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对新疆的影响:
对江苏的影响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A
B
C
D
甲 图
E
F
G
乙 图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相关)期末试卷
(满分15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共60分)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这一历史穿越了历代文明,从古代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到古典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再到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还穿越了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的连续表现形式。”文中提到的“古典文明”产生的地区是
A. 东亚 B. 北非 C. 西亚 D. 欧洲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从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系帝国统治的需要 B.巩固共和国统治的需要
C.稳定外来移民的需要 D.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中世纪前期,与儒家文化圈的经济属性相比,西欧同样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从两者的存在基本组织形态而言,西欧最明显的特征是
A.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 C.庄园经济 D.合作经济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三十个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C.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的学说 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是
A.司马光 B.王安石 C.范仲淹 D.孝文帝
对于清代军机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制约的需要
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
A.国力差异 B.制度差异 C.观念差异 D.时代差异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汉朝实行察举制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右图是南北朝晚期的形势图,最后一个消失的政权是
A.①
B.②

D.④
13.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和“陛下”分别指的是:
A. 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
14. 明初,中枢机构设置结束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A.直接向皇帝负责 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隶属于军巨大臣 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15.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16. 仔细观察右图,从中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 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B.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
D. 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17.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 D.改良了蒸汽机
18. 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19. 正当中国人沉浸在康乾盛世的幻境中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一种新的文明,一场伟大的革命,一个新的运动正在萌发和蓬勃发展。它们分别是
A.伊斯兰文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B.民族国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
D.大学崛起/现代化/社会主义运动
20. 右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合众国宪法》 D.《法国民法典》
21.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针对的是
A.阻碍德意志统一的各种势力    B.德意志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
C.普鲁士资产阶级的革命活动    D.马克思领导的国际工人运动
22.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一枝独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上述现象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 科学技术迅速推广 B 英国经济迅速下降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3. 观察右图,这些参观者可能欣赏到的展品是
A.万能蒸汽机 B.贝尔电话机
C.爱迪生留声机 D.福特T型汽车
24. 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表,所反映的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从表中反映出的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 行业竞争激烈 B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C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D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2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26.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
27. 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结合大事年表,下列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
C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28. “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引导人类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 。这句话最适合于评价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29.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30.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日益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 非选择题(共9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卡拉卡拉(右图)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统治者,历史学家评价他是“人类的公敌”。他曾经进行过一项改革:
“毫无意愿的省民(意大利以外的帝国自由居民称为省民或臣民)被迫接受罗马公民的头衔,得不到一点利益,却要承担罗马公民的实际义务。……全帝国的臣民无不叫苦连天。当所有省民以罗马公民的身分尽义务纳税之时,对于过去以臣民的条件所奉献的贡金,应依法予以豁免。卡拉卡拉和他的儿子并不采纳政府的税务原则,要求旧有的贡金和新加的税捐同时征收。”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问题:
根据材料或就你所知,卡拉卡拉进行了什么改革?(1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已学知识,“省民”们本应通过这一改革获得哪些利益(至少举出三项)?(3分)
你对卡拉卡拉的“改革”作何评价?并请给出评价的尺度或依据。(2分)
32. 文献与考古中的商朝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二:
己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甲骨卜辞《粹》
材料三: 商代青铜器
兽面纹爵 兽面纹铙 兽面纹鬲(gé)
问题:(9分)
(1)依据材料一,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2分)
(2)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一则历史价值更高,为什么?(3分)
(3)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兽面纹饰”在当时被认为具有哪些功能?(2分)
(4)材料二、三对于认识材料一有何帮助,并作简要说明。(2分)
33.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史记》
材料二:
“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又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三:
“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圣祖本纪》
问题:
(1)材料一“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3分)你如何理解“自古功德兼隆,又汉以来未之有也”的评价。(2分)
(3)康熙帝通过哪些举措使国家达到了“寰宇一统”。(3分)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2分)
(4)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征。(2分)
34. 中国古代在陆上和海上都开辟了丝绸之路。据此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0分)
(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西欧开辟新航路)
(1)陆上丝绸之路开辟和全盛是在什么时期?(2分)
(2)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有哪些?(4分)
(3)古代的大航海未能使中国成为海上强国,而西方却因新航路开辟而迅速崛起。其原因何在?请你从目的、政策、经济基础、思想观念等角度用中外史实加以论证说明。(4分)
35. 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材料二:我觉得任何一部成功的宪法必须要代表人民的愿望。我不认为美国人会觉得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的宪法模式。君主立宪制适用于英国,总统制适用于美国。重要的是,政体形式必须能够体现遵从宪法规定的人们的真实愿望。
——美国费城宪法中心历史学家 斯蒂夫·弗兰克
(1)请结合材料及两国的历史状况分析英、美两国政体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7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国制度文明的看法。(4分)
36.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问题:(15分)
(1)概括材料一中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4分)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提供动力技术的发明是什么?这一发明又有什么直接影响?(3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英国主要经济指标
项 目 1750-1800年 1801-1900年
煤产量 增长1倍 增长20倍
生铁产量 前40年增长4倍,后20年有增长4倍 又增长30倍
原棉进口(为织布所需) 增长5倍 又增长30倍
GDP 增长4倍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铁产量等于其他国家的总和,棉布也占到世界产量一半以上。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三:英、法、德、美四国工业生产在全世界所占的比重
(以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为100%)
年份 英 法 德 美
1870 32 10 13 23
1880 28 9 13 28
1890 22 8 14 31
1900 18 7 16 31
1910 14 7 16 35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册
材料四:从历史的角度来透视,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变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问题:(25分)
(1)材料一中的英国当时处于什么时期?(1分)材料二又说明了英国当时的何种地位?(1分)
(2)材料三又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以美、德两国来分析。(6分)
(3)结合材料四,你怎样看待现代化与国家崛起这个问题。(15分)
游客参观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力量
①眼下,“文化”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还有深化、推动、繁荣文化的目标,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讲实惠,重功利,不买书(烹调、股票、考试参考书除外),不看戏剧(电视剧除外),不听音乐会(红歌除外),不欣赏舞蹈(公共空地上锻炼身体的“群舞”除外)。一句话,对文化不感兴趣。我不太同意这种看法。前面提到的那些“除外”也都是文化,中国不是没有文化,只是看得见的似乎都是“大众文化”。
②大众文化的特点是实用:娱乐、消遣、调剂劳累,或者用时兴的话来说是“振奋精神”(抽烟、喝酒也可以振奋精神,也是一种“文化”)。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深化、推动、繁荣的目标,对于大众文化应该说是已经达到了。
③不仅政府和商家在为此共同努力,连高等学府也加入进来。比如,最近网上很红火的“化学歌”就是一个例子。歌中唱道,“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你!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我!……父母生下的你我,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的消化系统,是化学过程的场所。”□□是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编成歌,至少还得有初中化学知识的人才能唱,□北大的“化学歌”,□□有嘴巴,有肠胃消化体验的人都能唱,还需要怎么个推动呢?
④真正需要深化、推动的,是文化对国民的心灵教育。这并不是什么新点子,而是人类自古以来为什么看重文化的原因。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教育目标就已经是培养“有文化”的,也就是完整的人了。希腊文化推崇自由教育(全面的人文教育)。希腊化时代,希腊教育传到罗马,罗马人注重的是实用教育,虽然后来学校里也开设文法、修辞、演说的课程,但只是技能而非希腊人所看重的那种文化。
⑤希腊文化注重人的心灵和公民精神。例如,希腊人的“文法教育”不是今天语文课上教的语法、句法,而是□、□□和□□。这三项都是心灵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或知识——这种教育的目的不是积累可以用来换取金钱的知识,而是帮助形成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品德。
⑥希腊人认为,诗人是伟大的老师。希腊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哲学家斯特拉伯(Strabo)说:“古代人相信,诗是一种初级哲学,能从小打动我们,带领我们走进生活,培育我们的品格、感情、行为,并从中得到快乐。……这就是为什么希腊用诗来开始年轻人的教育,不只是打动他们,而且是训练他们。”
⑦希腊人相信,音乐对人的道德、心灵,甚至肉体都能产生好的教化影响,因此特别需要在教育中加以重视。与此同时,体操教育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接受头脑的支配和指挥。苏格拉底说:“似乎确实很难找到比我们早已发现的那种教育更加好的了。这种教育便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复杂的音乐产生放纵;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至于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会产生内心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就产生身体的健康”。音乐和体操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人的高尚心灵。
⑧文化的教育还是培养公民精神和品格所不可缺少的。因此,音乐和体操教育应该同时相互协调地进行,使学习者兼有好的品质以避免因单一而走向极端。“孩子们如果从一开始做游戏起就能借助于音乐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而这种守法精神又反过来反对不法的娱乐,那么这种守法精神就会处处支配着孩子们的行为,令他们健康成长。国家一旦发生任何变革,他们就会起来恢复固有的秩序”。体操也是一样,身体健康的公民才能“在心灵上意气奋发”成为国家的“护卫者”。
⑨有了火红激情的“文革”的经验教训,又经历过1980年代的“文化热”,今天人们对文化的态度似乎呈现出一种平和与静观其变的态度,至少没有热情迸发的迹象。冷静地思考一下为什么发展文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上比较成熟的表现。
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A.如果……而……只要……
B.即使……可……只有……
C.虽然……但……因为……
D.由于……而……只要……
2.第③段作者举“最近网上很红的的‘化学歌’”的例子的用意是 具体说明 大众文化的深化和繁荣 。(2分)
3.第④段中的“那种文化”具体指的是 能对国民产生心灵教育的,帮助人形成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品德的文化。(2分)
4.根据文意,填入第⑤段空格的三个词语依次是□、□□和□□。(3分)诗、音乐和体操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3分)
A.作者在文章开头部分表明中国人不是没有文化,而是缺少能让大众真正娱乐消遣,调剂劳累的文化。
B.作者认为,希腊人的“文法教育”不如今天语文课能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
C.人类自古以来就看重文化,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教育就是最好的证明。
D.文化教育可以使孩子养成守法精神,这种守法精神还会处处支配着孩子的行为。
6.纵观全文,作者认为文化的教育力量体现在那些方面?(4分)
作者认为文化的作用应该不仅仅是娱乐大众,调剂劳累,文化更应该具有心灵的教育作用,能帮助人形成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品德。文化对人的道德、心灵甚至肉体都能产生教化作用,能培养人的高尚灵魂和公民精神。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魔 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恺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仍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作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7.加点字“年迈”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形容纸盒子的样子又破又旧的
8.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______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9.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
似乎①:___①显示人物的情态。
似乎②:__ 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似乎③:_ ③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10.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3分)
□□□□□□□□□□□□□□□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11.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4分)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12.结合文本,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4分)
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6分)
13.(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四)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
采桑子
宋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4. 从篇幅看,本词是一首小令。词作者欧阳修,号 醉翁(六一居士) 。(2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 上阕“西湖好”三个字统领全词,倾泻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B. 上阕“玉盏催传”是借物写人,以勾勒朋友们举杯畅饮的情态。
C. 下阕“俯仰留连”是借人写景,以衬出西湖景色之美。
D. 上阕实写宴饮,下阕虚写西湖山水,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16.词的下阙妙在一个“疑”字,请联系全词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一个“疑”字,与上阕的“醉”相呼应,交代了产生“行云却在行舟下”“水中别有天”这种感受的两个因素;一是自己醉了,二是湖水清澈、平静,收到了物我一体的艺术效果。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全部) (2)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周全、周到)
(3)此五霸之伐也(功绩、功业、战功) (4)侯生乃屏人间语(使……退避)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公子往而臣不送
C.吾攻赵旦暮且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
D.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补主语 数遗 介后 )
(平原君)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以 宾前 功)
这就像把(拿)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会有什么成效/功效呢)
20.侯嬴是窃符救赵这一行动的主谋。他对“窃符”成功胸有成竹,其依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句回答)(1分)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的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译文: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进军,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要去到秦的军队(同他作战)就像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4分)
廉耻
顾炎武①
①《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诚然,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②”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②吾观三代③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错家训》④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②行己有耻:士者能知耻而有所不为。③三代:指夏、商、周。④顷:最近。《颜氏家训》: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名作。
22.选文主要论述了廉耻和□□□□的关系(2分)国运兴衰
23.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内容上指出“四维”的重要性;结构上引出议论的话题(引出下文对“廉”“耻”关系和有羞耻心的重要性的论述。) (2分)
24.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能将无羞耻心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
B.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没有什么事会让他感到羞耻。
C.齐朝某士大夫的教子之法只为求得卿相高位,人格卑鄙。
D.颜之推等阉然媚于世者于众昏之日独自清醒,故能不愧。
25.《劝学》在说理方法上与本文第②段画线处有明显相似处,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都用了比喻论证(1分)《劝学》解析(1分),本文解析(1分),语言(1分)
26.作者认为四维之中“耻尤为要”,你的看法呢?(3分)
可以赞同或反对或补充作者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五代史冯道传评论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纲纪;这四个纲纪不能伸张,国家就会灭亡。”说得好啊!管仲如此善于立论啊!礼、义,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则;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因为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人如果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临的了。何况身为大臣若是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那有不混乱,国家那有不灭亡的道理呢?
  可是在这四个纲纪当中,知耻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孔子在谈论士人的道理时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羞耻之心。”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能将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又说:“羞耻心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是没什么事情会感到羞耻的。”他们会这么说的原因,是由于一个人如果不廉洁,到了违背礼节损害道义的地步,那原因都是出自于没有羞耻心啊。所以身为士夫大夫如果没有羞耻心,这可说是国家的耻辱。
二、写作70分
27.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真的很小,好像一转身就不知道会遇见谁;世界真的很大,好像一转身就不知道谁会消失。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数学期终试卷(文科卷)
本试卷共有23道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2. 方程的解为 .
3. 在的展开式中,设各项的系数和为a,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b,则= .
4. 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2、 圆心角为90的扇形,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5. 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赠送给5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 种.
6. 一只口袋里有5个红球,3个绿球,从中任意取出2个球,则其中有绿球的概率为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7. 已知正四棱柱的一条对角线长为,底面边长为1,则此正四棱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_.
8. 抛物线的准线与轴的交点为K,抛物线的焦点为F,M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则△MFK的面积为 .
9. 在圆周上有10个等分点,以这些点为顶点,每3个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如果随机选择了3个点,刚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是 .
10. 如图,在由二项式系数所构成的杨辉三角形中,
第_____行中从左至右第14与第15个数的比为.
11. 边长分别为、的矩形,按图中所示虚线剪裁后,
可将两个小矩形拼接成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其余恰好拼接
成该正四棱锥的4个侧面,则的取值范围是 .
12. 除以100的余数是 .
13. 若对于任意实数,都有,则的值为 .
14. 如果一个正四位数的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满足关系,则称其为“彩虹四位数”,例如2012就是一个“彩虹四位数”.那么,正四位数中“彩虹四位数”的个数为 .(直接用数字作答)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填上正确的答案,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 经过原点且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多少条? ( )
A. 0 B. 1 C. 2 D. 3
16. 教室内有一把直尺,无论这把直尺怎样放置,在教室的地面上总能画出一条直线,使这条直线与直尺 ( )
A. 平行 B. 垂直 C. 异面 D. 相交
17. 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 )
A. B. C. D.
18.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异面直线是指空间两条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线;
若直线上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
若直线与平面内无穷多条直线都垂直,则;
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平面,则另一条必定不垂直于平面.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矩形内接于圆柱下底面的圆,是圆柱的母线,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求此圆柱的体积.
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4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4分,第4小题满分4分.
有8名学生排成一排,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排法种数.要求列式并给出计算结果.
(1)甲不在两端;
(2)甲、乙相邻;
(3)甲、乙、丙三人两两不得相邻;
(4)甲不在排头,乙不在排尾.
21.(本题满分14分)
如图,在北纬60°线上,有A、B两地,它们分别在东经20°和140°线上,设地球半径为R,求A、B两地的球面距离.
22.(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10分。
如图,点为斜三棱柱的侧棱上一点,交于点,交于点.
(1)求证:;
(2)在任意中有余弦定理:
. 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的三个侧面面积与其中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之间的关系式,并予以证明.
23.(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已知曲线上任意一点(其中)到定点的距离比它到轴的距离大1.
(1)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2)若过点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求的值;
(3)若曲线上不同的两点、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数学期终试卷(文理卷答案) 2012-06-18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答案】
2. 方程的解为 .
【答案】0,2,4
3. 在的展开式中,设各项的系数和为a,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b,则= .
【答案】1
4. 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2、圆心角为90的扇形,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答案】
5. (理)(11全国大纲理7)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 种.
【答案】10
5.(文)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赠送给5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 种.
【答案】10
6.(理)将4个不同的球任意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中,则每个盒子中至少有1个球的概率为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答案】
6.(文)一只口袋里有5个红球,3个绿球,从中任意取出2个球,则其中有绿球的概率为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答案】
7. (理)已知,,,若、、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从点(1,-2,1)移到点(3,1,-2),则合力所做的功为 .
【答案】4
7.(文)已知正四棱柱的一条对角线长为,底面边长为1,则此正四棱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_.
【答案】
8. 抛物线的准线与轴的交点为K,抛物线的焦点为F,M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则△MFK的面积为 .
【答案】
9. 在圆周上有10个等分点,以这些点为顶点,每3个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如果随机选择了3个点,刚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是 .
【答案】
10. (04春考)如图,在由二项式系数所构成的杨辉三角形中,
第_____行中从左至右第14与第15个数的比为.
【答案】34
11. 边长分别为、的矩形,按图中所示虚线剪裁后,
可将两个小矩形拼接成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其余恰好拼接
成该正四棱锥的4个侧面,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12.(理)已知平面α截一球O得圆M,圆M的半径为r,圆M上两点A、B间的弧长为,又球心O到平面α的距离为r,则A、B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
【答案】
12.(文)除以100的余数是 .
【答案】81
13. 若对于任意实数,都有,则的值为 .
【答案】-8
14.(理)(11湖北理15)给个自上而下相连的正方形着黑色或白色. 当时,在所有不同的着色方案中,黑色正方形互不相邻的着色方案如图所示:
由此推断,当时,黑色正方形互不相邻的着色方案共有 种,至少有两个黑色正方形相邻的着色方案共有 种. (直接用数字作答)
【答案】21;43
14.(文)如果一个正四位数的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满足关系,则称其为“彩虹四位数”,例如2012就是一个“彩虹四位数”. 那么,正四位数中“彩虹四位数”的个数为 .(直接用数字作答)
【答案】3645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填上正确的答案,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 经过原点且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多少条? ( )
A. 0 B. 1 C. 2 D. 3
【答案】D
16.(理)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其中四个面的中心分别是、、、.设四面体的表面积为,则等于 ( )
A. B. C. D.
【答案】B
16.(文)教室内有一把直尺,无论这把直尺怎样放置,在教室的地面上总能画出一条直线,使这条直线与直尺 ( )
A. 平行 B. 垂直 C. 异面 D. 相交
【答案】B
17.(理)(11陕西理10)甲乙两人一起去游园,他们约定,各自独立地从1到6号景点中任选4个进行游览,每个景点参观1小时,则最后一小时他们同在一个景点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D
17.(文)(11全国新课标理4)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D
18.(理)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若平面上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
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可能是两条平行直线;
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必定不平行于平面;
a、b为异面直线,则过a且与b平行的平面有且仅有一个.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答案】C
18.(文)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异面直线是指空间两条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线;
若直线上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
若直线与平面内无穷多条直线都垂直,则;
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平面,则另一条必定不垂直于平面.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答案】C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矩形内接于圆柱下底面的圆,是圆柱的母线,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求此圆柱的体积.
解:设圆柱下底面圆的半径为,连,
由矩形内接于圆,可知是圆的直径,……2分
于是,得,……………4分
由∥,可知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即,故.………………7分
在直角三角形中,,…………9分
故圆柱的体积.……………12分
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4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4分,第4小题满分4分.
(理)m个元素环绕在一条封闭曲线上的排列,称为环状排列.已知m个不同元素的环状排列的所有种数为.请利用此结论来解决下列问题,要求列式并给出计算结果.
(1)从10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出8个元素的环状排列的所有种数为多少?
(2)某班8个班干部中有1个班长,2个副班长,现在8个干部围坐一张圆桌讨论班级事务,则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此8人的坐法有多少种?
(i)班长坐在两个副班长中间;
(ii)两个副班长不能相邻而坐;
(iii)班长有自己的固定座位.
解:(1) ----------------------3分
(2-i) ----------------------6分
(2-ii) 间接法:;插空法:----------------------10分
(2-iii) ----------------------14分
20.(文)有8名学生排成一排,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排法种数. 要求列式并给出计算结果.
(1)甲不在两端;
(2)甲、乙相邻;
(3)甲、乙、丙三人两两不得相邻;
(4)甲不在排头,乙不在排尾.
解:(1) ----------------------3分
(2) ----------------------6分
(3) ----------------------10分
(4) ----------------------14分
21.(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7分,第2小题满分7分 .
(理)(12闵行三模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平面,,,依次是的中点.
(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2)求三棱锥的体积.
(1)解法一:分别以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各点坐标分别是
,,,,
,∴,,
, (2分)
又∵平面,
∴平面的法向量为, (4分)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 (6分)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7分)
解法二:∵平面,∴,又,∴平面,取中点,中点,联结,则且,是平行四边形,
∴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分)
在中,,
在中,, (6分)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7分)
(2)解法一:由(1)解法一的建系得,,,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由,得且,取得, (9分)
∴, (11分)
又,∴, (13分)
∴. (14分)
解法二:易证即为三棱锥底面上的高,且, (11分)
底面边上的高等于,且,∴ (13分)
. (14分)
解法三:依题意,平面,∴ (11分)
. (14分)
21.(文)(本题满分14分)
如图,在北纬60°线上,有A、B两地,它们分别在东经20°和140°线上,设地球半径为R,求A、B两地的球面距离.
解:设纬线圈半径为r,据题意,∠AO1B=1400-500=900.(2分)
, (5分)
在Rt△AO1B中, (8分)
又在ΔAOB中, (11分)
∴A、B两地的球面距离 (14分)
22.(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
(理)(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一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本题取前2小题作为文22题,满分16分,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10分)
如图,点为斜三棱柱的侧棱上一点,交于点,交于点.
(1)求证:;
(2)在任意中有余弦定理:
. 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的三个侧面面积与其中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之间的关系式,并予以证明。
(3)在(2)中,我们看到了平面图形中的性质类比到空间图形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下面请观察平面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特征,试着将勾股定理推广到空间去。
勾股定理的类比 三角形ABC 四面体O-ABC
条件 AB⊥AC OA、OB、OC两两垂直
结论 AB2+AC2=BC2 ?
请在答题纸上完成上表中的类比结论,并给出证明.
(1)证:;(4分)
(2)解:在斜三棱柱中,有,其中为平面与平面所组成的二面角. (7分)
上述的二面角为,
在中,

由于,
有. (10分)
(3)空间勾股定理的猜想:
已知四面体O-ABC的三条侧棱OA、OB、OC两两垂直,则有.
(13分)
证法一:作OD⊥AB,垂足为D,连结CD
(16分)
证法二:作OH⊥平面ABC,垂足为H,易得H为△ABC的垂心。连结CH并延长交AB于E,连结OE,则有OE⊥AB。
在△OAB中,
在Rt△EOC中,
同理,,
于是 (16分)
证法三: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作OD⊥AB,垂足为D,则D满足
平方相加:
(16分)
23.(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 已知曲线上任意一点(其中)到定点的距离比它到轴的距离大1.
(1)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2)若过点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求的值;
(3)若曲线上不同的两点、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解:(1)依题意知,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直线的距离,曲线是
以原点为顶点,为焦点的抛物线
 ∵∴ ∴ 曲线方程是 (4分)
(2)当平行于轴时,其方程为,由解得、
此时 (6分)
当不平行于轴时,设其斜率为,
则由得
设,则有, (8分)

(10分)
(3)设



∵,化简得 (12分)
∴ (14分)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 (16分)
∴当的取值范围是 (18分)
第0行 1
第1行 1 1
第2行 1 2 1
第3行 1 3 3 1
第4行 1 4 6 4 1
第5行 1 5 10 10 5 1
…… …… ……
A
A1
B1
B
C1
C
M
N
P
第0行 1
第1行 1 1
第2行 1 2 1
第3行 1 3 3 1
第4行 1 4 6 4 1
第5行 1 5 10 10 5 1
…… …… ……
F
E
D
B
C
A
P
D
A
P
F
E
B
C
y
x
z
F
E
D
B
C
A
P
H
G
A
A1
B1
B
C1
C
M
N
P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数学期终试卷(理科卷)
本试卷共有23道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2. 方程的解为 .
3. 在的展开式中,设各项的系数和为a,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b,则= .
4. 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2、圆心角为90的扇形,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5. 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 种.
6. 将4个不同的球任意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中,则每个盒子中至少有1个球的概率为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7. 已知,,,若、、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从点(1,-2,1)移到点(3,1,-2),则合力所做的功为 .
8. 抛物线的准线与轴的交点为K,抛物线的焦点为F,M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则△MFK的面积为 .
9. 在圆周上有10个等分点,以这些点为顶点,每3个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如果随机选择了3个点,刚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是 .
10. 如图,在由二项式系数所构成的杨辉三角形中,
第_____行中从左至右第14与第15个数的比为.
11. 边长分别为、的矩形,按图中所示虚线剪裁后,
可将两个小矩形拼接成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其余恰好拼接
成该正四棱锥的4个侧面,则的取值范围是 .
12. 已知平面α截一球O得圆M,圆M的半径为r,圆M上两点A、B间的弧长为,又球心O到平面α的距离为r,则A、B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
13. 若对于任意实数,都有,则的值为 .
14. 给个自上而下相连的正方形着黑色或白色. 当时,在所有不同的着色方案中,黑色正方形互不相邻的着色方案如图所示:
由此推断,当时,黑色正方形互不相邻的着色方案共有 种,至少有两个黑色正方形相邻的着色方案共有 种. (直接用数字作答)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填上正确的答案,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 经过原点且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多少条? ( )
A. 0 B. 1 C. 2 D. 3
16. 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其中四个面的中心分别是、、、.设四面体的表面积为,则等于 ( )
A. B. C. D.
17. 甲乙两人一起去游园,他们约定,各自独立地从1到6号景点中任选4个进行游览,每个景点参观1小时,则最后一小时他们同在一个景点的概率是 ( )
A. B. C. D.
18.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若平面上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
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可能是两条平行直线;
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必定不平行于平面;
a、b为异面直线,则过a且与b平行的平面有且仅有一个.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矩形内接于圆柱下底面的圆,是圆柱的母线,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求此圆柱的体积.
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4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4分,第4小题满分4分.
m个元素环绕在一条封闭曲线上的排列,称为环状排列.已知m个不同元素的环状排列的所有种数为.请利用此结论来解决下列问题,要求列式并给出计算结果.
(1)从10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出8个元素的环状排列的所有种数为多少?
(2)某班8个班干部中有1个班长,2个副班长,现在8个干部围坐一张圆桌讨论班级事务,则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此8人的坐法有多少种?
(i)班长坐在两个副班长中间;
(ii)两个副班长不能相邻而坐;
(iii)班长有自己的固定座位.
21.(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7分,第2小题满分7分 .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平面,,,依次是的中点.
(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2)求三棱锥的体积.
22.(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
如图,点为斜三棱柱的侧棱上一点,交于点,交于点.
(1)求证:;
(2)在任意中有余弦定理:
.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的三个侧面面积与其中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之间的关系式,并予以证明.
(3)在(2)中,我们看到了平面图形中的性质类比到空间图形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下面请观察平面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特征,试着将勾股定理推广到空间去.
勾股定理的类比 三角形ABC 四面体O-ABC
条件 AB⊥AC OA、OB、OC两两垂直
结论 AB2+AC2=BC2 ?
请在答题纸上完成上表中的类比结论,并给出证明.
23.(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 已知曲线上任意一点(其中)到定点的距离比它到轴的距离大1.
(1)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2)若过点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A、B不同的两点,求的值;
(3)若曲线上不同的两点、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数学期终试卷(文理卷答案) 2012-06-18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答案】
2. 方程的解为 .
【答案】0,2,4
3. 在的展开式中,设各项的系数和为a,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b,则= .
【答案】1
4. 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2、圆心角为90的扇形,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答案】
5. (理)(11全国大纲理7)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 种.
【答案】10
5.(文)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赠送给5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 种.
【答案】10
6.(理)将4个不同的球任意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中,则每个盒子中至少有1个球的概率为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答案】
6.(文)一只口袋里有5个红球,3个绿球,从中任意取出2个球,则其中有绿球的概率为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答案】
7. (理)已知,,,若、、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从点(1,-2,1)移到点(3,1,-2),则合力所做的功为 .
【答案】4
7.(文)已知正四棱柱的一条对角线长为,底面边长为1,则此正四棱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_.
【答案】
8. 抛物线的准线与轴的交点为K,抛物线的焦点为F,M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则△MFK的面积为 .
【答案】
9. 在圆周上有10个等分点,以这些点为顶点,每3个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如果随机选择了3个点,刚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是 .
【答案】
10. (04春考)如图,在由二项式系数所构成的杨辉三角形中,
第_____行中从左至右第14与第15个数的比为.
【答案】34
11. 边长分别为、的矩形,按图中所示虚线剪裁后,
可将两个小矩形拼接成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其余恰好拼接
成该正四棱锥的4个侧面,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12.(理)已知平面α截一球O得圆M,圆M的半径为r,圆M上两点A、B间的弧长为,又球心O到平面α的距离为r,则A、B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
【答案】
12.(文)除以100的余数是 .
【答案】81
13. 若对于任意实数,都有,则的值为 .
【答案】-8
14.(理)(11湖北理15)给个自上而下相连的正方形着黑色或白色. 当时,在所有不同的着色方案中,黑色正方形互不相邻的着色方案如图所示:
由此推断,当时,黑色正方形互不相邻的着色方案共有 种,至少有两个黑色正方形相邻的着色方案共有 种. (直接用数字作答)
【答案】21;43
14.(文)如果一个正四位数的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满足关系,则称其为“彩虹四位数”,例如2012就是一个“彩虹四位数”. 那么,正四位数中“彩虹四位数”的个数为 .(直接用数字作答)
【答案】3645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填上正确的答案,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 经过原点且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多少条? ( )
A. 0 B. 1 C. 2 D. 3
【答案】D
16.(理)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其中四个面的中心分别是、、、.设四面体的表面积为,则等于 ( )
A. B. C. D.
【答案】B
16.(文)教室内有一把直尺,无论这把直尺怎样放置,在教室的地面上总能画出一条直线,使这条直线与直尺 ( )
A. 平行 B. 垂直 C. 异面 D. 相交
【答案】B
17.(理)(11陕西理10)甲乙两人一起去游园,他们约定,各自独立地从1到6号景点中任选4个进行游览,每个景点参观1小时,则最后一小时他们同在一个景点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D
17.(文)(11全国新课标理4)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D
18.(理)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若平面上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
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可能是两条平行直线;
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必定不平行于平面;
a、b为异面直线,则过a且与b平行的平面有且仅有一个.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答案】C
18.(文)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异面直线是指空间两条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线;
若直线上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
若直线与平面内无穷多条直线都垂直,则;
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平面,则另一条必定不垂直于平面.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答案】C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矩形内接于圆柱下底面的圆,是圆柱的母线,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求此圆柱的体积.
解:设圆柱下底面圆的半径为,连,
由矩形内接于圆,可知是圆的直径,……2分
于是,得,……………4分
由∥,可知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即,故.………………7分
在直角三角形中,,…………9分
故圆柱的体积.……………12分
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4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4分,第4小题满分4分.
(理)m个元素环绕在一条封闭曲线上的排列,称为环状排列.已知m个不同元素的环状排列的所有种数为.请利用此结论来解决下列问题,要求列式并给出计算结果.
(1)从10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出8个元素的环状排列的所有种数为多少?
(2)某班8个班干部中有1个班长,2个副班长,现在8个干部围坐一张圆桌讨论班级事务,则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此8人的坐法有多少种?
(i)班长坐在两个副班长中间;
(ii)两个副班长不能相邻而坐;
(iii)班长有自己的固定座位.
解:(1) ----------------------3分
(2-i) ----------------------6分
(2-ii) 间接法:;插空法:----------------------10分
(2-iii) ----------------------14分
20.(文)有8名学生排成一排,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排法种数. 要求列式并给出计算结果.
(1)甲不在两端;
(2)甲、乙相邻;
(3)甲、乙、丙三人两两不得相邻;
(4)甲不在排头,乙不在排尾.
解:(1) ----------------------3分
(2) ----------------------6分
(3) ----------------------10分
(4) ----------------------14分
21.(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7分,第2小题满分7分 .
(理)(12闵行三模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平面,,,依次是的中点.
(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2)求三棱锥的体积.
(1)解法一:分别以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各点坐标分别是
,,,,
,∴,,
, (2分)
又∵平面,
∴平面的法向量为, (4分)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 (6分)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7分)
解法二:∵平面,∴,又,∴平面,取中点,中点,联结,则且,是平行四边形,
∴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分)
在中,,
在中,, (6分)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7分)
(2)解法一:由(1)解法一的建系得,,,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由,得且,取得, (9分)
∴, (11分)
又,∴, (13分)
∴. (14分)
解法二:易证即为三棱锥底面上的高,且, (11分)
底面边上的高等于,且,∴ (13分)
. (14分)
解法三:依题意,平面,∴ (11分)
. (14分)
21.(文)(本题满分14分)
如图,在北纬60°线上,有A、B两地,它们分别在东经20°和140°线上,设地球半径为R,求A、B两地的球面距离.
解:设纬线圈半径为r,据题意,∠AO1B=1400-500=900.(2分)
, (5分)
在Rt△AO1B中, (8分)
又在ΔAOB中, (11分)
∴A、B两地的球面距离 (14分)
22.(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
(理)(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一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本题取前2小题作为文22题,满分16分,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10分)
如图,点为斜三棱柱的侧棱上一点,交于点,交于点.
(1)求证:;
(2)在任意中有余弦定理:
. 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的三个侧面面积与其中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之间的关系式,并予以证明。
(3)在(2)中,我们看到了平面图形中的性质类比到空间图形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下面请观察平面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特征,试着将勾股定理推广到空间去。
勾股定理的类比 三角形ABC 四面体O-ABC
条件 AB⊥AC OA、OB、OC两两垂直
结论 AB2+AC2=BC2 ?
请在答题纸上完成上表中的类比结论,并给出证明.
(1)证:;(4分)
(2)解:在斜三棱柱中,有,其中为平面与平面所组成的二面角. (7分)
上述的二面角为,
在中,

由于,
有. (10分)
(3)空间勾股定理的猜想:
已知四面体O-ABC的三条侧棱OA、OB、OC两两垂直,则有.
(13分)
证法一:作OD⊥AB,垂足为D,连结CD
(16分)
证法二:作OH⊥平面ABC,垂足为H,易得H为△ABC的垂心。连结CH并延长交AB于E,连结OE,则有OE⊥AB。
在△OAB中,
在Rt△EOC中,
同理,,
于是 (16分)
证法三: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作OD⊥AB,垂足为D,则D满足
平方相加:
(16分)
23.(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 已知曲线上任意一点(其中)到定点的距离比它到轴的距离大1.
(1)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2)若过点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求的值;
(3)若曲线上不同的两点、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解:(1)依题意知,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直线的距离,曲线是
以原点为顶点,为焦点的抛物线
 ∵∴ ∴ 曲线方程是 (4分)
(2)当平行于轴时,其方程为,由解得、
此时 (6分)
当不平行于轴时,设其斜率为,
则由得
设,则有, (8分)

(10分)
(3)设



∵,化简得 (12分)
∴ (14分)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 (16分)
∴当的取值范围是 (18分)
第0行 1
第1行 1 1
第2行 1 2 1
第3行 1 3 3 1
第4行 1 4 6 4 1
第5行 1 5 10 10 5 1
…… …… ……
F
E
D
B
C
A
P
A
A1
B1
B
C1
C
M
N
P
第0行 1
第1行 1 1
第2行 1 2 1
第3行 1 3 3 1
第4行 1 4 6 4 1
第5行 1 5 10 10 5 1
…… …… ……
F
E
D
B
C
A
P
D
A
P
F
E
B
C
y
x
z
F
E
D
B
C
A
P
H
G
A
A1
B1
B
C1
C
M
N
P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年第二学期
高二化学相关期终试卷
(满分15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则整个过程中破坏的粒子间的作用力的种数为:
A.1 B.2 C.3 D.4
2、在能量简并(相同)的 d 轨道中电子排布成 ,而不排布成
,其最直接的根据是:
A.洪特规则 B.泡利原理 C.能级交错现象 D.能量最低原理
3、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面关于氢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B.NH3的结构式为H——H
C.HCl的电子式为H D.热稳定性:H2S>HI
4、“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B.乙醇汽油是一种新的化合物
C.工业上常用干馏的方法获得汽油 D.工业上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5、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二溴乙烷: B.3—乙基—1—丁烯:
C.2—甲基—2,4—己二烯: D.2,4—三甲基戊烷: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对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12C,也可以表示14C
B.比例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表示水分子
C.电子式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
D.分子式C2H4O2可以表示乙酸,也可以表示乙二醇
7、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X是原子晶体,Y是分子晶体,则熔点:X<Y
B.若A2 + 2 D → 2 A+ D2,则氧化性:D2>A2
C.若R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D.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NaB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 、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9、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的稳定性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B.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高于其它晶体
C.NaHSO4熔化状态和在水溶液中均能发生相同的电离过程而导电
D.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晶体,一定含有阴离子
10、下列物质鉴别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A.乙醇与乙酸用CaCO3固体 B.乙烷和乙烯用NaOH溶液
C.苯、CCl4和甲酸用水 D.乙烯与乙烷用溴水
11、烃分子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5 : 1,且分子中含有3个甲基,则该烃分子的一氯代物共有几种(不考虑空间异构):
A.1 B.2 C.3 D.4
1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B.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标准状况下,2.24L已烷含有分子的非极性键数目为0.5NA
D.82.5g苯丙氨酸所含有的双键数为0.5NA
13、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
14、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结构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羊毛与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 B.聚酯纤维和羊毛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C.该聚酯纤维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醇 D.由单体合成聚酯纤维属于加聚反应。
15、X、Y两种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X比Y强,下列对X、Y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一定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B.X的单质一定能将Y从其形成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同浓度的X的最高价含氧酸pH值不一定比Y的最高价含氧酸小
D.X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一定比Y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制取溴苯: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
B.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先加入浓硫酸,再加苯,最后滴入浓硝酸
C.鉴别己烯和苯:向己烯和苯中分别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观察是否褪色
D.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加入NaOH溶液共热,再加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17、麦考酚酸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能有效地防止肾移植排斥,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麦考酚酸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7H23O6
B.不能与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1 mol麦考酚酸最多能与含3 mol NaOH的溶液反应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18、右图是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简易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7NO2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不能和盐酸溶液反应
D.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19、下列有机实验不需要使用温度计的是:
A.硝基苯的制备 B.乙酸乙酯的制备
C.石油的分馏 D.乙醇的催化氧化
20、1体积某气态烃和2体积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后,最多还能和8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由此可以断定原气态烃是(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A.1-丁烯 B.丙烯 C.2-丁炔 D.1,3-丁二烯
21、美国化学家发现铝的“原子群”(如Al13、Al14、Al37),其电子排布是2,8,18,20,40……,外围具有40个价电子时最稳定,各具有与某种主族元素相似的化学性质,并符合元素周期律中的某些规律,并检测到Al13I-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14与第IIA族元素性质相似
B.Al13与卤素性质相似
C.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间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
D.Al13在气相中与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l13+HI→HAl13I
22、表中为一些短周期元素及相应氢化物沸点的数据:
元素性质 元素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氢化物的沸点(℃) -60.7 -33.4 100 -87.7 19.54 -84.9
最高化合价 +6 +5 +5 +7
最低化合价 -2 -3 -2 -3 -1 -1
A、B、Y均为上表中的元素。X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金属元素。X与Y可形成化合物XY、XY2,二者可用接触法制强酸甲;A与B可形成化合物AB、AB2,二者均可用于制备强酸乙。下列有关强酸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的浓溶液在常温时均可用X的单质制成容器储运
B.工业生产强酸乙的第一步是将②的氢化物在纯氧中燃烧氧化生成AB
C.工业生产强酸甲、乙时,都要用水吸收相应的氧化物
D.①②③的氢化物均能被强酸甲的浓溶液吸收
四、(本题共8分)
A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B的原子3p轨道上得到1个电子后不能再容纳外来电子;C的原子的2p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与其它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D的原子M层上有8个电子,N层上只有1个电子;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 n-1np2n。
23、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B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24、写出用上述元素组成的物质制得A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至少写出2个):
、 ;
25、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D+的离子,可通过 ______________来实现;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B-的离子,通常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 和_______ 。
26、写出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其单质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
五、(本题共8分)
有四种短周期元素的部分性质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填空:
元素 W X Y Z
原子半径 186 pm 99 pm 66 pm 77 pm
核外电子 有4种能级不同的电子 最外层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核外电子占有5个轨道 有2个未成对电子
单质部分性质 密度:0.97 g·cm-3熔点:97.8℃能导电 沸点:-34.0℃不能导电 密度:1.43 g·L-1沸点:-183.0℃不能导电 熔点:3550℃能导电
注:气体密度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27、元素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性质描述,元素Z的单质是_________(写名称),上述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8、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元素X以及与其相邻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9、同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 元素W所在族,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b. 元素X所在族,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对应简单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 元素Y所在族,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对应氢化物的沸点逐渐升高
d. 元素Z所在族,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30、Z单质与足量Y单质反应,生成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已知生成1 mol该产物将伴随393.51 kJ的热量变化,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共10分)
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用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供选用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31、测量氢气体积的正确装置是 。(填写编号)
32、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 。
a.防止无水酒精挥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无水酒精容易滴下
33、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若干个小钠珠,冷却后倒入烧瓶中,其目的是 。
34、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d g·cm-1,移取V mL酒精,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到a mL(视作标准状况)气体。则一个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为 ___ ,由此即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
35、实验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 。(填写编号)
a.反应完毕立刻读数 b.无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
c.无水酒精与钠的反应不够完全 d.排水后量气装置导管内有水残留
七、(本题共14分)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A— 水浴加热装置,B—分馏柱,C—温度计,F—接液管,G—中盛蒸馏水。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溴化钠、适量水、95%乙醇和浓H2SO4。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 = Br2+SO2+2H2O
36、反应中要加入适量水不能产生的作用是________
a.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b.减少HBr的挥发
c.使反应混合物分层 d.溶解NaBr
37、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是为了:①反应容器受热
均匀,② 。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
在__ ℃,这是因为 。
38、分馏柱的作用是:
①使溴乙烷馏出;② 。
39、反应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设计,主要是为 ____________ 。
40、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的根据是 、 ,接液管口恰好没入液面的理由是 、 。
41、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
a.碘化钾溶液 b.亚硫酸氢钠溶液 c.氢氧化钠浓溶液
42、写出制备溴乙烷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本题共12分)
化合物G可以通过B和F发生缩聚反应而制得。现通过如下转化关系合成G:
其中:
① A是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只能生成两种一溴代物,B有酸性。
② 0.01mol的C蒸气(质量为0.46 g)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0.88g CO2和0.54g H2O。
请完成下列问题:
43、A的属于芳香烃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C的分子式为 。
4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C→D: ;B + F→G: 。
45、指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D→E: ;E→F: 。
46、C和F的关系是
① 同系物 ② 同分异构体 ③ 同类物质 ④ 同种物质
九、(本题共16分)
已知:
Ⅰ.
Ⅱ.氯苯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很难水解生成苯酚。
某有机物A和其他有机物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又知:A的水溶液显酸性,遇FeCl3溶液不显色,A分子结构中不含甲基,含苯环,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I是五元环状化合物,I和J互为同分异构体;K和L都是医用高分子材料。
试回答下列问题:
47、写出F、J的结构简式: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写出下列反应的类型:E→F _______________ ; H→L_________________。
4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H→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J→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与H相差一个碳原子的同系物的可能结构共有________种,写出其中任意三种的结
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本题共16分)
假设空气中含有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且能够全部参加燃烧反应,本题所涉及和求算的气体体积都是在101℃、1.05×105Pa 条件下的体积。
某常温下为气态的烯烃A混入空气后,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28.9375时正好使该烯烃完全燃烧。现有甲、乙两种混合气体各89.00L,甲是上述烯烃A 与过量空气的混合气体,乙是上述烯烃A、某常温下为气态的炔烃B与过量空气的混合气体。将甲、乙分别引燃完全燃烧,乙燃烧后的气体体积变为90.00L。
5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若设该烯烃为CnH2n ,试写出求算n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2、甲混合气体燃烧后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3、通过计算求出乙中炔烃的分子式和体积。
54、求出乙气体中含A 的最大体积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政治期终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8分)
(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58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政治生活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政治生活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政治的核心是
A.党的领导 B.经济发展 C.国家政权 D.现代化建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最大多数人的民主 C.工人阶级的领导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3、审判权是一项专门的国家权力。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只能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政府
4、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体现平等原则,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007年3月15日审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这表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是
A.违法必究 B.有法可依 C.执法必严 D.有法必依
5、 我国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
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监督权与知情权
C.参政权与议政权 D.表达权与参与权
7、在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
A. 基层政府机关 B.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 村民自治组织 D. 民族自治地方
8、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为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舆论监督制度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 信访举报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在行政机关中,对行政权力具有内部监督功能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②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③国家监察部和地方监察机关
④国家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某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方案公示后,很多市民通过打电话、写信、上访和网络评议等方式参加意见,对原方案进行调整修改,最后获得了大多数市民的认同。这体现了
A.市政府和市民共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
B.政府决策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
C.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则
D.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理念
11、近年来,一些涉嫌腐败的高级官员相继落马。在我国,领导干部只要触犯了法律,不管职务多高、权力多大,都将受到法律的惩处。这说明
A.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惩治腐败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C.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阶级斗争仍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
12、近年来,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C.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3、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其中,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
A.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集会等政治自由权利
D.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14、 2011年4月25日,全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一个多月征求意见数己超23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我国立法“尊重民意”的根本原因是
A. 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政治权利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D. 我国立法机关是由人民选出来的
15、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起草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交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得到通过。这表明
①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
③规划纲要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④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管理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2006 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就完善价格听证制度提出建议: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价格调整都应举行听证会;除企业外,人大代表也可以提出建议案,要求启动价格听证。人大代表有权提出听证建议案的依据是
A.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的人员,可以决定政府定价
B.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能够直接反映群众意见
C.人大代表的言论不受法律追究,可以对政府实施有效监督
D.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享有宪法赋予的特有权利
17、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 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以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政府在积极履行
A.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18、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下列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
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 ④政府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兵役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等。这表明
①国务院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
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和质询权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③
20、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定期公布机关运行经费的预算、决算和绩效考评情况。这是自2011年3月份以来,中央和国务院推动“三公”经费公开又一个有力措施。政府部门公布经费预算、决算情况的意义是
①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
②杜绝腐败行为,保持清正廉洁
③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执政水平和效率
④促进权责一致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每年三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以下关于“两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
②二者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二者协调一致地履行政府职能
④二者都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2010年9月17日,中国日用品保健公司宝健公司为抗议日本在钓鱼岛事件中的非法行为,取消了原定于十月份的万人赴日旅游计划。而被日本非法扣押的中国船长詹其雄在日本的威逼利诱下一直坚称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说明
A.每个公民都在履行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的义务
B.坚持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对等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D.公民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23、政府能办很多事情,但有事情会不会找政府,则体现出我们政治素养的高低。下列问题必须找政府解决的是
①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②发现有饭店使用地沟油
③公司的产品没有销路 ④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同时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这是
①政府在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②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
③政府践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④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办教育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卫生部印发的《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把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展便民惠民服务作为工作要点之一。这说明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③我国政府切实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法律保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6、2011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材料表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
B.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人大审慎行使行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D.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7、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这些规定旨在
①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③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④扩大公民的法定检举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 2011年l0月21日-23日,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在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村长”论坛,被称为中国村长的“奥林匹克”盛会。在我国,村长是
A.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
B.村党支部书记,由村党支部党员直选产生
C.基层政权组织负责人,由村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D.村民委员会主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30、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微博用户爆增至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己悄然到来。有人说,“我的微博我做主,从此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种观点
A.正确。政治自由是公民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B.正确。我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都受法律保护
C.错误。自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
D.错误。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31、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以下能体现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层组织有
①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②农村村民委员会
③城市居民委员会 ④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在新开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上,公民可以随时登录查取相关信息,也可以就国防问题提出建议,进行在线交流等。这
A.是公民行使维护国家安全、荣誉权利的体现
B.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表现
C.表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
D.表明我国扩大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33、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罢免和终止村民委员会成员职务,必须依法进行。这说明
A.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公民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D.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3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
①享有权利 ②履行义务 ③适用法律 ④制定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是
A.梁振英 B.唐英年 C.何俊仁 D.曾荫权
36、2011年7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区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这表明
①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③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37、据统计,1994—210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共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4393个,总投资133亿元,选派4742名优秀干部支援西藏。2010年,西藏自治区人均生产总值为17319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65亿元,连续8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这说明
A.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消除了民族隔阂和差别
B.国家的支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
C.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D.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8、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正确的有
A.我国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
B.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C.自治权是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D.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为前提和基础
39、《左传》中“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一句启示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时要
A.坚持民族平等的首要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D.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0、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国际组织,为数众多,类型不一。下列选填中均属于非政府国际组织的是
A.欧盟与世界卫生组织 B.国际奥委会与国际红十字会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世界银行 D.联合国与世界银行
41、针对湄公河流域严峻的安全形势,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于2011年10月31日在京举行。会议进一步协调各方立场,研究建立了中老缅泰四国在本流域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这体现出
A.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独立自主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维护国家主权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42、在利比亚局势出现动荡时,我国启动冷战后最大规模的国家救援行动,海、陆、空联动,把滞留在利比亚的3万多名中国公民撤走。这说明
①主权国家享有管辖权
②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③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④我国按自身实际能力承担国际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3、美国的一些学者将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罪于人民币不升值。 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中方反对“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一国的汇率升值”。因为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和平等权
③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④中国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4、1990年至今,中国参加了2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国际维和战场上,中国维和人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①巩固了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战略联盟
②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③说明我国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④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承担国际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5、下图显示的是,当地时间2012年2月16日,联合国的一个机构通过了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中国不赞成对叙利亚实施武力干预或强行推动所谓“政权更迭”,投了反对票。通过该决议的机构是
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安理会 C.世界粮食组织 D.国际原子能机构
46、中国对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012年4月以来,中方与菲律宾在我国南海黄岩岛发生长时间对峙,我国渔政船依法巡航,上述材料表明
①走和平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②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47、我国政府领导人在许多重要场合谈到我国的对外方针时都强调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
④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8、“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是胡锦涛同志引用过的一句古训,这一古训从本质上强调我们党要
A.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地位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D.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49、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是
A.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B.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
C.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与国外政党的交流
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50、201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将召开各类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决策中行使最高决定权
C.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组织上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1、人民政协采取专题调研、视察考察、大会发言、提交提案等方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这表明
A.人民政协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B.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治联盟
C.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2、中共中央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等问题,举行民主协商会,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表明
A.政治协商是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B.政治协商是多党全作的基本方针
C.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
D.人民政协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53、 下图反映的哲理是
A.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 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不能称其为部分
C.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
D.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54、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幅对联表明的哲理是:
①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④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5、由于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北极海冰加速融化,数万只海象被迫逃往美国阿拉斯加州。如果全球继续变暖,北极夏季海冰将不复存在,数种极地动物会因环境恶化走向灭绝。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坚持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相结合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56、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表现为两种状态,它们是
A.运动和静止 B.量变和质变 C.联系和发展 D. 时间和空间
57、“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58、下面的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应当
A.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B.把握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C.另辟蹊径,力求开拓创新 D.立足全局,坚持统筹兼顾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2分)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简答题题请简明、扼要地回答。)
一.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遭到中国海监船制止,随后中菲双方发生对峙事件。
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59.主权是任何国家必须捍卫的核心利益,保护南海诸岛主权和领土完整表明我国坚决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职能,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人民军队是捍卫国家主权的钢铁长城和坚强柱石,在近日香格里拉对话中,我军方表示:我们要完善军事战略;加强我们的军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规化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
61.在捍卫主权独立、完整上,我国政府和人民一直是坚定不移的。例如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的原则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62.我国负责亚洲事务的副外长傅莹撰文强调,大小国家都要相互尊重,大国不能轻视和欺负小国,小国也不能肆意侵犯和挑衅大国,这体现了当代主权国家基本权利中的_______________。我国一直坚持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出发,维护国家主权,说公道话 办公道事。
63.联系具有_________、普遍性和客观性,南海问题关系到我国主权和海洋权益、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大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同时我们也清楚认识到,东海、南海一系列事件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循序渐进,有理、有礼、有节地应对和处理,这充分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
二.时政填空:(每空1分,共5分)
64. 3月17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将“ ”明确写入了总则。
65. 中国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之后的11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 ”飞船。
66. 国务院3月28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 综合改革试验区。会议指出,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67. 4月22日规模最大的中俄 军事演习在青岛举行。这次演习参演兵力多、持续时间长、协同要求高,具有合成性、对抗性和实战性。联合军演有4个目的:一是发展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二是深化两军、特别是两国海军间的务实合作;三是提高两国海军遂行海上联合军事行动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的能力;四是增强两国海军共同维护地区海上和平与稳定的信心。
68. 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4月宣布,该行选定韩裔美籍医学专家 接替佐利克成为世界银行新任行长。任期五年。
三.简答题:(共26分)
69.捍卫国家主权、保持社会稳定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而这些又和党自身的先进性密不可分,请简述党的先进性。(8分)
70.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要维护主权、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必须集中精神做好自己的事情,提升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请简述我国对内国家职能。(8分)
71.常年在南海海域捕鱼作业的渔民小张,近日在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互动平台上,向外交部门发送了一封关于“如何保护我国南海作业渔民权益”的建议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10分)
⑴小张发网信的行为,属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哪种形式?
⑵请简述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物理期终试卷
(满分15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cos530=0.6;sin530=0.8;g取10m/s2)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光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衍射条纹,衍射条纹的图样与障碍物的形状相对应,这一现象说明( )
(A)光是电磁波 (B)光具有波动性
(C)光可以携带信息 (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不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
(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光具有波粒两象性
3、如图是一个初速度为V0沿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图象,经过时间t速度为Vt,则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的情况是(    )
(A) > (B)<
(C)a是恒定的 (D)a是不断增大的
4、某人以不变的速度垂直对岸游去,游到中间,水流速度加大,则此人渡河时间与原来水流速度不变时所需时间比(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关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运动的物体一定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C)若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D)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6、如图所示,重为G的均匀棒,可绕上端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今在棒的下端用始终垂直棒的力F拉,使棒缓慢转动,直至转到水平方向为止,则拉力F和它的力矩M的变化情况( )
(A)都增大 (B)都减小
(C)F增大,M减小 (D)F减小,M增大
7、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加一个向下偏左30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0的同样大小的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
8、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均相等
(C)速度和竖直方向的夹角越来越大
(D)落地时间由水平初速决定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
(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干涉条纹
(D)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不呈现任何条纹
10、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数目就越大
11、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 从经过“200m”的路标开始计时, 第5s末经过“300m”的路标,第10s末经过“500m”的路标, 第15s末经过“800m”的路标,则这辆汽车(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2、如图所示,以10m/s的水平速度V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撞在倾角θ为30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
(A) (B) (C) (D)2S
13、如图所示,人在岸上用轻绳拉船,若人匀速行进,则船将做(    )
(A)匀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变加速运动 (D)减速运动
14、如图所示,A、B是两根竖直立在地上的木桩,轻绳系在两木桩不等高的P、Q两点,C为光滑的质量不计的滑轮,当Q点的位置变化时,轻绳的张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Q点上下移动时,张力不变
(B)Q点上下移动时,张力变大
(C)Q点上下移动时,张力变小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5、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木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的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
① μ1=0 μ2=0 ②μ1=0 μ2≠0
③μ1≠0 μ2=0 ④μ1≠0 μ2≠0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如图所示,四根完全一样的木条,长度均为L,叠放静止,则相对地面最大伸出量L’为( )
(A)L (B)5L/6 (C)11L/12 (D)7L/8
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下列情况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周期
(B)研究汽车后轮各点运动时的车轮
(C)水平地面上放一只木箱,用力推它沿直线滑动,研究其运动情况的木箱
(D)研究自转时的地球
18、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
(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压力的方向垂直
19、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20、如图所示是一种手控制动器,a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b是摩擦制动片,c是杠杆,0是其固定转动轴,手在A点施加一个作用力F时,b将压紧轮子,使轮子制动。若使轮子制动需要的力矩是一定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轮子a逆时针转动还是顺时针转动,制动所需的摩擦力f大小相同
(B)轮子a顺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F较小
(C)轮子a逆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F较小
(D)无论轮子a逆时针转动还是顺时针转动,制动所需的力F大小相同
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21、如图为双缝干涉的实验示意图,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可改用波长更___________(填“长”、“短”)的单色光,或是使双缝与光屏间的距离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
2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3s内的位移是7m,第5s内的位移是9m,则该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m/s2,初速度为__________m/s。
23、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面最高点的正上方高h处悬挂一不计大小的定滑轮,重力为G的小球(视为质点)用绕过滑轮的绳子拉住,在放松绳子使小球在球面上由接近顶点缓缓运动到左下方的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绳子的拉力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如图所示,质量为16kg的匀质直棒AB,一端用光滑铰链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把质量为2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棒和物体接触处是光滑的,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53°。则墙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棒对物体的压力为________N。
2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的顶点将小球水平抛出,若抛出时的初速度较大,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也较大,因此有人猜想:“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与平抛的初速度的大小成正比”。这个猜想是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也有人猜想:“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随平抛的初速度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这个猜想是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五.实验题(共24分。)
26、(4分)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
27、(6分)“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力__________。
(2)(多选)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要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8、(6分)用右图所示装置做“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力矩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相等。
(1)(多选)在下面一些关于实验的注意事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挂弹簧秤的横杆要严格保持水平
(B)弹簧秤使用前必须调零
(C)各力矩应取得大一些
(D)对力臂的测量要尽量准确
(2)在A、B二点分别用细线悬挂钩码,M、C两点用弹簧秤连接后,力矩盘平衡(如图所示),已知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1牛,则此时弹簧秤示数为 牛。
29、(8分)图甲(a)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甲(b)是该装置一次实验的数码连拍照片,同时显示了A、B球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
(1)由图甲(b)的数码连拍照片分析可知,做平抛运动的A球离开轨道后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重新设计该实验,如图乙所示,光源位于S点,紧靠着光源的前方有一个小球A,光照射A球时在竖直屏幕上形成影子P。现打开数码相机,同时将小球向着垂直于屏幕的方向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影像P在屏幕上移动情况即被数码相机用连拍功能(每隔相同的时间自动拍摄一次)拍摄下来,如图丙所示。则小球的影像P在屏上移动情况应当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_(选填“(c)”或“(d)”)。
(3)如果图乙中小球A水平抛出的初速度为lm/s,SP=L=0.5m,经过0.2s小球到达B点时在屏幕上留下的影子假设为Q,则Q点沿着屏幕向下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m/s。
六.计算题(共50分)
30、(10分)货车A严重超载后以54km/h的速率匀速行驶。发现前方25m处停着另一辆货车时司机立刻刹车,货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仅为2.5m/s2。(1)通过计算判断两车会否发生碰撞?(2)若为避免碰撞,超载货车司机即刻打灯光及摁喇叭提醒前方货车司机,经过1s后前方货车司机才以2.5m/s2匀加速启动,通过计算判断两车会否发生碰撞?
31、(12分)质量4㎏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一大小30N的水平外力作用下,恰能沿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摩擦系数?
(2)若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再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与水平力相等的推力,要使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推力与水平面夹角多大?
(3)若单独对物体施加一个拉力使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此拉力最小多大?
32、(14分)船在300米宽的河中横渡,河水流速是5m/s,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3m/s,试求:(1)要使船到达对岸的时间最短,船头应指向何处?最短时间是多少?航程多长?(2)要使船航程最短,船头应指向何处?最短航程为多少?航行时间多长?
33、(14分)如图所示,一根均匀细棒,上端A处用一铰链与天花板相连,下端B用一铰链与另一均匀细棒相连,两棒的长度相等。两棒在图示的竖直面内运动,且不计铰链处的摩擦。当在C端加一个适当的外力(在纸面内)可使两棒平衡在图示的位置处,即两棒间的夹间为900,且C端正处在A端的正下方。
(1)不管两棒质量如何,此外力只可能在哪个范围 (用图中序号表示);
(2)如果AB棒的质量m1=1.0千克,BC棒的质量m2=2.0千克,求此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上海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英语期末试卷
(满分150分,13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Short Conversations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At a car shop. B. At a garage. C. In a parking area. D. In a car showroom.
2. A.The meeting started earlier. B. His car was broken.
C. He met with a traffic jam. D. He lost his way.
3 A. Change his address. B. Mail some letters.
C. Deliver some telegrams. D. Call the post office.
4. A. He wrote it last semester. B. He’ll finish it in a few minutes.
C. He never does assignment early. D. He isn’t going to write it.
5. A. Boss and secretary. B. Coach and athlete.
C. Doctor and patient. D. Teacher and student.
6. A. 10:00. B.10:10. C. 10:20. D. 10:30.
7. A. It’s better than it used to be. B. It’s not as good as it was.
C. It’ s better than people say. D. It’s even worse than people say.
8. A. Because she has walked a long distance. B. Because she is tired out.
C. Because she is all wet. D. Because she is careless.
9. A. Rewrite the paper. B. Ask the woman to do some typing.
C. Read the newspaper again. D. Check the paper for mistakes.
10.A. A rent increase. B.A bargain. C. A salary cut. D.A vacation trip.
Section B Passages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 A. Two inches. B. Fifteen inches. C. Twenty-four inches. D. One foot.
12. A. Near Denver. B. In Florida C. In the desert southeast. D. Along the Gulf coast.
13. A. Hot. B. Cool. C. Warm. D. Cold.
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4. A. Eighty years B. Forty years C. thirty-five years D. fifty-three years
15. A. she lost her record B. she didn’t stop at a red light.
C. she saw a red light D. she stopped at a red light.
16. A. Because she was too old. B. Because she didn’t look at the traffic light.
C. Because she wanted to break her record. D. Because her eyes had become too weak to see the red light.
Section C Longer Conversations
Directions: In Section C, you will hear two longer conversations. The conversations will be read twice. After you hear each conversation, you will be required to fulfill the task by filling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heard.
Blank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ONE WORD for each answer.
The purpose of the man’s telephoning Nancy Because Nancy’s application form is __17___.
One of the skills Nancy has ___18_____
Nancy’s strong points A pleasant ___19____ and good interpersonal skills.
The date when Nancy can begin to work __20___ 10 July.
Blanks 21 through 24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
What’s the woman’s job A ____21_______ of the sales manager.
Where does she work In a ____22___.
What qualifications has she got A degree in ____23______.
What does she enjoy though she can have only two weeks a year for holidays ___24______ with her boss.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33%)
Section A (24%)
Directions: Benea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17. The vocabulary and gramma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are so trivial and few as hardly _____.
A. noticed B. being noticed C. to notice D. to be noticed
18. _____ for the breakdown of the school computer network, Alice was in low spirits.
  A. blaming B. Blamed C. To blame D. To be blamed
19. They were surprised at ________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A. he narrowly escaped to be hit B. he narrowly escaped being hit
  C. his narrowly escaping being hit D. his narrowly escaping hitting
20. The scientist _________to _______the secret of nature deserves to win the respect of the world.
  A. devoted, expose . B. devoted, exposing
  C. devoting, exposing D. was devoted, exposing
21. The villagers will never forget the trouble the soldiers took _____ the victims in the earthquake.
  A. rescued B. in rescuing C. rescue D. to rescue
22. The pilot felt something ________ wrong with the engine soon after the plane took off.
  A. go B. going C. went D. to go
23. At the critical moment my advisor mentioned ________ the scientist who used DNA test to solve the centuries- old mystery.
  A. contacting with B. to contact C. contacting D. to contact with
24. ________ wishing to be successful in his work should learn how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A. Those who B. Anyone C. Whoever D. No matter who
25. He________ to leave for New York yesterday, but the heavy snow made him change his mind.
  A. hoped B. was hoping C. had hoped D. would have hoped
26. She asks that she ________an opportunity to explain why she's refused to go there.
A. is given B. must give C. should give D. be given
27. Between the two rows of trees ________the Buddha scenic spot.
A. stand B. stands C. standing D. are standing
28. The lady was knocked down on the campus, dead. She _____ but for her unselfishness.
A. might have lived B. must have been saved
C. could have been killed D. should have avoided it
29. --- Where ___ the book I can’t see it anywhere.
  ---I put it right here. But now it’s gone.
  A. did you put B. have you put C. had you put D. were you putting
30. ---I took a photo of you just now.
  ---Really I _______ with attention.
  A. didn’t look B. wasn’t looking C. am not looking D. haven’t looked
31. _______ the production up by 60%, the company has had another excellent year.
A. For B. As C. Because D. With
32. The lazy boy is expecting a way ______ he can get through the exams without hard work.
  A. that B. in that C. which D. where
33. _______ we saw in the previous chapter, grammar is just a structural system of a language.
A. as B. so C. whatever D. while
34. Cheer up, Maria! You can also enjoy _____ you have been dreaming of, if you don’t lose heart.
A.as a convenient life as B.as convenient a life as
C.as a life convenient as D.convenient as a life as
35. He puts these impolite behaviors under a microscope in a (n) ______ to explain why we seem to have become so much ruder in recent years.
  A. Way B. intention C. attempt D. trial
36. Good news issued by the government has _____ businessmen on Wall Street to buy stocks.
  A. indicated B. threatened C. told D. convinced
37. Do remind me tomorrow because I’m ___ to forget what they asked me to do.
  A. possible B. likely C. capable D. worried
38.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the Chinese scientists reached the Arctic region and ___it.
  A. explored B. reviewed C. exposed D. searched
39. The teacher you want to speak isn’t ___to take your call. Please leave a message.
  A. acceptable B. comfortable C. available D. reasonable
40. We were _______ that everything possible was being done.
  A. insured B. ensured C. assured D. believed
Section B (9%)
Directions: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by using the words in the box. Each word can only be used once. Note that there is one word more than you need.
A. considered B. overlooked C. particular D. languages E. primary AE. survival AD. preserving AC. extremely AB. frequently BC. disappearing
  “True creativity often starts where language ends.”---Arthur Koestler
  The net plays another, more active, role on the linguistic(语言学的)front, a role that is 41 overlooked by many people who believe English victory is on the go. Since the advent (来临) of World Wide Web, many minority  42 ,those spoken by single nations or ethnic groups, have enjoyed a dramatic upsurge(急剧上升)in vitality. Many such tongues were 43 endangered just a decade ago. Late-century mobility and economic currents were taking more and more speakers out of their communities and away from fellow speakers. Languages were  44  at an alarming rate.
  Like biological extinction, linguistic extinction is a serious loss for all of humankind. Languages are some of the  45  ways people maintain their culture and are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other cultures. When fewer and fewer people share a  46  language, it may die, and when it does, part of our collective human culture dies with it.
Surprisingly, though,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valuable tool for  47 endangered languages. Speakers of these languages not only have been particularly active in putting up web pages in their various languages, but also in mounting (配置)  48  effective, large-scale dictionary and language-learning projects online. There is no reason why minority languages cannot live together with a common social language like English. Indeed, the Internet offers more hope for their  49   than they have ever known before, especially as translation tools become more effective.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20%)
Directions: For each blank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re are four words or phrases marked A, B, C and 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word or phrase that best fits the context.
Millions of Americans and foreigners see GI. Joe as a mindless war toy, the symbol of American military adventurism, but that’s not how it used to be. To the men and women who 50 in World War Ⅱ and the people they liberated, the GI was the 51 man grown into hero, the poor farm kid torn away from his home, the guy who 52 all the burdens of battles, who slept in cold foxholes, who went without the 53 of food and shelter, who stuck it out and drove back the Nazi reign of murder. This was not a volunteer soldier, not someone well paid, 54 an average guy up against the best trained, best equipped, fiercest, most brutal enemies in centuries.
His name isn’t 55 . GI. is just a military abbreviation 56 Government Issue, and it was on all of the articles 57 to soldiers. And Joe A common name for a guy who never 58 it to the top. Joe Blow, Joe Palooka, Joe Magrac…a working class name. The United States has 59 had a president or vice- president or secretary of state Joe.
GI. Joe had a 60 career fighting German, Japanese, and Korean troops. He appears as a character or a 61 of American personalities, in the 1945 movie The Story of GI. Joe, based on the last days of war correspondent Ernie Pyle. Some of the soldiers Pyle 62 portrayed(描写) themselves in the film. Pyle was famous for covering the 63 side of the war, writing about the dirt-snow-and-mud soldiers, not how many miles were 64 or what towns were captured or 65 . His reports paralleled (相似) the “Willie” cartoons of famed Stars and Stripes artist Bill Maulden. Both men 66 the dirt and exhaustion of war, the fragments of civilization that the soldiers 67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civilians: coffee, tobacco, whiskey, shelter, sleep. 68 Egypt, France, and a dozen more countries, GI. Joe was American soldiers, 69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their lives.
50. A. performed B. served C. rebelled D. betrayed
51. A. actual B. common C. special D. normal
52. A. bore B. caused C. removed D. loaded
53. A. necessities B. facilities C. commodities D. properties
54. A. and B. nor C. but D. hence
55. A. common B. much C. popular D. made-up
56. A. intending B. implying C. symbolizing D. claiming
57. A. handed out B. turned over C. brought back D. passed down
58. A. pushed B. got C. made D. managed
59. A. ever B. never C. either D. neither
60. A. dismissed B. disturbed C. disputed D. distinguished
61. A. company B. collection C. community D. colony
62. A. employed B. appointed C. interviewed D. questioned
63. A. ethical B. military C. political D. human
64. A. ruined B. walked C. left D. covered
65. A. liberated B. occupied C. dumped D. deserted
66. A. neglected B. avoided C. emphasized D. admired
67. A. destroyed B. shared C. envied D. longed
68. A. With B. To C. Among D. Beyond
69. A. on the contrary B. by this means C. from the beginning D. at that point
Section B (42%)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five passages.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everal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fits best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you have just read.
( A )
About twenty of us had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receive invitations to a film-studio to take part in a crowd-scene. Although our “act” would last only for a short time, we could see quite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things.
We all stood at the far end of the studio as workmen prepared the scene, setting up trees at the edge of a winding path. Very soon, bright lights were turned on and the big movie-camera was wheeled into position. The director shouted something to the camera operator and then went to speak to the two famous actors nearby. Since it was hot in the studio, it came as a surprise to us to see one of the actors put on a heavy overcoat and start walking along the path. A big fan began blowing tiny white feathers down on him, and soon the trees were covered in “snow”. Two more fans were turned on, and a “strong wind” blew through the trees. The picture looked so real that it made us feel cold.
The next scene was a complete contrast. The way it was filmed was quite unusual. Pictures in front taken on an island in the Pacific were shown on a glass screen. An actor and actress stood of the scene so that they looked trick like this, palm trees, sandy beaches, as if they were at the water’s edge on an island. By a simple trick like this, palm trees, sandy beaches, and blue, clear skies had been brought into the studio!
Since it was our turn next, we were left wondering what scene would be prepared for us. For a full three minutes in our lives we would be experiencing the excitement of being film “stars”!
70. Who is the author
A. A cameraman. B. A film director.
C. A crowd-scene actor. D. A workman for scene setting.
71. What made the author feel cold
A. The heavy snowfall. B. The man-made scene.
C. The low temperature. D. The film being shown.
72. What would happen in the “three minutes” mention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A. A new scene would be filmed. B. More stars would act in the film.
C. The author would leave the studio. D. The next scene would be prepared.
( B )
Human wants seem endless. When a starving man gets a meal, he begins to think about an overcoat; when an executive gets a new sports car, visions of country clubs and pleasure boats dance into view.
The many wants of mankind might be regarded as making up several levels. When there is money enough to satisfy one level of wants, another level appears.
The first and most basic level of wants involves food. Once this want is satisfied, a second level of wants appears, clothing and some sorts of shelter. By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se wants were satisfied for a great majority of Americans. Then a third level appeared. It included such items as automobiles and new houses.
By 1957 or 1958 this third level of wants was fairly well satisfied. Then, in the late 1950s a fourth level of wants appeared: the “life-enriching” level. While the other levels involve physical satisfaction, the feeding, comfort, safety, and transportation of the human body, this level stresses mental needs for recognition, achievement, and happiness. It includes a varie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many of which could be called "luxury" items. Among them are vacation trips, the best medical and dental care, and entertainment. Also included here are fancy foods and the latest styles in clothing.
On the fourth level, a greater percentage of consumer spending goes to services, while on the first three levels, more is spent on goods. Will consumers raise their sights to a fifth level of wants as their income increases, or will they continue to demand luxuries and personal services on the fourth level
A fifth level probably would involve wants that can be achieved best by community action. Consumers may be spending more on taxes to pay for government action against disease, ignorance, crime and prejudice. After filling stomachs, our clothes, our garages, our teeth, and our minds, we now may seek to ensure the health, ,safety, and leisure to enjoy more fully the good things on the first four levels.
7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man will begin to think about such needs as housing and clothing only when ________.
A. he has saved up enough money
B. he has grown dissatisfied with his simple shelter
C. he has satisfied his hunger for food
D. he has learned to build house
74.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at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most Americans ________.
A. were very rich B. live in poverty
C. had the good things on the first three levels D. did not own automobiles
75. What is the main concern of man on the fourth level
A. The more goods the better B. The more mental satisfaction the better
C. The more "luxury" items the better D. The more earnings the better
76. The author is inclined to think that a fifth level ________
A. would be little better than the fourth level
B. may be a lot more desirable than the first four
C. can be the last and most satisfying level
D. will become attainable provided the government takes action
( C )
In the more and more competitive service industry, it is no longer enough to promise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day, customer “delight” is what companies are trying to achieve in order to keep and increase market share.
It is accepted in the marketing industry, and confirmed by a number of researchers, that customers receiving good service will promote business by telling up to 12 other people; those treated badly tell tales of woe to up to 20 people. Interestingly, 80 percent of people who feel their complaints are handled fairly will stay loyal.
New challenges for customer care have come when people can obtain goods and services through telephone call centers and the Internet. For example, many companies now have to invest a lot of mone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taff training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phone rage”---- caused by delays in answering calls, being cut off in mid-conversation or left waiting for long periods.
“Many people do not like talking to machines,” says Dr, Storey, Senior Lecturer in Marketing at City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Banks, for example, encourage staff at call centers to use customer data to establish instant and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m. The aim is to make the customer feel they know you and that you can trust them – the sort of comfortable feelings people have during face-to-face chats with their local branch manager.”
Recommended ways of creating customer delight include: under-promising and over-delivering ( saying that a repair will be carried out within five hours, but getting it done within two) replacing a faulty product immediately; throwing in a gift voucher (购物礼券)as an unexpected “thank you” to regular customers; and always returning calls, even when they are complaints.
Aiming for customer delight is all very well, but if services do not reach the high level promised, disappointment or worse will be the result. This can be eased by offering an apology and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service did not meet usual standards with empathy (for example, “I know how you must feel”), and possible solutions (replacement, compensation or whatever fairness suggests best meets the case).
Airlines face some of the toughest challenges over customer care. Fierce competition has convinced them that delighting passengers is an important marketing tool, while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for customer anger over delays caused by weather, unclaimed luggage and technical problems.
For British Airways staff, a winning telephone style is considered vital in handling the large volume of calls about bookings and flight times. They are trained to answer quickly, with their names, job title and a “we are here to help” attitude. The company has invested heavil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make sure that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stantly on screen.
British Airways also says its customer care policies are applied within the company and staff are taught to regard each other as customers requiring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service.
Customer care is obviously here to stay and it would be a foolish company that used slogans such as “we do as we please”.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re customers are promised, the greater the risk of disappointment.
77. We can learn from Paragraph 2 that _______.
A. complaining customers are hard to satisfy
B. unsatisfied customers receive better service
C .satisfied customers catch more attention
D. well-treated customers promote business
78. The writer mentions “phone rage” (Paragraph 3) to show that ________.
A. customers often use phones to express their anger
B. people still prefer to buy goods online
C. customer care becomes more demanding
D. customers rely on their phones to obtain services
79. If a manager should show his empathy (Paragraph 6), what would he probably say
A. “I know how upset you must be.” B. “I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C. “I’m sorry for the delay.” D. “I know it’s our fault.”
8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nveyed in this article
A. Face-to-face service creates comfortable feelings among customers.
B. Companies that promise more will naturally attract more customers.
C. A company should promise less but do more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D. Customer delight is more important for air lines than for banks.
( D )
Homework has never been terribly popular with students and even many parents, bu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particularly scorned(蔑视). School districts across the country, most recently Los Angeles Unified, are revising their thinking on this educational ritual. Unfortunately, L.A. Unified has produced an inflexible policy which mandates (强制) that with the exception of some advanced courses, homework may no longer count for more than 10% of a student’s academic grade.
This rule is meant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that students from poor or chaotic homes might have in completing their homework. But the policy is unclear and contradictory. Certainly, no homework should be assigned that students cannot complete on their own or that they cannot do without expensive equipment. But if the district is essentially giving a pass to students who do not do their homework because of complicated family lives, it is going riskily close to the implication that standards need to be lowered for poor children.
District administrators say that homework will still be a part of schooling; teachers are allowed to assign as much of it as they want. But with homework counting for no more than 10% of their grades, students can easily skip half their homework and see very little difference on their report cards. Some students might do well on state tests without completing their homework, but what about the students who performed well on the tests and did their homework It is quite possible that the homework helped. Yet rather than empowering teachers to find what works best for their students, the policy imposes a flat, across-the-board rule.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icy solves none of the truly thorny(棘手的) questions about homework. If the district finds homework to be unimportant to its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it should move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assignments, not make them count for almost nothing. Conversely(相反地), if homework matters, it should account for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grade. Meanwhile, this policy does nothing to ensure that the homework students receive is meaningful or appropriate to their age and the subject, or that teachers are not assigning more than they are willing to review and correct.
The homework rules should be put on hold while the school board,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setting educational policy, looks into the matter and conducts public hearings. It is not too late for L.A. Unified to do homework right.
81. It is implied in paragraph 1 that nowadays homework____.
A. is receiving more criticism B. is no longer an educational ritual
C. is not required for advanced courses D. is gaining more preferences
82. L.A.Unified has made the rule about homework mainly because poor students_____.
A. tend to have moderate expectations for their education
B. have asked for a different educational standard
C. may have problems finishing their homework
D. have voiced their complaints about homework
83. According to Paragraph 3 one problem with the policy is that it may____.
A. discourage students from doing homework
B. result in students’ indifference to their report cards
C. undermine the authority of state tests
D. restrict teachers’ power in education
84. As mentioned in Paragraph 4 a thorny question unanswered about homework is_____.
A. it should be eliminated B. it counts much in schooling
C. it places extra burdens on teachers D. it is important for grades
85. A suitable title for this text could be____.
A .Wrong Interpretations of an Educational Policy
B. A Welcomed Policy for Poor Students
C. Thorny Questions about Homework
D. A Faulty Approach to Homework
( E )
The most thoroughly studi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new world are the ministers and political leaders of seventeenth-century New Englan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history of American philosophy, nowhere else in colonial America was “So much important attached to intellectual pursuits”. According to many books and articles, New England’s leaders established the basic themes and preoccupations of an unfolding, dominant Puritan(清教徒的) tradition in American intellectual life.
To take this approach to the New Englanders normally mean to start with the Puritans’ the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their distinctive ideas about the church-important subjects that we may not neglect. But in keeping with our examination of southern intellectual life, we may consider the original Puritans as carriers of European culture adjusting to New world circumstances. The New England colonies were the scenes of important episodes in the pursuit of widely understood ideals of civility and virtuosity(精湛技艺).
The early settlers of Massachusetts Bay included men of impressive education and influence in England. Besides the ninety or so learned ministers who came to Massachusetts church in the decade after 1629, there were political leaders like John Winthrop, an educated gentleman, lawyer, and official of the Crown before he journeyed to Boston. There men wrote and published extensively, reaching both New World and Old World audiences, and giving New England an atmosphere of intellectual earnestness.
We should not forget, however, that most New Englanders were less well educated. While few crafts men or farmers, let alone dependents and servants, left literary compositions to be analyzed. Their thinking often had a traditional superstitions quality. A tailor named John Dane, who emigrated in the late 1630s, left an account of his reasons for leaving England that is filled with signs. Sexual confusion, economic frustrations , and religious hope-all name together in a decisive moment when he opened the Bible, told his father the first line he saw would settle his fate, and read the magical words: “come out from among them, touch no unclean thing , and I will be your God and you shall be my people.” One wonders what Dane thought of the careful sermons(布道) explaining the Bible that he heard in puritan churches.
Meanwhile, many settlers had slighter religious commitments than Dane’s, as one clergyman learned in confronting folk along the coast who mocked that they had not come to the New world for religion. “Our main end was to catch fish.”
86. The author notes that in the seventeenth-century New England___________.
A. Puritan tradition dominated political life.
B. intellectual interests were encouraged.
C .politics benefited much from intellectual efforts.
D .intellectual pursuits enjoyed a liberal environment.
87. It is suggested in paragraph 2 that New Englanders__________.
A. experienced a comparatively peaceful early history.
B. brought with them the culture of the Old World
C.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southern intellectual life
D. were obsessed with religious innovations
88. The early ministers and political leaders in Massachusetts Bay__________.
A. were famous in the New World for their writings
B. gained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religious affairs
C. abandoned high positions before coming to the New World
D. created a new intellectual atmosphere in New England
89. The story of John Dane shows that less well-educated New Englanders were often __________.
A. influenced by superstitions
B. troubled with religious beliefs
C. puzzled by church sermons
D. frustrated with family earnings
90. The text suggests that early settlers in New England__________.
A. were mostly engaged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B. were motivated by an illusory prospect
C. cam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D. left few formal records for later reference
Section C (5%)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and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heading from A-F for each paragraph. There is one extra heading which you do not need.
A. Independence leading to family breakup B. Women’s easy and convenient life in USA C. No marriage for many people nowadays D. Average American families getting small E. Full freedom for young women AE. Divorce--- a social problem in USA
91. _________
Marriage, like other social instructions, is showing the strains of modern life. While more Americans are getting married today than ever before, the divorce rate is also disturbingly on the rise ( one divorce for every three marriages last year). Why should this be so, and what, if anything, can we do to reverse this trend
92.__________
For most people, life is easier and more comfortable than ever before. Convenience foods from the supermarket simplify shopping and cooking. Household appliances like the vacuum cleaner and the washing machine have made housework much easier to do. Released from these household chores, many wives have found jobs outside the home. Women are achieving economic independence.
93 ._______
Families, too, are simpler today. In American, it is not customary for parents to live with their married children. With our greater mobility, relatives have scattered, the parents retiring to Florida or Arizona and the young people, after they marry, going wherever their jobs or their interests take them.
94.________
Young adult women have new freedom, too. While attending college, they often live away from home, sometimes far from their parents or their relatives. After college, they move to the city, find a job, and set up “bachelor” apartment. This is the era of women’s liberation.
95. ________
  But all this freedom and affluence have had an unforeseen and in some respects a devastating effect on marriage. Men and women, no longer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for food and maintenance, find it harder to accept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restraints or endurance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married life. When happiness becomes misery, many couples decide to terminate their marriage through divorce.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growing trend today for couples in trouble to try to save their marriage by consulting a professional counselor. He listens patiently while they talk, knowing that only through self-understanding can they solve their problems.
Ⅳ. Translation (20%)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96. 大多数的商人都从电子商务中得到好处. (benefit) 3分
97. 他突然想起钥匙落在办公室了. (occur) 4分
98.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 便利商店为顾客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商品. (a variety of) 4分
99. 尽管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我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measure) 4分
100. 当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 很难想象一个学生集中精力在课本上. (while) 5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