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历社九上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历社九上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历社九上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随着民族危机的步步加深,近代中国出现了多种救国思潮。下列人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
A.张骞 B.詹天佑 C.张謇 D.孙文
2.1903年,写成2万多字的《革命军》,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是(  )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邹容 D.黄兴
3.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是(  )
A.顺应社会要求,改革政治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戊戌变法的继续
D.引进西方政治体制,加强封建统治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5.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A. B. C. D.
6.“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B.诞生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C.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D.其机关刊物是《时务报》
7.(2019九上·柯桥月考)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是因为(  )
A.主张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朝统治
B.首次提出“创立民国”思想
C.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D.此后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
8.下图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创立民国”进行了阐释,其要义正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C.通过平均地权使国民摆脱贫困
D.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独立民主政府
9.首次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
A.光复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兴中会
10.(2019九上·桐乡月考)1905—1913年“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影响
③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
④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9九上·天台月考)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2.(2019九上·萧山月考)下列这些作品出现的历史意义是(  )
A.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B.起到了救亡启蒙作用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宣传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13.“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映的是(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大汉族主义
1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纲领(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15.(2018九上·椒江月考)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下列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的是(  )
A.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 B.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
C.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D.模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16.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17.人们把在争取自己国家民族解放和独立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称为国父, 华盛顿被誉为“美国国父”,凯末尔被誉为“土耳其国父”,甘地被誉为“印度国父”,那么被誉为“中国国父”的是(  )
A.习近平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孙中山
18.下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的实现?(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9.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材料出自(  )
A.孙中山 B.黄兴 C.严复 D.康有为
20.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三人“殊途同归”都是为了(  )
A.推翻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机 D.建立民主共和国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节选自黄花岗烈士之一林觉民《与妻书》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革命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二《与妻书》的时代背景。
(3)林觉民所做的革命事业与材料一中的革命思想有何关联?
(4)从材料二人物的身上,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中会总部在会章中沉痛地指出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揭露了清朝统治的黑暗和腐败,在会员入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材料三:《民报》
发刊词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
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即……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通过……
材料四: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兴中会提出的革命纲领与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与材料二中同盟会纲领的联系。
(3)材料四中被孙中山高度评价的“是役”指哪个历史事件?结果怎样?根据材料四概括该事件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ABD三项与“实业救国”的主张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张謇主张“实业救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识记能力。通过“实业救国”可以知道,本题考查的是张謇的主要内容。
2.【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1903年,邹容写的《革命军》一书出版,用大量的事实揭露清王朝已是反动透顶的政府,清政府已成为洋奴朝廷。他得出与保皇派截然不同的结论:“欲御外侮,先清内患”,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邹容1903年写成《革命军》,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邹容的贡献。掌握邹容的主要事迹,知道邹容《革命军》一书宣传革命。
3.【答案】B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晚清时期,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的清政府实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统治,以挽救统治危机。故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故B符合题意。
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是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知道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4.【答案】D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ABC三项都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知道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盟会的有关知识。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据“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技术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机关刊物”指的是《民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同盟会的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的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同盟会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有了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
ABC三项都不是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此后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是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同盟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背景,和同盟会成立以后对革命产生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材料。
8.【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同盟会的誓词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要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是要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使国民摆脱贫困。
ACD不正确项,不符合题意;
B项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了解同盟会纲领的含义。
9.【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项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兴中会的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兴中会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于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在1905—1913年这段时间内孙中山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并领导了辛亥革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
B项②③是1905—1913年“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
11.【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
D项平均地权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需要全面准确的理解识记三民主义的内涵。
12.【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题干图片为邹容和他的《革命军》、陈天华和他的《警世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故C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创播的理解。
13.【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映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故选A。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是三民主义的内容。
【点评】关于三民主义,学生还要能够把它与同盟会革命纲领相对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14.【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第一子目孙中山创立同盟会中的内容:“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可知,这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同盟会的时间、地点和性质。
15.【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汇聚革命力量,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上,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指的是推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ABD三项解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相关知识。
16.【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学技术到学政治,再到学思想文化,呈现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特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在向西方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重要的运动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所以近代前期中国的不同阶级都在向西方学习不同的东西,企图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理解。
17.【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被誉为“中国国父”。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的贡献,孙中山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上的探索,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他的三民主义,中华民国都是伟大的举措。
18.【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该图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合影,这反映了中华民国实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这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思想的实现,即“创立民国”,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题干中的图片,即可掌握题干中的题目的论述。
19.【答案】A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后来,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A项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
20.【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由于各个阶层的力量和特点不一样,采取的方式也是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
C项挽救民族危机是康有为、孙中山、张謇三人“殊途同归”的共同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有为、孙中山、张謇的主要活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21.【答案】(1)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腐朽,激起人们的失望和愤怒。
(3)黄花岗起义是对“三民主义”的实践,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4)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等等。
【知识点】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可知,这是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2)根据所学可知,《与妻书》的时代背景有内外两个,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二是清政府的腐朽,激起人们的失望和愤怒。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可知,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是对“三民主义”的实践,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等等。
故答案为:(1)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腐朽,激起人们的失望和愤怒。
(3)黄花岗起义是对“三民主义”的实践,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4)示例: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1)同:都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异:同盟会纲领中增加了民生方面的内容。
(2)联系: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3)历史事件:黄花岗起义。结果:失败。影响:使革命精神进一步高涨(振奋革命精神),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兴中会提出的革命纲领与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的异同点。材料一中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材料二中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其中都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即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不同的是同盟会纲领还提出了“平均地权”,即关注民生。
(2)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主义。
(3)本题考查黄花岗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是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黄花岗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黄花岗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故答案为:(1)同:都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异:同盟会纲领中增加了民生方面的内容。
(2)联系: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3)历史事件:黄花岗起义。结果:失败。影响:使革命精神进一步高涨(振奋革命精神),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1 / 1历社九上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随着民族危机的步步加深,近代中国出现了多种救国思潮。下列人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
A.张骞 B.詹天佑 C.张謇 D.孙文
【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ABD三项与“实业救国”的主张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张謇主张“实业救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识记能力。通过“实业救国”可以知道,本题考查的是张謇的主要内容。
2.1903年,写成2万多字的《革命军》,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是(  )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邹容 D.黄兴
【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1903年,邹容写的《革命军》一书出版,用大量的事实揭露清王朝已是反动透顶的政府,清政府已成为洋奴朝廷。他得出与保皇派截然不同的结论:“欲御外侮,先清内患”,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邹容1903年写成《革命军》,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邹容的贡献。掌握邹容的主要事迹,知道邹容《革命军》一书宣传革命。
3.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是(  )
A.顺应社会要求,改革政治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戊戌变法的继续
D.引进西方政治体制,加强封建统治
【答案】B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晚清时期,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的清政府实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统治,以挽救统治危机。故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故B符合题意。
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是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知道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答案】D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ABC三项都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知道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盟会的有关知识。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据“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技术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机关刊物”指的是《民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同盟会的识记。
6.“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B.诞生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C.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D.其机关刊物是《时务报》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的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同盟会的相关史实。
7.(2019九上·柯桥月考)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是因为(  )
A.主张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朝统治
B.首次提出“创立民国”思想
C.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D.此后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有了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
ABC三项都不是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此后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是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同盟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背景,和同盟会成立以后对革命产生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材料。
8.下图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创立民国”进行了阐释,其要义正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C.通过平均地权使国民摆脱贫困
D.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独立民主政府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同盟会的誓词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要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是要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使国民摆脱贫困。
ACD不正确项,不符合题意;
B项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了解同盟会纲领的含义。
9.首次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
A.光复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兴中会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项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兴中会的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兴中会的相关史实。
10.(2019九上·桐乡月考)1905—1913年“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影响
③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
④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于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在1905—1913年这段时间内孙中山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并领导了辛亥革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
B项②③是1905—1913年“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
11.(2019九上·天台月考)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
D项平均地权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需要全面准确的理解识记三民主义的内涵。
12.(2019九上·萧山月考)下列这些作品出现的历史意义是(  )
A.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B.起到了救亡启蒙作用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宣传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题干图片为邹容和他的《革命军》、陈天华和他的《警世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故C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创播的理解。
13.“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映的是(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大汉族主义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映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故选A。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是三民主义的内容。
【点评】关于三民主义,学生还要能够把它与同盟会革命纲领相对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1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纲领(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第一子目孙中山创立同盟会中的内容:“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可知,这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同盟会的时间、地点和性质。
15.(2018九上·椒江月考)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下列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的是(  )
A.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 B.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
C.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D.模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汇聚革命力量,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上,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指的是推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ABD三项解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相关知识。
16.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学技术到学政治,再到学思想文化,呈现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特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在向西方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重要的运动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所以近代前期中国的不同阶级都在向西方学习不同的东西,企图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理解。
17.人们把在争取自己国家民族解放和独立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称为国父, 华盛顿被誉为“美国国父”,凯末尔被誉为“土耳其国父”,甘地被誉为“印度国父”,那么被誉为“中国国父”的是(  )
A.习近平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孙中山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被誉为“中国国父”。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的贡献,孙中山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上的探索,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他的三民主义,中华民国都是伟大的举措。
18.下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的实现?(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该图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合影,这反映了中华民国实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这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思想的实现,即“创立民国”,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题干中的图片,即可掌握题干中的题目的论述。
19.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材料出自(  )
A.孙中山 B.黄兴 C.严复 D.康有为
【答案】A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后来,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A项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
20.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三人“殊途同归”都是为了(  )
A.推翻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机 D.建立民主共和国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由于各个阶层的力量和特点不一样,采取的方式也是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
C项挽救民族危机是康有为、孙中山、张謇三人“殊途同归”的共同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有为、孙中山、张謇的主要活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节选自黄花岗烈士之一林觉民《与妻书》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革命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二《与妻书》的时代背景。
(3)林觉民所做的革命事业与材料一中的革命思想有何关联?
(4)从材料二人物的身上,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
【答案】(1)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腐朽,激起人们的失望和愤怒。
(3)黄花岗起义是对“三民主义”的实践,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4)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等等。
【知识点】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可知,这是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2)根据所学可知,《与妻书》的时代背景有内外两个,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二是清政府的腐朽,激起人们的失望和愤怒。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可知,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是对“三民主义”的实践,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等等。
故答案为:(1)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腐朽,激起人们的失望和愤怒。
(3)黄花岗起义是对“三民主义”的实践,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4)示例: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中会总部在会章中沉痛地指出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揭露了清朝统治的黑暗和腐败,在会员入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材料三:《民报》
发刊词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
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即……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通过……
材料四: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兴中会提出的革命纲领与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与材料二中同盟会纲领的联系。
(3)材料四中被孙中山高度评价的“是役”指哪个历史事件?结果怎样?根据材料四概括该事件的影响。
【答案】(1)同:都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异:同盟会纲领中增加了民生方面的内容。
(2)联系: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3)历史事件:黄花岗起义。结果:失败。影响:使革命精神进一步高涨(振奋革命精神),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兴中会提出的革命纲领与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的异同点。材料一中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材料二中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其中都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即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不同的是同盟会纲领还提出了“平均地权”,即关注民生。
(2)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主义。
(3)本题考查黄花岗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是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黄花岗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黄花岗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故答案为:(1)同:都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异:同盟会纲领中增加了民生方面的内容。
(2)联系: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3)历史事件:黄花岗起义。结果:失败。影响:使革命精神进一步高涨(振奋革命精神),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