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九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目 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社九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目 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历社九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目 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1936年11月,A国和8国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根据协定的规定,在反对共产国际方面,两国必须“交换情报”,“紧密合作”。一年后C国也加入这一协定,三国轴心正式形成。A、B、C三国分别是(  )
A.德国、日本、意大利 B.英国、法国、意大利
C.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 D.法国、英国、俄国
【答案】A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40年,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又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A项德国、日本、意大利分别是A、B、C三国,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C.欧洲战场的残酷 D.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答案】A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日军屠杀平民 格尔尼卡 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德、日先后出现了野蛮的法西斯政权,它们疯狂对外扩张,其中,日军法西斯屠杀平民,《格尔尼卡》反映的是西班牙内战中纳粹德国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之邀对西班牙共和国所辖的格尔尼卡城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这些图片都反映了法西斯的暴行。
A项法西斯的暴行是题干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三幅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识记德意日法西斯建立以及暴行。
3.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C.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D.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答案】C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使德国经济陷入陷于崩溃边缘,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1933年,希特勒上台,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上台后,建立法西斯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ABD三项都不是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C项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及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4.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这个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征服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点交叉。”该协定的签订,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这一签定的签订地点是(  )
A.柏林 B.凡尔赛 C.慕尼黑 D.华盛顿
【答案】C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会议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影响极为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慕尼黑是这一签定的签订地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慕尼黑会议的掌握,建议学生重点识记《慕尼黑会议》内容,正确评价其影响与绥靖政策。
5.学者们喜欢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这个国家:“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这个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答案】D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拷问世界”指的是《共产党宣言》在德国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拷打世界”指的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德国是题干描述的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学者形容某个国家的语言为依托,考查德国的历史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有关德国的历史史实和影响。
6.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20世纪30年代,则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
【答案】A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希特勒上台后,把矛头对准了德国共产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借机嫁祸共产党,逮捕了台尔曼和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
A项德国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国会纵火案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
①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②在巴黎和会上“分赃“不公
③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④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受到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德国国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希特勒的纳粹党乘机打着民族复仇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大旗,赢得广泛支持,从而在1932年国会大选中获胜,1933年希特勒上台组阁,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故①③④正确。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受到巴黎和会的惩处,“分赃”不均是一战战胜国之间而言的,故②错误。
B项①③④是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答案】D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希特勒上台后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纳粹德国制造一系列反犹暴行,大量犹太人被迫移居国外或被大肆虐杀;故欧洲经历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的评价属于正确的情感态度。
ABC三项都不是正确的情感态度,不符合题意;
D项属于正确的情感态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希特勒的评价,注意题目中所要求的是“正确情感态度”。希特勒是德国法西斯首脑,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一系列的暴行。故在情感态度上对他应持否定态度。
9.“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是下列哪国人(  )
A.德国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奥地利
【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据题干中的“1938年”“慕尼黑”“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等西方大国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转让给法西斯德国,制造了“慕尼黑阴谋”,可见其中的“受害者”“我”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人。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捷克斯洛伐克是题干这段话中的“我”所属的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慕尼黑阴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0.(2020九上·萧山期中)历史漫画往往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对如图漫画中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有()
①满足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
③把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给了英国
④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漫画中形象地反映了苏台德地区被割占的情况,做出了这个决定的会议是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的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的绥靖政策的表现,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但没有满足侵略者的野心。
B项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史实。
11.(2020九上·绍兴期中)因为金融风暴,日本大多数工厂都关门了,将近 400 万人失去了工作,没了生活来源。 针对失业严重的状况,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
A.实行明治维新 B.发动甲午战争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寻求美国援助
【答案】C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题干反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法西斯政权在日本建立起来。
A项实行明治维新是从1868年开始,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不符合题意;
B项发动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日本战胜,获得大量赔款等,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法西斯专政是针对失业严重的状况,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符合题意;
D项寻求美国援助与题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2.(2020九上·海曙期中)“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以换取祸水东流”的阴谋出现在(  )
A.巴黎和会 B.波茨坦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C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慕尼黑会议出现“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以换取祸水东流”的阴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慕尼黑会议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材料二:从世界范围的经济崩溃中吃尽苦头的国家,莫过于德国。外国的贷款突然停止或被收回,工厂纷纷停工,有六百万人失业……共产党的选票稳步上升……某些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和反共和主义的分子——原先的贵族、容克地主、军官、莱茵区的钢铁大王以及其他的工业家——抱有想法,认为希特勒可能对他们有用。纳粹的一部分资金就是得自这样的来源。这一群大人物,设想,他们将能够控制希特勒,从而……控制群众不满情绪的浪潮。——R·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下卷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的什么政策 英国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德国法西斯组织夺取政权的背景。
【答案】(1)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法西斯,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2)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出现了动荡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倾向强烈;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建立政权,企图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 “捷克”“合理的解决方案”等信息看,意即英国不愿为捷克而卷入战争, 联系史实可知,这正是《慕尼黑协定》签署的背景。而《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表现。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张了法西斯侵略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战争的全面爆发。
(2)材料选取的有关德国纳粹党上台背景的材料,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第二个层次,从资产阶级需要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归纳时也应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可概括为: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出现了动荡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倾向强烈;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建立政权,企图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故答案为:(1)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法西斯,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2)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出现了动荡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倾向强烈;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建立政权,企图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绥靖政策和德国法西斯组织夺取政权的背景。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及归纳概括能力。
14.(2020九上·嘉兴期末)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大浩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德国大事纪
时间 主要事件
1935年 《日耳曼血统与荣誉保护法》规定:禁止雅利安人与犹太人之间通婚。
1937年 德国开始推动更大规模的犹太人财产雅利安化运动。
1938年 德国创办“犹太人移民处境中央办公室”,管理与被迫迁出的20万奥地利犹太人相关的行政和经济行为。
1942-1944年 德国人共开设了六个灭绝营——奥斯维辛、贝尔泽克、切尔姆诺、马伊达内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夺走了300万犹太人的生命。
——摘编自[美]戴维·M·克罗《大屠杀——根源、历史与余波》
材料二 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国召开犹太难民问题会议——“埃维昂会议”。美国当时接受德奥难民的年限是27370人(仅适用于犹太人)。英国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当局相继严格了移民审批手续。芬兰内阁在8月13日的秘密会议上作出决定,今后犹太人的签证手续不仅要经过芬兰外交部的批准,而且要经过德国外交部的批准。这就等于上了双保险,使奥地利犹太人无法取得鉴证,而且拒绝的道理很冠冕堂皇……
——摘编自[德]克劳斯·费舍尔《德国反犹史》等
材料三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1951年通过法令设立了“大屠杀纪念日”。并对世界各国冒生命危险拯救犹太人的正义人士进行表彰。战后经过长期艰难谈判,以犹太人受纳粹迫害为由从联邦德国(西德)那里获得34亿多马克的赔偿。犹太人还展开了对纳粹战犯的追捕行动,一旦发现任何对犹太人犯有罪行的纳粹,以色列就会派特工人员甚至军队将其捕获,带到以色列进行审判。
——摘编自徐新《犹太人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行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社会应对犹太难民的态度,简析国际社会的态度对德国纳粹政府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犹太人的战后措施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行为: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侵夺犹太人的财产;强迫犹太人移民;大量屠杀犹太人等。
(2)态度:一、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二、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影响: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禁止雅利安人与犹太人之间通婚”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材料一中的“德国开始推动更大规模的犹太人财产雅利安化运动”说明德国纳粹政府侵夺犹太人的财产;材料一中的“德国创办“犹太人移民处境中央办公室”,管理与被迫迁出的20万奥地利犹太人相关的行政和经济行为”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强迫犹太人移民;材料一中的“德国人共开设了六个灭绝营——奥斯维辛、贝尔泽克、切尔姆诺、马伊达内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夺走了300万犹太人的生命”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大量屠杀犹太人。
(2)根据材料二中的“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国召开犹太难民问题会议——“埃维昂会议”。美国当时接受德奥难民的年限是27370人(仅适用于犹太人)。英国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当局相继严格了移民审批手续。”可见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根据材料二中的“芬兰内阁在8月13日的秘密会议上作出决定,今后犹太人的签证手续不仅要经过芬兰外交部的批准,而且要经过德国外交部的批准。这就等于上了双保险,使奥地利犹太人无法取得鉴证,而且拒绝的道理很冠冕堂皇……“可见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国际社会的态度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故答案为:(1)行为: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侵夺犹太人的财产;强迫犹太人移民;大量屠杀犹太人等。
(2)态度:一、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二、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影响: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的暴行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德意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代史精要》
(1)这场经济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你怎样理解罗斯福所说的“旧民族秩序的新应用”?
(4)德国实施的“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目标最终结果如何?
【答案】(1)美国、德国.
(2)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3)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大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力度.
(4)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世界人民的抗争下,最终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被打败.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使工业生产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工人大增。经济危机还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政局动荡。为了摆脱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从表中可看出,当时,遭受打击最严重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德国。故答案为:美国、德国。
(2)本题考查美德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措施。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宣布实行新政,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取得显著效果。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利用经济危机,不失时机地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扶持,最终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在欧洲形成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故答案为: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3)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还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政局动荡。为了摆脱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改变以往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对各行各业作出规范,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故答案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大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力度。
(4)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法制化了德国的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利用经济危机,不失时机地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扶持。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渴望民族复兴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1933年,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在欧洲形成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最终导致了第二世界大战的爆发。故答案为: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世界人民的抗争下,最终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被打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及美德不同的应对措施。
1 / 1历社九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目 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1936年11月,A国和8国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根据协定的规定,在反对共产国际方面,两国必须“交换情报”,“紧密合作”。一年后C国也加入这一协定,三国轴心正式形成。A、B、C三国分别是(  )
A.德国、日本、意大利 B.英国、法国、意大利
C.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 D.法国、英国、俄国
2.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C.欧洲战场的残酷 D.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3.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C.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D.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4.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这个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征服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点交叉。”该协定的签订,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这一签定的签订地点是(  )
A.柏林 B.凡尔赛 C.慕尼黑 D.华盛顿
5.学者们喜欢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这个国家:“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这个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6.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20世纪30年代,则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
①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②在巴黎和会上“分赃“不公
③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④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9.“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是下列哪国人(  )
A.德国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奥地利
10.(2020九上·萧山期中)历史漫画往往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对如图漫画中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有()
①满足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
③把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给了英国
④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2020九上·绍兴期中)因为金融风暴,日本大多数工厂都关门了,将近 400 万人失去了工作,没了生活来源。 针对失业严重的状况,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
A.实行明治维新 B.发动甲午战争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寻求美国援助
12.(2020九上·海曙期中)“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以换取祸水东流”的阴谋出现在(  )
A.巴黎和会 B.波茨坦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材料二:从世界范围的经济崩溃中吃尽苦头的国家,莫过于德国。外国的贷款突然停止或被收回,工厂纷纷停工,有六百万人失业……共产党的选票稳步上升……某些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和反共和主义的分子——原先的贵族、容克地主、军官、莱茵区的钢铁大王以及其他的工业家——抱有想法,认为希特勒可能对他们有用。纳粹的一部分资金就是得自这样的来源。这一群大人物,设想,他们将能够控制希特勒,从而……控制群众不满情绪的浪潮。——R·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下卷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的什么政策 英国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德国法西斯组织夺取政权的背景。
14.(2020九上·嘉兴期末)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大浩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德国大事纪
时间 主要事件
1935年 《日耳曼血统与荣誉保护法》规定:禁止雅利安人与犹太人之间通婚。
1937年 德国开始推动更大规模的犹太人财产雅利安化运动。
1938年 德国创办“犹太人移民处境中央办公室”,管理与被迫迁出的20万奥地利犹太人相关的行政和经济行为。
1942-1944年 德国人共开设了六个灭绝营——奥斯维辛、贝尔泽克、切尔姆诺、马伊达内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夺走了300万犹太人的生命。
——摘编自[美]戴维·M·克罗《大屠杀——根源、历史与余波》
材料二 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国召开犹太难民问题会议——“埃维昂会议”。美国当时接受德奥难民的年限是27370人(仅适用于犹太人)。英国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当局相继严格了移民审批手续。芬兰内阁在8月13日的秘密会议上作出决定,今后犹太人的签证手续不仅要经过芬兰外交部的批准,而且要经过德国外交部的批准。这就等于上了双保险,使奥地利犹太人无法取得鉴证,而且拒绝的道理很冠冕堂皇……
——摘编自[德]克劳斯·费舍尔《德国反犹史》等
材料三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1951年通过法令设立了“大屠杀纪念日”。并对世界各国冒生命危险拯救犹太人的正义人士进行表彰。战后经过长期艰难谈判,以犹太人受纳粹迫害为由从联邦德国(西德)那里获得34亿多马克的赔偿。犹太人还展开了对纳粹战犯的追捕行动,一旦发现任何对犹太人犯有罪行的纳粹,以色列就会派特工人员甚至军队将其捕获,带到以色列进行审判。
——摘编自徐新《犹太人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行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社会应对犹太难民的态度,简析国际社会的态度对德国纳粹政府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犹太人的战后措施给我们什么启示?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德意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代史精要》
(1)这场经济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你怎样理解罗斯福所说的“旧民族秩序的新应用”?
(4)德国实施的“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目标最终结果如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40年,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又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A项德国、日本、意大利分别是A、B、C三国,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日军屠杀平民 格尔尼卡 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德、日先后出现了野蛮的法西斯政权,它们疯狂对外扩张,其中,日军法西斯屠杀平民,《格尔尼卡》反映的是西班牙内战中纳粹德国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之邀对西班牙共和国所辖的格尔尼卡城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这些图片都反映了法西斯的暴行。
A项法西斯的暴行是题干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三幅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识记德意日法西斯建立以及暴行。
3.【答案】C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使德国经济陷入陷于崩溃边缘,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1933年,希特勒上台,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上台后,建立法西斯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ABD三项都不是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C项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及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4.【答案】C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会议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影响极为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慕尼黑是这一签定的签订地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慕尼黑会议的掌握,建议学生重点识记《慕尼黑会议》内容,正确评价其影响与绥靖政策。
5.【答案】D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拷问世界”指的是《共产党宣言》在德国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拷打世界”指的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德国是题干描述的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学者形容某个国家的语言为依托,考查德国的历史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有关德国的历史史实和影响。
6.【答案】A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希特勒上台后,把矛头对准了德国共产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借机嫁祸共产党,逮捕了台尔曼和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
A项德国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国会纵火案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7.【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受到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德国国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希特勒的纳粹党乘机打着民族复仇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大旗,赢得广泛支持,从而在1932年国会大选中获胜,1933年希特勒上台组阁,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故①③④正确。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受到巴黎和会的惩处,“分赃”不均是一战战胜国之间而言的,故②错误。
B项①③④是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希特勒上台后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纳粹德国制造一系列反犹暴行,大量犹太人被迫移居国外或被大肆虐杀;故欧洲经历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的评价属于正确的情感态度。
ABC三项都不是正确的情感态度,不符合题意;
D项属于正确的情感态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希特勒的评价,注意题目中所要求的是“正确情感态度”。希特勒是德国法西斯首脑,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一系列的暴行。故在情感态度上对他应持否定态度。
9.【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据题干中的“1938年”“慕尼黑”“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等西方大国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转让给法西斯德国,制造了“慕尼黑阴谋”,可见其中的“受害者”“我”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人。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捷克斯洛伐克是题干这段话中的“我”所属的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慕尼黑阴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0.【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漫画中形象地反映了苏台德地区被割占的情况,做出了这个决定的会议是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的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的绥靖政策的表现,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但没有满足侵略者的野心。
B项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题干反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法西斯政权在日本建立起来。
A项实行明治维新是从1868年开始,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不符合题意;
B项发动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日本战胜,获得大量赔款等,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法西斯专政是针对失业严重的状况,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符合题意;
D项寻求美国援助与题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慕尼黑会议出现“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以换取祸水东流”的阴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慕尼黑会议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史实。
13.【答案】(1)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法西斯,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2)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出现了动荡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倾向强烈;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建立政权,企图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 “捷克”“合理的解决方案”等信息看,意即英国不愿为捷克而卷入战争, 联系史实可知,这正是《慕尼黑协定》签署的背景。而《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表现。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张了法西斯侵略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战争的全面爆发。
(2)材料选取的有关德国纳粹党上台背景的材料,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第二个层次,从资产阶级需要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归纳时也应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可概括为: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出现了动荡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倾向强烈;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建立政权,企图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故答案为:(1)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法西斯,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2)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出现了动荡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倾向强烈;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建立政权,企图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绥靖政策和德国法西斯组织夺取政权的背景。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及归纳概括能力。
14.【答案】(1)行为: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侵夺犹太人的财产;强迫犹太人移民;大量屠杀犹太人等。
(2)态度:一、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二、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影响: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禁止雅利安人与犹太人之间通婚”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材料一中的“德国开始推动更大规模的犹太人财产雅利安化运动”说明德国纳粹政府侵夺犹太人的财产;材料一中的“德国创办“犹太人移民处境中央办公室”,管理与被迫迁出的20万奥地利犹太人相关的行政和经济行为”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强迫犹太人移民;材料一中的“德国人共开设了六个灭绝营——奥斯维辛、贝尔泽克、切尔姆诺、马伊达内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夺走了300万犹太人的生命”说明德国纳粹政府大量屠杀犹太人。
(2)根据材料二中的“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国召开犹太难民问题会议——“埃维昂会议”。美国当时接受德奥难民的年限是27370人(仅适用于犹太人)。英国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当局相继严格了移民审批手续。”可见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根据材料二中的“芬兰内阁在8月13日的秘密会议上作出决定,今后犹太人的签证手续不仅要经过芬兰外交部的批准,而且要经过德国外交部的批准。这就等于上了双保险,使奥地利犹太人无法取得鉴证,而且拒绝的道理很冠冕堂皇……“可见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国际社会的态度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故答案为:(1)行为: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侵夺犹太人的财产;强迫犹太人移民;大量屠杀犹太人等。
(2)态度:一、美、英等国对犹太难民表示同情,对其进行有限额的接收与帮助;二、芬兰态度冷漠,拒绝接收与帮助犹太难民。影响: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
(3)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严厉惩治战争罪犯,弘扬人类正义精神;战犯国要勇担战争责任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的暴行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1)美国、德国.
(2)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3)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大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力度.
(4)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世界人民的抗争下,最终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被打败.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使工业生产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工人大增。经济危机还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政局动荡。为了摆脱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从表中可看出,当时,遭受打击最严重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德国。故答案为:美国、德国。
(2)本题考查美德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措施。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宣布实行新政,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取得显著效果。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利用经济危机,不失时机地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扶持,最终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在欧洲形成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故答案为: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3)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还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政局动荡。为了摆脱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改变以往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对各行各业作出规范,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故答案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大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力度。
(4)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法制化了德国的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利用经济危机,不失时机地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扶持。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渴望民族复兴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1933年,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在欧洲形成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最终导致了第二世界大战的爆发。故答案为: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世界人民的抗争下,最终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被打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及美德不同的应对措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