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社九上三单元第二课第一目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电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蛮2.“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阴谋夺权 B.炫耀武力 C.投靠日本 D.逼蒋抗日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C.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4.自古以来,达州儿女都具有一颗爱国心。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达城人民赢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活动。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日军这次寻衅的结果( )A.“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沈阳城”B.“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C.“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D.“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5.“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6.如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瞩目的“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该石碑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了( )A.局部抗战阶段开始 B.全面抗战阶段开始C.局部反攻阶段开始 D.大反攻阶段开始7.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D.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8.(2020九上·萧山期中)它掀起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一二 九运动 D.七七事变9.(2020九上·婺城期中)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苏联、美国、中国和英国,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错误的一个是(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C.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抗日战果辉煌D.英国在世界经济大危机中损失惨重10.(2020九上·杭州期中)84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因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扭转时局的两件大事。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大事的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③更喜岷山千里雪,全军事后尽开颜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2020九上·柯桥期中)“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省健儿汇成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推测这首军歌当诞生于( )A.1931 年的东北地区 B.1936年的华北地区C.1939 年的南方地区 D.1947 年的西北地区12.(2020九上·诸暨月考)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一苇可航的近邻,处理中日两国关系,我们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我们应该( )A.大力增加军费,扩军备战B.对日本妥协,以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C.拒绝与日本的一切往来D.建设命运共同体,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事变起因如此: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已窥知日军企图又在挑衅,对其要求严加拒绝……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事件便这样地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这么一来,日本在华北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四)(1)材料一中的“二十六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 “事变”指的是什么 说出该“事变”的世界影响。(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发动“事变”的借口及其真实目的。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军政要员。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的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惨遭外国列强欺侮,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蒙难的血泪史,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是哪国侵略者 造成了我国哪一地区的沦陷 (2)材料二的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抵抗,次日清晨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只用四个多月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及影响。2.【答案】D【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由题干“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结合所学,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可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逼蒋抗日。ABC三项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不符合,不符合题意;D项逼蒋抗日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3.【答案】C【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如果此时处死蒋介石中国可能陷入更大规模的内乱,对抗日大局更为不利,为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得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ABD三项都不是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不符合题意;C项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是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全面分析西安西安事变的社会背景与结果等。4.【答案】A【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描述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沈阳沦陷。A项“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沈阳城” 描述的是日军这次寻衅的结果,符合题意;BD两项描述的是华北危机,不符合题意;C项“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描述的是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材料。5.【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联系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B项“九一八”事变是导致题干现象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九一八事变,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识记能力。6.【答案】A【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的侵略,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A项局部抗战阶段开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影响。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7.【答案】C【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是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B项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错误,1927年,国民国民已结束,不符合题意;C项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影响,符合题意;D项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的是七七事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8.【答案】C【知识点】华北事变【解析】【分析】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 的“一二 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史实。9.【答案】C【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七七事变之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奔赴抗日战场。AB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抗日战果辉煌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发生在1933年的世界重大史实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1933年苏联、美国、中国和英国的状况。10.【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解析】【分析】依据材料“84年前”可知,时间是1936年,①是指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革命力量,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符合题意。②是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不符合题意。③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不符合题意。④是指1936年张学良等人发动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符合题意。B项③④暗含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扭转时局的两件大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的影响的把握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84年前”判断出时间,然后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11.【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省健儿汇成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是《新四军军歌》的歌词。《新四军军歌》是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所创作一首歌曲,其主要活动区域在南方的八个省份。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1939 年的南方地区诞生《新四军军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12.【答案】D【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来处理中日关系,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对日政策。ABC三项都不是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做法,不符合题意;D项建设命运共同体,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做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日关系及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近代中日关系的相关知识。13.【答案】(1)1937年。“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2)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真实目的:控制平津地区,实现其政治阴谋。【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揭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2)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礼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其真实目的是控制平津地区,实现其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政治阴谋。故答案为:(1)1937年。“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2)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真实目的:控制平津地区,实现其政治阴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14.【答案】(1)逼蒋抗日(2)后一种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1)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爆发。(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因此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的后观点。(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答案为:(1)逼蒋抗日。(2)后一种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15.【答案】(1)日本。东北三省(2)20世纪30年代,日本不断发动侵华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所以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2)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所以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故答案为:(1)日本。东北三省。(2)20世纪30年代,日本不断发动侵华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所以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历社九上三单元第二课第一目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电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蛮【答案】A【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抵抗,次日清晨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只用四个多月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及影响。2.“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阴谋夺权 B.炫耀武力 C.投靠日本 D.逼蒋抗日【答案】D【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由题干“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结合所学,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可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逼蒋抗日。ABC三项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不符合,不符合题意;D项逼蒋抗日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C.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答案】C【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如果此时处死蒋介石中国可能陷入更大规模的内乱,对抗日大局更为不利,为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得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ABD三项都不是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不符合题意;C项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是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全面分析西安西安事变的社会背景与结果等。4.自古以来,达州儿女都具有一颗爱国心。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达城人民赢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活动。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日军这次寻衅的结果( )A.“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沈阳城”B.“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C.“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D.“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答案】A【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描述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沈阳沦陷。A项“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沈阳城” 描述的是日军这次寻衅的结果,符合题意;BD两项描述的是华北危机,不符合题意;C项“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描述的是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材料。5.“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联系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B项“九一八”事变是导致题干现象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九一八事变,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识记能力。6.如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瞩目的“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该石碑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了( )A.局部抗战阶段开始 B.全面抗战阶段开始C.局部反攻阶段开始 D.大反攻阶段开始【答案】A【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的侵略,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A项局部抗战阶段开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影响。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7.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D.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答案】C【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是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B项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错误,1927年,国民国民已结束,不符合题意;C项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影响,符合题意;D项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的是七七事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8.(2020九上·萧山期中)它掀起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一二 九运动 D.七七事变【答案】C【知识点】华北事变【解析】【分析】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 的“一二 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史实。9.(2020九上·婺城期中)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苏联、美国、中国和英国,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错误的一个是(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C.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抗日战果辉煌D.英国在世界经济大危机中损失惨重【答案】C【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七七事变之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奔赴抗日战场。AB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抗日战果辉煌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发生在1933年的世界重大史实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1933年苏联、美国、中国和英国的状况。10.(2020九上·杭州期中)84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因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扭转时局的两件大事。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大事的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③更喜岷山千里雪,全军事后尽开颜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解析】【分析】依据材料“84年前”可知,时间是1936年,①是指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革命力量,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符合题意。②是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不符合题意。③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不符合题意。④是指1936年张学良等人发动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符合题意。B项③④暗含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扭转时局的两件大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的影响的把握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84年前”判断出时间,然后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11.(2020九上·柯桥期中)“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省健儿汇成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推测这首军歌当诞生于( )A.1931 年的东北地区 B.1936年的华北地区C.1939 年的南方地区 D.1947 年的西北地区【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省健儿汇成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是《新四军军歌》的歌词。《新四军军歌》是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所创作一首歌曲,其主要活动区域在南方的八个省份。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1939 年的南方地区诞生《新四军军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12.(2020九上·诸暨月考)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一苇可航的近邻,处理中日两国关系,我们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我们应该( )A.大力增加军费,扩军备战B.对日本妥协,以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C.拒绝与日本的一切往来D.建设命运共同体,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答案】D【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来处理中日关系,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对日政策。ABC三项都不是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做法,不符合题意;D项建设命运共同体,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做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日关系及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近代中日关系的相关知识。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事变起因如此: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已窥知日军企图又在挑衅,对其要求严加拒绝……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事件便这样地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这么一来,日本在华北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四)(1)材料一中的“二十六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 “事变”指的是什么 说出该“事变”的世界影响。(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发动“事变”的借口及其真实目的。【答案】(1)1937年。“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2)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真实目的:控制平津地区,实现其政治阴谋。【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揭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2)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礼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其真实目的是控制平津地区,实现其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政治阴谋。故答案为:(1)1937年。“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2)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真实目的:控制平津地区,实现其政治阴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军政要员。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的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1)逼蒋抗日(2)后一种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1)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爆发。(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因此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的后观点。(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答案为:(1)逼蒋抗日。(2)后一种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惨遭外国列强欺侮,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蒙难的血泪史,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是哪国侵略者 造成了我国哪一地区的沦陷 (2)材料二的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答案】(1)日本。东北三省(2)20世纪30年代,日本不断发动侵华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所以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2)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所以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故答案为:(1)日本。东北三省。(2)20世纪30年代,日本不断发动侵华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所以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社九上三单元第二课第一目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步试卷(学生版).docx 历社九上三单元第二课第一目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步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