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复习课课件(11张幻灯片)+复习教案+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复习课课件(11张幻灯片)+复习教案+2视频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生命的思考》
单元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1.5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2 认识自己生命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6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新课程标准要求:
借课标·明目标
借课标·明目标
请同学们结合以下问题,阅读课本《生命有时尽》P89—P91、《敬畏生命》P93—P98、《增强生命的韧性》P105—P109、《活出生命的精彩》P115—P119的相关内容。时间5分钟。
1.生命的特征。
2.敬畏生命的原因和做法。
3.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4.如何在平凡的生命中创造伟大?(实现生命价值)
观国事·温旧知
1.视频中的人们主要遇到了什么挫折?
2.结合该男子的话语,思考被困地铁的人们是如何战胜挫折的?
“河南暴雨亲历者一”
自救互助
观国事·温旧知
亲历者自述:体会了昨天的灾难,我真的庆幸自己生长在中国!从三点到六点,我才走完平时二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全程都是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拉着手走的。我一直不太相信人性,路上就在想,如果我被水冲走,他们会为了自己松开我吧。
1.“如果我被水冲走,他们会为了自己松开我吧。”这位亲历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河南暴雨亲历者二”
亲历者自述:结果后来,我真的被冲走,他们死死拽着我……后面有个大叔挡着我,一直让我站起来,真的感动哭了!
3.请从敬畏生命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他们”的行为。
生命至上
2.他们为什么要救素不相识的人?
观国事·温旧知
“河南暴雨亲历者三”
风雨同舟
请运用“平凡与伟大的相关知识”,思考上述材料中的言行带给你什么启示?
观国事·温旧知
“河南暴雨亲历者四”
珍爱生命
“写在死里逃生后”
读了这段话,此刻你是什么感受?
建导图·强记忆
实现生命价值
发掘生命力量
敬畏生命
特 点
来之不易
独特的
不可逆的
短暂的
珍爱自己的生命
珍爱他人的生命
自我价值
对他人社会的价值
对国家世界的价值
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借助外力,寻求帮助
珍爱生命
解真题·学方法
一、选择题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致敬张定宇,回答以下两问。
1.【探问生命】张定宇医生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是因为生命( )
①来之不易,应该敬畏生命 ②是短暂的,难以抗拒规律
③可以接续,代代传承发展 ④是宝贵的,生命不可替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致敬生命】张定宇医生身患渐冻绝症,但他仍然坚持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这是漠视生命的表现 B.这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行为
C.因为生命有贵贱之分 D.他人生命比自己生命更重要
B
B
【“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
《最后一堂课》的原型人物之一是张桂梅老师。2008年,张老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创办的过程异常艰辛,经费困难,师资短缺……张老师凭借内心的信念,一路坚持。面对学生辍学问题,她走过十万多公里的家访之路,挨家挨户进行劝说,帮助1800多名山区女孩圆了大学之梦。
(1)张老师遇到了哪些挫折?她是如何增强生命韧性的?(4分)
【“治沙英雄”牛玉琴】
《回乡之路》的原型人物之一是牛玉琴。她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在毛乌素沙海边缘治沙三十多年。她把自己的儿孙、周围群众都带动起来,造林11万亩,使得当年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人造绿洲”。她说,为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要创建绿水青山的好日子。
(2)结合“治沙英雄”牛玉琴的故事,谈谈平凡与伟大的关系。(4分)
二、非选择题
面对挫折,她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面对困难保持勇气,坚定信念,坚持到底。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牛玉琴治沙的平凡人生,因为将自己个体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是人类的命运联系在-起,为子孙后代创建良好的环境,因此在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解真题·学方法
运用理论,结合材料分析。
仔细审题,合理利用材料;
抓关键词,联系书本知识;
谢谢聆听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自主阅读书本,初步回顾主要知识。
通过案例,复习生命的特征、敬畏生命、发掘生命的力量、实现生命价值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强化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整理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强化理解与记忆。
通过真题演练,知道并掌握类似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生命的特征、敬畏生命、发掘生命的力量、实现生命价值的相关知识。
难点:进一步梳理珍爱生命和敬畏生命的意识,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借课标·名目标
1.出示本单元结构,学生简单回顾本单元整体结构。
出示课程标准要求
1.5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2 认识自己生命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6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3.根据课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回顾主要问题。
活动:请同学们结合以下问题,阅读课本《生命有时尽》P89—P91、《敬畏生命》P93—P98、《增强生命的韧性》P105—P109、《活出生命的精彩》P115—P119的相关内容。时间5分钟。
问题1:生命的特征。
问题2:敬畏生命的原因和做法。
问题3: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问题4:如何在平凡的生命中创造伟大?(实现生命价值)
(设计意图:将单元结构图和课标相对比,引导学生明白本单元主要学习目标。教师整理出5个简要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降低复习难度。)
观国事·温旧知
1.河南暴雨亲历者一:视频播放2021年7月河南暴雨中的感人瞬间,思考以下2个问题:
问题1:视频中的人们主要遇到了什么挫折?
学生预设:生命安全遭到危险……
问题2:结合该男子的话语,思考被困地铁的人们是如何战胜挫折?
学生预设:①从该男子的话里可知,被困地铁时,人们先采取自救的方式,说明他们拥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的坚强的意志;②自救后再等待救援,妇女和孩子先走,有劲的男士抬受伤的女士一起出来,说明了在挫折面前,可以借助外力,向他人求助帮忙,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2.河南暴雨亲历者二:
出示河南暴雨亲历者的自述材料:
材料一:体会了昨天的灾难,我真的庆幸自己生长在中国!从三点到六点,我才走完平时二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全程都是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拉着手走的。我一直不太相信人性,路上就在想,如果我被水冲走,他们会为了自己松开我吧。
问题1:“如果我被水冲走,他们会为了自己松开我吧。”这位亲历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学生预设:因为此刻他们自己也面临着危险,自身难保……
材料二:结果后来,我真的被冲走,他们死死拽着我……后面有个大叔挡着我,一直让我站起来,真的感动哭了!
问题2:他们为什么要救素不相识的人?
学生预设:从生命的特征、生命至上、敬畏生命的角度作答……
问题3:请从敬畏生命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他们”的行为。
学生预设:材料中他们的行为是敬畏生命的表现,①同样受到暴雨危险的“他们”相互紧紧拉着手走路,这是珍爱自己的生命,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②当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被水冲走时,他们奋不顾身把他拉回来,这是对他人生命的敬畏,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珍爱他人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伤命一样。
过渡:风雨无情,但人有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是毫不吝啬的伸出援助之手。
河南暴雨亲历者三:
视频观看第三位亲历者的所见所闻。
教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河南暴雨发生时,你还知道哪些对河南的帮助吗?
学生预设:人民子弟兵的支援、全国各地捐款捐物、人们之间的互助、网友们的鼓励……
教师:在驰援河南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人自身处境也很糟糕,但是他们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援助河南。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们为这些平凡的英雄点赞。
问题:请运用“平凡与伟大的相关知识”,思考上述材料中的言行带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预设:①自我价值: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对他人社会的价值: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③对国家世界的价值: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
教师: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但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构建自己,形成自己的人生。
河南暴雨亲历者四:
出示“写在死里逃生后”的节选部分与学生分享。
问题: 读了这段话,此刻你是什么感受?
学生预设:珍爱生命、且行且珍惜、热爱生活……
教师:河南暴雨事件让我们深刻体到意外真的会降临。意外是不可控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生活,且行且珍惜。
(设计意图:本环节选取四位河南暴雨亲历者的经历,真实的事件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更多的思考。知识的迁移,将生活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学以致用。)
(三)建导图·强记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并建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强化生命各知识点的记忆。)
解真题·学方法
选择题: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致敬张定宇,回答以下两问。
1.【探问生命】张定宇医生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是因为生命( )
①来之不易,应该敬畏生命 ②是短暂的,难以抗拒规律
③可以接续,代代传承发展 ④是宝贵的,生命不可替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致敬生命】张定宇医生身患渐冻绝症,但他仍然坚持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这是漠视生命的表现 B.这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行为
C.因为生命有贵贱之分 D.他人生命比自己生命更重要
非选择题:
【“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
《最后一堂课》的原型人物之一是张桂梅老师。2008年,张老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创办的过程异常艰辛,经费困难,师资短缺……张老师凭借内心的信念,一路坚持。面对学生辍学问题,她走过十万多公里的家访之路,挨家挨户进行劝说,帮助1800多名山区女孩圆了大学之梦。
张老师遇到了哪些挫折?她是如何增强生命韧性的?(4分)
挫折:经费困难、师资短缺、学生辍学。
如何增强生命韧性:面对挫折,她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面对困难保持勇气,坚定信念,坚持到底。
【“治沙英雄”牛玉琴】
《回乡之路》的原型人物之一是牛玉琴。她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在毛乌素沙海边缘治沙三十多年。她把自己的儿孙、周围群众都带动起来,造林11万亩,使得当年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人造绿洲”。她说,为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要创建绿水青山的好日子。
(2)结合“治沙英雄”牛玉琴的故事,谈谈平凡与伟大的关系。(4分)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牛玉琴治沙的平凡人生,因为将自己个体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是人类的命运联系在-起,为子孙后代创建良好的环境,因此在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结论:仔细审题,合理利用材料;抓关键词,联系书本知识;运用理论,结合材料分析。
(设计意图:本环节选取2020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的期末试卷真题,学生做真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在练习中掌握答题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